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774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docx

中考生物阶段质量评估二

阶段质量评估

(二)

(第4单元)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6·临沂学业考)胎儿发育的场所和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分别是 (  )

A.卵巢、子宫     B.子宫、胎盘

C.胎盘、脐带D.子宫、脐带

【解析】选B。

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

2.伟大的母亲十月怀胎,孕育了幸福的你我他。

下列有关人的生长发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卵巢是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

B.受精卵是在子宫内形成的

C.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

D.怀孕期间应加大营养摄入,以满足胎儿和母体的能量及物质需求

【解析】选B。

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受精卵形成的部位是输卵管,而不是子宫;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胎儿所需要的营养从母体获得,因此怀孕期间为了保证胎儿和母体的能量及物质需求,应加大营养摄入。

3.当我们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做法与想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

B.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

C.自行处理心理矛盾,绝不打扰他人

D.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

【解析】选C。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出现心理矛盾时,要及时向老师、家长请教,不能闷在心里,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备选习题】

亲爱的同学,你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青春期。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身体完全发育成熟

B.是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

C.生殖器官不再发育

D.要多隐蔽自我,少听他人意见

【解析】选B。

青春期是人一生发育的重要时期,青春期发育受多种激素影响,此阶段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生殖器官还在发育,人的心理变化大,自我调控能力不强,遇到问题要多向老师、家长请教。

4.(2016·泰州模拟)下列食物中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 (  )

A.青菜  B.馒头  C.豆浆  D.肥肉

【解析】选C。

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蛋白质是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

豆浆含蛋白质丰富,青菜含维生素丰富,馒头含淀粉丰富,肥肉含脂肪丰富。

5.某同学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夜盲症,有关维生素A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是简单的无机物

B.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

C.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D.多吃胡萝卜能缓解病情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维生素的理解。

维生素是有机物,它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胡萝卜中含大量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多吃胡萝卜能缓解病情(夜盲症)。

【易错警示】

(1)维生素是有机物,但不能提供能量。

(2)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胡萝卜中含有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所以和尚吃斋,不吃肉,也不会因缺乏维生素A而患夜盲症。

6.某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 (  )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淀粉的消化过程。

淀粉的初步消化部位是口腔,口腔内的唾液淀粉酶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由于胃内没有消化淀粉的酶,故可保护胃,使其免受药物的刺激。

7.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

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牛奶的消化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营养成分的功能及消化。

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胆汁中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促进脂肪消化;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易错警示】三个易错点

(1)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虽能供能,但不是主要供能物质。

(2)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参与细胞组成。

(3)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人在饥饿状态下会运用脂肪提供能量。

8.(2015·潍坊学业考)某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馒头中的淀粉遇碘变蓝,淀粉被分解后蓝色会消失。

为探究影响馒头在口腔内消化的因素,他们取等量的四份馒头和相同的四支试管,进行如下表所示实验,下列分析不科学的是(  )

试管1

馒头碎屑

2滴碘液+2mL清水

搅拌

观察颜色

变化情况

试管2

馒头碎屑

2滴碘液+2mL唾液

搅拌

观察颜色

变化情况

试管3

馒头块

2滴碘液+2mL唾液

搅拌

观察颜色

变化情况

试管4

馒头

碎屑

2滴碘液+2mL唾液

搅拌

观察颜色

变化情况

A.实验过程中四支试管都应置于37℃温水中

B.试管1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C.试管2和试管3对比适合探究牙齿咀嚼的作用

D.试管2和试管4对比适合探究舌的搅拌的作用

【解析】选B。

本题考查探究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根据表中各试管的处理情况可知,试管1和试管4有“有无唾液”和“是否搅拌”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无法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试管1和试管2只有“有无唾液”一个变量,能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备选习题】

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相关实验中,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欲探究的问题是 (  )

A.水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C.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D.不同量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解析】选D。

由图可知,在甲组和乙组试管里分别加入2mL淀粉糊,放在相同温度的水中,只有唾液的量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一组以不同量的唾液淀粉酶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因此,该实验中探究的是不同量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影响。

9.(2016·南充模拟)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甲)和人体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图中a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B.当某人甲图中b的数量明显偏高时,他可能患有炎症

C.根据乙图中血流方向判断,其中①是静脉

D.乙图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选C。

甲图中[a]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白细胞能穿透血管壁,吞噬病菌,当图中b的数量明显偏高时,说明此人可能患有炎症;乙图中①内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故①是动脉;乙图②是毛细血管,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互动探究】“亲子鉴定”常从血液中提取DNA。

上题图甲中,能够用于亲子鉴定的细胞是什么?

提示:

[b]白细胞。

10.(2016·福州学业考)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与心脏相连的四条血管,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动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B.②为静脉,内流动着动脉血

C.③为动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D.④为静脉,内流动着静脉血

【解析】选C。

题图中①为上腔静脉,②为主动脉,③为肺动脉,④为肺静脉。

在体循环中,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在肺循环中,动脉中流静脉血,静脉中流动脉血。

因此,①内流静脉血,②内流动脉血,③内流静脉血,④内流动脉血。

11.(2016·茂名模拟)PM2.5及携带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肺后,一部分会沉积在肺部,对肺造成伤害,还有一部分通过气体交换进入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进入的有害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  )

A.左心室B.右心室

C.左心房D.右心房

【解析】选C。

PM2.5颗粒物吸入后经过呼吸道到达肺,从肺泡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因此进入的有害物质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

12.在某一时刻检测某一器官的动脉和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结果其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该器官是 (  )

A.脑B.肺C.肾脏D.小肠

【解析】选B。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能力。

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流入该器官;静脉是把全身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由该器官流出。

根据图示,由该器官流出的血液中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全身各器官中,只有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

13.(2016·郴州模拟)下列不会直接影响声音发出的器官是 (  )

A.鼻B.喉C.肺D.食道

【解析】选D。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喉不但是气体进出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食道属于消化系统,与发声没有关系。

【备选习题】

人吞咽时,能够遮住喉的入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的结构是 (  )

A.会厌软骨     B.纤毛

C.喉结D.软腭

【解析】选A。

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吞咽时,喉上升,使会厌软骨覆盖喉口,令食物进入食道。

因此,在吞咽时,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14.当人体处于图B所示状态时,呼吸肌的状态和气体经过的路线分别

是 (  )

A.收缩、外界→气管→肺

B.收缩、肺→气管→口腔→外界

C.舒张、外界→气管→肺

D.舒张、肺→气管→鼻→外界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呼气的判断及特点。

由图可知B状态为呼气状态,此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由肺经呼吸道呼出。

15.(2016·德州学业考)下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D.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解析】选D。

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吸气;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呼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备选习题】

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间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

下列不符合打嗝时状态的是 (  )

A.胸廓容积扩大

B.肺收缩

C.膈肌收缩

D.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选B。

由题干“打嗝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可知,打嗝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完成的是吸气动作。

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1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增加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  )

A.肺B.鼻腔

C.组织细胞D.血液

【解析】选C。

人体的二氧化碳产生于组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有机物在组织细胞内被分解生成二氧化碳。

17.医生在检验某病人的尿液时发现了较多的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疾病,可能是肾脏的哪个部位 (  )

A.肾小管B.输尿管C.肾小球D.膀胱

【解析】选C。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滤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18.人体下列结构内的液体成分里,含尿素最少的是 (  )

A.肾静脉B.肾小管

C.肾小囊D.出球小动脉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尿的形成过程。

血液流经肾脏,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静脉内的血液中含尿素最少。

19.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及血液情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c处氧气含量降低,则b处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B.若c处葡萄糖含量降低,则b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

C.若c处氧气含量增加,则b处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

D.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

【解析】选D。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c处氧气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血液流经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后,营养物质(葡萄糖)会明显增加,因此,若c处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b可能为消化道壁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若c处氧气含量降低,则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血液流经肾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减少,因此,若c处尿素浓度降低,则b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互动探究】

(1)上题中,若b为脑部的毛细血管网,则a、c内分别流什么血?

提示:

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2)若b为大肠处的毛细血管网,则b处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提示:

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0.(2015·珠海学业考)以下是某地区中学生2005年和2014年近视率调查数据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年份

初中阶段

检查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率

2005

19401

4091

21.1%

2014

19251

8379

43.5%

A.近视是先天性疾病,由遗传物质所决定

B.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检查人数越多,近视率越高

C.通过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可知,初中生近视率近十年来有上升趋势

D.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凸透镜

【解析】选C。

长时间近距离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多数是后天形成的;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青少年患近视的人数十年间翻了一番还多,说明初中生近视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矫正近视的方法是佩戴凹透镜。

21.(2016·济宁模拟)人听到声音需要以下结构的参与,请选出正确的顺

序 (  )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

A.①②③④⑤B.④②①③⑤

C.④①②③⑤D.④③①②⑤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耳道传导声波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听小骨传导振动到耳蜗,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听觉。

22.人体内有200余种细胞,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

是 (  )

【解析】选A。

组成神经组织的细胞是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与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和传导神经冲动有关,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其他细胞无此特点。

图中A为神经细胞,B为红细胞,C为肌肉细胞,D为白细胞。

23.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

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对反射类型的理解。

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控制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24.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出现 (  )

A.侏儒症B.夜盲症C.巨人症D.糖尿病

【解析】选D。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易患侏儒症;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易患巨人症;胰岛素分泌不足时,易患糖尿病。

【备选习题】

每年的11月14日被定为“世界糖尿病日”,表达了人们对糖尿病的关注和对糖尿病患者的关爱。

下列激素中,可用来治疗糖尿病的是 (  )

A.胰岛素      B.生长激素

C.雄性激素D.肾上腺素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各种激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并维持男性的第二性征。

肾上腺素由肾上腺分泌,可以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由胰岛分泌,主要调节糖类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故选A。

25.(2016·连云港模拟)防止污染、保护生物圈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建设生态城市,发展生态农业

B.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

C.直接排放废水,节省废水处理经费

D.加强立法执法,宣传保护生物圈的意义

【解析】选C。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创建生态安全城市,能减少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工业废水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直接排放会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生物圈,防止环境污染。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共50分)

26.(6分)人类从哪里来?

我们每一个人又是怎样来到世界上的呢?

以下是人的由来的相关概念图,请根据图中提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A处填入恰当的词:

________________。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__。

A的形成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内。

胎儿在母体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发育。

(3)青春期男孩、女孩面临第一次遗精或月经初潮时,恰当的做法是____________(多选)。

A.与父母交流沟通

B.焦虑不安、苦闷,不让人知道

C.向生物老师请教

D.集中精力学习,不去理它

【解析】

(1)两性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

(2)产生精子的器官是睾丸,产生卵子的器官是卵巢。

胎儿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3)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应正确对待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答案:

(1)受精卵 

(2)睾丸 输卵管 子宫 (3)A、C

27.(8分)下表是一盒250mL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________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钙是________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2)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类,这些物质在给人体供能时主要由细胞中的________完成能量转换。

(3)人对食物中维生素的需求除了维生素D外,还有能够防治夜盲症的________、避免坏血病的________等;如果只喝牛奶来补充一日所需的蛋白质,则需要喝________盒这种牛奶,但是这样人体贮存能源的________摄入会超标。

所以均衡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蛋白质在胃中初步消化,在小肠中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后被小肠吸收。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线粒体是能量转化器,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

(3)维生素A能预防夜盲症,维生素C能预防坏血病。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日所需的蛋白质为3.0÷5%=60g,一盒牛奶所含的蛋白质是2.5×3g=7.5g,因此大约需要喝牛奶60÷7.5=8盒,这样摄入的脂肪为8×3.5×2.5=70g,而人体每天对脂肪的需求量为3.5÷6%≈58.3g,因此脂肪摄入量会超标。

答案:

(1)氨基酸 骨骼 小肠 

(2)线粒体

(3)维生素A 维生素C 8 脂肪

【拓展归纳】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适于消化的特点:

小肠比较长,长5~6米,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胆汁等,能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2)适于吸收的特点:

小肠长,有绒毛和环形皱襞,增大了吸收面积;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28.(10分)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______,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______,气体被吸入。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________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________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吸气、呼气过程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容积增大,肺内气体压力降低,小于外界气体的压力,气体被吸入肺,完成吸气过程。

(2)通过吸气吸入了外界新鲜的空气,通过呼气呼出了肺内交换过的污浊气体,吸气和呼气动作交替进行,实现了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完成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答案:

(1)收缩 降低(减小或小于外界气体压力)

(2)肺(人体或肺泡) (3)上皮 动脉血

29.(6分)甲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乙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结构处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①②③④⑤表示血管,则A是________。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 ]________内血液中含氧量较少,该血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乙图中⑦代表组织细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管N内流______________血。

(3)如果乙图中⑦代表肺泡,则乙图中的M与甲图中的[ ]____________(血管)直接相连。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清三个问题:

(1)心脏的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2)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3)血液流经肺泡和全身各处组织细胞时的成分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心脏和血管的知识。

(1)A是左心室。

与心房相连的血管中,[①]下腔静脉、[②]上腔静脉内血液中含氧量较少,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2)如果乙图中⑦代表组织细胞,由⑦扩散到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血管N内流静脉血。

(3)如果乙图中⑦代表肺泡,则乙图中的M与甲图中的[④]肺动脉直接相连。

答案:

(1)左心室 [①②]上下腔静脉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

(2)二氧化碳 静脉 (3)[④]肺动脉

30.(7分)人体是由八大系统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如图是参与新陈代谢的几大系统、器官关系图,请回答:

(1)经过肺泡与包绕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后,从肺部流出的血液成分变化为____________。

肺泡与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中,与扩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关的是:

小肠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________和绒毛状突起,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明显减少,而________的含量明显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