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031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等教育学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6.docx

《高等教育学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6.docx

高等教育学6

填空、选择

1、1895年成立北洋大学堂。

(P8)

2、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P8)

3、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分为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P44)

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

(P45)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是“早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

(P45)

6、一般而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主要由培养方向和培养规格两个部分组成。

(P56)

7、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

(P77)

8、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称。

(P77)

9、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1989年至今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P90)

10、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党的领导。

第二,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第三、教职工民主管理。

(P90)

11、由于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P107)

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P107)

13、可将教学理解为由教师得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基本途径。

(P164)

14、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两种。

(P179)

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由国家提出的(历史上也有社会名人提出,得到社会认可的情况),代表了全社会对教育活动的期待,规范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活动。

(P42)

2、高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高等教育活动要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的规定。

(P46)

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形式。

(P58)

4、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客观能力和功效。

(P66)

5、高等教育学校学制:

是指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类别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形式、科类等几个方面。

(P77)

6、学位制度:

是国家和高校为保障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P84)

7、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是高等教育在管理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

(P88)

8、狭义的教师指受专门教育和训练,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P105)

9、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即从新手到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

(P108)

10、师生关系:

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P113)

11、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而进行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

(P134)

12、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

(P145)

13、高校教学评价是指在一定价值理念指导下,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高校教学为对象,利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搜集相关信息,对教学活动、过程、效果做出价值判断,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P179)

14、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

(P186)

简答、论述

1、现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具有的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P12)

答:

战略地位、大众化和普及化、多样化、信息化、国际化。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P43)

答:

(1)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国家颁布或思想家提出);

(2)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如: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教育类型的教育目的);

(3)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4)学校内部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5)各门课程的教育目标;

(6)每课时的教育目标。

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P55)

答:

科学教育是通过积累、传播和发展科学的各种实践,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训练科学思维能力;教人求真求美,启迪智慧,开拓创新,培养和造就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科学水平的一种社会活动。

人为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授给学生人文学科的知识,二是通过外在教育活动是受教育者展现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事实上都是构成完整教育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科学教育强调知识的传授,把培养科学精神和智力发展作为目标。

人文教育则注重人性的养成和人格的塑造,强调教育是人的价值的引导。

它们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具有完全对应的互补性,抬高或贬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教育的失衡,进而导致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失衡。

4、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P59)

答:

(1)层次结构

(2)科类结构(3)形式结构(4)能级结构(5)地区结构(6)管理体制结构

5、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P69)

答: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保存、传播、改造、创造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1)文化保存与传承功能

文化保存、传承功能是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文化保存是指以物质、文字、语言等为载体,使人类文化得以存在。

文化传承包括文化的传递和继承两部分,既包括文化在时间是的延续,也包含文化在空间上的交流。

(2)文化选择与交流功能

现代的东西不一定都是优秀的,传统的东西也不一定都是糟粕,故此,选择功能将成为全球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重要文化功能之一。

文化的交流吸收功能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高等教育本身生命力的反映。

(3)文化整合与创造功能

全球化趋势为文化的整合提供了巨大的便利,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充分地体现其文化整合功能。

高等教育创新文化的途径在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6、个体功能(P71)

答:

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功能为个体功能,即促进个体的发展。

具体而言,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以下几点:

(1)丰富专业知识,拓宽研究视野

高校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用的专业课程,同时还开设其他课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专业课程大多是从本专业出发,从理论、实践等环节进行设计、实施,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为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储备扎实的知识基础与能力基础。

(2)提高个人能力,完善综合素养

高等教育对人的影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以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趋势。

其原因在于,高等教育阶段,是个体的各种能力塑造与形成期,通过学习、实践和生活等各项活动,个体的能力逐渐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

对与个体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都会提高。

(3)发展个体认知,促进社会流动

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就是育人,育人的最高境界在于它的本身价值,即使个体获得对自然、社会、人自身的基本认知,是个体的生活更有意义,是个体的才能得以更充分的发挥。

7、1989年至今,我国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90)

答:

1990年中共中央12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继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校长受国家委托,在党委领导和教职工民主参与下管理学校,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其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党的领导。

党委负责当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等学校的贯彻和执行,对学校中的重大决策提供政治保证;学校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应得到党委研究讨论同意后执行。

第二,校长对学校行政工作全面负责。

校长对学校的教育、科研、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并拥有决策权、指挥权、人事任免权、经费的使用与分配权。

第三,教职工民主管理。

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和民主管理学校的主要形式,对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与决策,学校领导应认真听取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

8、高等学校内部运行机制(P91)

(1)自主办学为核心的经营机制

(2)全员聘任制为核心的竞争机制

(3)岗位责任为核心的责任机制

(4)校务公开为核心的监督机制

(5)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9、高等学校教师的激励(P96)

答: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考核对高校教师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与高校人力资源的奖罚、职务升降、级别和工资的调整挂钩,以此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积极工作。

具体来说,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报酬。

报酬是动机激励最基本因素。

公平的报酬是对教师成绩的肯定,也最能起到激励作用。

二是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两部分。

三是领导行为。

一方面,高校的管理者作风端正、办事公平,对教师工作认可等能够促进教师工作。

另一方面,教师感受到的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关心以及对个人工作的肯定也会激励教师更加努力的工作。

四是个体发展机会。

教师在面对较多提高个人能力的学习培训机会和较多评定职称的机会时,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

五是工作的重要性。

教师感受到自己工作内容有意义,科研成果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工作中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更高。

10、教师的社会地位表现在?

(P105)

答:

教师职业的地位是通过教师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就教师个体而言,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

(1)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

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师职业在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

政治生活得参与水平和政治影响力等。

(2)教师职业的经济定位

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表现在教师职业的劳动报酬(工资、奖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退休金、各种补贴等)与其他职业的差异上以及其经济生活状态。

(3)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

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是指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权力和责任。

(4)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通过教师的专业标准加以体现,是否有专业标准、有什么样的专业标准是教师职业专业地位高低的标尺。

11、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特征(P106)

答: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体现在教师具有专业功能与专业伦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经过专业训练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资格;具有专业自主;有专业组织或专业团体;具有专业地位。

(2)教师职业是以教书育人为职责的创造性职业

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通过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引导、示范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职业之所以有创造性,是因为,作为教师劳动对象之一的学生具有复杂性、独立性和发展性,且劳动对象存在着个体差异,教育内容是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具有变动性和不可控制性,这些都决定了教师职业实践的创造性特点。

(3)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复杂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由教育目的决定,无论现实中如何规定教育的目的或者教育目标,最终只能通过对人的改变加以体现,而教育过程其实是使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将外在的知识、观念、品行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

(4)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具有主动性

教师职业的劳动虽然也不可避免的借助于教材、教具、信息工具等物质设备,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行为。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人格影响学生发展。

(5)教师职业劳动成果具有精神属性和延迟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成果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知识与观念的增长两个方面。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内在的,只有通过学生的外在行为和外显变化加以体现;知识和观念本身就属于精神的范畴。

同时,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职业的劳动成果不会立竿见影,立收成效,体现出延迟性的特点,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6)教师职业劳动时间具有延续性

教师职业令人羡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有较长的假期,高等学校教师更是有不坐班的优势,这给人们留下了教师职业轻松自在的印象。

但事实上,与不少坐班的职业相比,高校教师劳动的时间并不短,因为,高校教师的劳动时间不固定。

12.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哪些方面?

(P107)

答:

由于教师职业的双专业性,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指教师在所从事学科专业领域所具备的素养,包括掌握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所从事学科专业专业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和相关知识;熟悉所从事学科专业的发展历史及趋势;具有本学科专业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的基础是与学生的交往,因此,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条件。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1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P110)

答:

(1)高校教师的入职培训

(2)高校教师的在职培训

(3)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

(4)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

(5)高校教师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6)教师自身的专业反省

14、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P113)

因高校师生在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师生关系也就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

熟悉和了解师生关系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全面理解双方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

(1)高校师生之间的社会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师生的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具体反应。

(2)高校师生之间的教育和管理关系

高校师生之间的教育和管理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为了完成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教育与受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是由高等学校组织特性决定的。

(3)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作为高等学校中最活跃、最具主体性的两个要素,高校师生间的关系始终以心理关系为基础。

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具体包括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情感关系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最终体现为师生个体之间的情感关系。

(4)高校师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以伦理道德为基础,师生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须遵守一般的伦理道德要求,更要遵循教育工作的特殊伦理道德规范;在教育内容上,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仅是授业、解惑,传道,伦理道德示范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性;同时,师生的伦理道德成长具有相互促进的特性。

(5)高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高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高校师生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即法律规定的教师和学生及相互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

(6)高校师生之间的服务与消费关系

尽管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角度看,学费还不足培养成本的25%,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学校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那么教师则是高等学校的雇员,直接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

由此来看,高校师生之间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服务与消费关系。

15、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从教师的角度,试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P118)

答:

(1)加强自身修养,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施加特殊影响的人,这必须要求教师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

教师要真正成为一名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就要通过自身对事业的忠诚和执着的追求,通过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善于挖掘学生的情商,用善良和慈爱温暖着每一名学生,这些优良品质会使学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也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易于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

(2)善于创建平等的、使学生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

要建立一种师生间的合作伙伴关系,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要与学生推心置腹的交流学习体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问与质疑,并引导多种观点交锋,激励他们敢想、敢说、敢质疑、敢创新,点燃学生智慧的花火,使师生关系实现最有效果。

(3)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教师在学生成绩的评定、各类评优评先及学生入党问题上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客观、全面的对学生予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公平,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为学生全面、自由、个性的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和谐的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获得学生信任的主渠道,同时利于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构建,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4)善于利用新媒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当下的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网络时代,他们热衷使用新媒体进行人际交往,教师应与时俱进的尝试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沟通。

(5)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仅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教育服务质量进而改善师生关系的需要。

16、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P165)

(1)教学理念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关于教学观念和理性信念。

开放的教学理念表现在开放的教学目标、开放教学资源、开放的学习空间及开放的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理念的开放性是高校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高校的教学不仅要有开放的教学理念,更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

作为教育系统的顶级部分,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使命,高校则是实现重大使命的重要场所,而其中创新性是最关键的部分。

高校师生作为相对文化水平较高的知识分子,具有充分的活力和旺盛的创造精神,而这也是高等学校教学的独特之处。

(2)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与专业性

所谓理论性,是指在大学中特别强调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一般来说,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的主要部门,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行业或职业,都要求有良好的理论修养,这是一个基础工程。

所谓专业性,是指高等学校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广泛性。

(3)教学方法的探究性与实践性

高等学校教学的探究性更为明显,这主要与高等教育中受教育者的特殊性有关。

在高校中,教学不但要传授已有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新的认识,对未知领域及问题进行探索,不断开拓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问题意识与思考水平。

因此,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水平。

与中小学相比,高等学校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深入。

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些能够很快融入工作中的出色人才。

高校作为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的场所,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高校教学中尤其要充分重视这一点,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参加各项社会实践。

(4)教学活动的综合性与独立性

高校学校教学活动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体现了整个知识领域在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整体化与综合化,另一方面体现在实践上与相关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

教学活动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上。

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活动安排、时间分配、学习内容等方面。

(5)教学管理的多样性与能动性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具有与中小学明显不同的特点,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学分制的实施。

这种教学管理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极大地发挥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

17、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175)

答:

根据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发展,结合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下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客观性,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想武装学生的大脑,又要注重学生思想意识、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2)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教学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基础上培养能力,通过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3)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坚持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有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从而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学与用的矛盾关系。

(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态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6)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18、高等学校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P176)

答:

(1)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总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不同的目的、任务往往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

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学对象的特点。

不同年级、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理解能力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因材施教。

(4)教师的特点。

教学方法是由教师来选择的,从发展方向来说,教师要不断进取,主动学习和采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具体实施来说,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实际经验、准备程度及教师的个性品质来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教学的优势。

(5)教学环境不同,用的方法一定不同。

19、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要素(P180)

答:

(1)评价目的

任何一种评价活动都是有目的进行的,或为了解现状,或为制定相关政策,或为解决实际问题,或旨在探讨具体规律。

不同的评价目的决定了在评价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

因此,确定评价目的是开展高校教学评价的首要工作。

(2)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即由谁来进行评价,是校领导和专家评价,是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还是专家和教师协同评价。

主体不同,对同一事实的关注和解释就会有所差异,进而得出不同的判断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依据评价目的选择恰当的评价主体以达到最好的评价效果。

(3)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即评价对象,具体来讲就是评价的内容。

由于对高校教学评价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因此高校教学评价的评价客体也有所不同。

(4)评价手段

选择恰当的评价手段是保证评价进行的必要步骤之一。

评价手段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主管部门评价、同行评价、校际评价、社会评价等,通常依据评价内容来具体确定。

(5)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相对评价手段来说更为细化,是具体实践中的操作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座谈会征询意见、调查汇报、量表测评等,通常依据评价内容来具体确定。

(6)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人们在评价过程中应用的价值尺度,为评价提供客观的比对依据,往往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将实际情况与标准比对就可以获知实际情况的层次水平。

20、教学科学研究自身的特点(P189)

答:

(1)异质性

自然科学家可以从一滴水或一个物体的研究中概括出普遍的规律,而教育科学则不能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的研究中,得到普遍适用的结论。

原因在于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异质性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育科学研究主体的异质性,研究者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偏好、文化知识水平、研究能力、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原有经验、宗教信仰等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不同,重心各异,研究结论就不同。

另一方面是教育科学研究客体的异质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相同时期不同的地区教育现状与过程不同,问题的来源与走向不同,研究结论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