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37602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docx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doc

实验室安全总结与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汇编

 

实验室安全总结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对于经常在实验室出没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故就可以避免。

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后处理得当,就可以使损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具体的实验室安全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安全事故类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急救处理、火灾、防火和灭火、火场疏散与逃生、化学危险品安全、气瓶及压力容器使用安全、辐射的种类、危害与防护及其他安全问题。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室安全学学习我得出如下总结:

一、安全管理要点

1、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安全工作制度建设: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校园安全信息报送制度隐患整改及管理办法,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学校安全目标管理奖惩制度。

3认真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整改工作

二、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炸物品。

高压气体钢瓶,低温液化气体,减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护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轻则造成人身伤害、仪器设备破损、重则造成多人伤亡、房屋破坏。

2、有毒气体的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煤气,各种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

在有些实验中由于化学反应也产生有毒气体。

如不注意都有引起重毒的可能性。

3、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22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压电,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爆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等。

三、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起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下列针对性预防措施。

(1)预防加热起火

1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物。

2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时,应立即关闭。

3灼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他温度较高的加热器都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4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5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砂浴或油浴等加热。

6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7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8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时因摩擦引起爆炸。

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应保持清洁。

9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面上时,必须:

a.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

b.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c.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d.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热源。

(2)预防化学反应起火或爆炸

1工作人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须了解其反应和所用化学试剂的特性。

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2易燃易爆物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

3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

(3)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

1预防减压装置爆炸,减压容器的内外压力差不得超过一个大气压。

2预防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的措施。

a.低沸点和易分解的物质可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b.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程进行。

反应太猛烈时,一定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减缓反应速度。

c.不能将仪器装错,使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

d.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绝对不允许不了解实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禁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3、实验室灭火

灭火原则是:

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

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实验室灭火紧急措施

1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2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使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

灭火器的选用应按照火灾类别和不同的灭火机理来选择。

a、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b、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应用化学泡沫灭火器,因为醇、醛、酮、醚等极性溶剂与化学泡沫接触时,泡沫的水分会迅速被吸收,使泡沫很快消失,这样就不能起到灭火作用。

c、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d、扑救带电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个人认为,就本学院的学生而言,最大的安全隐患是火灾。

所以我认为实验室人员应适当进行防火安全训练,使每个人都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发生火灾时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但事实上大部分同学在平时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在意识到某些安全隐患后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而放任自流。

这些不良的习惯不仅不利于实验室安全,还会对科研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例如:

1.实验室里的物品摆放较为混乱,实验用品与私人物品混在一起放置,对日常学习生活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

应将各种物品分门别类的摆放在固定位置,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实验室的卫生情况堪忧,乱扔果皮纸屑的情况屡见不鲜,经常是垃圾桶满了还没有处理,在天气较热的时候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为疾病的扩散传播提供了温床。

最近制定了实验室值日安排表,每周固定时间打扫卫生,情况有所好转,但关键是要坚持做下去。

3.实验室的各种实验仪器布局不尽合理,经常有同学将工作台和实验台混合使用,实验过程的噪音会影响工作效率。

另外,由于以前的同学将许多书籍杂物堆放在实验室,并且有些杂物压在电路线上,若长时间工作发热后易引起火灾,应该引起注意。

4.有部分同学喜欢将早餐小吃等东西放在实验室,或直接在实验室里吃饭,有些气味难以散去以致于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工作,还会引来老鼠蟑螂等,造成同学财产损失。

更重要的是,若不小心将实验药品散落在食物里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对健康不利。

5.有部分同学在做完实验后没有将实验药品放回原位,而是随意放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这样虽然可能方便自己的实验,但会对其他用这种药品的同学造成麻烦。

6.在进行实验时,有部分同学不喜欢穿实验服,戴塑胶手套等防护装备。

这样做实验存在风险,实验室人员应互相监督提醒,以免发生意外。

诸如此类现象屡见不鲜,作为一个身在其中经常要与实验室打交道的实验人员必须引起重视,从中吸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安全问题。

安全隐患本就是防不胜防,只有个人重视,才能真正杜绝危险的发生。

适当对学生进行试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操作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减少和消除实验室安全事故。

最终目的是使每位同学严格掌握,认真执行本实验室相关安全制度、仪器管理、药品管理、玻璃器皿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

另外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加强消防意识,更应该在实践中学习一些必要的急救和自救知识,共同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科研环境,。

实验室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1目的

明确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的处理方法,避免在发生实验室意外事件时工作出现混乱,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范围

适用于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3.1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

3.2检验科负责人负责实施。

3.3进入中心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以本制度规范自己的工作。

4.要求

4.1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接种(皮肤损伤)

实验过程中,如发生损伤暴露事故,受伤人员应立刻脱去防护服,并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及暴露部位,尽可能挤出受伤处的血液,伤口用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同时报告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主任视情况要求感染人员停止工作,作出医疗评价。

必要时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

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处理过程。

4.2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意外摄入

实验过程中不慎摄入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应立刻脱去防护服,送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处理,进行必要的医学观察和治疗。

4.3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气溶胶的释放

4.3.1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污染,少量感染物溢出,产生有限气溶胶,如琼脂板掉下但没破碎,吸管或接种环上滴落传染性材料等,应立即喷洒适当的消毒剂,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30分钟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

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4.3.2如在生物安全柜中发生大的污染(滴洒大量培养物、离心管破裂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时,应停止工作,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生物安全柜的紫外灯。

1小时后将纱布放入消毒袋,随即用新的浸透消毒液的纱布搽试污染区域。

并对污染的器材进行消毒处理。

如工作人员的皮肤沾上了污染物,须用适当消毒剂清洗消毒,如污染了衣物,应立即更换,并放入灭菌袋中高压消毒或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4.3.3在生物安全柜外发生小的污染,产生有限气溶胶,如落下一些固体培养基,立即用消毒液浸湿的纱布覆盖污染区,1小时后,按前述步骤清除污染,所有污染的材料放入灭菌袋高压消毒。

4.3.4如在安全柜外发生大的污染,产生大量气溶胶,应立即停止实验,用消毒液喷洒污染区域,并以浸透消毒液的纱布覆盖污染区域,打开紫外灯。

关上实验室的门,贴上明显标志后离开实验室。

报告实验室主任,严禁人员入内。

24小时后,由专职消毒人员或在专职消毒人员的指导下实施消毒和清除污染,所有进入实验室人员应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

4.4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溢出

4.4.1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实验服上,应尽快脱去防护服,摘掉手套,洗手并更换防护服和手套,必要时尽快喷淋。

将污染的防护服和手套做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4.4.2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溅到眼睛里或眼睛周围等部位,立即摘掉手套,用洗眼器清洗或流动水冲洗眼部,并视情况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及必要的预防接种。

处理完毕,应详细记录事故经过。

4.4.3当手套破损,感染性和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手部皮肤时,立即摘掉手套,用适宜的消毒液浸泡,流动水冲洗,更换新手套。

4.4.4实验室记录表格或手写的资料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污染,应立即摘抄这些资料内容,将原件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理。

4.5离心管破裂

使用离心机时,装有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离心管破裂或可疑破裂,应关闭动力并保持离心机盖子关闭30分钟。

如离心机停止运行后发生破裂,应立即关闭机盖,保持30分钟。

清理时,一次性手套外面再带一双厚胶皮手套,用镊子或垫着棉花的镊子夹取碎片,所有破裂的试管、碎离心桶和套管应放入利器盒,按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未破碎的有盖的管子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的容器表面消毒。

离心机内表面污染可用有效氯浓度为0.5%的含氯消毒剂(5g/l)或75%酒精擦拭两遍后再用清水进行擦拭,干燥后使用。

4.6仪器设备故障

4.6.1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生物安全柜或其他防护设备的技术指标偏离正常范围,不符合实验要求,应立即停止实验。

报告实验室主任,通报有关部门修理,并做好详细记录。

4.6.2如发生停电,应自动启用备用电源。

否则,应立即停止实验,按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

离开实验室时应关好实验室门。

电力恢复后,至少等30分钟才能再次进入实验室工作。

4.6.3如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并报有关部门维修。

仪器运出前应彻底消毒。

修理冰箱、培养箱时,应取出所有物品,放入备用设备中,用消毒剂彻底消毒内表面及外表面。

若维修人员必须进入实验区,则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维修工作结束后,所用工具在带出实验室前应严格消毒。

实验室人员必须帮助和监控维修过程。

4.6.4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应停止实验。

待一切恢复正常后重新测试,原测试步骤作废。

4.7紧急救助

4.7.1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在工作中出现意外事件并造成损伤时,先进行自救,根据需要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护。

4.7.2吸入感染性材料时,立即到定点医院就诊,就诊时应由专人专车陪同前往,做好医疗记录。

4.7.3相关科室应协助完**员隔离、救治、污染实验室及环境消毒等工作。

4.8记录

对意外事件的记录应包括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所在科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处理方法,并要求相关人员签字。

4.9其他

4.9.1菌(毒)种必须放置在带锁的超底温冰柜或液氮罐内保存,双人双锁管理。

如发现毒种丢失或锁损,应立即报告,迅速查明原因,及时追回。

4.9.2实验室应避免使用玻璃等易碎品,如发生玻璃器具破碎,应用扫帚、簸萁、镊子等工具处理,并放入利器盒。

禁止用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