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艇史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226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日本潜艇史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潜艇史3.docx

《日本潜艇史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潜艇史3.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潜艇史3.docx

日本潜艇史3

《日本潜艇史》[日]坂本金美(三)

标签:

潜艇 搜索 航空母舰 部队 中途岛 2006-12-2022:

34

潜艇浮出水面后,新鲜空气通过舰桥进入机舱。

若潜艇上装的是双动式发动机,从舱口流入的空气量是很大的,风速达每秒40米。

只有长期在污浊空气中生活的艇员,才能真正感到新鲜空气的珍贵。

 

潜铤浮出水面后,抽烟是艇员的一大乐事。

不过,设在指挥舱的那个狭小的吸烟室每次只能容纳四、五个人。

那些老烟鬼排列在吸烟室门口,一经轮到,就在里面连吸两、三支。

 

潜艇潜航时,对艇员来说最棘手的是大小便问题。

当潜航深度超过30米时,艇上的水泵就无法排污,因此,潜航中艇员就不能大便,这显然是件很痛苦的事。

后来,这个问题由造船少校友永英夫解决了,他从返航潜艇的艇员们闲谈中获悉上述情况后,发明了一种柜式便器。

他确实是一位优秀的技术人员,曾先后研制出自动悬吊装置(潜艇潜航停机时,能自动调整辅助水柜,使潜艇保持一定深度的装置)和重油防漏装置(即使在油柜破裂的情况下,仍能利用油柜内外的水压差,防止重油泄漏的一种装置)。

 

1945年德国战败前夕,友永英夫少校搭乘“U-234”号潜艇从德国启程回国。

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U-234”号潜艇被美国驱逐舰捕获。

友永少校与同行的庄司元三技术中校,在该潜艇被捕获的前两天,5月13日服毒自杀。

 

(八)对“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攻击

 

1月4日,特别攻击队的3艘潜艇(“伊-18”号、“伊-22”号和“伊-34”号)为接替正在执行监视任务的第2潜艇战队,从夸贾林岛起航,驶往夏威夷海区。

10日2时30分,“伊-18”号潜艇在夏威夷以西550海里(约1000公里)处,发现“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在1艘重巡洋舰伴随下,正以250°航向,14节航速航行。

 

先遣部队指挥官接到特别攻击队的报告后,在命令特别攻击队继续跟踪敌编队的同时,命令第2潜艇部队撤出原活动海区,以250°航向搜索前进,在约翰斯顿岛以东海域,组成一道南北方向的展开线。

 

第2潜艇部队的潜艇自北向南展开,依次为“伊-1”号、“伊-4”号、”伊-6”号、“伊-5”号、“伊-3”号、“伊-2”号和“伊-7”号。

11日20时,沿250°度航向开始搜索。

 

12日14时40分,“伊-6”号潜艇在约翰斯顿岛方位60度,距离270海里(600公里)处,发现在其西面有一支敌编队,其编成包括航空母舰、重巡洋舰各1艘。

稻叶通宗艇长发现敌舰后,立即潜航,并开始接敌机动。

潜艇艇员们梦寐以求的敌航空母舰,背着夕阳,轮廓显得分外清晰,而日潜艇在暮霭的笼罩下十分隐蔽。

 

15时40分,夕阳刚从水天线处消失,“伊-6”号潜艇在左舷角80度,距离4200米处齐射了3条鱼雷(一具鱼雷发射管出故障)。

接着,“伊-6”号听测到两条鱼雷命中目标的响声,7分钟后又连续两次听到爆炸声。

因遭到敌编队的深弹攻击,潜艇于三小时后浮起,但未发现敌舰,据此报告已将敌舰击沉。

 

“伊-6”号潜艇击沉美航空母舰一事,不但对开战以来一直战果平平的日潜艇部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捷报,而且给联合舰队的作战指导以巨大影响。

联合舰队对美航母编队的活动不再那样神经过敏,并作出判断:

美国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暂时不可能在东太平洋海区实施机动作战,因而决定把太平洋方面的日机动部队的主力调往南方要地遂行作战任务。

 

第2潜艇部队的各潜艇,经由夸贾林岛于2月初返回横须贺,此次海上活动时间长达两个半月之久。

“伊-6”号潜艇所攻击的“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于10日从珍珠港出发,前往威克岛去袭击日军,在途中遭到日潜艇攻击,中一条鱼雷,被击伤后停止前进,返回珍珠港。

第二节 “K”号作战

 一、珍珠港作战后的先遣部队 二、“K”号作战

 三、对美国特混舰队作战

 

一、珍珠港作战后的先遣部队

 

(一)对潜艇兵力使用问题的探讨

 

在珍珠港外对敌实施严密监视的第3潜艇战队,返回夸贾林岛后,在一次研究会上提出:

对敌严密设防的港湾实施严密监视,是极其困难的,难以达成对敌监视的目的。

在日本海军的截击作战计划中,潜艇部队的主要任务是监视、跟踪、保持接触并逐渐削弱敌舰队。

监视任务难以完成,就给整个截击作战计划布下了阴影。

后来日本潜艇再没有去执行对港湾的封锁监视任务了。

 

第3潜艇战队在提出上述主张(即潜艇难以在敌港湾附近执行监视封锁任务)的同时,还强调,潜艇应主要用于破坏敌海上交通线。

先遣部队司令部一方面对第3潜艇战队提出的对敌监视的困难表示理解,承认随着袭击珍珠港的成功,对敌实施监视的必要性也因而减小,另一方面又认为,对敌航空母舰的活动进行监视的必要性依然存在。

先遣部队司令部甚至对联合舰队为支援南方作战拟于2月上旬将第2潜艇战队调出的主张,提出了反对意见。

第3潜艇战队的上述主张,在当时担任首席参谋的井浦祥二郎战后所著的《潜水舰队》一书中有所记述。

但是,据当时的第6舰队参谋泉雅中校回忆,在第3潜艇战队的官兵中,当时谁也没有提出过这样主要把潜艇用于破交的意见。

这或许是井浦参谋记忆有误。

 

先遣部队司令部除命令所属潜艇继续对夏威夷海区进行监视外,也开始关注破坏美海上交通线的问题。

但是,由于从2月中旬越准备实施下述的“K”号作战和第8潜艇战队的特攻作战,破交作战也就未能积极地开展起来。

 

(二)各潜艇部队的战斗活动

 

珍珠港作战后,特别攻击队除让“伊-16”号潜艇回本土外,对其余4艘潜艇的作战行动作了如下规定:

 

“伊-18”号、“伊-22”号和“伊-24”号对夏威夷海区进行监视;

 

“伊-20”号潜艇在斐济、萨摩亚海区进行侦察。

 

这4艘潜艇1月4日从夸贾林岛出航开往预定海区。

其中“伊-18”号潜艇发现了美航空母舰编队,此事前面已作介绍。

“伊-18”号、“伊-22”号和“伊-24”号潜艇在夏威夷海区进行了短时间的监视后,“伊-22”号前往弗伦奇弗里盖特海域进行侦察,其余两艘对中途岛实施了侦察和炮击,后于2月2日返回横须贺,撤消了特别攻击队的编组。

 

“伊-20”号先后对帕果帕果进行了侦察和炮击,对斯韦岛进行了侦察和监视,随后于1月24日回到夸贾林岛。

 

第3潜艇部队在第一次战斗活动中损失了1艘潜艇,“伊-68”号也因受创返回本土修理;剩下的7艘将投入第二次战斗活动,1月8日作了如下部署:

 

第21潜艇队(“伊-71”号、“伊-72”号和“伊-73”号)在夏威夷海区遂行监视任务;

 

第11潜艇队(“伊-74”号和“伊-75”号)在阿留申海区遂行侦察任务;

 

第12潜艇队(“伊-69”号)在中途岛海区遂行侦察任务;

 

“伊-8”号潜艇在西雅图海区遂行侦察任务(途中对珍珠港实施侦察)。

对阿留申群岛等太平洋海区实施侦察,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个方向来袭,解除联合舰队的后顾之忧。

 

1月10日根据“伊-18”号关于敌航空母舰活动情况的报告,第3潜艇部队完成了紧急出航的准备,12日从夸贾林岛出击。

13日夜接到“伊-6”号关于“敌航空母舰被击沉”的报告后,各潜艇即分别驶往预定的阵位。

“伊-73”号潜艇在航渡途中下落不明。

第20潜艇队的其余两艘潜艇,从1月22日至2月11日在夏威夷海区进行监视,16日回到夸贾林岛。

 

1月23日夜,“伊-72”号潜艇在尼奈岛以南海域击沉1艘航进中的大型油船,这是“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特混编队的加油船“尼奇斯”号。

由于加油船被击沉,“列克星敦”号特混编队停止前去突击威克岛,返回珍珠港。

 

“伊-69”号对中途岛实施侦察、炮击后,于2月19日回到夸贾林岛;第11潜艇队所属各潜艇,在阿留申群岛海区执行要地侦察任务后,于19日之前回到横须贺。

 

“伊-8”号潜艇途中奉命改变计划,前去对旧金山进行侦察,后因天气恶劣而改变计划;2月7日侦察西雅图后,于19日回到横须贺。

 

2月1日,美航母特混舰队袭击了夸贾林岛,驻泊在夸贾林岛的第1潜艇部队所属各潜艇,奉命立即出击,执行截击任务,但是未能捕捉到美舰队。

随后,“伊-15”号、“伊-19”号和“伊-26”号返回夸贾林,准备参加“K”号作战。

“伊-9”号、“伊-17”号和“伊-23”号继续向夏威夷方向搜索,8日到达瓦胡岛以南200海里(970公里)处后,兵分两路执行任务。

“伊-7”号开往美国西海岸,另外两艘留在夏威夷海区遂行监视任务。

“伊-9”号潜艇于3月24日夜,以艇载飞机对珍珠港实施了侦察,但由于敌探照灯照射,加上月光太亮,未能查明港内停泊舰船的情况;后在回收侦察机时,飞机破损。

该潜艇为参加下述的“K”号作战,于3月1日撤出监视阵位,21日回到横须贺。

“伊-23”号潜艇在2月24日以后就失去联络,没有返回。

 

“伊-17”号潜艇2月20日到达圣迭戈附近海区,22日开始北上,24日炮击了埃尔伍德油田(共发射140毫米炮弹17发),后又在阿根廷的布兰科角附近活动,3月10日回到横须贺。

 

“伊-25”号潜艇2月8日从夸贾林岛出航,2月中旬至3月下旬,以艇载机成功地对悉尼、墨尔本、霍巴特、惠灵顿、奥克兰和苏瓦进行了航空侦察,并对帕果帕果进行了潜望镜侦察,后于4月4日经特鲁克回到横须贺。

二、“K”号作战

 

日本海军制定了一个以艇载飞机袭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即以刚研制成的“二式”远程水上飞机从马绍尔群岛起飞,在瓦胡岛以西约480海里(880公里)的弗伦奇弗里盖特礁脉接受潜艇加油后,前去袭击珍珠港。

有关弗伦奇弗里盖特礁脉的情况,“伊-22”号潜艇1月24日已经查明,该地未设哨所,尚未戒备,因此可派潜艇在该环礁内为水上飞机补给燃料。

 

2月中旬,日本海军给第4舰队所属的第24航空战队配备了两架“二式”水上飞机。

2月8日,第4舰队与第6舰队就这一作战(即“K”号作战)行动进行了磋商,并拟制了如下计划。

 

1.袭击日期

 

第一次行动,P日(3月2日);第二次行动,Q日(3月7日)。

 

2.水上飞机的行动计划

 

P日(或Q日)1时45分从沃特杰岛起飞,14时到达费伦奇弗里盖特礁脉,每架飞机从潜艇上补给10吨燃料后,16时30分起飞,20时15分至45分对瓦胡岛实施放击,P+1日(或Q+1日)9时许返回基地。

 

3.潜艇的任务及配置

 

(1)为水上飞机补给燃料 第一次,由“伊-15”号、“伊-19”号潜艇实施,“伊-26”号为备用艇;第二次,由“伊-26”号、“伊-23”号潜艇实施,“伊-15”号为备用艇。

 

(2)无线电引导 “伊-9”号充当无线电引导艇,配置在M点(北纬19°,西经174°20′)

 

(3)救援艇 “伊-23”号充当救援艇,配置在N点(夏威夷岛卡福利角方位200°,距离15海里处)。

 

后由于美特混舰队出现在腊包尔海域(2月20日),并攻击了威克岛(2月24日),参加“K”号作战的潜艇奉命搜索敌舰队,上述行动便推迟了两天。

 

3月3日凌晨前,“伊-15”号、“伊-19”号和“伊-26”号潜艇到达弗伦奇弗里盖特礁脉,“伊-9”号潜艇也在M点就位,并报告了附近的天气情况。

但是未能与“伊-23”号潜艇取得联络。

 

4日0时25分,“二式”水上飞机从沃特杰岛起飞,在“伊-9”号的引导下,9时10分飞临“伊-9”号潜艇上空,13时50分抵达弗伦奇弗里盖特礁脉。

这两架飞机从潜艇上补充燃料后,于16时起飞,21时10分飞抵瓦胡岛上空,并成功地实施了袭击,5日晨安然回到马绍尔群岛的水上飞机基地。

 

第二次行动,因水上飞机在弗伦奇弗里盖特礁脉起飞时,机身底部触礁破损而夭折。

 

三、对美国特混舰队作战

 

有关先遣部队对所属潜艇在夏威夷海域发现美特混舰队后的作战指挥,已在前面叙述过。

在此期间,“伊-6”号潜艇击伤了美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当时误认击沉)。

 

此后,美特混舰队于2月1日袭击了马绍尔群岛,2月20日出现在腊包尔海域,2月24日和3月4日又分别袭击了威克岛和南鸟岛。

每当美特混舰队来袭,先遣部队指挥官总是命令所有能派出的潜艇倾巢出动,进行搜索和截击,但均未得手。

 

开战以后,联合舰队一直担心日本本土,尤其是东京遭受美特混舰队的空袭,因而在本土以东700海里(1300公里)配置了一条由监视艇组成的巡逻警戒线,并由驻木更津基地的陆上攻击机对本土以东700海里以内的海域实施搜索,以期早期发现美特混舰队,并以本土的舰艇和航空部队进行截击。

 

3月10日,根据无线电侦听得知,在威克岛以北约600海里水域出现美特混舰队。

因此,联合舰队命令本土的舰艇和航空部队前往截击;先遣部队指挥官也命令潜艇在本土以东海域展开,以截击敌舰队。

但是在这次战斗行动中,日军潜艇仍未能发现美特混舰队。

 

4月18日晨,警戒艇“第23号日东丸”报告:

发现一个向西航行的美航母特混舰队。

美航母特混舰队也察觉到被日警戒艇发现,便改变了原定下午接近至距日本沿岸500海里(925公里)以内起飞舰载机的计划,指令16架陆上攻击机立即起飞,而美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即于8时25分转向返航。

 

然而,军令部等首脑机关判断:

根据发现位置推算,美舰载机可能在19日空袭日本本土。

实际上,18日正午稍过空防就被突破,东京等地相继遭受空袭。

这就是有名的“杜立特空袭”。

 

当时,先遣部队所属各潜艇的行动如下(有关部队名称等将在下一章详加介绍):

 

旗舰“香取”号、东方先遣支队(由第3、第14潜艇队等组成),于4月16日从濑户内海西部启航,正向特鲁克航行。

 

甲先遣支队(由“伊-10”号、“伊-30”号和第1潜艇队等组成)在第8潜艇战队司令的率领下,于4月16日从濑户内海西部启航(其中“伊-30”号潜艇已于4月11日提前出发),正向槟榔屿航进。

 

第3潜艇战队(由“伊-8”号和第21、第22潜艇队组成)15日由吴港出航。

其计划是到达潮岬附近海域即展开搜索,一直搜索到东京湾以东700海里处,若未发现任何目标,就驶往夸贾林岛。

 

第1潜艇战队,在获悉美航母特混舰队来袭的情报后,下达了紧急备航命令,但到23日才做好出航准备。

 

第6舰队司令长官小松辉久中将(当年2月接替清水长官任第6舰队司令长官)接到发现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报告后,9时40分命令第3潜艇战队出击,同时命令东方先遣支队(6艘潜艇)经小笠原群岛以北海域,以50度航向搜索美特混舰队。

 

据此,第3潜艇战队司令三轮茂义少将命令所属兵力,于18日16时之前,在hi-i-fu-oo区与hi-i-mi-oo区之间(即犬吠崎以东410海里水域)展开,间隔为20海里。

 

当天下午,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命令第3潜艇战队向敌舰队出击。

16时30分,三轮命令所属潜艇以18节航速向东航进。

然而就在这时,小松先遣部队司令官却命令第3潜艇战队“19时之前到达hi-e-se-31区与hi-e-ho-31区之间待机,以90度航向前进。

 

18时以后,三轮少将曾多次将展开线东移,19日1时30分,又命令所属潜艇7时在hi-se-ha-oo区与hi-se-mi-oo区之间展开,并以90度航向,18节航速向东搜索。

 

19日黄昏时分,东方先遣支队奉联合舰队之命驶往特鲁克岛;第3潜艇战队仍留在G展开线执行警戒任务,27日才撤离G展开线,开往夸贾林岛。

在美航母特混舰队撤回后,日本潜艇部队才仓促出动,接连搜索数日,当然不会发现敌舰队。

 

事实表明,在茫茫的海洋里,以潜艇捕捉象航母特混舰队这样航速快、机动能力强的目标,是极为困难的。

虽然“伊-6”号潜艇首经成功地对“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进行了鱼雷攻击,但是日本海军的这种以潜艇突击敌大型战斗舰只的作战指导思想令人怀疑。

另外,在第3潜艇战队兵力的运用上,还存在多头指挥的问题,联台舰队司令长官、先遣部队指挥和第3潜艇战队司令都对其发号施令。

先遣部队既然是联合舰队的所属兵力,它就不能不接受联合舰队根据作战全局的需要所实施的作战指挥了,有鉴于此,痛切感到潜艇作战应有较多的自主性。

第三节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

 一、西南地区潜艇作战概况 二、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的战斗活动

 

第三节 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

一、西南地区潜艇作战概况

 

(一)战争初期的作战

 

西南地区的进攻作战,由南方部队(指挥官为第2舰队司令长官)实施。

南方部队分为本队(长官直属)、菲律宾部队(指挥官为第3舰队司令长官)和马来部队(指挥官为南遣舰队司令长官)。

南方部队在战争初期的任务是首先进攻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然后攻占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

第一阶段作战,以攻占爪哇岛为最终目标。

南方部队中有配属给联合舰队的第4、第5潜艇战队和配属给第3舰队的第9潜艇战队。

 

马来潜艇部队,由第4潜艇战队司令吉富说三少将指挥,下辖:

 

第4潜艇战队。

该战队由潜艇部队司令直接指挥:

其兵力为,第4潜艇战队的第18潜艇队(“伊-53”号,“伊-54”号和“伊-55”号)、第19潜艇队(“吕-33”号和“吕-34”号),第6潜艇战队的第13潜艇队(“伊-121”号和“伊-122”号)。

 

第5潜艇战队。

由第5潜艇战队司令醍醐忠重少将指挥,其兵力为,第5潜艇战队的第28潜艇队(“伊-59”号和“伊-60”号)、第29潜艇队(“伊-62”号和“伊-64”号)、第30潜艇队(“伊-65”号和“伊-66”号)。

 

菲律宾潜艇部队,由第6潜艇战队司令河野千万城少将指挥;其兵力为,第6潜艇战队的第9潜艇队(“伊-123”号和“伊-124”号)。

 

马来潜艇部队(不包括正在本土修理的第21、第28潜艇队和第13潜艇队)在马来半岛以东海域组成警戒线,以阻击从新加坡基地出击的英国舰队。

第13潜艇队对新加坡实施布雷封锁,并在该海域遂行监视任务。

 

12月9日,“伊-65”号和“伊-58”号潜艇发现两艘英战列舰,保证了日军在第二天“马来海战”中的胜利。

另外,开战之初菲律宾潜艇部队有两艘潜艇正在菲律宾海域布设水雷。

 

(二)第二期作战

 

联合舰队的作战计划规定,从开战时起,至陆军主力完成菲律宾登陆作战止,为第一阶段作战中的第一期作战,从第一期作战结束到陆军主力完成马来半岛登陆作战,为第二期作战。

预定第三期作战约从12月21日开始,至1942年1月17日前后结束。

第三期作战中,菲律宾部队完成各要地的登陆作战任务后,即将大部分兵力编入荷属东印度部队,同南方部队的航空部队和潜艇部队一起进攻荷属东印度。

马来部队则继续完成第一期作战任务,以加速占领马来半岛。

 

12月26日,在组成第二期作战部队的同时,南方部队指挥官就潜艇的作战问题下达了如下指令:

 

1.潜艇部队作战区城的划分:

甲潜艇部队(第6潜艇战队)的作战海域为东经117度以东的荷属东印度、澳大利亚海域和印度洋。

 

马来潜艇部队(第4潜艇战队)的作战海域为南海、爪哇海和东经117度以西、106度以东的印度洋海域。

 

乙潜艇部队(第5潜艇战队)的作战海域为东经106度以西的印度洋海域。

 

2.乙潜艇部队在金兰湾补给和修理后,即开往印度洋。

 

3.甲潜艇部队在达沃补给完毕后,即驶往各自的预定作战海域,尽可能在澳大利亚海域实施布雷封锁。

 

马来潜艇部队完成第一期作战任务后,于12且20日返回金兰湾。

12月底投入第二期作战(第21潜艇队亦参加),开赴荷属东印度的各主要海峡,攻击敌舰船;约于1月中旬再次回到金兰湾。

 

第一、第二期作战中,第4潜艇战队的战果如下:

“伊-56”号击沉商船4艘(9076吨),击伤商船2艘(10234吨);“伊-57”号击沉商船1艘(3077吨);“伊-58”号击沉商船1艘(2982吨),击伤商船1艘(6735吨)。

 

12月下旬回到金兰湾的乙潜艇部队所属第29、第30潜艇队,1月5-7日又从金兰湾出航。

休整完毕后进入达沃的第28潜艇队,1月10日出航,进入印度洋实施破交战,1月下旬到2月中旬进抵槟榔屿。

到第二期作战结束时,取得了以下战果:

“伊-59”号击沉商船1艘(4184吨);“伊-62”号击沉商船2艘(16865吨),“伊-64”号击沉商船4艘(16244吨),击伤一艘(391吨),“伊-65”号击沉商船3艘(10530吨),击沉荷兰潜艇1艘。

1月17日,“伊-60”号潜艇在巽他海峡南口发现并攻击了盟军输送船队;但在遭到英国驱逐舰的攻击后失去潜航能力,被迫浮起,在炮战中沉没。

 

另外,日军在槟榔屿建立了第11潜艇基地,1月20日前后,基地的设施基本完成。

 

甲潜艇部队所属各潜艇于12月中旬从金兰湾出航,其中部分兵力在苏腊巴亚海域执行监视伏击任务,12月下旬前进抵达沃。

 

第13、第19潜艇队分别于1月5日和10日出航,前往澳大利亚西北海域,执行布雷和破袭任务;1月下旬至2月上旬先后回到达沃。

但是,“伊-124”号潜艇在1月19日发出敌情通报后即失去联络。

接着,第13潜艇队和“伊-123”号潜艇分别于2月9日和19日从达沃出航,前往澳大利亚西北海域进行活动,后经斯特灵湾返回日本本土。

在第二期作战中,这两个潜艇队所获战果如下:

“伊-121”号击沉商船1艘(9212吨),“伊-124”号击沉商船1艘(1523吨)。

二、第2潜艇战队在印度洋的战斗活动

 

(一)总形势

 

日军第一阶段作战进展顺利,1月底,进攻马来半岛的陆军部队占领了柔佛巴鲁;2月5日攻占了新加坡,新加坡的英军无条件投降。

 

以夺取爪哇岛为目标的日海军部队协同陆军第16军,相继攻克了婆罗洲、苏拉威西、安汶和帝汶岛等重要岛屿,接着,3月1日在爪哇岛登陆。

9日,万隆地区的荷属东印度军队投降;到5月12日止,日军即控制了爪哇全岛。

攻占马来半岛和爪哇岛的日军,又于3月底夺取了安达曼群岛和圣诞岛。

与此同时,日军在缅甸的攻势进展迅速,3月8日占领了仰光。

 

日军第一阶段作战发展顺利,比预期的还快;但是,联合舰队的第二阶段作战计划未能及时制定出来。

因而,在第一阶段作战中,临时追加了印度洋机动作战;这项任务在南方部队指挥官指挥下,由参与进攻荷属东印度的机动部队(以第1航空舰队为主力)去完成。

 

机动部队于4月5日和9日先后空袭了科伦坡和亭可马里,并在击沉英航空母舰“竞技神”号后撤离。

4月10日,联合舰队下达命令,确定了第二阶段第一期作战的兵力部署。

 

(二)爪哇鸟登陆作战中的甲潜艇部队

 

在爪哇岛登陆作战中,南方部队指挥官以第4、第6潜艇战队编成甲潜艇部队,并于2月1日下达了作战要点。

 

在这之前,为支援“L”号作战(第38师团在邦加岛和巨港的登陆作战),第4潜艇战队司令于1942年1月26日命令“伊-55”号、“伊-56”号和“吕-34”号前往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设伏。

这3艘潜艇1月31日从金兰湾起航进入指定阵位。

“吕-34”号2月5日对一个运输船队进行了鱼雷攻击,因鱼雷用完而奉命返航(2月13日回到金兰湾)。

为支援爪哇登陆作战,第4潜艇战队司令还命令正在海上活动的“伊-53”号和“吕-33”号潜艇前往巽他海峡北口占领伏击阵位。

 

2月17日,“伊-55号”号和“伊-56”号奉命返回斯特灵湾,在这次行动中,“伊-55”号击沉商船2艘(6456吨);“伊-56”号击沉商船1艘(973吨)。

 

除“伊-55”号、“伊-56”号支援“L”号作战和“伊-57”号潜艇因艇员患痢疾而未能参战外,第4潜艇战队的其余5艘潜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