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593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docx

沙田煤矿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

纳雍县勺窝乡沙田煤矿

201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

 

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勺窝乡沙田煤矿

二〇一八年一月十二日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考评对象、依据

一、考评对象

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纳雍县勺窝乡沙田煤矿

二、考评依据

本次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的依据为《贵州省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管理办法》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

第二节煤矿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矿井位置:

沙田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方向,行政区划属纳雍县勺窝乡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7′09″~105°18′13″,北纬26°44′59″~26°46′14″。

2、交通运输情况:

矿区有3km便道与213省道相连,沿213省道南西至纳雍电厂所在地阳长镇22km,北东至纳雍县城10km,从213省道西行40km可达株六复线铁路上的滥坝站,再行23km即可至六盘水市。

交通较方便。

隶属贵州鸿熙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

候汝勇;矿井设计能力30万t/a,属生产矿井,井田面积:

1.2420km2。

全矿从业人员220人,均为达到用工年龄的从业人员。

二、自然条件

1.工业场地地理位置

沙田煤矿位于纳雍县城西南方向,行政区划属纳雍县勺窝乡管辖,地理坐标为:

东经105°17′09″~105°18′13″,北纬26°44′59″~26°46′14″,矿区有3km便道与213省道相连,沿213省道南西至纳雍电厂所在地阳长镇22km,北东至纳雍县城10km。

2.地形地貌

沙田煤矿地处贵州省高原西部,属高山山地地貌,地形切割强烈,高差悬殊,最高点海拔标高为+1765.5m,最低点海拔标高+1510m,最大相对高差约260m。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东部,标高+1510m。

3.气象、水文及地表水系

矿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受南、北流和高原地貌的双重制约,季节更替不明显,气候变化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属温和气候。

据历年气象资料,最高气温34.1℃,最低气温-9.6℃,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265天;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243.5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此时段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平均风速2.3m/s,最大风速为20m/s,风向多为东风。

沙田煤矿矿区位于六冲河流域区,地处六冲河南岸靠分水岭地带。

与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直接相关的地表水系为发育于矿区东侧的六冲河一级支流义中大河。

区内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下水及地表水均从西南向北东经流,最终排入六冲河。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地表仅有一条小河沟及季节性溪沟,即勺窝乡吊水岩下游河水(河床标高+1520m)自西向东流经该矿工业场地南面。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东部,标高+1510m。

4.生态体系组成及特征

目前区内基本不存在原始森林,各类生态系统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就结构和功能看,区内生态体系类型大体包括:

人工生态系统、耕地及园地生态系统、坡地及灌草丛生态系统和村镇工矿、道路等人工引进拼块类型。

5.植被分布特征

区内原生植被覆盖较少,次生植被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天然林以松林和柏树林为主,有自然土的无林地面,几乎全为次生草丛。

区内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矿井附近植被不发育,分布有杉、松、柏树林。

农作物以旱生作物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洋芋,经济作物有油菜等。

该区野生动物常见有蛇、野兔,本矿井工业场地附近多为耕地,无受特殊保护的野生动植物。

三、安全系统简况

1、监测监控系统

本矿井的装备KJ70N型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安全标志编号:

MFC010005)和KJ133A型矿用人员管理系统实际情况,设计拟将安全监测监控和人员安全监测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矿井建设综合自动化系统,各主要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采用子系统的方式接入矿井综合自动化控制网。

各主要生产监控及自动化系统采用相对独立的控制和显示终端。

配备主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

中心站至分站传输采用信号电缆,所有电缆均为阻燃型电缆。

主机与分站之间采用MHYVR1×4×7/0.5,分站与传感器之间采用MHYVR1×2×7/0.28。

信号电缆之间采用防爆三通接线盒(K-3)和防爆二通接线盒(K-2)连接。

矿井共安装17台KJ350-F型中分站,安装了各类传感器。

分别对矿井瓦斯、馈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温度、氧气、风筒、负压、瓦斯流量、瓦斯压力、风速、液位、设备开停、风门开关等进行实时监控。

安全监控系统完善,各类传感器配备齐全,运行正常。

2、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通信系统为SW-2000HC型,矿用数字式程控交换机1台,作为生产调度交换总机。

矿井行政电话和调度电话共用一台程控调度机,承担矿井的对外联系。

矿井对外通讯线路利用电源线路同杆架设,矿井对外通信设计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另矿井主要负责人需配备移动电话,方便对外联络。

瓦斯泵房、爆炸材料库、主要通风机房、压风机房、提升机房、主控室、办公楼等地要安设电话。

选用SW-2000HC矿用调度总机,电话站设在调度室内。

地面用户话机为G025型按键话机,电话站至通风机房等通讯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用户话机线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

井下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用户话机线选用MHYA32-30×2×0.8型矿用电话电缆。

井下电话设置地点是采掘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井底车场等处。

选用MHYAV-30(2×0.8)型电缆2根,由主斜井、副斜井下两根通信电缆,在井下用联络电缆将两根电缆相连接构成迂回通道,当任一条电缆出现故障时,可迅速转接保证井下正常的通信。

矿调度室安装与本地通信网络相通的直拨电话。

为预防停电而中断通讯,在调度室设UPS电源备用。

井下电话机选用HAK-1型本安电话,作为井下各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运输巷和上出口(回风巷)、井下各变电所、井下各水泵房、各绞车房及车场、各架空乘人装置候车点、井下消防材料硐室、井下避难硐室、车场、装载点、井筒内的固定通信。

设置电话的地点设立醒目的电话标志,并标明调度、救援等要电话号码,建立和完善井下通讯系统,确保随时畅通。

3、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在工业场地在+1590m标高建成500m3生活、消防调节水池。

工业场地最高用水标高为+1233m,与水池高差大于35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φ57×3.5无缝钢管至工业广场用作地面生产与消防用水;井下最高用水标高为+1457m,与水池高差大于35m,采用静压供水,敷设φ108×4无缝钢管将水池中的水引至井下,作防尘洒水及消防供水。

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

井下消防与防尘洒水用水,由工业广场500m3生活、消防水池供给,为保证井下消防与防尘洒水用水,消防、防尘管路主管采用Φ108×4mm无缝钢管,支管采用Φ57×3.5mm无缝钢管直接供给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及总回风流设置的水幕、隔爆水袋及各转载点的喷雾和消防用水。

在掘进巷道迎头、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15m处、水泵房、绞车房及井下各胶带输送机机头各设置一道消火栓,在主斜井、二采区运输下山、皮带联络巷、二采区回风下山、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掘进巷道内每隔50m设置一道消火栓;其余巷道内每隔100m设置一道消火栓。

在各分支管路中设置闸阀,在管路端点设置球阀。

主供水水管通达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处,接入避难硐室前的20m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4、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矿井在地面设压风机房,两台LG-20/8G型空压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110KW、风量20m3/min、风压0.8MPa。

正常生产时主要用作动力,当井下发生灾害时用作压风自救。

压风管路:

压风干管选用φ109×4.5矿用无缝钢管,支管选用φ89×4.5矿用无缝钢管。

井下主要巷道均敷设压风管道,并每隔100m设置有支管及阀门供井下用风。

在井下机电硐室、避难硐室、各采掘工作面等处均设置有压气支管及阀门,供井下压风自救。

井下压风管路、自救系统等设施符合要求。

5、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

安装使用的KJ133型矿井人员跟踪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KJ128A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KJ128A-K1本安型读卡器、KJ128A-K1本安型识别卡、KT111R-T、KDW660/220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矿用阻燃通信电缆组成,除中心服务器、后备电源、避雷器外的产品应有安全标志。

矿井共设置KJ128A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1台,KJ90-F16(D)本安型读卡器5台。

对工业广场、各井口、各井下主要巷道、各采掘工作面岔口、各机电硐室等处人员定位,并记录其行走轨迹。

6、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矿井一采区井底车场处建立永久性避难硐室1个(额定防护人数60人),安装ZYJ-M6矿井压风自救装置60台,KGS型矿井供水施救装置1台。

在采掘工作面均建有临时性避难硐室。

四、生产经营合法性

该矿生产经营合法性证照见表。

表1-1矿井生产经营有关“证照”一览表

证件名称

证件号码

有效日期

发证机关

备注

采矿许可证

C520000200981110032141

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安全生产许可证

(黔)MK安许证字[1703]

2015年06月30日-2018年06月29日

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业营业执照

5200000000038074

长期

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五、井田境界及储量

沙田煤矿矿区范围参数表

拐点

坐标(m)

X(m)

Y(m)

0

2959142.05

35529620.82

1

2960642.05

35529620.82

2

2960442.05

35528720.82

3

2959442.05

35528540.82

矿区面积:

1.242km2,开采深度:

+1650~+1100m

根据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2007年11月提交的《贵州省纳雍县沙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及2008年3月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关于<贵州省纳雍县沙田煤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黔国土资储审字〔2008〕338号),核实截止2008年1月2日,沙田煤矿矿区范围内保有(平面拐点坐标内)资源量(331)+(332)+(333)总共2039.94万t。

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778.64万t,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447.0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814.27万t。

沙田煤矿二采区可采煤层资源量估算表

煤层编号

探明的资源量331块段面积(㎡)

推断的资源量333块段面积(㎡)

煤层倾角(°)

煤层厚度(m)

煤层容重(t/m3)

探明的资源量331(万t)

推断的资源量333(万t)

地质资源/储量(万t)

M6

175586

219876

10

2.06

1.51

55.46

69.45

124.91

M7

221371

310012

10

1.08

1.5

36.42

51.00

87.41

M12

222176

312722

10

2.06

1.4

65.06

91.58

156.64

合计

156.94

212.03

368.97

沙田煤矿二采区工业资源/储量估算表

煤层

探明的资源量(万t)331

推断的资源量(万t)333

工业资源量储量(万t)

333

K值

333K

M6

55.46

69.45

0.8

55.56

111.02

M7

36.42

51.00

0.8

40.80

77.21

M12

65.06

91.58

0.8

73.26

138.33

合计

156.94

212.03

169.62

326.56

二采区剩余设计资源/储量计算表

煤层

工业资源储量(万t)

永久保护煤柱(万t)

设计资源/储量(万t)

井田边界煤柱

采区边界煤柱

采空区防水煤柱

M6

111.02

21.35

5.35

5.35

78.96

M7

77.21

11.12

0.00

0.00

66.09

M12

138.33

19.80

0.00

0.00

118.53

合计

326.56

52.28

5.35

5.35

263.57

六、主要生产系统概况

1.开拓系统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共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和回风斜井3个井筒。

矿井共划分为四个采区进行开采,上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南为一采区,上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北为二采区;下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南为三采区,下煤组2959974网格线以北为四采区。

一水平标高为+1457m,二水平标高为+1270m。

2.采煤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10602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梁进行支护。

3.掘进系统

煤矿现布置有1个掘进工作面,二采区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为全岩巷掘进,掘进方式为炮掘,采用锚杆、锚网支护。

4、提升、运输系统

(1)提升系统

矿井设计生产规模30万t/a,采用斜井开拓,副斜井利用提升绞车作单钩串车混合提升,完成矸石、设备、材料等的提升任务,轨型30kg/m,轨距600mm。

提升绞车为JTP-1.6×1.2型单滚筒提升绞车提升矸石、下放材料等,绳速Vp=2m/s,钢丝绳最大静张力Fmax=45KN;配套电机:

110kW;供电:

380/660V;防爆变频调速,电控装置选用PLC全数字控制变频调速设备。

(2)、煤炭运输

主斜井采用皮带运输机运输煤炭,DTL80/40/2×55型带式输送机1台;

输送距离L=330m,倾角14.3°;带宽B=800mm,带速v=2.0m/s,输送能力Q=400t/h;输送带:

EP-100阻燃聚酯输送带;拉紧装置:

自控液压拉紧装置DYL-01-6/5;软启动装置:

低压变频。

(3)、井下运输系统

(4)10602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刮板运输机配合胶带输送机运输煤炭。

DTS80/40/40型带式输送机,B=800mm,Q=400t/h,V=2m/s,N=40kW。

采煤工作面使用SGZ630/180型刮板输送机,运输能力为400t/h,电机功率为180kW,10602运输巷使用SZB730/40刮板转载机,运量400t/h,电机功率40kW。

二采区轨道石门、二采区轨道下山掘进期间采用胶带输送机及刮板运输机运输。

5、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进入,乏风通过回风斜井排出。

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

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掘进工作面为机械压入式方法。

FBCDZNO23型防爆对旋式轴流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风量48-100m3/s,静压2730-420Pa,电机功率2×185kW。

主要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主通风机房内各类安全设施齐全。

矿井采用反转反风,反风装置齐全,按规定进行了反风演习,反风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扇压入式供风,井下各硐室均设在新鲜风流中,为全风压通风。

掘进工作面采用两台FBD-No6.3/2×22型隔爆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一用一备),吸入风量525~310m3/min,,Ф800阻燃抗静电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每个掘进工作面安设两台,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双回路,并能自动切换,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

6、供电系统

矿生产规模为30万吨/年,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已采用双回路供电。

地面建有10KV变电所一座,矿井主电源由35kV勺窝变电站以10kV电压经勺水001线路供电。

备用电源由35kV沙锅变电站以10kV电压经沙和014线路供电。

形成双回路供电,电源稳定、可靠。

能满足矿井供电要求。

矿井在地面工业广场设10kV主变变电所、在回风斜井口附近地面设风机房变电所。

地面工业广场10kV变电所内设2台S11-500/10/0.4kV500kVA型变压器,供主井工业场地所有用电设备用电;2台KS11-500/10/0.38kV500kVA变压器向通风机等低压负荷供电。

主要通风机、地面空压机房、监测监控系统均实现了双回路双电源供电。

矿井井下采用10kV双回路电源供电。

入井电源线路采用分列运行方式,井下局部通风机实现了“三专两闭锁”及双风机双电源供电,并能自动切换,井下电气设备装有漏电、过流、接地三大保护,掘进工作面实现了瓦斯、风电闭锁,采煤工作面实现了瓦斯电闭锁。

7、排水系统

煤矿为斜井开拓,井口标高:

+1532.7m;井底标高:

+1457.5m,矿井采用一级排水。

一采区底部+1457m标高建一采区水泵房及水仓集中排水,井下涌水自流至水仓后经水泵排至地表污水处理池。

水泵房安装三台125D25×5型矿用多级分段式离心泵,其流量为85m3/h,扬程为128m,配套电机功率55kW,其中正常用水时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最大涌水时两台工作,一台检修。

吸水管选择φ159×4.5mm镀锌钢管(内径150mm,壁厚4.5mm),排水管选择φ159×4.5mm镀锌钢管(内径150mm,壁厚4.5mm)。

正常涌水量时使用一趟排水管,最大涌水量时使用两趟排水管,管路长度328m。

设置两个水仓:

主水仓长77m,有效容量464.31m3,副水仓长58m,有效容量349.74m3。

以便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

使用。

第二章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部分考评情况

第一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风险清单管控措施一项不完善;

(2)辨识组织者不符合要求;

(3)未实现信息化管理;

(4)风险清单、管控措施、辨识组织者不符合要求;

(5)资金不明确、不到位;

(6)管控措施责任不明确一处;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沙田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8分。

第二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1)责任单位和人员不明确1项;

(2)未建立事故隐患台账;

(3)未设置警示标识;

(4)隐患未及时记录上报;

(5)验收单位不符合要求;

(6)未采取信息化手段管理;

(7)未召开会议定期通报;

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

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总分为100分,经现场考评沙田煤矿事故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5分。

第三节通风

一、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主通风机型号为FBCDZNo-23型,共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电机功率2×185kw,风量2880-6000m3/s,能满足矿井的通风安全需要。

2台主要通风机于2018年1月8日经贵州煤矿安全技术中心检测,检测结论“合格”;主要通风机配备了反风装置,采用反转反风,控制设备有换相功能;回风井有引风道、防爆门和人行安全出口,人行出口安装了正反向风门组二组,有风门连锁及开关传感器装置。

矿井每季度按规定检查了一次反风装置和设施,有检查记录;矿井按规定进行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1)采、掘工作面回风未安设风速传感器;

2.局部通风

矿井局部通风地点为一个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为FBDNO5.5/2×15KW。

送风采用¢600矿用阻燃风筒。

局部通风机安装大巷新鲜风流中,风筒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迎头为4.5m,风筒有煤安标志,吊挂基本平直,无破口,符合规定要求,但风机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挂牌管理。

掘进工作面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采用专用开关、专用变压器、专用电缆供电。

掘进工作面的机电设备已实现“三专两闭锁”。

矿井局部通风机使用符合规定,有专人管理,有制度管理。

(1)风筒吊挂不平、有挤压;

3.通风设施

井下通风系统中,矿井通风设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要。

局部风门有漏风现象,风墙因受到压力的影响,局部风墙裂痕。

但正在进行整改中。

(1)密闭、风门墙未掏槽;;

4.瓦斯管理

按照规定对瓦斯进行了等级鉴定,编制年度瓦斯治理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进行落实。

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及各级管理人员入井均配发便携式瓦检仪,瓦斯检查工入井均配发便携瓦检仪和光学瓦检仪。

瓦斯“三对口”符合规定,有记录可查。

(1)个别人员下井未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

(2)水仓泵房未吊挂检查瓦斯牌板;

5.安全监控

瓦斯监控系统设备型号KJ73N型,共设置KJ249-F型分站6台。

(其中:

井下设置了5个分站,地面设置了1个分站),矿井设置监控主机二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数据库服务器2台;瓦斯传感器26个,一氧化碳传感器9个,风门开闭传感器5个,负压传感器1个,流量传感器6个,温度传感器6个,风速传感器5个,水位传感器1台,断电仪6组。

煤矿成立安全监控管理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并配备4名监控人员和2名监测维护工,人员专职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等的要求;各类安全监控设备、仪器仪表按规定进行调校、检定或试验。

(1)传感器备用数量不足;

(2)分站、传感器未按要求检修,无检修记录;

6.防灭火

煤矿所开采煤层为“三类”不易自然,不涉及到防灭火系统的建立,但煤矿配备了多功能阻化设备。

矿井建设一个井上应急材料库,和井下建设消防材料库,但消防材料不齐全。

井下各运输转载点全部配备了灭火器,沙箱等灭火设施和材料。

(1)消防材料配备不足.

7.防治粉尘

矿井建立有较全面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并配备有2人作为防尘专业技术人员;矿井制定了较完整的综合防尘措施,防尘供水系统已安装到矿井各生产现场,各转载点、各装载点及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防尘设施都已安装到位;煤矿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测定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及分散度等;煤矿测尘仪器、仪表齐全、可靠,定期进行校正、检定。

(1)采掘工作面均缺一道净化水幕;

8.井下爆破

煤矿设有专门的爆炸材料库以贮存爆炸材料,爆炸材料由专人管理,专人运输;电雷管编号制度、爆炸材料防止丢失及销毁制度、爆炸材料领退制度、“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爆破等制度建立得比较完善,并严格执行;矿井配备爆破专业人员9人;

(1)爆破说明书未严格执行;

9.管理制度

矿井建立专业的通风管理机构,并建立建全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各类人员按规定参加培训、并持证上岗;矿井每月进行一次通风工作例会,做一次月度风量分配计划。

矿井通风措施严格按相关要求进行审批,并严格落实。

(1)未定期组长召开通风工作列会.

二、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结果

煤矿通风部分11大项考核情况见下表2-1。

其中沙田煤矿为突出矿井。

按煤矿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分要求,取上述11项中的最低分作为通风得分,沙田煤矿通风安全生产标准化得分为85分。

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

一、地质灾害与防治测量技术

地测防治水基本情况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