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020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报告

(兰州市交通拥堵调研组,2011年3月18日)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交通拥堵已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社会难题。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趋严重,已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局部向城市大范围蔓延。

为了进一步落实甘肃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定》,省公安厅交警总队邀请省内城市畅通工程专家,抽调兰州、天水、武威、金昌、庆阳5个交警支队长期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业务骨干组成调研组,由主要领导挂帅,从2月21日至3月10日,对兰州市城区交通拥堵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和特点

(一)城市功能分布及人口现状分析。

兰州市地域总面积13085.6km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184km2。

全市总人口332.18万人,其中市内四区人口208.96万人。

根据目前现状人口分布情况,兰州市人均用地指标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偏低,尤其是城关区常住人口为99.07万人,人口密度为4175人/km2,已超出承载能力。

 

兰州中心城区2010年人口分布分析表

单位

土地面积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人口密度

(km2)

(万人)

(万人)

(万人)

(%)

(人/km2)

兰州市

13086

332

322

202

62.73%

246

城关区

222

99

93

91

97.85%

4175

七里河区

421

50

47

39

82.98%

1125

西固区

384

35

33

27

81.82%

863

安宁区

86

24

23

21

91.30%

2665

注:

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年兰州市统计年鉴》。

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功能分布不尽合理,城关中心区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等功能,东岗、雁滩、盐场三个组团区域物资周转、批发、储运、商业贸易、居住、铁路场站以及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就业岗位多,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和外来车辆。

兰州市城市功能分布表

组团区域

功能

城关中心区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职能:

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体育娱乐、生活居住

东岗

物资周转、批发、储运、商业贸易、居住、铁路场站以及工业用地

雁滩

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电子与仪表产品,农副产品保鲜、食品加工储运及商贸批发

盐场

生物制品、药剂产品加工、适当安排仓储

七里河区

石油机械、铁路运输、机械加工、高新产业、文化体育、生活居住

安宁区

文化教育、高新产业、新型建材、电子仪表、生活居住、休闲娱乐

西固区

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公用设施及生活居住

    注:

资料来源于《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

(二)道路现状和路网特点。

目前,兰州市近郊四个行政区域内共有主次干道、支路共计285条,长401.06km,面积1218.08万m2。

其中城关区主次干道、支路128条,长171.03km,面积500.69万m2;有各类桥梁、地下通道174座,其中跨河桥梁7座,人行立交桥18座,地下通道23处,路网密度为每2.77km/km2,人均道路面积6.23m2,道路用地率仅占7.77%,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远远低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15%~20%的标准。

受河谷型城市地形的限制,东西狭长,南北不阔。

黄河和铁路线横穿城市,致使兰州市区交通东西拥挤,南北不畅。

兰州市区没有一条东西方向完全畅通的城市主干路,东岗路→庆阳路到中山路终止,向西形成断头路;解放门立交桥→西津东西路→西固路到西沙桥终止,东西两头都是断头路;定西路→民主路→白银路到解放门终止,白银路西头为断头路;北滨河路东至徐家山公园,西至西沙桥;南滨河路东至莱茵小镇,西至西沙桥,东头为断头路。

南北方向主干道主要有:

天水路、平凉路、金昌路、静宁路、酒泉路、中山路、敦煌路等,但受黄河和铁路等因素的影响,断头路较多,“毛细血管”不畅现象较为普遍。

兰州市现状道路图

城区路网主要特点:

一是受“哑铃型”地形限制,东西主干路均汇集于西关什字地区“蜂腰”路段,由城关区往返七里河、安宁、西固方向的大量车流交汇于文化宫瓶颈地段,而西津东路黄金通道和南、北滨河路“蜂腰”路段的交通压力十分突出,成为兰州市整个路网的交通瓶颈;二是道路断面形式单一,以一块板、三块板道路占有较大比例;三是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四是跨河桥梁数量少,跨河交通压力大;五是城区道路服务水平偏低,交通拥堵严重。

“蜂腰”路段造成兰州城区道路主要交通瓶颈

(三)机动车发展状况。

1、机动车增长趋势。

截至2010年12月底,兰州市有各类机动车395625辆,目前已突破40万辆,机动车数量从2000年的61669辆,10年间增长了6.4倍。

加之外来车辆进一步加大了城区道路的交通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未来兰州市机动车数量将急剧增长。

兰州市机动车增长图

2、公共交通现状。

兰州市公交集团现有运营车辆2082辆,运营线路93条,日均运营921.5圈次,线路总长度1077公里,日均客运量160万人次,年客运量近6亿人次,年客运里程达17559万公里。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东西方向城市通道少,极大的限制了公交线路的布设,导致大量的公交线路集中在两侧人口密集、商圈集中的黄金客运走廊上,主要是西津路、庆阳路、东岗路和天水路。

受道路条件的限制,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客运走廊上产生了“公交火车”的现象,致使该路段的交通拥堵;在部分区域又存在公交盲区的现象。

全市运营出租车6538辆,出租汽车企业26户。

出租车实行工作日单双号运营,昼、夜双班制,全天运营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平均每辆出租车日运营里程为300-350公里,空驶率为20%-30%,日载客人次45-55人,平均载客距离5公里左右。

(四)停车现状。

兰州现有停车场1075处(其中路面临时停车场125个、地下停车场144个、院内停车场806个),停车泊位48391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12个。

(五)交通管理现状。

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下设12个交警大队,负责全市交通管理工作。

现有民警834人,平均年龄44.5岁,三年内将有210名民警退休。

设有交警执勤岗170个,其中,城区3人岗12个、高峰岗49个、外围卡口检查岗8个、流动巡逻岗101个。

交通指挥中心于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已建成的105个视频监控点,目前,只有50处能正常使用,主要路段、路口和城市出入口没有安装交通流量监控设施,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城区交通流量数据,因功能不完善和技术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智能化交通管理效能尚未充分发挥,交通组织管理、信号控制、视频监控、交通事故救援及交通诱导系统尚未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道路交通拥堵情况分析

(一)重点拥堵区域和路段。

通过对兰州中心城区主要路段及交叉口调查,可以看出:

兰州市区的主要道路都处在一个高饱和运行状态,尤其是“蜂腰”地段和城关区内部,其道路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导致道路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服务水平标准

服务水平

饱和度

描述

A

<0.40

畅行车流,基本上无延误

B

0.40~0.60

稳定车流,有少量的延误

C

0.60~0.75

稳定车流,有一定的延误

D

0.75~0.90

接近不稳定车流,有较大延误

E

0.90~1.00

不稳定车流,交通拥挤,延误很大

F

>1.00

强制车流,交通严重阻塞,车辆时停时开

此表依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国际通用标准计算。

饱和度:

为现状交通量与设计通行能力之比。

目前兰州城区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调查情况

道路名称

双向设计

通行能力(pcu)

现状

交通量(pcu)

饱和度

服务水平

北滨河路(徐家湾)

5438

5184

0.95

E

南滨河路(水车园)

5548

5275

0.95

E

西津东路(文化宫)

6848

9705

1.40

F

东岗东路(拱星墩医院)

3250

2939

0.90

E

庆阳路(南关什字)

6074

5762

0.95

E

白银路(永昌路口)

5098

4916

0.96

E

民主西路(铁路局)

4368

3939

0.90

E

定西路

3250

3104

0.96

E

天水路(兰州大学)

4520

4093

0.91

E

平凉路

3250

2763

0.85

D

静宁路

4658

3726

0.80

D

中山北路

6466

5329

0.83

D

小西湖黄河大桥

5234

4502

0.86

D

城关黄河大桥

5200

4941

0.95

E

雁滩桥

5228

4183

0.80

D

市区交通拥堵区域及路段现状图

主要拥堵区域:

城区道路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东至五里铺,西至西站,北至南滨河,南至火车站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

主要拥堵路段:

中山路(西关什字→中山桥)、庙滩子桥头、金昌路(甘南路金昌路交叉口→金昌路北口什字)、城关大桥(桥北→静宁路北口)、天水中路、瑞德大道(东湖宾馆→定西路东口)、平凉路、北滨河路(金城关→城关桥)、南滨河路(平凉路北口→白云观)、南滨河中路银滩大桥下、武都路(永昌路什字→武都路什字)、旧临夏路(西关十字南口→雷坛河)、东岗西路省人民医院段、东岗东路东部市场段、甸子街、甘南路(光华宾馆什字→金昌南路)、民主西路、白银路、雁滩路(滩尖子段)、火车站东路(平凉路南口→火车站→轮胎厂什字)、南河北路张苏滩市场段、硷沟沿路五星坪铁道口、西津西路兰通厂铁道口、西津西路土门墩段、西津西路建兰天桥下、西津东路(小西湖→文化宫段)、玉门街,牌坊路立交桥、北滨河路马槽沟至七里河大桥段等29条。

主要拥堵路口:

广场南口丁字路口、广场东口什字、广场西口什字、箭道巷北口丁字路口、平沙落雁路口、广武门什字、金昌路北口什字、火车站丁字路口、雁滩桥什字、省委什字、中山桥十字、武都路什字、古玩城什字、新港城什字、科学院什字、花鱼市场什字、安定门丁字路口、中山林什字、五里铺桥什字、西固城十字,庄浪路十字、七里河大桥北东引道交叉口等22处。

   

广武门什字东岗东路

武都路东口西津东路

五星坪铁道口小西湖桥至兰工坪路

(二)城区拥堵的主要类型。

1、路口进一步渠化难度大造成交通拥堵。

由于道路通行能力超负荷,交叉口渠化对于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行车速度、缓解交通阻塞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区大部分路口很难通过进一步渠化来挖掘潜力,现有渠化设施对交通流的引导、隔离和管制不足,交通流不易达到安全有序的运行。

主要问题是,交通标志与标线设置冲突、交通标志不连续、交通标志标线老化或缺失、物理隔离设施缺乏、交通诱导系统严重不足等。

2010年4月,广场西口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调配工作完成,由于地下和地面上没有行人过街设施,且金昌路南北方向上路面窄、车道少,交通拥堵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

 

七里河区政府门前禁左标志与双黄虚线设置冲突火车站附近2个交叉口过近,且渠化不合理

东湖宾馆未进一步渠化天水路北口渠化不合理

2、立体交通功能严重不足造成交通拥堵。

目前跨河桥梁共7座,其中中山桥只供行人通过,七里河黄河大桥正在进行加固维修。

城关黄河大桥的交通压力急剧增大,18小时交通量在50000小车当量以上,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2500小车当量,桥面出现严重拥堵现象,直接导致南北滨河路、佛慈大道、金昌北路、静宁路的拥堵;桥北东西方向上、下桥须通过信号控制来解决冲突点的问题,造成车辆二次停留,影响畅通。

小西湖立交桥缺少2条匝道,功能缺失,导致车辆违法掉头多。

经抽样调查,小西湖桥南滨河路上平峰期由东向西下桥后违法掉头车辆10分钟达到36辆,平均每16秒就有一辆车掉头,严重影响交通流正常通行。

解放门立交桥通行能力不足,由白银路通过解放门立交桥驶往西津东路和南滨河路时,白银路单向3车道上的车流汇集于马家坡上的一条车道上,形成了新的交通瓶颈,且与南滨河路平交,须等待放行信号。

天水路高速公路出入口为五条道路相交,路口设计不合理,冲突点密集,立交功能不完善。

南滨河路小西湖立交桥路段违法掉头解放门立交桥功能不完善

3、主干路上开口较多造成交通拥堵。

个别单位的出入口设置在距离交叉口不足50m,车辆进出不受禁左标志限制,对主干路上正常通行的车辆影响较大。

例如陆军总院、省人民医院、兰大第一附属医院、省实验小学、兰州二中、五中等人流、车流相对集中的单位,出入口全部设置在主干路上;省教育厅出入口不仅设置在南滨河路上,而且距金昌路北口什字不足50m。

  

省教育厅正门开在南滨河路上兰医一院正门开在东岗东路上

白银路兰州市第五中学门口金昌路省实验小学门口

4、道路施工造成交通拥堵。

据了解,兰州市每年的道路施工项目比较多,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完成,造成交通拥堵。

自去年3月份开始,兰州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全面启动,历时7个月,涉及主次干道21条开挖50余公里,虽然政府提前公告且交警部门做了周密的交通组织疏导预案,但是中心城区交通仍然一度处于严重堵塞状态。

  

道路施工易造成交通拥堵

5、市政基础设施老化、缺失造成交通拥堵。

调查中发现,兰州城区部分路段市政基础设施老化,市政配套管沟设置在车行道上,井盖多数分布在道路上,个别已损坏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井盖的事故,过街电缆线随处可见。

2月24日9:

40分左右,金昌路与武都路交叉口向南30米处,因电缆下坠造成拥堵,辖区城关交警立即派出5名民警进行疏导。

2月24日11:

00左右甸子街北路口,因大型车辆碾压造成井盖损坏,致使车辆陷入。

   

金昌北路电缆下坠甸子街北路口井盖缺失造成车辆陷入

6、交通违法造成交通拥堵。

由于交通参与者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随意停车、不按车道行驶、随意调头、违反信号灯通行、抢超强会、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拥堵。

机动车在禁左标志处随意调头、行人随意穿行机动车道、公交车不按道行驶

东岗东路行人翻越护栏西津东路行人随意横穿

 

  南滨河路车辆违法掉头造成拥堵车辆违法调头对交通流的影响

       火车站丁字路口随意停车广场南路随意停放车辆

2010年兰州市易造成交通拥堵主要交通违法行为分析

违法行为

违章次数

所占百分比

违规停车驾驶人不在场,违规停车驾驶人拒绝驶离的

119467

33.56%

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的

52444

14.73%

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的

20845

5.86%

违反禁止标线的

15360

4.31%

逆向行驶的

9767

2.74%

违反禁令标志的

10430

2.92%

违反禁止掉头标志,禁止左转弯标志掉头,违反禁止掉头标线,禁止左转弯标线掉头的

5268

1.48%

遇过行信号不依次通过路口的

4640

1.30%

未在机动车道内行驶的

2491

0.70%

不按导向车道行驶的

2007

0.56%

以上交通违法行为合计

242719

68.16%

全年各类违法行为共计

356005

——

7、违法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

市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现象仍然存在,以张苏滩马路市场较为严重,部分天桥摆摊设点造成行人无法正常通行,个别路口路段小商小贩依然流动经营。

  

广场南路马路摊贩东岗西路马路摊贩

兰工坪路汽修店占道经营西站天桥占道经营

8、公交站点和线路设置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

城区公交线网布局不均衡,主干道沿线的公交线路、站点过于密集,公交车排队进出站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如敦煌南路,不足200米长的路段上有1、53、308路三路公交车始发站,且10多辆车依次排队沿路两侧停靠,其中1路公交车就有6辆,公交无序停放,是造成西站交通枢纽拥堵的直接原因之一。

黄金客运走廊西津路小西湖段至西关什字段分布着25条、庆阳路18条、中山路11条公交线路,西关什字公交枢纽集中了22条公交线路,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

公交站点距交叉口过近,永昌路北口、广场东口什字公交车站距路口不足30米,严重影响其他车辆的进出通行。

  

 

西津路公交车“排长龙”现象西站3条线路始发站汇集于敦煌南路

东岗东路公交车不进站停靠永昌路北口公交车站距离路口过近

9、交通事故和故障车辆造成交通拥堵。

2010年兰州市共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15097起,其中14453起为财产损失事故,适用于简易程序处理,但因驾驶人发生争执和保险公司不认可当事人的私了,致使交通事故现场不能快速撤除,由此引发大面积交通堵塞的现象屡屡发生。

个别车主在车辆发生故障后不能及时将车辆移至不影响交通的地点,而是就地维修,也是造成交通堵塞的原因。

2月23日17时左右,静宁路口因车辆发生故障在路中维修造成拥堵。

  

 

静宁路北路故障车辆路中维修

10、雨雪天气造成交通拥堵。

冬天遇冰雪天气的影响,造成路面结冰,严重影响交通畅通;部分路段因排水不畅,造成路面积水而影响通行。

以2月28日下雪天气为例,经调研,早晨8:

05分,由小西湖桥经过南滨河路→中山路→庆阳路到广场西口历时1小时10分钟,晴天仅用15分钟。

   

2011年2月28日下雪天2010年9月6日暴雨天(摘自每日甘肃网)

(三)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土地开发强度过大,建筑密度过高。

城关中心区作为重要的交通发生和吸引源,中心道路网格局已基本形成,土地开发强度很大,建筑密度很高,没有多余的空间增加交通供给,与外部交通衔接不畅,已经形成交通瓶颈。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医疗、教育、商业中心都聚集在城关中心区,人流、车流相对集中,居民出行具有典型的高峰现象。

加之中心城区对外来人流和车流的吸引,进一步加大了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2、路网结构不合理,“毛细血管”不畅。

由于黄河和铁路分割,城市路网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

随着城市建设的完善,城市各组团区域发展迅速,但是道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规划城市主次干道746km,目前建成不足50%。

东西主干道不足且兼顾过境、生活等多样性交通功能,路网系统性功能缺陷明显,没有形成联系各个组团区域的快速道路网络,通道上形成的瓶颈路段多。

同时,城区各组团区域内路网系统功能不明确,等级结构不合理,缺乏起集散作用的次干路和支路,断头路、瓶颈路普遍存在,道路网密度指标明显偏低,缺少城市快速干道,且路网系统中主、次、支道路网的比例失衡。

跨河交通设施不足,跨河桥梁少。

3、交通科技含量低,管理手段落后。

2005年兰州市交通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置了105处监控点,对全市主要路口、路段的交通情况,进行24小时监控。

由于种种原因,105个视频监控点,其中有55处无法使用。

目前正在使用的20套电子警察执法装备,已严重老化。

城区满屏灯和箭头灯混用现象普遍,不符合国家标准,多相位信号灯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交通诱导系统缺乏,城区只有12处电子诱导屏,不能及时发布信息,且信息单一、利用率低。

移动“电子警察”只有39套。

全市交通管理科技含量和水平较低,主要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来管理。

4、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公交线路分布不合理。

由于兰州市特殊的狭长地形以及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历史问题,造成了主干道交通功能和生活功能重叠,致使西津路这条客运走廊附近住宅高度集中,出行强度大,单向高峰小时公交客流高达1.9万人次。

目前没有一条能为其分流的道路,虽然南北滨河路可以分流车辆,但客流量很难分流,从而致使公交线路在此客运走廊上重复、密集,造成了公交车辆进出站“排长龙”的场面。

再者部分规划路网尚未建成,支路网未成系统,影响着公交线网的布局和公交服务水平。

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

目前保有量相对过剩,虽然城区实行限号措施,但仍然占用大量道路资源,出租车随意停靠拉客、调头、抢超强会、不按交通标志标线行驶等交通违法现象严重,时常造成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严重干扰道路交通秩序。

2010年,全市出租车交通事故上升,造成18人死亡,与上年同比上升12.5%,2009年和2010年两年间,兰州市出租车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起,造成10人死亡。

由于上述原因,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群众出行不方便,也是造成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的因素之一。

5、停车难,供需矛盾突出。

城区现有停车场1075处,停车泊位48391个,平均每百辆机动车拥有停车泊位12个,远低于公安部、住建部畅通工程最低要求(每百辆车20个停车泊位),形成静态交通供需严重失调问题。

一是大型建筑虽然配建有地下和楼院内停车场,但普遍存在停车泊位不足问题;二是配建停车场被挤占挪用;三是停车收费政策缺乏经济杠杆的调控,递加累进制收费制度尚未实行,致使车辆长期占泊位停放,泊位周转率低,浪费停车资源;四是缺乏停车诱导系统,迫使车辆在寻找停车泊位时增加绕行距离和时间。

如国芳百货、华孚泰大润发等购物中心由于配建停车场被挪作他用,停车难,随意停车、违法停车现象普遍,造成交通不畅。

6、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律意识淡薄。

机动车驾驶人文明素质不高,强超抢会、随意调头、违法停车、不按车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在遇到交通拥堵时强行穿插,甚至逆向行驶,人为造成交通拥堵。

行人随意横穿道路,不走人行横道线和过街设施,随意翻越隔离护栏,行人不按信号灯通行等现象较为普遍。

7、警力严重不足,队伍严重老化。

按公安部有关要求,城市交警应按人口的万分之四配备,按兰州市现有人口332万计算,应配备交警1328人,目前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编制928人,差额400人。

特别是目前实际在编仅834人,空编94人。

同时,交警队伍老化问题全国少见,民警平均年龄44.5岁,特别是今后三年将有210名老民警退休,队伍青黄不接问题亟待解决。

多年来,只能靠全市交通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超常规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疲劳作战来完成日益繁重艰巨的工作任务。

三、缓解和解决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建议

交通拥堵已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省市两级政府对兰州市城区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非常重视,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特别是兰州市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了兰州市畅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加大了道路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南山快速路和金雁黄河大桥、元通黄河大桥、深安黄河大桥正在施工建设,北绕城快速通道的建设序幕已拉开,轨道交通和西站至仁寿山快速公交已开工建设。

交警部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大、易发生拥堵的17个路口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目前已完成南关什字、盘旋路什字等路口渠化改造和交通信号优化。

东湖宾馆什字等3个路口优化改造正在施工,其余11个路口方案也已完成,正在积极筹备实施中。

从2010年9月18日开始,又在中心城区内对机动车按车牌尾号采取限行措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已经或即将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这次对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调研组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方面,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近期缓解兰州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意见和建议。

1、依托省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兰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

省公安厅、兰州市公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