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559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3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摄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docx

《摄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docx

摄影

摄影

一、光圈、快门、感光度的使用

光圈是一个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内感光面的光量的装置,它通常是在镜头内。

光圈大小我们是用f值来表示,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光圈孔径越大。

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因为光圈孔径大),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一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

光圈好比是水龙头。

如果把它开大,就能有大量的光线进入;如果把它关小,就只会进入较少的光线。

从图左上至右下分别是光圈处于关闭、f11、f8及f4不同状态下的光圈大小。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光圈越大,投影到数码相机CCD感光器上的光线也就越强的道理。

我们在买镜头时,光圈的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直接影响价格的高低,拥有大孔径光圈的镜头在价格上比那些小孔径光圈的镜头贵很多,大光圈在光线暗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得到表现,在不改变快门速度的前题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从而照片得到正常曝光。

现在专业型的变焦镜头光圈一般都能开到F2.8,定焦镜头比如CANON50MM能开到1.4!

大光圈除了能获得更多的光线外,还能获得浅景深的效果(所谓景深,就是当焦距对准某一点时,其前后都仍可清晰的范围),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说得比较俗就是拍摄的主题清晰,而背景是模糊的,这样突出主题,在拍人像时常用到,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也就是前后景都比较清晰,适合拍风景照。

控制景深除了跟光圈的大小有关,还跟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有关,今天主要讲讲光圈、快门、ISO的不同组合,拍出不同效果的照片。

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一种机械或电子装置,是镜头前阻挡光线进来的装置,一般而言快门的时间范围越大越好。

控制进光时间,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

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们也可以把快门说成是让相机保持当前设定光圈大小的控制时间。

对于快门速度的表示方法,也是使用相应的数字来进行设定,比如1/30秒、1/60秒等。

它们分别表示让当前设定的光圈孔径大小保持1/30秒、1/60秒的时间。

如何设定快门的时间要看被摄主体和光线来定,如果是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比如一场球赛,飞翔的鸟儿,快门一般就要设在1/300秒以上,这样才不至于拍出来的照片是糊的!

在拍静止物体时一般快门速度不要低于1/30秒,因为据统计手持相机拍摄,手的稳定性大至也就保持在1/30秒这个时间范围内,超过这个时间范围,手就会抖动,使拍出来的照片糊成一团,如果是铁手那就另当别论!

如果是晚上拍夜景,最好带好三角架,因为根据我以往的经验,手持相机拍夜景,拍出的照片让我欲哭无泪!

拍夜景用小光圈拍比较好,因为小光圈能把灯光拍出星光效果,非常好看,但使用了小光圈,这就迫使相机的快门要设置得慢一些,这样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曝光!

我曾看过一位大师的作品,曝光时间有五分钟之长!

不同的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的组合是可以得到同样的曝光量的,这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来解释吧,有这样两组曝光组合,A.快门速度是1/30秒,光圈F值为5.6。

B.快门速度为1/60秒,光圈F值为4。

虽然这两组的光圈和快门值都不相当,但得到的曝光量是一样的,但并不能证明所拍出照片的效果就一模一样!

最后就是感光度了,所谓感光度,就是指对光线的感应能力,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个ISO值,ISO值一般有ISO100、200、400或更高。

感光度的来源应该是传统胶片的感光效应。

传统胶片由于制造工艺的不同,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当然就形成了感光能力的高低。

一般来说,低ISO的,也就是低感光度的情况下,画面更清晰,更细腻,细节表现的更有深度。

而高ISO则可以在暗光环境下应付自如,不过高ISO会便照片上的燥点增加!

所以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低ISO。

使用数码相机拍照一般都是调节这三个参数,我拍照时最先考虑的是光圈大小,然后是快门速度,ISO是最后考虑的因素,在光圈固定的情况下,ISO值的设定一般都是根据快门速度来定的。

二、怎样用光圈、焦距、物距来控制景深

当镜头聚集于被摄影物的某一点时,这一点上的物体就能在电视画面上清晰地结像。

在这一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记录得较为清晰。

超过这个范围就不清晰了。

这就是说,镜头拍摄景物的清晰范围是有一定限度的。

镜头的这种记录得“较为清晰”的被摄影物纵深的范围便为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

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一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前面清晰而后面模糊,有的画面上被摄体是后面清晰而前面模糊,还有的画面上是只有被摄体清晰而前后者模糊,这些现象都是由镜头的景深特性造成的。

可以说,景深原理在摄像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景深,将有助于拍出满意的画面。

决定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如下三个:

1.光圈在镜头焦距相同,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的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的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光圈越小,进入镜头的光束越细,近轴效应越明显,光线会聚的角度就越小。

这样在成像面前后.会聚的光线将在成像面上留下更小的光斑,使得原来离镜头较近和较远的不清晰景物具备了可以接受的清晰度。

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误,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匀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门制造流动感。

2.焦距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都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镜头焦越长,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焦距短的镜头比起焦距长的镜头,对来自前后不同距离上的景物的光线所形成的聚焦带(焦深)要狭窄得很多,因此会有更多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

3.物距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系数都相等的情况下,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这是因为远离镜头的景物只需做很少的调节就能获得清晰调焦,而且前后景物结焦点被聚集得很紧密。

这样会使更多的光斑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因此景深就增大。

相反,对靠近镜头的景物调焦,由于扩大了前后结焦点的间隔,即焦深范围扩大了,因而使进入可接受的清晰度区域的光斑减少,景深变小。

由于这样的原因,镜头的前景深总是小于后景深。

用几句简单的话让你理解景深及控制景深:

a.何为大景深什么是小景深:

1)大景深就是照片的纵向清晰范围大(如拍全景时);

2)小景深就是照片的纵向清晰范围小(如虚实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b.怎样才能拍出小景深大景深:

1)拍大景深用小光圈;

2)拍小景深用大光圈;

c.光圈与照片景深存在密切关系。

(景深-照片的纵向清晰范围。

1)光圈与景深成反比。

2)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即清晰范围越小。

3)如“F2.8”为大光圈-清晰范围小,能获得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

4)如“F8”为中等大小光圈,

5)如“F22”为小光圈,景深大,即清晰范围大,如拍合影时常用小光圈就是这个道理。

以下给出几组精神运用的典范照片,供大家参考:

三、摄影构图

随着数码相机的降价、普及,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拥有DC了。

且先不谈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的优劣,但起码DC随拍即看就方便许多初级数码摄影爱好者……

随着数码相机的降价、普及,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拥有DC了。

且先不谈数码相机和传统相机的优劣,但起码DC随拍即看就方便许多初级数码摄影爱好者。

因为这样,起码不用在担心昂贵的菲林和冲印费用。

不过DC拍摄和传统相机拍摄有着相同的地方,就是想拍出好看有味道的照片,就必须构好图。

因为一副美丽的风景画面,如果你没有构好图,拍出的效果也许黯然失色;也许一处并不起眼的角落,经过拍摄者的精心构图后,也会生灵活现。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构图,也就是怎么利用手中的DC把要拍摄画面的主题表达出来。

摄影构图的概念

当我们谈及构图时,究竟构图是怎么样的一个概念?

构图是一个外来语,英文是COMPOSITION。

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底片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

这个过程,和传统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

但是摄影和绘画不同,对于摄影来说,构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

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

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那既然了解了摄影构图的概念,我们摄影构图的目的又是什么?

突出主题也是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

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或者是趣味中心。

那么如何让这个趣味中心更吸引人呢?

我们可以把主体强调、突出,舍弃一些与趣味中心无关的东西,并适当地安排一些东西来烘托趣味中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让观赏者一看就知道这张照片想表现的是什么。

这一切都是通过构图来达到这个目的。

传达摄影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摄影构图的目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和我们所说的语言一样,都是为了传递信息。

在摄影艺术中,运用视觉语言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懂这张照片说的是什么,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这个目的,也要靠构图这个手段来表达出来。

实战DC摄影构图

拍摄每张照片之前,其实要首先考虑照片是采用横向构图还是垂直构图较为恰当。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往往只凭感觉决定。

普通的135菲林尺寸为36x24mm,横直比例为3:

2。

不过DC拍出来的照片的比例便有所不同,因为要迁就显示器的4:

3比例,所以DC的照片的横直像素比例多数都是4:

3,例如2304x1728、1600x1200都是,不过Kodak的DC便有采用3:

2的像素比例,也有些高档DC可以自行选择4:

3或者3:

2的比例。

除了长方影比例外,传统120菲林的尺寸为6x7cm,非常接近正方形比例。

横、直的长度相差愈大,照片拍摄方向对照片的影响便愈大,所以3:

2比例的照片会较4:

3比例容易利用构图改变照片的感觉。

 一般胶片的画面比例是3:

2

 DC(民用数码相机)画面比例是4:

3

横构图

横向构图一般是摄影者采用率最多的构图方式,因为几乎所有相机的基本把持姿势都是方便横向拍摄的。

想深一层,其实人的左、右双眼,看出来的影像也应该是横构图的,所以横向构图的照片看来也特别自然。

另一方面,电影菲林永远只有横向构图,所以用横构图拍摄的照片有时也可用来表现电影般的视觉效果。

横构图的照片,一般都能表现出安静、平衡、松弛的感觉,是较为安全的构图方式。

 例如上图中的摄影者所拍摄的日出和天空飞过的飞鸟,因为采取了横向构图,所以整个画面给人一种非常安静,平稳的感觉。

竖构图

而并不是所有的画面都适合用横构图来拍摄,例如下图的窄巷子,如果采取了横构图就不能充分体现巷子的“窄”,而采用了竖构图后,就充分提高了小巷的空间感,从而更深刻的表现了小巷的“窄”。

横构图的小巷 

 竖构图的小巷

线条的应用

另外在构图中也很讲究线条的应用。

垂直的线条,它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例如高耸入云的建筑,参天的古木。

垂直线条的运用,让人感觉到它的庄严和稳固。

横线象征着宁静、宽广、博大,比如要拍摄一望无际的大海,用适合用横线来表现的地平线,给人以非常宽阔的感觉。

而斜线象征着不安定和动态的感觉,也可以表现出纵深的效果。

由于透视的缘故,会使拍摄对象变成了斜线,通向远方,斜线在这里就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体现处了一种纵深效果。

曲线则象征着柔、浪漫、优雅,会给人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除了具体的线条之外,一些抽象的线条,例如由于长时间曝光而形成的光带,非常具有动感、慢快门下的瀑布形成的曲线却动感而不失优雅等,所以说,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特定实体的,是我们要靠自己的双眼去发掘、创造的。

如下面这张照片的构图就充分利用了曲线和斜线,给浏览者一种画面无限延伸的感觉,缺又不失画面的稳定,充分表达了摄影者对桥的描述。

 井字型构图法

 

上图的小青蛙就是利用了井字型构图法,作为画面的主体部分——小青蛙,很恰当的出现在了画面的井字交叉点上。

而背景虚化的相当成功,衬托出了可爱的小青蛙,整个画面简单明了而又整齐大方。

在人像的拍摄上,也非常适合用井字法拍摄。

拍摄的四四方方人像,给人无甚惊喜

 

如稍将相机斜放,将人物的眼睛放在井字构图的其中一个交叉点,感染力好多了!

另外我们简单总结出8条有关突出主体的构图方法:

1.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

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

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四、摄影题材

雪景

拍摄雪景,最好是雪后晴天,如能赶上清晨的光线则更好。

在阳光下,运用侧光和侧逆光,最能表现雪景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

即使是远景,也能产生深远的气氛。

如果拍摄雪中人物,脸部最好加辅助光,相机镜头上要戴遮光罩。

如果用黑白片拍雪景,应加用深黄、橙黄或黄绿色镜,以压低天空影调,减弱雪地亮度,使景物影调柔和。

若用彩色片拍雪景,最好用偏光镜,以吸收白雪反向的偏振光,降低亮度,调节影调,使蓝天和白云突出,还可提高色彩的饱和度。

正确测光和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照片成败的关键。

在大面积雪景中,用照相机内测光系统测光,根据显示的数据拍摄雪景,一般都曝光不足。

这是因为照相机的内测光表都是以一定的程序进行测光的,它所显示的数据是综合场景中高光部分、中间色调、阴影部分的平均光值。

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

但在雪景中,强烈的反射光往往使测光结果相差1-2级曝光量。

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酌情增加1-2级曝光量。

也可将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物体,采取局部近测,并按此时测得的数据,将相机调到“手动”位置进行拍照。

有入射光测光表的摄影者,在雪地里根据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光束测光,按所得曝光数据拍照,那将是准确的。

在下雪天,要获得一幅雪花飞舞的照片,应选择深色背景作衬托;快门速度不宜太高,一般以1/115至1/160秒为宜,这样可使飞舞的雪花形成一道道线条,有雪花飘落的动感。

在拍摄大雪纷飞中的人物时,要注意不要让雪花太接近镜头,以免因透视关系让雪花挡住人的脸部。

夜景

码相机夜景拍摄,是许多DCFans特别喜欢追求的一个领域,因为数码相机的便捷性和直观性极大地提高了夜景拍摄的成功率,不过在我们深入夜景拍摄这个主题之前,先来看看以下几个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数码相机夜景拍摄的核心技巧。

1.曝光的选择

曝光对于夜景拍摄尤为重要,对于只具备夜景模式而没有手动曝光控制的数码相机而言,我们会有其他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对于具备手动曝光控制的数码相机,我们通常选择A模式(光圈优先)或M模式(手动模式)来进行夜景拍摄,数码相机的即拍即显功能能够让玩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曝光组合的效果进行判断,调节起来也是相当方便的。

笔者在夜景拍摄时候,一般是将F值设置为最大,然后再对快门进行调整,可以直接从液晶显示屏上看到画面效果,对于曝光时间长短的选择,一来从技术上受到数码相机本身的参数限制,二来从创作上来讲,这是因人而异的的问题。

折中的办法就是采用多种曝光组合来进行拍摄,然后后期再进行筛选。

长时间曝光的效果是相当吸引人的,特别是想展现流光异彩的繁华夜色就需要长时间曝光来完成,当然三脚架的辅助是必须的。

要获得车流产生的灯光拖曳效果,曝光时间最短不能够低于15s,当然有经验的玩家还可以用B门手动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画面富有流动。

使用简单的夜景模式远远无法适应摄影创作的需求,充分利用数码相机的即有功能来获得更多的拍摄乐趣是我们接下来的主题,其实涉及到的还是那些我们常常碰到的名词-对焦、曝光、ISO、闪光灯等,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夜间拍摄人像,开启了内置闪光灯辅助拍摄,然而人像拍摄清晰了,但是身后美丽的夜景却无影无踪,如何解决!

释疑:

在开启了内置闪光灯辅助拍摄后,数码相机就会自动把快门速度调到较高档位上,使得曝光时间不足而造成光线较弱的背景无法在照片中很好地展现出来。

手动对焦的乐趣。

我们先来谈谈在自动对焦下的技巧。

由于普通数码相机对低反差和低亮度的景物难以准确对焦,而拍摄的夜景往往都是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所以在进行夜景拍摄时,先尽量将对焦点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特别是在人像夜景创作的时候可以提高拍摄成功率。

手动对焦在拍摄人像夜景的时候可以起到有效的作用,提高拍摄成功率。

不过自动对焦在夜景拍摄的时候往往也显出力不从心之态,因此采用具有手动对焦的数码相机对于夜景拍摄是很有利的。

常见的数码相机手动对焦包括数字调节式和对焦环式。

数字式手动对焦通过LCD显示屏上的距离数值调节来达到准确对焦,对于拍摄夜景拍摄能发挥相当效用。

通过液晶显示屏来查看对焦的效果,大概估计景物和相机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显示屏上的数值显示,选择合适的焦距。

若是为了表现大场景或者远处的景物,那么可以直接将焦距调整到无穷远处,这样能够很好地达到目的。

对于一般的夜景拍摄而言,对焦清晰是一张成功照片的重要保证,但是对于特色创作而言,在对焦上却能够演变出不同的效果而获得更多的乐趣,在本文暂不做深入探讨曝光的选择。

2.打破白平衡的定向思维

白平衡是数码相机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在进行夜景摄影时,选择不同的白平衡,将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色调以及所表达的意境,因为夜晚中的建筑物及景物的泛光灯所产生的光线,在数码相机上可呈现比肉眼更为艳丽的色光。

因此在夜景拍摄的时候,要打破平时一直依赖的自动白平衡,这样会影响到灯光固有的颜色,使之失去特有的色温感觉。

为了突出表现更加鲜艳的彩灯色彩,可将白平衡设置成“日光”或“户外”模式,当然试着用不同的白平衡进行拍摄,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灵敏度的问题

数码相机的灵敏度(ISO)在夜景拍摄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而且总是伴随着正反两方面的结果。

提高ISO数值可以提高快门速度,这样有利于拍摄的稳定,降低拍摄难度,同时ISO的提升带来的噪声增加往往是明显的。

对于没有手动曝光控制的数码相机,调高ISO数值能够在夜景拍摄中获得稳定的成像效果,也不失为可用之法。

高档数码相机往往具有更广泛的ISO选择范围,甚至可用采用ISO800、ISO1600的设置进行拍摄,为了降低噪声,除了开启数码相机本身的“降噪”功能,还可用在高ISO设置下采用较低的照片分辨率进行拍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噪声干扰。

现在有方法来解决问题,建议方案如下:

利用三脚架辅助拍摄,通过手动曝光控制将快门设定在1s或者2s档,在足够长的曝光时间下人物背景的夜色也会得到很好的展现,不过在拍摄过程中人物要保持姿态不变。

另外还可以利用数码相机的Slowsync(慢同步)闪光模式,即是在内置闪光灯拍摄完毕后,再继续曝光一点时间,令背景的景色也能拍摄下来,这样人物和背景夜色都有充分的曝光,当然最好也在配置三脚架的情况下拍摄。

以上的这些技巧都是数码相机夜景拍摄中最基本的内容,在不断深入和掌握这些技巧后,玩家还可以发挥创意拍摄出更多更好的照片。

人物

技巧一:

关掉闪光灯,使用自然光

首先就是要关掉闪光灯,试着用窗边透射入室内的自然光作为光源,进行拍摄.在拍摄之前,选择拍摄的地点很重要,不是室内每个角落都适合人像摄影的,最好选取靠近窗户,有充足的自然光线的地方,同时,人身体的姿势与光对应的角度也很有讲究,要使光线恰倒好处地投在身上,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背景的搭配使用也要注意,如果背景使画面纷繁复杂的话,不宜突出主题,不如不用。

上图是使用窗边自然光线拍摄的例子。

注意头部后方及周围的背景尽量简单。

技巧二:

构图,表现人物的自然表情

不要把人的全身一股脑全部拍入画面中,那样会比较呆板.适当的构图,裁切,反而能够体现出人的特色比如腿部的修长等等.所以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较长的焦段,打破面部与身体的平衡,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使用DC可以在LCD上观察构图效果,与拍摄对象交谈,以消除他的紧张,尽可能地表现其自然的一面。

从较高处拍摄

注意画面平衡,不必把全身都纳入画面

运动物体

阿莫西林常常碰到有些朋友遇到动体就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用说进行独到构思和艺术表现了。

不过再仔细想想也情有可原,拍摄动体自有一定的规律,假若对此一无所知,自然不能得心应手。

拍摄动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凝固”动体,一种是“虚糊”动体。

面对动体究竟如何处理,在客观情况许可的前提下,还得看拍摄者的意愿和宗旨,这恐怕也算是“意在笔先"吧。

然而,拍摄动体最常用的是“凝固”法。

平时,对于动体我们是司空见惯的,海陆空都有。

人、动物、自然物和人造物都可成为动体。

可是在特定场合中的动体,特别是快速动体,有时往往难于看清其“真面目”,如果用摄影手段使动体在高峰时一下子“定格”,我们便能端详其细部,了解其来龙去脉,感悟其精神力量,欣赏其动势美态。

比如,凌空腾飞的威武雄姿,互不相让的勇猛格斗,飞流直下的汹涌瀑布,奔腾向前的飞驰摩托,若清晰地留在摄影画面上,难道不令人惊心动魄、为之动容吗?

拍摄“凝固”性的动体照片的关键,是采用高速快门速度。

一般来说,1/500秒快门速度已足以能对付大多数动体,有时1/250秒也行,但对于极快速的动体,如下坡滑行,那就不得不用更快的快门速度。

当然,一般情况下使用1/2000的速度基本可以凝固拍摄中可以遇到的99%的场面啦。

对于dc拍摄动体最好是带快门优先挡的(也称快门先决式)。

其次,拍摄动体经常要远距离进行,因而少不了用远摄镜头。

但这种镜头使用时易于抖动,所以需稳稳握住,有必要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固定好。

大变焦镜头的远摄端的孔径比较小,可以考虑高一点ISO的档位(当然啦,DSLR在这个场合会有相当的优势的),这样才能用上足够快的快门速度。

远摄镜头因焦距长而景深小,这既是优点又是缺点。

一方面,景深小聚焦要绝对精确,否则动体会模糊不清;另一方面,用得好可使背景虚化,突出清晰的动体。

当然,到底多高的快门时间才是合适的,这个问题要看实际情况来分析。

具体来说,“凝固”动体的快门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

动体的动速、动体的动向和动体与相机的距离。

一般的规律是,动体的动速愈高,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向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动体与相机的距离愈近,所需的快门速度愈快(动体的动速和动向不变);动体的横向运动与斜向运动、竖向运动相比,所需的快门速度前者最快,中者次之,后者更次(动体的动速和与相机的距离不变)。

掌握了这一规律,不仅能根据三个因素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快门速度,而且还可增强应变能力。

举例说,你想拍摄一个动体的“凝固,,影像,而可以采用的快门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又达不到所要求的那样高,这时你可变换一下拍摄位置,或是迅速后退,拉大拍摄距离,或是调头换一个角度,变横向为斜向、竖向,从而容许把快门速度减慢。

此外,利用某些动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短暂停顿,比如跳高到达顶点的一瞬,快门速度也不必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