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078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docx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管道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

一、控制目的

总体控制方案在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的情况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方法,实现计算机自动监控。

并能够完成数据存储、动态显示、数据分析、报表打印等功能。

其稳定度、控制精度、响应速度达到设计要求根据设定的管道对象和其他配置,运用计算机和InTouch组态软件,设计一套监控系统,并通过调试使得管道流量维持恒定或保持在一定误差范围内。

二、性能要求

1.要求管道流量恒定,流量设定值SP自行给定。

2.无扰时,流量基本恒定,由控制电动调节阀实现。

3.有扰时:

改变变频器频率,管道流量允许波动。

4.预期性能:

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允许存在一定误差;调整时间尽可能短。

三、方案设计及控制规律的选择

依据现有实验设备和装置,装置柜采用浙江大学求是公司PCT-III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含被控对象―水箱、管道(直径4公分)、仪表、供水设备、开关电磁阀和电动调节阀等。

.控制台采用浙江大学求是公司PCT-III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含接线端子、485总线模块、控制电源。

1.方案控制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回路反馈控制。

通过比较反馈量和给定值的偏差,利用反馈控制规律控制电动阀的打开和闭合,如图2.1所示:

PV1

图2.1流量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

2.PID控制规律

PID(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控制是控制工程中技术成熟、应用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控制方法和典型的结构。

它不仅适用于数学模型已知的控制系统中,而且对于大多数数学模型难以确定的工业过程也可应用。

PID控制参数整定方便,结构改变灵活,在众多工业过程控制中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PID控制数字化,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实施数字PID控制,已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因此,PID控制是一种很重要、很实用的控制规律。

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的组合称为比例加积分加微分控制。

这种组合控制器综合了3种单独控制器各自的优点,其控制作用由下式定义

           

比例加积分加微分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

      

           

PID控制在低频段主要起积分控制作用,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在中频段主要起微分控制作用,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四、仪表与模块的选择

4.1仪表选择

1.液位传感器:

采用工业用DBYG扩散压力变送器,精度0.5级,二线制接法输出4~20mA标准信号。

2.电磁流量传感器:

对回路流量检测。

依据本实验的特点,采用工业用LDS-10S型电磁流量传感器,公称直径10mm,流量0~0.3m^3/h,压力1.6Mpmax,4-20mA输出。

3.流量转换器:

采用LDZ-4型电磁流量转换器,与LDS-10S型电磁流量传感器配套使用,输入信号:

0-0.4mV输出信号:

4-20mADC,应许负载电阻0-750,基本误差:

输出量程的0.5%上下。

4.电动调节阀:

对控制回路流量进行调节,采用德国PS公司的PSL202型智能电动调节阀,无需伺服放大器,驱动电机采用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制造的同步电机,运行平稳,体积小,力矩大,抗堵转,控制精度高。

输入控制信号4-20mA及单相电源可控,连线简单,泄露量少。

采用PS电子式直行程结构,4-20mA阀位反馈信号。

5.变频器:

三菱FR-S520变频器,4-20mA控制信号,可对流量压力进行控制,优点体积小,功率小,功能强。

可单相或三相供电,频率高达200Hz

6.水泵:

采用丹麦格兰富循环水泵。

噪声低,寿命长,功耗小,220V供电。

4.2模块选择

1.牛顿7000系列模块:

由远程数据采集模块和组态软件组成,完全模拟工业环境,先进性与实用性并举,体积小,可靠性高,D/A7024模块4路模拟输出,电流(4-20mA)电压(1-5V)均可,A/D7017模块8路模拟输入电压(1-5V),485/232转换模块7052,转换速度极高(300-115KHz)。

2.DO模块:

nudan7043

3.电磁阀:

工作电压DC24V

4.开关电源:

DC24V,最大电流2A。

五、工艺流程图与系统组态图设计

5.1工艺流程图,如图5-1所示

 

A/D

D/A

FT

计算机

 

 

图5-1工艺流程图

5.2组态图,如图5-2所示

OUT

PID

 

手动自动

 

U(K)-IO0

图5-2组态图

六、组态画面设计

6.1管道流量手动控制图,如图6-1所示:

图6-1管道流量手动控制图

 

6.2管道流量自动控制图,如图6-2所示:

图6-2管道流量自动控制图

6.3管道流量PID参数设定图,如图6-3所示:

图6-3管道流量PID参数设定图

6.4管道流量实时曲线图,如图6-4所示:

图6-4管道流量实时曲线图

6.5管道流量历史曲线图,如图6-5所示:

图6-5管道流量历史曲线图

七、组态程序设计

由于PCT-III过程控制系统原由KINGVIEW组态软件控制且该设备的通信模块不支持MODBUS协议,所以在用InTouch作为监控软件时需要用OPCLINK应用程序作为桥梁使InTouch和KINGVIEW连接起来

InTouch并非与实验装置直接联系,而是通过KINGVIEW与实物连接,所以在InTouch标记名字典中项目名即为组态王中所对应项目的数据字典。

7.1标记名词典设计

标记名词典如表7-1所示:

图7-1标记名词典

标记名称

注释

类型

访问名

主题名

项目名

应用程序名

Flow

流量

I/O实型

AD

AD

AI2

MODBUS

Valve1

阀位

I/O实型

AD

AD

AI5

MODBUS

Pressure

压力

I/O实型

AD

AD

AI6

MODBUS

Uk

开度

I/O实型

DA

DA

AO0

MODBUS

VV1

电磁阀1

I/O离散

DO

DO

DO0

MODBUS

VV2

电磁阀4

I/O离散

DO

DO

DO3

MODBUS

DiscTag1

内存离散

DiscTag2

内存离散

SP

内存实型

KP

内存实型

TI

内存实型

TD

内存实型

PV

内存实型

EK0

内存实型

EK1

内存实型

EK2

内存实型

UKZL

内存实型

UKSet

内存实型

7.2建OPCLINK主题名:

1.启动OPCLINK;

2.配置TOPICDEFINITION;

3.设置“topic”名称为JJP;

4.设置“OPCSERVER”为“kingview.view”,其他为默认即可,点击OK;如图7-2所示;

图7-2

7.3在INTOUCH中建立访问名;

1.点击“配置”——“访问名”;

2.访问名与OPCLINK中访问名一致;

3.建立InTouch标记名与组态王变量名通讯联系,逐个选择InTouch里的I/O型标记名,定义访问名为JJP.如图7-3所示,项目名为组态王里的对应变量名,离散型前面加d,整型加i,实型加r,消息型加m,全部变量加.value。

注意每设置一个变量,保存一次。

如表7-4所示

图7-3

表7-4

标记名称

注释

类型

访问名

主题名

项目名

应用程序名

Flow

流量

I/O实型

JJP

JJP

rliuliang1.value

OPCLINK

Valve1

阀位

I/O实型

JJP

JJP

rfawei.value

OPCLINK

Pressure

压力

I/O实型

JJP

JJP

ryali.value

OPCLINK

Uk

开度

I/O实型

JJP

JJP

ruk0.value

OPCLINK

VV1

电磁阀1

I/O离散

JJP

JJP

dDO2.value

OPCLINK

VV2

电磁阀4

I/O离散

JJP

JJP

dDO14.value

OPCLINK

7.4脚本程序:

(见附录)

7.5程序流程图,如图7-5所示

图7-5程序流程图

八、安装接线

实验中DA模块中的IO0为控制调节阀开度的控制通道,IO1为可控硅的电压控制通道,IO2为变频器的控制通道。

AD模块中,IN0为上水箱液位的检测,IN1为下水箱液位的检测,IN5是阀位反馈信号检测,IN6是水泵出中压力信号检测。

在DA模块中,由于模块本身不能提供电源,在控制时应串入24V直流电源,输出电流信号控制执行器,AGND为DA模块公共地。

由于变送器输出的都是电流信号,而AD模块采集的是电压信号,所以在AD通道折正负端并联一个250欧姆的电阻,将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

1.上水箱液位的检测输出——A/D模块中,IN0通道输入。

2.流量的输出检测——A/D模块中,IN2通道输入。

3.阀位反馈信号检测输出——A/D模块中,IN5通道输入。

4.水泵压力信号检测输出——A/D模块中,IN6通道输入。

5.调节阀开度的控制输入——D/A模块中,IO0通道输出。

6.模块之间用RS485总线相连,(2根信号线DATA+、DATA-,2根电源线+vs、GND)

7.模块与计算机通讯:

RS232通讯总线。

8.电磁阀VV1控制输入——DO模块中,DO2通道输入。

9.电磁阀VV2控制输入——DO模块中,DO14通道输入。

九、系统调试过程

1.InTouch是WonderwareFactorySuite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要完成一些大的工业项目,还需要结合其他的软件,如和设备通信的IOServer/OPCLINK.在组态王与InTouch组态软件连接时,一定要是它们之间所设置的访问名一致,并要注意观察InTouch监控界面其工作状态显示情况。

2.手动控制时,点击手动控制按钮,电磁阀VV1、VV2打开,手动输入电动阀开度,直接控制流量。

3.自动控制时,采用上述PID控制算法。

 

十、结果分析

1.计算机只输出控制增量,误动作影响小。

2.在进行手动-自动切换时,控制量冲击小,能够平滑过度。

3.计算机的数值运算和输入输出需要一定的时间,控制作用在时间上有延滞。

4.计算机有限字长和A/D,D/A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使控制有误差。

 

十一、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ASEA培训使我对过程控制设计的一般步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其中包括硬件的选择和设计及软件的最优化设计等。

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涉及到我们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它是一次对我们每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全方位的考察。

对ASEA培训我个人觉得主要是控制系统的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

系统总体控制方案的设计;微型计算机的选择;控制算法的设计;系统总体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联调等。

这次培训本人收获颇多,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本人专业技能的机会。

也对工业自动化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培训使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产过程中来,也加深了我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句的理解,在学习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积极的参与到实践中来,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用。

同时,也注意到学习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要积极思考,把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经过这次培训,使我增长了不少经验,也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技能水平,也增加了我的信心。

在培训过程中受到各位老师的多方指导,学习了不少知识。

在此,对各位指导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感谢河南工业大学培训中心的所有工作人员,是他们给了我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要感谢自动化学会,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此次培训的人。

 

附录

脚本程序:

显示时:

Uk=0;

UkSet=0;

KP=20;

TI=15;

TD=0;

VV1=0;

VV2=0;

EK0=0;

EK1=0;

EK2=0;

SP=0;

显示期间:

TS=500MS

IF(DiscTag1ANDDiscTag2)==1THEN

VV1=1;

VV2=1;

UkZL=(KP+(KP/(2*TI)))*EK0-((4*KP*TD)+KP)*EK1+2*KP*TD*EK2;

Uk=Uk+UkZL;

EK2=EK1;

EK1=EK0SP-Flow;

EK0=SP-Flow;

PV=Flow;

UkSet=Uk;

ELSE

IF((DiscTag1==1)AND(DiscTag2==0))==1THEN

PV=Flow;

Uk=UkSet;

KP=20;

TI=15;

TD=0;

ELSE

IFDiscTag1==0THEN

PV=Flow;

UkSet=0;

Uk=UkSet;

KP=20;

TI=15;

TD=0;

ENDIF;

ENDIF;

ENDIF;

隐藏时:

Uk=0;

VV1=0;

VV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