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8911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洋洲和南极洲.docx

大洋洲和南极洲

世界区域地理之大洋洲和南极洲

一、地理位置

大洋洲地跨南北两半球和东西两半球,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非洲相望。

大洋洲在世界交通中占有重要地位:

包括散布于大洋上的一万多个岛屿,其中夏威夷群岛的火奴鲁鲁港和关岛处在太平洋上联系亚、非、南北美洲航线的枢纽位置。

随着世界交通运输的发展,现已成为各大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因此在国际交通的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范围

[读图识记]1.三大群岛、主要大陆、岛屿;2.赤道、南北回归线、日界线 3.两大洋、塔斯马尼亚岛、大堡礁;4.经度(110°E—155°E)、纬度(10°S—40°S)、回归线;5.三大地形区(剖面图)、河流;6.四个主要城市

一个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

四大岛:

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几内亚岛

三大群岛:

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自东北向西南)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

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等岛屿,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地广人稀,居民以英裔为主,讲英语

重要经纬线:

经线

120°E经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西部

150°E经线穿过新几内亚岛东南端、澳大利亚

大陆东部、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160°W经线穿过夏威夷群岛。

新西兰南北二岛介于160°E向东至180°之间赤道横穿三大群岛

纬线:

北回归线穿过夏威夷群岛20°S、23°26′S、30°S纬线都穿过澳大利亚大陆

40°S纬线穿过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巴斯海峡和新西兰北岛南端

三、地形

1.澳大利亚地形南北纵列分布

东部:

大分水岭,全国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在其西侧,注入印度洋;中部:

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势最低处北艾尔湖;西部:

低矮高原,占全国面积一半

2.成因不同的三种岛屿

大陆岛: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新西兰南北两岛等。

原为大陆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

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火山岛:

海底火山喷发而成,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

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注意]瑙鲁面临磷矿资源枯竭,因气候变暖图瓦卢举国移民

3.墨累河和北艾尔湖

【例1】读澳大利亚沿南回归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2)简析该国发展畜牧业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

(1)印度洋太平洋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

(2)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冬天温暖利于牲畜安全过冬;草场资源广布,无食肉猛兽,牲畜少天敌侵害

四、气候

1.澳大利亚气候特点、植被控制带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气候炎热干燥,气候类型大致呈半环状分布。

由于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

(2)形成原因:

①纬度位置:

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南纬10º41′~39º11′之间,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偏北,大部分地区的太阳高度角大,日照强烈,气候炎热。

②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影响。

澳大利亚大陆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下,降水少,气候干燥。

a.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成为地中海气候。

b.北部,夏季来自赤道附近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源,形成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

c.东部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比较湿润。

东北部沿海常年吹来自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并受大分水岭的抬升,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d.西部、中部受副热带高压或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加上西部沿海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西部沿海。

【例2】读澳大利亚沿南纬28度纬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盆地内地下水的补给区应是甲、乙两地中的____。

(2)A、B两处海水中坡度较高的是____处,水温较高的是____处。

(3)从B海岸至A海岸,植被分布规律为()。

A.荒漠、草原、森林B.森林、荒漠、草原

C.草原、森林、荒漠D.森林、草原、荒漠

(4)在盆地区发展农业应该以____业为主,其著名的物产是____。

【答案】

(1)乙

(2)BB(3)D(4)畜牧羊毛

【例3】读图,回答

(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B.QC.R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B.QC.R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C

(2)B(3)A

五、人口和经济

1.经济状况:

有现代化的农牧业和工矿业,羊毛、小麦著名世界,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煤和铁矿石出口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支柱。

分布: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墨累—达令盆地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混合农业优点: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混合农业特点:

主要是家庭农场、农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很高,主要出口到英国

墨累—达令盆地农业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

处于大分水岭西部,属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农牧业的限制性条件,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问: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1)地形——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2)气候——南回归线穿过大陆中部,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广大内陆和西部气候干旱,为草原和沙漠。

天然牧场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

(3)水文——中部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

有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分布区——大自流盆地,在地势低的地区凿井,地下水自动流出地面形成自流井,井水盐度高,不宜灌溉农田和人的饮用,但可作为牲畜饮水。

可见,草原肥美,分布广,地下水丰富,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的生长和繁殖。

养羊业一直是澳大利亚经济的主要部门,其羊毛产量(占世界1/4)、出口量(占世界1/2以上),均居世界第一,致使澳大利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绝大部分是欧洲移民后裔,白种人为主,土著居民为黄种人和黑种人

3.人口分布:

人口城市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内陆地区人口少,东南沿海气候温和湿润、宜人,交通便利,开发早,工农业发达;内陆和西部气候干燥,东北部湿热,有大堡礁不利建设港口

思考:

如何分析大洋洲的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首先回忆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区位和矿产、交通、军事、宗教、科技等的社会区位。

其次读教材中的“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图”分析人口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中部,全国大部分处于热带和亚热带,中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炎热干燥、沙漠广布,人烟稀少;东南沿海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类居住,并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沿海有优良港口,对外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人口。

最后,联系历史知识可知,英国移民最先到达东南沿海,建设了城市,发展了工农业。

因此,澳大利亚的城市多分布在东南沿海。

4.稀有动物:

古老而独特的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原因:

位置孤立,自然条件单一,缺少大型食肉类动物(天敌),动物演化缓慢

5.澳大利亚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战以前

二战以后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经济结构的变化

出口以农牧业产品(羊毛、牛肉和小麦)为主,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工矿业发展快,工矿业收入超过农牧业,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

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

6.城市:

首都:

堪培拉

最大港口,工业中心:

悉尼;

第二大城市:

墨尔本

[思考]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比较两国地理特征的异同

相同点:

(1)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注重高度机械化。

(2)地形南北三个纵列带。

(3)都是农产品和矿产源出口国。

(4)工农业、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本国的东南部。

(5)白色人种都为欧洲移民的后裔。

不同点:

(1)纬度位置:

加拿大位于北极圈附近,寒冷;澳大利亚位于南回归线附近,炎热。

(2)地形:

加拿大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为高原;澳大利亚则东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为高原。

(3)植被:

加拿大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草原广布;澳大利亚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面积广阔。

(4)粮食作物:

加拿大多种植春小麦,澳大利亚多种植冬小麦。

【例3】读大洋洲部分地区图,回答:

(1)字母____所代表的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贸易市场和出口港。

(2)该国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

它与图上同为移民国家的邻国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

(3)在图上用箭头方向表示流经该国海岸的洋流,并说明它对西海岸气候的影响____。

(4)我国沿海著名的现代化钢铁企业____钢铁厂从该国____部进口优质铁矿石。

【答案】

(1)A羊毛

(2)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冬季温和;地下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

(3)洋流位于澳大利亚西岸,箭头朝北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促进了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4)上海宝山西北

◆热点追踪

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三个优点是由混合农业这种地域生产类型的生产特点和对象决定的,应把它们联系起来认识和理解,具体关系可表述如下:

1.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土地交替使用和羊粪归田,能充分恢复和保持麦田肥力,使经济再生产和土地自然再生产达到和谐统一。

2.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忙季

闲季

忙季

绵羊饲养

闲季

忙季

闲季

3.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的生产选择。

混合农业是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的地域生产类型,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这样就使混合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例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l:

2006年,由于发生严重旱情,导致小麦、大麦和油菜产量降幅超过60%,农业收入创1994至95年来的最低水平,截止2007年6月30日澳大利亚的整体经济增长率将因此直接减少0.5个百分点。

材料2:

读下图。

(1)图中阴影P处属于____气候,成因是________。

(2)当a处盛行西北风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向B.图中b区域正值剪羊毛时节

C.图中①城市炎热多雨D.c岛屿上的河流正值汛期

(3)②是该国首都____,③是____洋岸边的港口城市____,b区域农业发展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

(4)M和N处的自然带有何差异?

为什么?

【答案】

(1)热带雨林纬度低;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沛;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C(3)堪培拉印度珀斯灌溉水源不足

(4)M处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N为热带荒漠带。

原因是:

M地处大陆东岸,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形成了亚热带湿润气候;N地处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且沿岸西澳大利亚寒流降温减湿,形成了热带沙漠气候。

A级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关于大洋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洋洲的面积比欧洲稍大B.大洋洲介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

C.各大洲中,大洋洲距南极洲最近D.大洋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白种人移民的后裔

2.四面环海,但又不属于海岛国家的是()

A.英国B.日本C.澳大利亚D.印度尼西亚

3.澳大利亚出口量占世界首位的农矿产品是()

A.羊毛、煤、铁B.小麦、肉类、铁

C.羊毛、小麦、煤D.羊毛、肉类、煤

4.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B.墨尔本是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一

C.珀斯是澳大利亚东北沿海的主要城市D.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城市和港口

5.澳大利亚与日本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似之处是()

A.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B.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对外贸易

C.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D.都是矿产品出口大国

二、综合题

6.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伺题:

(1)填写下列代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当我国学生放寒假时,气候类型④处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3)洋流⑧对流经地区的气候影响是____,洋流⑨对流经地区的气候影响是____。

(4)澳大利亚的植被类型分布特点是________,即从____、____、____三面以____植被为主,向内逐步以____植被为主,核心植被为____,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级能力跃迁

一、选择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

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

读图,回答1~4题。

1.PQ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

2.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

3.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每月降水量在10毫米以下B.盛行东北季风

C.时逢干季D.气旋活动频繁

4.Y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5.读下面两个国家的地形剖面图,甲剖面线为55°N,乙剖面线为23°26ˊS,下列关于两国正确的叙述是()

A.两国西部均分布有地中海气候B.甲国地广人稀,乙国地狭人稠

C.两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矿产品出口国D.甲国工农业发达,乙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

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回答6~7题。

6.图中曲线P表示某地区1月份20℃等温线,虚线Pl、P2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温线P应向Pl方向弯曲B.等温线P应向P2方向弯曲

C.等温线P通过Pl、P2之间没有弯曲D.等温线P夏季向Pl方向弯曲,冬季向P2方向弯曲

7.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其限制性因素,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营造农田防护林B.发展混和农业C.东水西调D.禁止过度抽取地下水

二、综合题

8.(2008年西安八校联考)读大洋洲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有________。

(2)④地所在国家的气候类型是____,简述该气侯类型的成因。

(3)从东、南、西、北半球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____半球。

(4)在澳大利亚大陆的东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试说明该气候类型的成因。

9.(2008年成都模拟)读澳大利亚(图甲)和南美洲(图乙)的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不同点

主要原因

相同点

不同点

(2)澳大利亚东岸B、C、D三地气候与,南美洲西岸a、c、d三地气候的排列都是南北更替、南北延伸,形成这种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有________,不同因素主要有________。

(3)图中字母,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___。

(4)简要比较澳大利亚与阿根廷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异同点。

澳大利亚

阿根廷

相同点

不同点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D2.C3.A4.D5.B

6.

(1)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炎热干燥

(3)增温增湿降温减湿

(4)呈明显的半环状北东南森林草原荒漠呈半环状分布的气候

B级能力跃迁

1.D2.A3.D4.C5.C6.A7.C8.

(1)④

(2)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中纬度地区(45°S附近),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3)东、南

(4)地处信风带的迎风坡;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

9.

(1)

热带沙漠气候

A

a

分布特点

相同点

南回归线附近

不同点

东西延伸,面积大

南北延伸;狭长,面积小;接近赤道

主要原因

相同点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寒流经过

不同点

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低矮的高原

受安第斯山脉的阻挡和秘鲁寒流影响

(2)地形、气压带、风带海陆热力性质、陆地形状

(3)A和a,C和b,E和c,D和d

(4)

澳大利亚

阿根廷

相同点

世界主要粮食、畜产品出口国;商品率高

不同点

高度机械化,养羊为主

较高的机械化,养牛为主

南极洲

一、地理位置

(1)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只有南极半岛的北部、乔治王岛位于南极圈以外。

(2)南美洲的南端与南极半岛隔德雷克海峡相望。

(3)南极大陆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

二、范围

[读图识记]1.南极圈;2.周围的海峡、大陆;3.长城站、中山站

位置最南,介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

面积:

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

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重要经线

60°W:

附近为南极半岛,沿顺时针方向向东依次为威德尔海、毛德皇后地、威尔克斯地、维多利亚地、罗斯海、玛丽·伯德地

0°:

穿过大西洋90°E:

穿过印度洋180°:

穿过太平洋

主要纬线南极圈:

南极大陆几乎全部在南极圈内。

中国科考站中山站位于(70°S、75°E)附近;长城站位于(62°S、58°W)附近。

三、地形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

(1)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

(2)冰层平均厚度2000米以上,占世界冰体积90%,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将上升50米~70米。

四、气候

1.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暖季:

11月~次年3月

①从纬度位置看:

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②从海拔高度看:

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③从地表状况看:

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④从气压状况看:

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⑤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漂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

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点是上述因素综合形成的。

各要素问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思考]

(1)有人称南极洲为“白色的沙漠”,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对。

因为南极洲降水量大部分为55毫米以下,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雪,由于气温低不消融,气候干燥,其干燥程度如同沙漠地区,所以用“沙漠”来形容南极洲的干旱。

因其上覆盖有巨厚冰层,故有“白色的沙漠”之称。

(2)世界上极端最低气温不出现在北冰洋,而是出现在南极大陆的原因

①南极大陆平均海拔2350多米,比北冰洋高得多;

②南极大陆为陆地,其比热比北冰洋小,降温快;

③南极大陆新雪覆盖的面积比北冰洋更广,对太阳辐射反射率更高。

④一年中南极点极昼的天数比北极点极昼的天数更短。

从“最”字入手,掌握南极洲地理特征

(1)地球上最南的一个大洲。

站在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全都是北,位置特殊,方向辨认不习惯。

(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

整个南极洲几乎全部在南极圈之内,当然是全部处于高纬度地区的一个大洲。

(3)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南极洲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以上,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一洲。

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极点。

(5)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一洲。

南极大陆的冰体积占世界冰总体积的90%以上。

(6)世界上最寒冷的一个大洲。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在一25℃以下,被称为“寒极”。

【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图中M点时,一艘考察船从某国N港启航,此刻正是____月____日____时(北京时间)。

(2)N港是该国第一大港____,中国南极长城站大致位于它的____方向。

(3)考察船在向南极长城站行驶过程中,船员经历的下列事象真实可信的是____(填一个或一个以上字母,多填、错填均不对)

A.启航时当地正值旱季B.考察船可以顺洋流航行C.途经某发达国家,补充大量肉类、奶酪

D.途经某世界著名渔场,捕获大量渔产品E.沿途测得的海洋表面盐度逐渐上升

F.途中白昼时间逐日缩短G.发现巨型冰山以及鲸群、白熊、海豹

H.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大西洋

【答案】

(1)122210

(2)悉尼东南(3)BCFH(3)BCFH

五、资源和科研宝地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矿产资源:

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

生物资源:

磷虾、鲸、海豹、企鹅

原始的自然环境,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最好考察时间:

每年9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

(1)长城站:

位于62º12′59″S、58º57′52″W,南极半岛以北的乔治王岛上,大西洋的西南。

无极昼极夜现象。

(不在南极圈内)

(2)中山站:

位于69º22′24″S,76º22′40″E,临印度洋。

(在南极圈内)

2.南极科学考察的价值

(1)南极洲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是一块科研宝地。

原因是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惟一的没有受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洁,大气能见度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在这里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得不到的科学资料。

(2)大气圈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内,其中又以平流层中下部最集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平流层中臭氧层的臭氧有不断减少趋势,这种减少趋势随纬高增高而变得明显。

在南极上空,臭氧含量在每年10月份前后削减最多,出现所谓“臭氧洞”现象。

据观测,从1979年到1985年,南极地区上空臭氧含量减少了40%-50%,全球在这6年里臭氧含量减少约3%。

到1987年,南极上空的“臭氧洞”又宽又深,已经扩大到南极大陆以外,一度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深切恐慌。

由于人类逐渐认识到南极洲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近几十年来,到南极洲考察的人数越来越多。

迄今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

其中长城站和中山站是我国于1985年和1989年先后建立的。

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