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509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docx

历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XX年10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

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

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

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

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

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

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

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

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

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

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

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

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

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

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

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

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

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C)

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

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

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BCD)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

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ABD)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3.真理具有客观性。

真理是客观性是指(CD)

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4.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CD)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3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具有(ABC)

A.立法权B.财政权C.监督权D.审判权

3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不同点有(ABCD)

A.竞争的目的不同B.竞争的手段有了新变化

C.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D.竞争的范围不同

37.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BD)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

38.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AB)

A.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C.超额剩余价值的生产D.垄断剩余价值的生产

3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ABCD)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D.必须坚决抵制各种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

40.下列论断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展望的有(ABCD)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阶级归于消灭,国家自行消亡

C.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D.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这表现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贵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2)群众路线的内容是: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根本的组织路线和根本的工作方法。

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不变资本(C)是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把原

有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

可变资本(V)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要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的使用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使预付资本价值量发生了变化。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是:

(1)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2)为准确计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根据;(3)为理解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利润等理论奠定了基础。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3分)

(2)这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第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二,两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3分)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要注意支流的影响。

(2分)

(4)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政治稳定。

这是主流。

同时,在前进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这是次要的。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要重视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社会更顺利、健康地发展。

(4分)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全国20XX年1月高等自学教育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

A.理论基础B.核心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A)

A.德国古典哲学B.法国启蒙思想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

这两大基本派别是(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广延性B.持续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C)

A.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

6.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D)

A.认识客观规律B.制定周密计划C.依靠广大群众D.参加社会实践

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的客体的含义的是(A)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C.认识的客体是一切客观事物D.认识的客体是整个外部自然界

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C)

A.感觉——知觉——表象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D.意识——物质——意识

9.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B)

A.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B.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C.是否说得清楚明白D.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10.马克思主义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这种划分法所依据的标准是(B)

A.意识形态的不同性质B.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C.生产力的不同水平D.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11.生产方式是(D)

A.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C)

A.基本动力B.最终动力C.直接动力D.唯一动力

1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

A.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B.先进思想的传播C.英雄人物的组织D.人口数量的增多

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最多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最少劳动时间

15.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D)

A.自由竞争规律B.追求垄断利润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价值规律

l6.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C)

A.生产资本与商业资本B.职能资本与货币资本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7.资本积累的源泉是(B)

A.使用价值B.剩余价值C.价值D.交换价值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C)

A.合议制和专制独裁制B.合议制和二元君主制C.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D.专制独裁制和二元君主制

19.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属于(D)

A.运输时间B.劳动时间C.非劳动时间D.流通时间

20.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B)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B.平均利润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变化D.全社会的利润总量小于剩余价值总量

21.下列关于利息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A.它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B.通常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变动

C.由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D.与平均利润率和企业利润率按相同比例变动

22.资本主义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

A.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B.资本主义农业中的土地经营权垄断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土地肥沃程度及地理位置的差别

23.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C)

A.股息和贷款利息率B.股息和汇率C.股息和存款利息率D.存款利息率和贷款利息率

24.从资本形态来看,资本输出的形式主要是(B)

A.借贷资本输出和商业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C.商业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借贷资本输出和职能资本输出

2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C)

A.卡特尔和托拉斯B.辛迪加和托拉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

26.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D)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

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27.提出并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A)

A.列宁B.恩格斯C.马克思D.斯大林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B)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B.实现共产主义C.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D.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29.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C)

A.波兰人民共和国B.巴黎公社C.苏维埃俄国D.中华人民共和国

3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

A.人民当家作主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和压迫D.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BCD)

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

3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BD)

A.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认识发展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33.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BD)

A.产生B.性质C.具体特点D.变化发展

34.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ABC)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3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ABC)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D.劳动者用于娱乐消费所支出的费用

3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ABC)

A.I(v+m)=ⅡcB.I(c+v+m)=Ic+Ⅱc

C.Ⅱ(c+v+m)=I(v+m)+Ⅱ(v+m)D.I(c+m)=Ⅱv

37.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为(ACD)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BCD)

A.金融寡头B.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C.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D.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无产阶级革命的广泛性、彻底性和深刻性在于(ABCD)

A.它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B.它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

C.它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D.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使人得到全面发展

40.共产主义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有(ABCD)

A.劳动成为解放人而非奴役人的手段B.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需要自由选择职业

D.全民教育的普及使人们的潜能和爱好得到充分发挥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见教材16-18页。

答: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①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③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把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于一身,是因为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和趋势具有一致性。

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通过科学性来保证。

(5)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见教材82-84页。

答: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可以看出,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见教材257-261页。

答:

(1)由于形成级差地租的具体生产条件不同,使级差地租具有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不同的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级差地租Ⅱ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它是由农业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所构成的。

级差地租不是来源于土地本身。

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见教材273页。

答:

(1)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2)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自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具体说来垄断利润的来源大体有:

①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②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③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海外利润;④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见教材360页。

答: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

(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

(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

(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

(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

(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见教材138-139页。

答:

邓小平总结了新的科技革命以来生产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

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这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的科学真理,它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1)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当科学还没有应用于生产过程时,它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当科学应用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各要素中去时,它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只是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是能够走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见教材203页。

答:

(1)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2)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相对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

单位商品价值降低,从而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超额剩余价值虽然在个别资本家那里消失了,但所有的资本家却可以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得到相对剩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