古代文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425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古代文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docx

《古代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docx

古代文学

一、填空:

(10分)

1、宋初三体是:

西昆体、晚唐体、白体。

2、白体代表作家:

以五代入宋的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

3、大小晏:

晏殊和其子晏几道的并称,又称“二晏”。

4、二窗:

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5、二安:

指宋代词人李清照和辛弃疾。

因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故名。

6、唐宋八大家: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7、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8、《嘉祐集》:

苏洵的作品集。

9、《元丰类稿》:

曾巩的作品集。

10、《宋文鉴》的编者:

吕祖谦。

11、《四时田园杂兴》:

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12、《论诗绝句三十首》:

是金代元好问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组诗。

13、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王实甫。

四大家的说法是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提出来的。

14、元诗四大家:

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15、关汉卿代表作: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其中,《单刀会》是元代多种“关羽戏”的代表。

16、元末四大南戏:

柯丹邱《荆钗记》;民间作品《刘知远白兔记》;施惠《拜月亭》;徐田臣《杀狗记》。

17、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18、元代散曲两期:

元代散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中心在北方,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和卿、白朴、马致远、卢挚、张养浩等;后期中心在南方,主要作家有贯云石、曾瑞、乔吉、张可久等。

19、曲中李杜:

张可久与乔吉在散曲创作上齐名,有“曲中李杜”之誉。

20、史上保存得最完整的诸宫调曲:

《西厢记诸宫调》。

二、名句填空:

(14分)

1、必背(1分)

《西河金陵怀古》周邦彦: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2、词(10分左右)

《朝中措》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六丑》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怅客里、光阴虚掷。

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

为问花何在?

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

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

多情为谁追惜?

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

静珍丛底,成叹息。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残英小、强簪巾帻。

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

漂流处、莫趁潮汐。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晨,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满庭芳》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倖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水龙吟》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罗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风入松》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铬。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3、诗(3分左右)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开,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东溪》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戏答元珍》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伤春》陈与义:

庙堂无计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登岳阳楼》陈与义:

(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明妃曲》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登快阁》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沈园》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名词解释:

(3题,共36分)

1、宋初三体:

即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白体诗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

西昆体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

晚唐体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

2、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因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因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

但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2、“二窗”:

指宋词人吴文英、周密。

吴文英号梦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有《草窗词》。

吴、周词字句工丽,音调和谐,风格相近,同是格律派重要词人,因以并称。

3、江西诗派:

兴于北宋延续至南宋的诗歌流派,因其领袖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代表诗人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

他们崇尚杜甫,有“一祖三宗”之称,即“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他们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主张独创,理论宗旨为“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以学问为诗”,以生新瘦硬为诗歌的典型风格。

4、江湖诗派:

“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其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

江湖诗人诗风不一,但大都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而“四灵”由于诗风与江湖派相近,在广义上也被归为“江湖诗人”。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5、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

代表人物有欧阳修等。

6、中兴四大诗人:

是进入南宋以后,从江西诗派的氛围中冲决而起,取得重大创作成就的四大诗人,他们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他们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思想、艺术各有特色的作品,影响很大,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繁荣时期。

7、《沧浪诗话》:

《沧浪诗话》是严羽所著关于诗的理论批评著作,约写成于南宋理宗绍定、淳化间。

它的系统性、理论性较强,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

8、南宋格律词派:

南宋格律词派的创始人是姜夔。

其他代表词人还有吴文英、周密、张炎、王沂孙等。

他们不满社会现实而又不敢正视,于是走上了钻研声韵,探讨技巧的道路,在词的格律技巧上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们均以音律之讲究、辞句之精美为权舆,重形式而轻内容,与辛派词人走了相反的道路。

9、诚斋体:

得名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歌创作即被称为“诚斋体”。

最早由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

诚斋体师法自然,强调“感物”,对于自然的表现富于个性,善写生,富于想象,语言风趣幽默,活泼自然,有活脱通透的特点。

它代表了杨万里诗歌创作的鲜明个性和独特价值,也确立了其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10、铁崖体:

铁崖为元代诗人杨维桢的号。

杨诗有意不蹈袭前人法则,句法长短疾徐,用语瑰丽险怪,甚至多用撤语僻词,写人之所不敢写,言人之所不敢言,自成一体,时人称为“铁崖体”,又称“铁体”。

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

以自由奔放的古乐府为主要形式。

11、散曲: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别于剧曲的“新诗体”。

起源于民间,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盛行于元代。

有套数与小令两种。

诗、词、散曲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散曲这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

12、南戏:

宋元时期在我国南方地区兴起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

因最早出现在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作:

“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其曲调来自宋人词调与里巷歌谣;篇幅较长,场次结构为“出”;演唱比杂剧灵活,可合唱、对唱、接唱;“科”曰“介”。

南戏对明清传奇有直接的影响。

13、元诗四大家:

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他们先后任职于京城,遂相互唱和切磋,而成为宗师式的人物。

四家的诗沿着与宋诗相背的轨迹。

在诗艺方面,他们对诗的结构安排、声律的调节、字句的锤炼,都加以仔细的探究,巩固和发展了前期诗歌的成就。

同时,他们也重视文学与“治道”、“教化”的依存关系,创作中又有一种个性收缩和伦理回归的倾向。

14、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合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四、赏析题:

(10分)

1、《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

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

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

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

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

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

(仅供参考。

整理自:

XX百科)

2、《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统摄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

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

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

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仅供参考。

整理自:

XX百科)

3、《永遇乐》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赏析】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

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

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

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

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

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五、简答题(24分)及论述题(30分):

1、试析吴文英词的艺术特色。

要点:

①以独特构思营造奇幻幽邃的词境,造成色彩缤纷的境界和破朔迷离的气氛;

②绵密曲折的章法结构,词意象密集,多用平列的组合;

③语言生新奇异:

a、言语搭配、句子组合脱去旧轨;b、语言富有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c、喜用借代、典实,化用前人成辞。

2、试析江西诗派的艺术特色。

要点:

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

②“以学问为诗”,崇尚瘦硬奇拗的诗风;

③“无一字无来历”,追求字字有出处。

3、朱熹散文的理学观。

要点:

文由道出。

①理气论。

朱熹的散文中继承了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

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②动静观。

朱熹的散文中体现出他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

③格物致知论。

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

④心性理欲论。

朱熹的散文中,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

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

⑤美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含有艺术美的理论。

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善的统一。

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

4、唐诗和宋诗的关系。

要点:

①唐诗作为诗歌巅峰给宋人造成巨大压力,宋人有意识地开辟自己的诗风的时代,尝试着绕开唐诗烂熟的套路去别开生面。

于是,打散诗歌节奏、语脉,比前人更多的引入日常口语及散文句法,让读者来体会其中的韵味。

②唐诗影响过大,宋代文人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仍然沿袭了传统。

于是,紧缩诗歌的节奏、语脉,使诗歌向拗峭瘦硬方面再进一层。

③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瘦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

5、试述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与宋代文学的关系。

要点:

宋朝历史上,统治集团的治国思想与方略与以往发生很大的转变,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代长期贯穿着“崇文抑武”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作用之下,对其文学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乃至于形成了宋代文学独有的气象。

对文学的影响需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宋代的文化较前代更为普及,对促进文学的繁盛起着积极作用:

①在朝中重用文臣,任用文官掌管地方。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历代皇帝对军事将领都深加忌防,并多用儒臣治军,宋成为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

受重文轻武的国策的影响,在文学上呈现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