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39627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docx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

智力扶贫,为农村孩子撑起希望的蓝天

  “同学们,你们即将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你们自力更生的开始……”六月的天气虽然有些热,但台下的学生仍认真铭记着校长的每一句话……

  这就是广东省清远扶贫学校举行的学生进企业实习工作前的动员大会。

几年来,该学校通过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职教办学模式。

  

  春风化雨催桃李将军后代继遗志

  

  提到智力扶贫工学班的办学模式,就不能不提到这一模式的创办者――清远扶贫学校的校长冯见台。

一见到冯校长,着实吃了一惊:

已愈花甲的冯校长让我们感受到年轻人的活力。

在他的办公室正中显赫地挂着办学宗旨:

“一切为了农民子女成才就业,一切为了农民家庭脱贫致富,一切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冯校长的丰富经历让我们感叹:

二十多年的连州市玻璃厂厂长、当过车间主任、做过教师、清远市经委先进技术推广站经理……

  2001年,冯校长从经委退下来。

2002年,他办起职业学校,开始从事职业教育培训。

2003年,创办“智力扶贫工学班”,为更多的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读得起书而努力。

谈起这一办学初衷,冯校长不无感慨:

2002年学校招生时,很多山区孩子因经济困难而徘徊于学校大门之外,这给了从山区走出来的他很大触动,他要尽力来帮助这些孩子。

  而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受伯父冯达飞将军的影响。

冯达飞将军是我国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杰出的爱国将领(曾任红7军2纵队第2营营长、纵队司令员、红军长征期间任红八军军长、新四军新2支队副司令员等职)。

伯父高大的形象一直树立在冯校长的心中。

“伯父的爱国精神激励着我,坚定我为社会做贡献的信念。

”为了地处粤西北山区的清远市十多万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冯校长放弃享受晚年安逸的幸福生活,重新踏上为农村孩子寻找出路的办学之路。

  

  为了让山区孩子“读得起”

  

  实操室、语音室、微机室……在清远扶贫学校外观简单的教学楼里,我们看到了设备齐全的学生实验设备。

冯校长告诉我们,清远多数地域属石灰岩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在“智力扶贫”口号的倡导下,学校创办了“智力扶贫工学班”,采取低门槛入学,半工半读,以工助学的模式,只要预交五百元学费即可完成两年的学习,一切都靠学生自力更生。

  在智力扶贫实施中,学校从2003年试点时的一个班五十多人,增加到如今17个班的上千人。

在校企联合下,企业在每年的旺季把工厂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学生和公司员工一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强化理论。

难得的是,经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约束,学生也养成了遵章守纪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由于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得更加认真和踏实,真正实现工学的完美结合。

  虽然有很多困难和挑战,冯校长却坦然:

“这条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走对了,学校将敞开大门吸纳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让他们真正进得来,读得起,学得好,送得出。

  

  扶贫先扶志学艺先育人

  

  小小年纪进入工厂实习打工,流水线作业活虽不重,但相对枯燥,加上企业管理制度严格,稍有不慎必受惩罚,这引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怀疑,学校在实施这一半工半读模式的过程中,也曾经是困难重重。

  由于刚刚初中毕业,学生年龄偏小,自制力差、贪玩、淘气、任性在所难免。

在实习前,学校做好充足的准备,实习中老师全程跟班,和学生一起住在工厂中,既当老师又当父母。

然而,天性使然,仍有学生由于不遵守工厂纪律被开除。

学校只好将其带回学校,重新教育辅导,再送到其它企业继续实习。

  谈起学校办的第一个试点班,冯校长感慨颇多。

2003年第一次试点时仅有50名学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当时很多学生对这种半工半读的模式认识不够,甚至提出不去工厂实习,学生家长也提出意见,认为工厂要求严格,工作太苦,对这种模式给予了否定。

结果工厂实习不足一星期,就有近一半学生放弃学业。

“当时对自己都有些怀疑,是不是这种模式走错了?

  然而,学校没有就此放弃,老师们反复到学生家里做工作,把工厂情况真实详细地告知,解除家长的疑虑,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终于,大部分学生重返学校。

“但仍有十多名学生流失了,没有重返学校……”冯校长至今仍很遗憾。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2004年,学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喊出“扶贫先扶志,学艺先育人”的口号,通过开设“行为标准”、“职业道德”、“人生价值”、等课程,加大道德教育力度,以人为本,引导、鞭策、激励学生端正心态,自力更生、奋发向上,并定期召开家长会。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努力下,校风、班风、学风都大有改进,为学生进工厂打下了厚实的精神基础。

“智力扶贫工学班”模式也由不完善走向完善,日益得到各界的认可。

  

  校企“联姻”开拓多赢局面

  

  在“智力扶贫工学班”开办之初,有的家长担心学不到东西,如今,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多余的。

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找准企业经营和教学二者结合的切入点,实施“专业模块”教学。

除开设文化课、职业指导课外,还按职业岗位不同,开设四到五种专业模块,配备专职专业理论教师和实操老师,学生可根据自身职业兴趣进行选择,实行多证毕业并获得资格证书,为未来转换职业做准备。

  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设立“实习基地管理处”,使学校满意、学生满意、企业满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

几年来,学校与企业联姻,输送学生到“美的电器集团”、“广州华凌电器公司”、“广州松下空调公司”、“广州丰田汽车配件公司”等十多家大企业实习就业。

学生也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不习惯到习惯,在实习中掌握技能又挣到学费。

  从最近一份学生实习工资表中,我们看到,学生的月工资几乎都在一千元以上。

据冯校长介绍,很多学生除了按月缴纳未交的学费外,还从挣到的工资中寄钱给父母。

如连山籍学生李山山,2006年10月份实习工资1500元,主动上交学费700元,还从自留的800元中寄了500元回家。

像他这样用实习工资补贴家用的学生不在少数,更有家长在收到孩子寄回的钱后专门打电话到学校致谢。

令人欣慰的是,有部分学生利用实习时积攒的钱,毕业后转入高职升学,圆自己的大学梦。

  百分百的就业率、保障收入又学到技能,以工助学的“智力扶贫工学班”解决了根本的经济问题,实实在在地陶冶了学生情操,务实地帮助了家庭,成为创新办学模式的亮点。

  

  “智力扶贫工学班”模式有待铺开

  

  最近几年,中高级技术人才日趋断层形态,供不应求,而技工学校恰恰对此进行了补充。

冯校长介绍说,学校与企业直接联合,对学生的就业长期负责,甚至“定单培训”,直接对应了企业的需求。

企业一致回馈说,学生上手快,实践操作能力强,能找准自己定位,收入提高也快。

  如今,在清远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已走上轨道运作,正在积极申报清远智力扶贫学校的牌子。

然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可小视,为让更多学生上得起学,学校坚持低收费门槛,因而出现办学费用不足的现象,“就是有再多的困难,我们也不会提高门槛,否则就失去意义了”。

听了冯校长的这句话,我们不禁为之感动。

  对“智力扶贫工学班”几年来的运作,冯校长做了认真的总结,他希望在政府的支持和肯定下,这一模式能真正在广东乃至全国铺展开来,“中国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读不起书,期待这一模式真正推广起来,让校企联合撑起智力扶贫的一片蓝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