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663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docx

无私奉献高考试题评析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3年高考试题评析,进一步改进教学”活动圆满结束

今年暑假,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2003年高考试题评析与2004年高考展望”的研讨活动大家认真研究本学科高考试题(含评分标准等),进一步辨清高考指挥棒方向,反思本人的教学实践,明确了本人的教学改革任务、目标及实施举措。

按时提交“2003年高考试题评析”文章教师名单:

语文组:

寇彦敏、曹保顺、赵晓华

数学组:

赵凤歧、刘永立、杜英秋、郝秋哲、刘连考、张彦荣、张曼熟、杜海英、曹云霄、李士津、赵艳

英语组:

孙荷芬、张彦军、王会慈、郭芙

物理组:

郭术红、王玉盛、裴丙钊、王文斌

生化组:

刘英、于建超、赵策、谢民旺、华艳如

政史地:

权元卜、刘彦会、李超峰、刘秀赏、马燕、吴士雄、李德起、孟岩、崔银锁、高静、王翠英、耿白川、罗秀芳、高梅、任梅段

对以上教师提出表扬,经专家评审,下列18名同志荣获一、二、三等奖,颁发证书并给以纪念品奖励。

一等奖:

王会慈、刘英、寇彦敏、曹保顺、谢民旺、罗秀芳、张彦军

二等奖:

郭芙、吴士雄、崔银锁、王翠英、赵凤歧、杜英秋、裴丙钊

三等奖:

于建超、赵晓华、赵策、华艳如

现将获奖文章集印成册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研室、教务处

2003、10、30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寇彦敏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意外和惊喜,倒是给扎扎实实复习备考的考生,提供了稳稳当当拿分的平台。

简言之,今年高考语文试卷大体如旧,略有创新,难度平和。

平时训练有素的考生,发挥正常便能获取理想分数。

试卷保持了近几年来高考改革总体规划的稳定性,同时“稳中求变”,加强言语能力的检测,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后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教育新理念,是一份具有良好选拔功能的试卷。

《新课标》提出:

要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机制。

这即是受众多语文专家、教师好评的“三个维度”。

高考这根指挥棒,对教学有重大的导向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应试给高中语文教育带来的“考试第一”的负面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考对强调语文素质在教学中地位的引导作用,今年高考命题作了进一步的努力,具体表现在:

“知识和能力”维度:

强调基础性

浏览了这份试卷后的第一感觉,便是似曾相识。

第一大题的1-6小题;第二大题,第三大题11-14小题,第四大题,第五大题,第六大题的第23、24小题和作文题,基本上保持了前几年的题型结构。

试卷七个大题,都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检测,基本上没有那种“弯弯绕”的怪题、偏题。

第一大题中,语音考形声字、近音异形字的审音,考查的字为常用字;字形考查仍考“别”字,3个别字均为“同音形近替代”类型,具初中水平的学生即可识别;词语题改变去年考释义辨识的方式,使用实词、虚词组合辨识题型;其中考查的实词莅临/亲临、计划/规划是常用词,虚词考查连词,辨识递进复句与选择复句连词运用,亦属初中语言基础知识范围。

语病辨析题分别考查了词语冗赘、介词结构误用、成分残缺等常见语病;第6小题考查语义清晰性,辨识歧义句,属基本技能。

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虚词考查也立足于基础识记能力。

实词“遇”在句中是古今同义类词语,考查的虚词不仅全部在《考试说明》列举的18个虚词内,而且都是以前考查过的虚词,其中“以”考过7次。

略有创新的题目有文言文的第15小题。

这道题要求判断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的正误。

仍属于“考试”说明所说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以样式虽新,却并不难做。

“过程与方法”维度:

侧重思维品质考查

众多师生觉得今年语文试题比去年的难,难在何处?

难在主观题。

I卷的选择题难度与往年相当,而II卷的主观题对思维过程的考查加大了力度,由于主观题的语言表述规范化是高中语文教学尚在摸索的难点,考生答题有较大随意性,因而失分严重,这也是加大主观题比重后,必然会出现的现象。

17题考查对“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诗眼词辨识,并要求“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本题要求考生能读懂全诗,先“意会”再“言传”,扣住字词意思分析炼字技巧。

《过香积寺》是王维的山水诗,作为高考题料的山水诗、田园诗,命题者常从侧重意境的感悟出题。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寻幽探胜,来到深山,忽而林霭传来隐约钟馨之声,接着是试题中要求考生分析的这两句。

“泉声咽危石”写诗人所闻,溪流受山石阻碍,只能迂绕冲荡,水石相击,发出声响,如人的呜咽之声,作者能听得流泉水响,说明深山古刹之静;“日色冷青松”写所见。

人们形容阳光常用“温暖”“柔和”“绚烂”等语,作者为何用“冷”?

因为深山林密,四方清净,在阴暗林中,日光显得阴冷。

作者用“咽”“冷”二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物象及诗人的清冷孤寂之感组合成意境,并使日色的凄冷与泉声的鸣咽相互衬托,构成幽静而孤寂的艺术氛围,因而“诗眼”应是“咽”“冷”,“结合全诗赏析”可表述为: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阻挡,发出低吟,仿佛鸣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假如不能体味到诗的整体意境,就无法说出诗眼,无法表述诗人炼字之妙。

这类题是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综合考测。

第19题是要求揣摩、理解、把握进而表述清楚“童年的烙印”在文中所包含的内容。

其答案可以以这样几个要点为表述的重点:

1.亲人的关爱;2.邻里乡亲的音容笑貌;3.乡土的山水草木。

第20题是筛选并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

概括这一题时应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第21题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一题要求“结合乡土情结”分析其作用和好处,学生在回答这一题时应注意既要从文章的结构上把握作者赞颂浮海远游却不忘桑梓之情的作用,又要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作者的立场。

第22题属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阅读题的“信息提取与整合”,主观题的简答、仿写、调整语句及作文,均以测定文意理解及语言编码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表达结果为重点,这种题型,考到了语文言语技能的关健之处。

总观第五大题,命题紧紧地扣住了考纲要求,题目难易适度,既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文章的选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第六大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其中第23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

若能抓住文中提示性的短语“草原带和森林带”,这道题就能迎刃而解。

第24题考查的是将一组短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这种题型考生是很熟悉的。

第25题是仿写句,与往年有所不同,这一题不仅更加注重学生的句式变换的能力,还融入了人文的精神,使高考试题的现实性、人文性更强。

对这3小题,学生经过了平时充分的训练,应该能够得心应手地完成题目。

最富新意的是第25小题。

此题6分。

要求学生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示例是:

提示语: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题目

(1)提示语:

(教学楼里)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题目

(2)提示语:

(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这道题将仿写与改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却一反往年只注重句式的弊端;既强调了语文知识和语言习惯的重要性,又引导学生提高品德素养,关注社会人生。

这是一道好题,估计不大会有人得零分,但真要把它答好,却也并不容易。

这道题,考生要按照“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的指令,仿照例句写提示语,此题难度高于以往仿写题型,因为仿写的例句语言技巧高,句子不仅用了委婉修辞格,还是带幽默色彩的含蓄语言,“禁示喧哗,不许打闹”,有强烈命令色彩,试题要保留意思,改变形式,是因“意”择“言”的思维过程,可写为“增长智慧别增长噪音,比试学问别比试手脚”。

考生不会写,正说明这种“因意择言”的思维方式训练得太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

注重与时俱进精神

今年语文试卷在强调命题材料时代感方面有鲜明特色。

I卷的阅读题,现代文取气象学的说明文,这是强调“人对自然的态度应发生革命性的转变”这一现代环境理念。

文言文阅读选文,借裴矩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其主题折射当代社会生活中,领导干部对下属及社会风习的影响。

选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立意鲜明。

II卷散文《乡土情结》在分析“安土重迁”民族文化精神过程中,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这是本文主题较一般怀乡之作深刻之处,作者面对海峡另一边的种种“文化台独”谬论,含蓄地表达了民族统一的渴望,具有强烈现实感。

作文属哲理性题型,命题者从怎样看待生活中的“感情用事”现象为切入点,设计出由材料、提示话、话题、注意事项组合成的试题,审题难度高于前4年的话题作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比“诚信”“心灵的选择”,更为明析、具体。

“知人论世”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智慧,德国的母语教育纲要把“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看法”作为一条教育原则,今年我们的话题作文实际上也涉及类似准则,极有针对性。

今年的作文给出的材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宋国的一个富人,家里的墙被雨淋坏了,他儿子和邻居老人都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偷窃。

后来果然被盗了。

富人觉得儿子很聪明,而觉得是邻居老人偷了他的东西。

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寓言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除继续保持“三自”方针(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仔细分析,今年作文题还可发现有这样两个最明显的变化。

以往的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不管其具体表述如何,总让人觉得有些类似于更早些的“综合评分”。

今年的试卷上明确地将基础等级分为内容与表达两个部分,各占25分,说明了文章内容与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两方面的评价,将使基础等级评分更趋科学化和合理化。

自高考使用话题作文的形式以来,基本上都采用“故事+提示+话题+要求”的四步结构,今年也是如此。

但不同之处在于“提示”部分。

以往考生根据“提示”部分只能向一个方向思考,否则视为偏题。

如1999年的写作范围为“假如记忆是可以移植的”,考生便只能思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又如何?

”考生便不能想象“假如记忆不能移植,怎样?

”今年则不然,揭示中说“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

”对这个问题,则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考生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无关系”。

这样,考生便会说出“真话”,避免了以往作文中以命题人的思想标准来规范考生的思想标准的做法。

笔者认为,这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最大进步。

其目的无疑是在倡导学生“做真人,说真话”。

总之,今年语文试卷重视基础技能,强调言语能力,重视文化承传,关注社会现实,是成功之作。

但我认为,今年命题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高考提前了一个月,前段时间教学又或多或少受到“非典”影响,人们心理上有今年高考的难度会有降低的期待,然而试卷比去年反而增加了难度。

尽管高考的难度与选拔功能没有直接影响,然而对教学的导向影响重大,可以断言,高考越难,学校应试的投入就越大,这样必然与“立足素质教育导向”构成悖论。

简答题、尤其是文学作品鉴赏简答题的答案,在统一的语言表述规范操作程序实现之前,应是一个相当宽松的言语范围,评卷不宜与标准答案字句对号入座,简答题的答案应有较大的弹性。

卷子的表述,还存在些小毛病,诸如“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这句语至少不规范,逗号中断了语意,应作调整。

总体而言今年试卷“硬伤”少,质量上乘。

今年高考卷提示我们:

要重视课本作用;要重视语言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育;要重视阅读、写作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言语能力形成的作用;其写作教学中“意”始终处于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主导作用,脱离“意”的养成及对“言”的统帅作用,孤立地学习写作技能技巧,难以使学生作文能力较快提高。

对此《新课标》已提出更新语文教育理念的较为系统的设想,或可为大面积、高效率提高高中生读写能力指出一条新路。

 

2003年高考低分作文会诊报告

曹保顺

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是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出发,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按理说,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可以进入这个话题的范围,例如提拔干部用人、人际交往、评价他人等等,都存在着感情亲疏远近与认知的正误深浅问题,然而由于这个话题作文二者之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关系,要真正写好也并不容易。

也正因为如此,2003年高考作文失误频频,大约占到作文总数的一半以上。

因此正视作文失误原因,降低作文失误比例,对于我们备战2004年高考,搞好作文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003年高考作文失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世外桃源”。

即考生所作的作文犹如“桃源”,与给定的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毫无关系,始终游离于这个话题“世外”。

这类作文,有的是考生将宿构作文原封不动的搬上答卷,有的是考生忽略了作文题目的要求等。

如一位考生的《用思想点亮世界》中开头在引出本文的论点“用思想点亮世界”之后,作者主体部分用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

(1)用思想点亮你的世界,你会多一个朋友;

(2)用思想点亮你的进步,你才能够有充足的勇气和力量;(3)用思想点亮你的世界,让情感充满你的心,让感动永伴你左右,让真理与事实永远发光。

最后结尾呼应开头,发出号召“用思想点亮你的世界,让亲情、友情常伴你左右,让成功之门永远向你敞开。

”纵观该篇作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论点明确,但所述观点与话题没有关系,因此内容一项只能是四类即10分以下。

诸如此类的还有“我爱大自然”、“我爱山水”“我爱春天”“我爱家乡”“专门谈奉献”“认知生命”“孤独小议”等等,尽管文章优美,犹如“桃源”,无奈游离于话题“世外”。

“耦断思连”。

即考生或采用“嫁接”技术,先引述试卷所给材料,然后三转两绕,以主要篇幅写他考前即已熟悉的某个内容,而这个内容与规定话题之间的联系,似有若无;或叙述若干离题甚远的事实,结尾处生拉硬扯地把“感情的亲疏远近与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联系上。

这类作文表面上与话题“思连”,但实际上是与话题“耦断”的。

此类作文甚多,有的通篇写感情,有的通篇写爱情,有的通篇写友情,有的通篇写信任,有的通篇写怀疑,有的通篇写理解,有的通篇写真情,有的通篇写素质等等,只在最后点明感情对事物认知有着必然联系。

因此得分只能在三类以下。

“雾中看花”。

这类作文的考生在审题时未下多少工夫,只看到作文题目表面部分的意思,便自以为已经掌握了题意,对涌进脑中的种种相关材料,缺乏推敲和筛选,思路尚不明确,仓促进入写作,,因此写成的文章,总不免“东拉西扯”,忽而感情亲疏,忽而信任理解,忽而事物认知,忽而孤独寂寞,让人“雾中看花”,难识“庐山真面目”。

还有一部分作文可以看出考生在审题时下了一定的工夫,但就是拿不准题意,抓不住要害,踌躇之中,勉强下笔,因此下笔不是观点不集中,就是材料不得力,写成的文章,同样给人以“雾中看花”的感觉。

“借花献佛”。

这类作文紧扣题意而写,思路清晰,文辞优美,犹如一朵“花”,但可惜这朵“花”是“借”来的。

说“借”也许还好听些,实际上就是抄袭。

话题作文的宽泛性给抄袭带来了可能,尽管今年的话题作文比前两年的话题作文限制性要明显(要写出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二者之间的关系),尽管作文试题中明确要求不得抄袭,但仍有一些头脑活跃的考生抱有一种懒汉的侥幸心理,既想省力气,又要拿高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阅卷老师的疏忽上,但终逃不脱阅卷老师的“火眼金星”。

他们中有的抄袭刊物《故事会》中的《爱的误区》,易名为《猫头鹰的故事》;有的抄袭父子抗洪中让群众离开,留下儿子,最后牺牲的故事;有的抄袭因家庭贫困,不能同时让两个孩子上学,最后采用抓阄方式让抱来的或拣来的孩子上学,亲生的孩子不让上学的故事;有的抄袭邻居开锁的故事,其邻居为刑满释放人员,有次老张家把钥匙忘在家里,再三请求邻居帮忙,邻居帮忙后,第二天老张家就换了锁;有的抄袭国外留学住在一位老太太家里,刚开始时老太太非常苛刻,后自己遭遇车祸,老太太替自己交纳学费的故事;有的抄袭某某家中有一条忠心耿耿的狗,有次外出留下狗照看孩子,但回来后嘴上有血,孩子不见了,于是主人一怒之下就打死了狗,最后发现误解了狗的故事;有的抄袭“一个半朋友”的故事;还有的作文采用“扩写”方式,为“智子疑邻”的材料增添了背景,描绘了细节,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等等。

这类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类给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自惭形秽”。

这类作文大体上审题正确,能够紧扣话题去写,但由于“自”身知识的“惭”导致所引论据失误,或感情失误,或判断失误,或知识失误等,从而使整篇作文“形秽”。

如有的写道:

“岳飞一生谨记母亲的教导,不忘背后的‘精忠报国’,可是报国路太曲折。

他仍固守这份对君主的忠情。

在十二道金牌面前,他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于是他回朝了。

等待他的只是风波亭上的狞笑。

他被感情冲昏了头脑,不明白百姓的安居乐业需要的是自己直捣黄龙府,去‘收拾旧山河’,而不是去成为刀下的鬼魂。

”有的写道:

“在瑞典,人与人之间是绝对信任,因此他的社会治安,风土人情也是令世界人民敬佩的。

如果世界人民都能这样,那就不会因感情因素而误导我们的眼光,人间将是一片艳阳天。

”还有的写道:

“当布莱尔荣登首相,其子却锒铛入狱,无情胜有情。

”另外,还有的考生在作文中夹杂过多的英语单词等等。

凡此种种,究其原因,有的属于审题出现失误,有的属于立意随心所欲,有的属于写作材料贫乏,有的属于写作功底较差。

因此在平时写作中,就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扎扎实实地搞好写作基本功,立足“基础”等级,瞄准“发展”方向,注意留心生活,积累鲜活素材,建立自己独特的材料根据地。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水到渠成的写出优秀的文章。

2003高考语文管窥

赵晓华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以说是在平稳中前进,没有让人跳脚大骂,也没有让人偷偷窃喜。

保持了一种大部认可的水平。

但其中又不乏改革之处,也就是平稳中的前进,增加了一些新的题型,略微改革了一下整体的分数结构,更加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测试。

首先说客观题,应该是最保持原貌的,好像程咬金的三斧子半,已成定势,没有多大改变,也就是少使一斧子、多使一斧子罢了。

宏观上看,其实还是那几招,字音、字形、字义、成语运用、语病等。

重点仍设在对现代汉语中易混、易错的音、形、义的考察上,着实让考生高兴了一场,平时的训练竟没白费。

再就是阅读理解。

科技文阅读同样是几道选择题,让考生很是熟悉,难度不大,所以没什么可研究的。

文言阅读是让考生头疼的一道题,每次考试都会使一些考生忧郁不已,高考当然更是如此,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从结构上看,与去年完全相同,相信考生不会陌生;从难度上看,只能算是中等,或者说不难。

在平时下了功夫的考生相信都能应付。

其中考的实词、虚词不用多说,都是难度不大,平时遇到并很熟悉的。

第13小题更是在平时训练中常见,应该没有问题。

第14、15小题是要求考生对文章有一个真正了解,可以说,是对能力的一种检验。

应该说问题也就出于此,但这些能力也是平时训练出来的,功夫在平时。

望同学在平时多多注意。

第16小题的翻译题也是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从16小题后,基本上都是客观题。

客观题分数为45分,和前几年的60分相比较,差别是显而易见,从中也可看出语文考试的方向,蒙ABC的时代逐渐过去,需要思考的时代已经到来。

所以我们再不要去研究ABCD哪个选中的机率比较高这样的问题了。

诗歌鉴赏也成为完全主观题,要有自己的看法,要能够自圆其说,更可看出考生平时对诗歌的积累,这是一道能力测试题,一道考察考生鉴赏能力的题。

平时应适当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第18题的背诵,应该都是一些不陌生的句子,但正如经常看到一个熟人而想不起名字一样,一些考生面对熟悉的面孔而无从下笔。

纵观历来的名句名篇的考察,没有多少是我们完全未见过的,而大多是一些见过却没注意的内容。

所以,考生不仅应该把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背过,更应重视平时的积累和沉淀。

现代文阅读选录的是柯灵的散文《乡土情结》,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提取信息、概括、宏观把握的能力。

除21小题有一定难度外,其余均不应失分。

第21小题考查的是概括能力。

通过考察结果,考生在概括能力方面还有一些欠缺,应在平时注意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再就是考查语言运用的题型了。

排序这样的题型,同学们也经常接触,难度不大。

下定义应该说也不是有难度的题,只要平时有一定的语言运用基础就可。

至于改写,就是在既定规则之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说作文,沿袭了以往的话题模式,但这次把范围放的很宽,而且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是一个看似容易实难下笔的话题。

要求学生把握一定要全面,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同时要求学生准确理解,不能把“感情亲疏”等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等。

虽然有诸种限制,但大家也会发现,主题是很宽松的,你可同意,可反对,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之,这是一个没有新意,却适合现在高考的作文题。

不过可以看出,作文越来越注重考生的独特思维,一个对问题没有独到见解的考生,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分数的。

所以,考生平时应注意观察,注意思考,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特有风格。

综上所述,高考的目标走向就是能力测试,虽说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它的趋势却是一定的。

学生现在应学习学习的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只局限于获得老师传授的或书本上的知识。

老师教给学生的也应是一种能力,而不只是具体的知识,因为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如果学生获得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面对高考题一定会应对自如。

2003年高考新课程数学试题评析

赵凤歧

今年数学高考试卷既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基础与能力并重,注重对逻辑、抽象、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的考查。

有以下几个特点:

1、加大了新增教学内容的考察力度,促进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教材中增加了简易逻辑、导数、概率、统计、线性规划、向量6个方面新内容,这些内容是现代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提供了应用广泛、有效的数学工具,是当代数学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应在高考中得到重视和体现。

今年数学试卷中新增内容部分有2道选择题、1道填空题、3道解答题,约50分,占整个考试内容的1/3,而且在倒数第二、第三道把关题中出现新增内容,进一步确定了新增内容在中学数学的地位。

由此可见对新增内容,无论是从知识覆盖,还是试题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应用性,都比前三年有所增强,加深了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层次。

新增内容所占分数的比例,远远高于其课时在高中数学教学课时中所占的比例,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2、坚持素质教育方向,把握学科特点,强化应用意识,倡导理性思维。

今年高考数学新课程试卷第21题:

已知常数a>0,向量c=(0,a),i=(1,0)。

经过原点O以c+

I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点P,其中

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F,使得|PE|+|PF|为定值。

若存在,求出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这道题,即考查了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的把握很到位,有一定的深度,试题倡导理性思维的意向很明确,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要求,很值得在教学中予以关注。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按照“题海战术”的思维模式,做这道题就比较困难了。

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搞好基础教学,坚持素质教育方向,不要急功好利,搞“题海战术”。

3、2003年数学新课程卷,着力体现立足基础,突出能力,既考虑到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选拔需要,又考虑到中学教学的现状和实际水平。

如函数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相关的知识点多面广,运动与变换、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是高考的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