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373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虔(qián)诚驰骋(chéng)迂(yū)回骤(zhòu)然

B.驻(zhù)防刹(chà)那焦炙(zhì)蜿(wān)蜒

C.诅(zǔ)咒挟(xié)持霓(ní)裳俯瞰(gǎn)

D.眩(xuán)晕徘徊(huai)夙(sù)愿远眺(ti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

A.隧道遗撼巍峨皱褶

B.巉岩懈怠颠簸敦实

C.峰巅沟壑陡峭斑澜

D.倾刻蘸水旷野频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地浮现在他的眼前

B.大风朔雪冰冻接踵而至,天气越来越冷,冰层越结越厚,一片冰川期降临的预兆

C.泰山悠久的历史背景,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名人墨客纷至沓来,朝山览胜

D.宾利先生仪表堂堂,大有绅士风度,而且和颜悦色,没有拘泥做作的气派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B.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C.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D.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壶口瀑布》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作者带领我们走进“各拉丹冬”,领略了那壮美的雪山和奇异的冰塔林的景色

C.“……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这一段选自马克,吐温的游记散文《登勃朗峰》

D.在《一滴水经过丽江》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质朴,这篇散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立体丽江图,给人以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

6.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

A.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

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7.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千岛湖畔的油茶树,生就了一副怪脾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冷寂的秋天在油茶花的映衬下,多了好些妩媚。

同在秋天开放的菊花,古往今来,受到多少人的歌吟和追捧!

而油茶花却安贫乐道,不慕虚华,更有君子气。

①这花,如秋叶般静美,不慌不忙,从从容容绽放

②放眼望去,像一层薄薄的初雪覆压,又如一场浓霜骤然降临

③她不羡慕春的热闹、夏的灿烂,却选择在落木萧萧的秋天开出甜蜜淡雅的花

④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你挨我,我挨你,层层缀满枝头

A.③①④②B.④①②③C.③④②①D.④②③①

8.(核心素养)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5分)

小瓯在温州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很喜欢,便拍下照片(见图1)与家人分享。

请你以小瓯的身份,参考图2,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亲人向他(她)介绍。

A.爷爷B.上小学的妹妹

要求:

①根据选择的对象,得体、清晰地介绍;②至少包含内容、字体特点两方面;③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④120字左右;⑤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读三峡

王充闾

①“船窗低亚小栏干,竟日青山画里看。

”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着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

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

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作为现实与有限的存在物,人们徜徉其间,一种对山川形胜的原始恋情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激动会不期而然地被呼唤出来。

④早在五千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

两千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小河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

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

过了三周甲子,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

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竟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

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

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

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

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

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毕具。

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

而云封雾障中的似有若无,令人神凝意远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

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灵境:

_________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_________读之,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_________读之,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本文有删改)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摊开”一词为什么用得好。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将“卒”“始”“再”三个词按正确顺序填写到第⑥段中的横线上。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⑥段中引用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诗。

请写出这句诗的作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对三峡的风物(如山峰、溪水、森林、云霞……)有怎样的感悟?

请任选一项,仿照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你对它的感悟。

(4分)

它的_________,都是_________,里面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河西走廊的月亮

黄文山

①就这样升起来了,这千里河西走廊的月亮,这西北戈壁滩的月亮。

②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

全车的人都又惊又喜,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赞叹。

司机把车停住了,于是大家纷纷跳下来,站在戈壁滩粗糙的石块上,看着月亮冉冉上升。

③这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似乎落日刚刚还衔在遥远的祁连山巅,接着,便是一阵短暂的黑暗。

戈壁滩之夜不是缓缓来临的,而是猛然间,当一小片残阳被飞快地拽下,天地万物便深深地坠落于黑暗之中。

车灯打开了,孤独而微弱的光柱不断被夜色大口大口地吞噬,吞得大家的心里都有些发慌。

就在这时候,月亮升起来了。

④我从没见过这样圆、这样大、这样柔洁又跟人这样贴近的月亮。

她仿佛近在咫尺,那份难以描摹的丰盈和难以形容的优雅简直就是美丽的极致。

大家都动情地抬头注视着,连司机在内,一时都忘了自己的行旅。

⑤圆月,一下把戈壁滩照得透亮,四周无遮无拦,没有一丝浮云,也没有一棵杂树,有的只是空旷。

⑥这空旷,延展着时间和空间。

从昨天到今天,几千年的故事,便是被这一片柔柔的月光照着,在卷帙浩繁的史册里发出亮丽的光彩。

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争,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一页又一页生动的历史,就在这月光下的空旷里轰轰烈烈地演出。

⑦在这空旷里,曾驰过霍去病的铁骑,将士的盔甲和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翻动着银色的波涛。

那场与匈奴间的战事,使得这位年轻将军名垂千古。

就在这戈壁滩的美丽月夜,他将汉武帝御赐的美酒,倾于泉中与三军将士共饮,从而写尽了一个大将的豪情与风流。

可以想象,当霍去病高高擎起酒杯,那杯中一半是清泉,一半便是皎洁的月光。

⑧在这空旷里,曾走过左宗棠西征的大军。

月光洒在连亘百里的营帐上,洒在路边湖湘子弟新栽的杨柳枝上,也洒在这位64岁的爱国老将不平静的心田里。

在清廷“海防”和“塞防”之争中,他坚持收复新疆、保卫祖国统一的主张,最终获得胜利。

如今,他要将朝策付诸军事行动。

千里河西走廊,正是他这首皇皇战争之歌的长长的前奏曲,使他得以利用行军的间隙,梳理一番纷繁的头绪。

多少军情,多少家书,便是蘸着帐前的月光写就。

⑨自然,这空旷里也奔过张骞凄惶的羸马,也碾过林则徐悲愤的囚车;自然,这空旷里还回荡过班超投笔从戎的誓言,还踯躅过玄奘西行取经的身影……还有那绵延不绝的东来西往的商旅驼队,将一条两千多里的戈壁长廊,踏出了一首首慷慨悲壮的阳关曲。

⑩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⑪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漫长的驼路上,绝非只有空旷;这便是河西走廊,在这片荒芜的戈壁滩上,绝非只有寂寞。

⑫战争的狼烟与和平的驼队,苦难的历程与热诚的求索……都在这里频繁地发生和发展。

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

从此,多少男儿的豪情,多少男儿的热血,多少男儿的希望,都与这空旷的土地联系在一起。

⑬于是,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样美丽的月亮,偏偏垂青这块荒凉之地,即使是南方的湿润、富庶和繁华,也无法使她动心。

⑭此刻,月亮充满柔情地注视着这又干又冷的戈壁滩,用她光洁的玉臂抚摸着荒芜,抚摸着苍凉,也抚摸着我们这群不期而遇的旅人的心情。

⑮于是,我们继续西行。

(节选自《散文》,有删改)

17.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提示赏析词句。

(4分)

(1)没有一声寒暄,也用不着预告,一轮圆润而又皎洁的月亮,就这样贴着车窗,朝你粲然一笑,而后缓缓地升上中天。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个个被史笔庄重地记载或因为平凡而被忽略不计的众多人物,却都在命运的驱使下,以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走过长长的河西走廊。

(赏析加点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有人认为,选文第①段和第③段交换位置后表达更顺畅,你赞同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说说你对“几千年的时间,拓就了中华民族一条西行的辉煌通道”这句话的理解。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本单元我们欣赏了黄河壶口瀑布的雄姿、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美景、勃朗峰的奇景、丽江的美景,这些美丽景色让我们陶醉其中,请你也拿起笔,写一写你看到的美景,注意写作顺序,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解析:

A项中,“驰骋”的“骋”应读“chěng”;C项中,“俯瞰”的“瞰”应读“kàn”;D项中,“眩晕”的“眩”应读“xuàn”。

2.B

解析:

A项中“撼”应为“憾”,“撼”组词如:

撼动;C项中“澜”应为“斓”,“澜”组词如:

波澜壮阔;D项中“倾”应为“顷”,“倾”组词如:

倾倒。

3.A

解析: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跟后面的“浮现在他的眼前”意思重复。

4.D

解析:

A项用了拟人;B项用了拟人、排比;C项用了比喻。

D项没有用修辞。

5.A

解析:

A项中《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而不是托物言志的游记散文。

6.B

解析:

A项搭配不当,“把玩”指拿着赏玩,“日落”显然是不能“把玩”的;C项成分赘余,“约”“多”“左右”只保留一个;D项成分残缺,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可删掉“随着”,在句子开头添加“国家”。

7.A

解析:

题干陈述的对象是“油茶树”,因此和它联系最紧密的应是③句,由③句中的“花”过渡到①句中的“这花”怎么样,由此确定答案为A;④句也是写花的,具体解说①句中花的样子,②句是对花的联想。

8.(示例①)爷爷,今天我在江心屿看到一处石头上的题字,是启功先生的笔墨。

您看,上面有“诗之岛”三个大字、落款和一个印章。

“诗之岛”是用行书写的,三个字竖着排列,字的大小不一,笔画有粗有细,结构疏密得体,整体看来修长清秀,舒展流动,古韵悠长。

您是不是和我一样喜欢呢?

(示例②)妹妹,这是江心屿一处石头上的题字,右边竖着写的三个大字是“诗之岛”,这三个字是行书,笔画有粗有细,笔画之间有点勾连。

你再看,左下方有“启功题”三个小字和一个印章,告诉我们这三个大字是启功先生写的。

他写得真好,下次带你去看看。

(5分)

解析:

爷爷是长辈,生活阅历深,如果选择的对象是爷爷,可以介绍石头上的题字的特点,同时注意说话有礼貌,对爷爷要尊敬。

如果选择的对象是妹妹,她比自己小,生活阅历也浅,可以说得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一点。

同时要注意题目要求。

13.作者在上文把三峡比作一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四百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在这里用“摊开”与前文呼应,语言生动形象。

(2分,意思近即可)网结合前文体会这个词语的妙处,作者把三峡比作“硕大无朋的典籍”,三峡展现在人们面前,就像“典籍”被打开,用“摊开”一词形象生动。

14.始再卒(2分)

解析:

“始”是“开始”的意思,“再”是“又一次,再一次”的意思,“卒”是“最终”的意思,根据三个词的意思,再结合文中提到的“三种灵境”可依次填入。

15.陶渊明(陶潜)。

(2分)

解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出自陶渊明(陶潜)的《饮酒(其五)》,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6.(示例)(它的)每一片云霞(都是)巫山神女挥舞的锦绣(里面)编织着峡江的梦想(比喻贴切得2分,内涵表达准确得2分。

共4分)

解析:

“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里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一句用了比喻修辞,可仿照本句从山峰、溪水、森林、云霞等事物中选取一个物象来写成一个比喻句,比喻要贴切,要把内涵写出来。

17.作者在河西走廊戈壁滩欣赏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旷联想到与河西走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仔细阅读文段,提取人物、地点、事件。

人物:

作者。

地点:

河西走廊戈壁滩。

事件:

欣赏月亮,并由月亮下的空旷联想到与河西走廊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18.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圆润皎洁,柔美轻盈。

(2分)

(2)加点词“庄重”写出了河西走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河西走廊历史的敬仰之情。

(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句的能力。

(1)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对月亮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不仅可以使读者对所表现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

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

具体分析即可。

(2)要求赏析加点词。

应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双关义。

加点词“庄重”写出了河西走廊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作者对河西走廊历史的敬仰之情。

19.(示例①)赞同。

因为调整后更符合时间顺序。

描写环境的黑暗为下文月亮的皎洁明亮做铺垫。

(示例②)不赞同。

先写月亮升起,再写之前环境的黑暗,更能凸显月亮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记叙顺序的能力,不管是赞成还是不赞成,都要谈为什么,理由就是第①段和第③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①段写月亮升起,第③段写月亮升起之前环境的黑暗。

围绕这两段的内容作答即可。

20.在漫长的历史中,豪情满怀的热血男儿献身河西走廊,使之成为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并造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语句一定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把句子放到语段中,把语段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內容,结合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作具体分析,这样才能正确而全面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分析这句话可知其意思是:

在漫长的历史中,豪情满怀的热血男儿献身河西走廊,使之成为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并造就了灿烂的历史文化。

21.写作指导:

写好一篇参观游览的文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要努力把握住游览参观所见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内容要真实。

边参观游览边调动各种感官去全方位地观察,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把握住游览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也才能得到真实的内容。

(2)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写。

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地写出来,那么写成的只能是一篇“流水账”,这样文章就失去了吸引入的力量。

(3)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要写景,又要抒情,要使笔下景与作者胸中情统一起来。

人常说“触景生情”,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有不同于以往见闻的感触,所以,写游记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这样的文章才会景真情也真,才能情文并茂,引人人胜。

写情可以是写景以后直接抒情,也可以是把情融入写景的字里行间。

(4)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条理清楚,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常用的有这样几种思路:

①移步换景法。

用这种思路写游记类文章,作者犹如一位导游,按照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写出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景物,也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遍全景。

②分类摹写法,也叫总分法。

掌握了参观访问的材料之后,先给以分类,然后一项一项叙述、描摹。

这种方法包括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及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三种。

(5)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灵活自由,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

游记类文章的体裁可以是日记、书信、散文,但以散文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