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3745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311.doc

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考试真题—案例问答题汇总

(2011.5—2013.11)

2011.5

一、简述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10分)二级技能教材P2-3,P11

(1)初步诊断疑病性神经症(2分)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经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心理问题无器质性基础(0.5分)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制力相对完整,无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1分)

3)该求助者的主导病状是疑病观念(0.5分),对健康过虑(0.5分),内分冲突变形(0.5分)

4)根据神经症简易评定方法,病程3个月以上,2分(1分),痛苦无法自行缓解(1分),社会功能中度受损,2分(1分),可确定为神经症(1分)。

5)根据疑病神经症的诊断要点(1分),可初步诊断为疑病神经症。

二、请对该案例进行病因分析(20分)

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物学原因男性(2分),年龄48岁(2分)。

有吸烟史。

(2)社会学原因同事突发心脏病去世的负性生活事件(4分),工作压力(4分)。

(3)心理原因

1)存在认知偏差(4分):

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病,认为医生检查不出来自己的病因。

2)性格追求完美,谨小慎微(4分)。

三、为与该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10分)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2)正确的咨询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基础。

3)建立良好关系的途径与方法是:

尊重(2分)、热情(2分)、真诚(2分)、共情(2分)、积极关注(2分)。

三级技能教材P52-67

四、针对该求助者的焦虑情绪,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了系统脱敏法,请写出其原理。

(10分)二级技能教材P59-60

系统脱敏法的原理是交互抑制(3分),即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2分),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1分),同时以全身放松(1分)予以对抗(1分),从而使刺激逐渐(1分)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1分)。

五、在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0分)三级技能教材P82-83

咨询方案的内容包括咨询目标(2分),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2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2分),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力与义务(1分),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1分),咨询的相关费用(1分),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1分)。

六、针对本案例,心理咨询师使用了面质技术,请说出应用面质技术,请说出应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

(15分)三级技能教材P109

应用面质技术的注意事项如下:

1)要有事实依据(3分)。

2)避免个人发泄(3分)。

3)避免无情攻击(3分)。

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3分)。

5)可用尝试性面质(3分)。

七、针对求助者的焦虑,咨询师使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15分)二级技能教材P103-104

第一阶段:

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求助者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帮助(2分)。

第二阶段:

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2分)。

第三阶段:

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2分)。

第四阶段:

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2分)。

第五阶段:

求助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2分)。

第六阶段:

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

第七阶段:

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2分)。

八、案例结束时咨询师对咨询效果进行了评估,请简述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

(10分)

咨询效果评估可以采用以下六个维度进行:

三级技能教材P171-172

第一,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2分)。

第二,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2分)。

第三,求助者周围人士,热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2分)。

第四,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2分)。

第五,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2分)。

第六,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

2011.11

一、对该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初步诊断?

(20分)

1)焦虑神经症(7分)。

2)抑郁性神经症(7分)。

3)人格障碍(6分)。

二、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

(20分)

(1)生物原因(1分)男性,43岁(0.5分),容易出现中年危机。

(2)社会原因(1分)

1)家庭教育的原因(1分):

出生于公务员家庭,家教严格(0.5分)。

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1分):

妻子生病(1分),自己转业(2分),被停工资(1分),母亲住院(1分)。

3)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0.5分),未得到父母、妻子和同事的理解和关注(0.5分)。

(3)心理原因(1分)

1)存在认知错误(1分):

觉得有人整自己(1分)。

2)情绪方面(1分):

受痛苦、情绪低落、焦虑等情绪困扰自己不能解决(1分)。

3)行为模式(1分):

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行为模式消极、不合理、无效(1分)。

4)人格因素(1分):

偏执(1分)。

三、请分析求助者经受的压力种类(10分)

该求助者经受的压力属于继时性(4分)叠加压力(3分):

妻子生病(0.5分)、自己被安排转业(1分)、妻子下岗(0.5分)、工资被停(0.5分)、母亲生病(0.5分)。

四、咨询中通过何种途径与方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10分)

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包括:

三级技能教材P52-67

1)尊重(1.5分),无条件接纳求助者(0.5分)。

2)热情(1.5分),咨询师热情助人的感情色彩(0.5分)。

3)真诚(1.5分),咨询师真诚的态度,没有伪装(0.5分)。

4)共情(1.5分),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0.5分)。

5)积极关注(1.5分),求求助者积极、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关注(0.5分)。

五、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特征?

(10分)

1)属于心理学范畴(2分)。

三级技能教材P72-75

2)积极的(1分)。

3)具体或量化的(2分)。

4)可行的(1分)。

5)可以评估的(1分)。

6)双方接受的(2分)。

7)多层次统一的(1分)。

六、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使用了认知行为疗法,请说出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及特点。

(10分)二级技能教材P79

(1)原理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3分),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2分)。

(2)特点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1分);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1分);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1分);是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治疗(1分);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1分)。

七、咨询中求助者出现了严重的阻抗,请说出如何应对阻抗。

(10分)

1)通过建立良好咨询关系,解除求助者的戒备心理(2.5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2.5分)。

3)以坦诚的态度帮助求助者正确地对待阻抗(2.5分)。

4)使用咨询技巧突破阻抗(2.5分)。

三级技能教材P166-167

八、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请说出如何结束咨询关系。

(10分)

1)确定咨询结束的时间,一般以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为宜(2.5分)。

2)全面回顾和总结(2.5分)。

3)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2.5分)。

4)让求助者接受离别(2.5分)。

三级技能教材P188-189

2012.5

一、请对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10分)

(1)生理原因求助者为女性,30岁(3分)。

(2)社会原因①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童年时,平常身体健康的爷爷,在一次晨练的路上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了(1分);②家庭教育的影响,爸爸、妈妈对她说:

“天有不测风云,世事难料”(1分);③该求助者是小学毕业班班主任,压力大(1分);④孩子小,经常生病,双方父母身体不好,缺乏社会支持系统(1分)。

二、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15分)

(1)诊断广泛性焦虑症(3分)。

(2)诊断依据

1)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3分)。

2)由于其反应强烈,持续时间半年多,有变形冲突,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功能,根据许又新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患了神经症(4分)。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漂浮焦虑(3分),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广泛性焦虑(2分)。

三、对该求助者需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哪些?

(15分)

1)有无器质性病变基础(3分)。

2)有无精神病性问题(3分)。

3)与强迫性神经症相鉴别(3分)。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3分)。

5)与疑病性神经症相鉴别(3分)。

四、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特点是什么?

(10分)

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真实处境不符合,不属于道德范畴(4分),属于变形的内心冲突(6分)。

五、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途径有哪些?

(15分)三级技能教材P52-67

尊重(3分)、真诚(3分)、热情(3分)、共情(3分)、积极关注(3分)。

六、如果本案例使用阿伦·贝克的认知疗法,其可以使用的五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是什么?

(15分)二级技能教材P88

1)识别自动性思维(3分)。

2)识别认知性错误(3分)。

3)真实性验证(3分)。

4)去中心化(3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3分)。

七、如果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一般是什么?

(10分)二级技能教材P97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分)。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2分)。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2分)。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2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2分)。

八、如果对该求助者使用系统脱敏法,请简述其步骤(10分)二级技能教材P59-60

1)学习放松技巧(3分)。

2)建构焦虑等级(4分)。

3)系统脱敏(3分)。

2012.11

一、简述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

(20分)

工作方向(4分):

能不上班就不上班(3分)。

人际交往方面(4分):

朋友、同事间来往能推就推(3分)。

家庭方面(4分):

回家探亲没有以前积极(2分)。

二、该案例可以考虑哪些初步诊断?

1)焦虑性神经症(6分)。

2)抑郁性神经症(8分)。

3)人格障碍(6分)。

三、简述求助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冲突及其类型。

(10分)

该求助者存在:

1)回国照顾家庭与公司领导挽留的矛盾冲突(1分),属于现实的双趋冲突(1分)。

2)国外高收入与自身责任的矛盾冲突(1分),属于现实的双趋冲突(1分)。

3)满足自身与国外发展机会的矛盾冲突(1分),属于现实的双趋冲突(1分)。

4)常有莫名其妙的担心(1分),属于变形冲突(3分)。

四、在本案例咨询中如何理解与实践价值中立原则?

(10分)三级技能教材P268

价值中立原则在本案例中的具体理解与实践是:

咨询师接纳求助者的行为、心理特点及负面性情绪等(3分),不要求求助者回国工作(2分),不要求求助者照顾自己的家庭(2分),不对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批评、指责(3分)。

教材补充:

价值中立原则也可以称为价值中立态度,或非评论性观点、非指导性原则等。

心理咨询师应保持价值中立,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这些东西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指责。

五、在本案例咨询中,应该如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0分)

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途径和方法包括:

尊重(2分)、热情(2分)、真诚(2分)、共情(2分)、积极关注(2分)。

三级技能教材P52-67

六、对该求助者可积极关注的方面有哪些?

(10分)

1)有家庭责任感(2分)。

2)工作努力、能力强(2分)。

3)有人际关系基础(2分)。

4)平常身体健康(2分)。

5)有自知力(2分)。

七、按照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师将致力于促进求助者成为一个“充分发挥技机能的人”,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主要在哪方面?

(10分)二级技能教材P97

1)自我变得较为开放(2分)。

2)自我变得较为低调(2分)。

3)更加信任自己(2分)。

4)变得更适应了(2分)。

5)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2分)。

八、在该案例咨询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在自身的非言语行为上注意哪些内容?

(10分)

1)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2分)三级技能教材P114-119

2)目光注视(2分)。

3)面部表情(2分)。

4)身体语言(1分)。

5)声音特质(1分)。

6)空间距离(1分)。

7)衣着及步态(1分)。

2013.5

一、本案例中,求助者遇到的负性生活事件有哪些?

(10分)

1)在农村劳动时受伤(2.5分)

2)45岁时工厂不景气,被买断工龄(2.5分)

3)几年前女儿出车祸被撞断腿(2.5分)

4)半年前妻子患癌症(2.5分)

二、本案例中,求助者的认知及特点是什么?

(15分)

1) 求助者被买断工龄,失去工作,便认为“自己实在是倒霉透顶”(2分),反应其:

“以偏概全”的不合理认知特点(4分)。

2) 求助者因女儿出车祸被撞断腿,便认为自己的霉运还没有过去,(3分)反映其“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6分)

三、本案例中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哪些(15分)

1)生物学因素:

男,55岁,自幼体质较弱(2分)

2)社会性因素:

农村劳动时受伤(1分),45岁被买断工龄(1分),女儿车祸被撞断腿(1分),妻子患癌症(1分),家中经济条件差(1分)。

3)心理因素:

存在不良归因倾向(2分),存在不合理认知倾向(2分),存在不良人格特点(2分),对他人及家庭持久的偏见(2分)。

四、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哪些诊断(20分)

1)严重心理问题(6分)。

2)抑郁性神经症(8分)。

3)(偏执性)人格障碍(6分)

五、按照贝克的观点,求助者的认知曲解有哪些?

(10分)二级技能教材P87

1)主观推断(2.5分)。

教材补充:

过度概括、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极端思维

2)选择性概括(2.5分)。

3)个性化(2.5分)。

4)夸大和缩小(2.5分)。

六、咨询中面对求助者的种种不幸,咨询师在共情中应注意什么?

(10分)

1)咨询师应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待求助者(2分)。

2)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适度(2分)。

三级技能教材P63-64

3)要善于把握角色(2分)。

4)善于使用肢体语言(2分)。

教育补充:

咨询师的共情要求能设身处地地理想;表达共情因人而异;要考虑求助者的特点与文化特征;应验证自己是否与求助者产生共情。

七、咨询师使用了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请简述该疗法的具体程序。

(10分)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认知(2分)。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2分)。

二级技能教材P84

3)教给求助者察觉那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2分)。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2分)。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2分)。

八、如果咨询师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帮助求助者,请简述该疗法的过程(10分)。

1)第一阶段:

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1分)。

2)第二阶段:

求助者开始“有所改动”阶段。

(1分)二级技能教材P103-104

3)第三阶段:

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1分)

4)第四阶段:

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1分)心理治疗的过程大部分发生在这一阶段和下一阶段(1分)。

5)第五阶段:

求助者能够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1分)

6)第六阶段:

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定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1分)。

在这一阶段,常常会看到求助者流泪或者眼睛湿润(1分)。

7)第七阶段:

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你那么重要。

求助者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就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

(2分)

2013.11

一、在心理诊断阶段,应该从哪些方面收集求助者的资料?

(10分)

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可以从以下方面收集:

三级技能教材P22

1)主诉(2分)。

2)家属报告(2分)。

3)摄入性会谈(2分)。

4)临床观察(2分)。

5)心理测验(1分)。

6)作品分析(1分)。

7)其他。

二、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哪些诊断?

(20分)

对本案例中可以考虑的诊断包括:

1)抑郁性神经症(5分)。

2)焦虑性神经症(5分)。

3)疑病性神经症(5分)。

4)人格障碍(5分)。

三、为明确诊断需进行哪些鉴别诊断?

(10分)

1)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2.5分)。

2)与恐惧神经症相鉴别(2.5分)。

3)与强迫神经症相鉴别(2.5分)。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2.5分)。

四、请对该求助者进行原因分析。

(10分)

(1)生物学原因(1分)无明显器质性疾病(0.5分)。

(2)心理原因(1分)

1)自我要求严格(1分)。

2)家教严格(1分)。

3)家境较差(1分)。

4)喝酒后感觉身体不适(1分)。

5)祖父死于胃病,远房堂兄死于胃癌(0.5分)。

五、在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是,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0分)

1)注意商定目标的时机,应在心理诊断已经完成之后(1分)。

三级技能教材P72-75

2)注意咨询目标七个有效性因素:

属心理学范畴(1分)、积极的(1分)、具体或量化的(1分)、可行的(1分)、可以评估的(1分)、双方接受的(1分)、多层次统一的(1分)。

3)应做到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整合(2分)。

六、按照贝克的理论,求助者出现的认知曲解有哪些?

(15分)

1)主观推断(2分)。

2)夸大和缩小(2分)。

3)选择性概括(2分)。

4)过度概括(2分)。

5)个性化(2分)。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2分)。

7)极端思维(3分)。

二级技能教材P87

七、咨询师对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使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15分)二级技能教材P103-104

1)第一阶段:

求助者对于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2分)。

2)第二阶段:

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2分)。

3)第三阶段:

求助者能够较为流畅地、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2分)。

4)第四阶段:

求助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是还有顾虑(2分)。

5)第五阶段:

求助者能够自由地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然带有一些迟疑(2分)。

6)第六阶段:

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2分)。

7)第七阶段:

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几乎可以不需要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继续自由地表达自己(3分)。

八、在本案例中,可能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0分)三级技能教材P175

1)求助者潜在的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2分)。

2)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2分)。

一般性有效因素

3)对咨询师的信心(2分)。

一般性有效因素

4)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尊重、关切(2分)。

一般性有效因素

5)有针对性的咨询(针对性的咨询产生的效果)(2分)。

特殊性有效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