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314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 上.docx

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上

[转载]道可道,张老师道-第1章之“道可道,非常道”(上)

盛果按:

张老师在武汉讲老子一直是很多人想要听到的,可惜那个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是幸好我们有录音留下。

我把录音转转成文字,一是为了督促自己学习,尽力保持培训果实。

而且边听边写让我有时间思考老师的话,帮我更好学习逻辑思考。

二是为了分享。

咱们讲道德经的话,在武大一直没讲过,但是在今日学堂的话,我们讲了一年半,一年半讲了多少东西呢?

只讲到50多章。

为什么讲50多章就要讲1年半呢?

因为它这个东西特别深奥,它的深奥我想在坐的各位应该有所体会。

老子那本书就是看不懂,道可道非常道,是啥道阿。

我抱我小孩的时候我就经常给她念经“道可道,爸爸道”(学生笑)。

道是可以说的,我是她爸,我教给她。

这个东西是不是胡说八道呢?

其实不是。

我们在传统的书籍里面,大家各位拿在手上的各种版本“道可道非常道”怎么解释?

这是博士版的,他们说“道这个东西阿,所有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真正的大道了”是这样解释的吧?

这样解释对不对阿?

你们都是大学生,都有逻辑,一想就不对。

古代有个人就说了,这个人叫白居易。

他就看了这句话说这应该不对吧,为什么呢,他就写了一首诗,他说“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

”我翻译成现代文。

“说的人是不聪明的,所以他才乱说。

真正聪明的人,真正懂得道的人呢,他就不说,此言问于老子,也就是说我听这句话呢是老子告诉我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嘛”但是他后面就反问老子,他说“若言老君是智者,为何自著五千言?

”什么意思?

“好吧,我承认你老子的话是对的,既然你老子的话是对的,说出来的道理就不是真正的道理,那你还写什么书?

还写五千个字干嘛?

”那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这样说有没有道理?

绝对有道理。

所以你要这样的话,我们就说,老子第一是骗子,你明明说道是说不出来的,你还在那里说什么。

但是看来看去,老子像不像骗子呢?

觉得老子像骗子的举手。

老子不太像骗子有几个依据来说明。

第一个就是老子当年不用写论文评教授,幸亏他长在古代,长在现代的武汉大学可惨了,他一辈子只写五千个字,讲师都评不上,你们觉得呢?

所以他不是为了写论文拉职称来的;另外老子那个时代还有一个毛病,写稿子没有稿费,有没有?

因此老子写这个东西应该赚不到稿费,挣不到稿费的话,他也不想写太多,就写五千字,所以写的少。

所以不为挣稿费,也不为评职,那老子为什么要写遮五千文呢?

我相信他就是说他心中发现了宇宙真正的道理,实在想告诉大家,所以他就写了这五千个字。

而且这五千个字的话,还有点狼狈。

他不想写的,本来不想写的,据说是被人留下来,说是你过我这儿,到这里吃,到这里住,总该给大家讲讲课吧。

好吧,他就讲课,然后就写了这个课程讲义,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老子五千文。

讲到这里,我们就对老子起码有了一点敬重,就是他不为了骗钱也不是为了功力,甚至也根本不是为了名,他根本就没说我是哪里哪里的人,我写了这个东西,大家回去不捧个钱场捧个人场。

那时江湖术士的说法,看来他没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说这个道理一定有他的缘由。

我们分析了这个缘由之后就仔细的琢磨发现,老子说的话,不像现在某些大师解释的那么神奇。

大师希望把它解释的神奇是为什么?

对阿,你不信,我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讲道理会讲得你越听越崇拜他,越听就越觉得他了不起,为什么呢?

因为你越听越听不懂。

你觉得我都搞不懂的东西,拿给他搞,他怎么就搞的那么清楚呢?

然后你崇拜他了。

这种人的话,我总有一点怀疑,我说这个一个人能把别人讲不懂的东西,看不懂的东西,讲得能够让你理解,我说这才叫功夫,这才叫本事。

把你本来能够好像理解的东西,讲的你还不能够理解了,这个人不叫本事,我看是祸乱人心,你们认为呢?

不过这样的大师好像也比较多吧。

我经常看一些大师在那讲讲讲,讲得我觉得特别好笑。

有一个大师这样讲的,很著名的。

他说道是什么东西呢,我写“道”。

他说“首”是个脖子,脖子这个东西阿,应该和美元在一起。

这个大师很有名气,还出了光碟的,我的朋友说他很了不起,我就去看看,我一看我就说“真了不起,佛2500多年前就知道会有个美国还出了个美元。

”道“是这样写的(学生笑),”道”呢就是你走在人民币的路上,所以他说,大家要学佛,学了佛挣美元,出了国去挣国外的美元。

这就叫“道”,学了道的话走在道路上你就可以赚到钱。

他说的是有道理,我也承认他这个道理也不是乱扯,你要真修了道了,你要赚钱真的就那么容易。

那个“道”字那么写,经过电脑处理,在银幕上看还蛮像那么回事的呢。

这个人经常讲一些很玄的东西,不过这种玄吧,我把他叫做“小子敬谢不敏”意思就是说,我承认我笨,我承认我不聪明,但是我也不跟着你走,因为你经常把我玩昏了。

而且讲老子的人还有一大特征,经常把老子讲得前后矛盾。

第一章和第二章矛盾,甚至同一章中前面和后面矛盾,那么在讲第二章的时候矛盾特别明显,第一句话其实就已经矛盾了,比如说我们看“道”可“道”,老子最起码的道理吧,“道”是可以道的,是不是?

“道”是可以说的,如果要用“说”这个词来表达的话,但是我们的大师偏要说“道”是不可说的,还有一个经典版本这样解释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你知道怎么解释?

“不可说,非常不可说”老子说可道,他非要说不可道,这不是有问题嘛?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专家把“道可道非常道”这里面出了三个“道“字,他说是三种范畴,第一个”道“是道的本体,第二个”道“是道之用,第三个是恒道,是一种宇宙之间稳定的最终极的存在。

这样的大师有阿,大家去看,而且很知名,名字我就不点了,而且他还没死,有攻击活人之嫌。

本人专攻击死人,不攻击活人。

因为攻击死人,死人还不了口,攻击活人他来打我怎么办?

这句话也是学一个人的。

有一个人问某某某怎么样,他说,那个人还没死,所以本人不非议活人,我想想也应该学,这个方式蛮好。

另外这个“道”,我们说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

这是把第二个“道”解释成“说”,但是把第二个“道”解释成“说”,咱们现在来一点考据的功夫,这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有问题呢,因为“道”字作为“说”“表达”这样的含义,进入到词汇当中是在唐朝以后,比如说,唐朝的和尚说“道来,道来”意思是“快说快说”,这是唐朝开始的。

唐朝之前“道”没有“说”的含义,那“道”是什么意思,不能用“说”了,这下傻了。

其实,大家现在学了英语,可以用英语那种思维模式来理解”道“,而且汉语有个现象叫”名词动用“,有没有印象?

这里就是名词动用。

这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个”道“我们就把它当作名词”宇宙之道“”宇宙真理“,第二个”道“是什么呢?

当动词用,就是”宇宙真理动起来了“,动起来之后,他怎么翻译呢?

有点麻烦。

怎么翻译的都行,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道家修行人士的解读方式。

第二个”道“是(写黑板,写黑板,写黑板)你有没有发现这个道动气来了?

你加上前面几个字就开始动起来了。

就是“体道,悟道,证道,行道”第二个“道”就是这个就是把第二个字动气来,所以不好翻,但是有没有说的含义呢,有,说的含义在第四个字上。

那“体”是什么呢?

是“体验”道。

关于体验道还有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头子,路上碰到了四个僧人,这四个僧人要找他化缘,他说可以,我可以供应你们,然后给他们几个大饼子,但是他说有一个条件,你们都是修道之人,修行之人,要吃我这个饼子的话,你必须要用神通来吃。

这几个都和尚都吓了一跳,我不会神通阿,神通怎么吃,把饼子“哗”一下变没了吗?

一阵光把饼变没了吗?

然后一个个站着发傻,吃不成饼子。

然后这个老头子就哈哈大笑说,看我用神通吃饼也,然后拿起饼就呱呱呱就这样吃掉了。

这几个和尚大吃一惊,然后仔细一想想,突然的悟了,为什么呢,所谓的神通不是神通,就是你生活在“道”中就叫神通。

一个人张嘴能吃饭这就叫“道”对吗?

一个石头人你让他能不能吃饭?

不能阿,那张嘴没用啊,我们这个人就生活在这个道的当中,我们人吃饭就是我们身体的基本功能,这个功能就是“道”的一种体现。

但是有这种体现你可能没有感觉哦,就像那几个僧人一样,是吧,你生活在道中,神通其实就是宇宙和道的东西,你自己不自知,是把。

我们这个神通大不大阿?

很大的哦,讲起来都很惊讶的哦,你们手上划一个口子,然后过几天没管他,你有没有发现那个口子能自动复原?

你不觉得这个东西很稀奇,我这样说你也不觉得这个东西很稀奇,你自己想像你家的西瓜划个口子回怎么样?

小孩子调皮拿个刀子一划,它永远摆在那儿了。

而我们这种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他比任何医学能给你提供的手段还要强大?

各位仔细想一想,你想到这里,你就会知道我们处处生活在道中,但是我们不自知。

因此我们无法体验到道的伟大,甚至我们的身体行为经常去违背道。

因此我们无法体验到道的伟大和存在。

这就是“体道”,今天晚上讲的主题的话是“人生的陷阱”,为什么会有陷进。

今天晚上的主题大家听的话可能会听的很沮丧,建议在坐心里素质比较差的就不要去了。

因为今天陷阱,讲的都是让你悲哀的地方,说不定听听回去哭一场说算了呗,今天讲陷阱是什么意思?

这个陷阱就是违背道的存在,我定义“陷阱“的条件就是这些行为都违背了人生大道,都违背了自然之道,所以变成了陷阱,变成了我们人生当中伤害自己的因素,自己给自己挖坑,然后自己往里面跳。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这样的陷阱,那样的陷阱,很多。

那么这一点,为什么今年我们的主题是”人生课题十二讲“呢,我觉得这个主题太重要了,相当于人在陷阱中而不自知,人在道中也不自知,反而要反道而行,因为我们都缺乏”体道”的精神,是吗?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个人你就开始去体验了,咦?

到底道在哪里,我怎么样去认识道的存在?

相当于无知无欲到我有知有欲,但是我又和道合一,这是体道的过程。

体道体道体到一定程度,体验到一定程度,我们还要更往上走的,走到哪里呢?

走到悟道上去,我突然想通了。

能够体道其实不稀奇阿,你们知道吗?

在坐不能体道很悲哀,能够体道不稀奇,为什么不稀奇?

所有的动物,那猪那狗都生活在道中,对还是不对?

所以能够体道不稀奇,可是人呢反而生活的反道而行,且离道还比较远。

所以有时候人阿,如果你不能悟道,你就活的猪狗不如。

因为道,猪狗生活在道中。

你们说:

“张健柏,下辈子,你变成猪怎么办?

”我说“变猪好阿,与道合一”但是呢,这辈子经常有人感到困惑,怎么离道越来越远了。

下阶段就叫“悟道”就是你突然“解悟”到了“道“的存在,道的原则。

像我们练武之人,解悟到了‘武道“的原则之后会有一种很幸福很快乐的感觉。

突然发现很多东西一通百通,看很多人生很多问题都不一样。

最近我经常把我弟子们弄哭,昨晚上我也把人弄哭了。

我笑眯眯的把人弄哭的。

我怎么弄她?

我不骂她的,就相当于把纸一层层的撕开给她看。

或者说把她自己内在的自己很愚痴的地方撕给你看。

看到的时候怎么样?

她想想,我怎么这么笨呢?

哭一场,哭完之后好阿,哭完以后她变聪明了。

她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东西是愚痴,原来那个东西是愚痴。

像今天晚上讲的陷阱一样。

这些陷阱我估计大家很多人没有发现。

就在身边,当你发现了之后,心首先肯定是难过,难过了之后会笑起来,发现原来有那么多陷阱,下次这些东西别想陷我进去了。

我已经看穿你的陷阱了,你不是美丽的花朵,其实你是陷阱,那就叫悟道,是不是。

不过呢,过了”悟“的这一关还不够,万一我是“瞎悟”的怎么办?

比如有一天我突然“悟”了一个道,我告诉大家“哎呀我今天悟道了,我发现鼻子是拿来吃面条的“我跟大家说鼻子为什么吃面条的论文还写了一大篇,而且还写得条条有理。

弄得你和我辩也辩不嬴是不是,怎么办呢?

需要第三个阶段,需要去“证”,怎么“证”呢?

在“证道”这个过程当中,在修行人当中,他要求是比你级别高的,你的导师级的人,你说你悟道了什么境界,你悟道了空的境界,你悟到了道家无为的境界,到底什么叫无为。

很多人经常说道家无为是道家消极,胡说八道。

我先把这个说好。

典型的胡说八道。

他根本不懂什么叫无为,但是乱说无为。

根本不懂道家说的“无”是什么意思,但是有一天你突然告诉我“张老师,原来我的确是胡说八道,现在我悟到了”无“是什么境界,“无为”是什么境界,你来找我,你来和我说,说了之后,我会通过言辞,通过行为,通过看你的语言来证你是否到了这个境界。

为了说清楚这个境界,我们引用一点佛家的东西来说,佛教有一个严格的参证的行,特别是禅宗。

比如禅宗的金刚经,读过的举手,不多,十来个人。

金刚经中就有这样的词“无人相,无我相,我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就涉及到参证无我。

参证无我的境界就是要把自己消融掉,关照自己“无我”的境界。

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不过有一天,一个大和尚他就参到这样的境界了。

参到这样的境界以后,他就找了一个老师,老师知道他没有参证到。

怎么办呢,然后老师就让和尚去找一个年轻人去证道。

这个老和尚已经有50多岁了。

为了看他是否证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我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让他去找这个30多岁的年轻人。

这个大和尚想我都50多岁了,大小是个一寺主持,上师非让他去找一个30多岁的人。

但是上师说了你要去找他去证。

他不好意思还是去了。

去了那个人正在给弟子们讲学。

进去了之后就问他来干嘛。

他说某某上师告诉我让我来找你证道。

好吧,你想要证什么呢?

他说“我已经悟到了无人相,无我相,我众生相,无寿者相”他说:

“好吧,那你就证吧”老和尚说“能不能到楼上去换个地方。

”你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说?

要证道是要跪下来向人家磕头的。

他知道这个礼节,但是当着那些弟子的面,他不好意思。

他觉得要这个礼节的话要背着人,然后再磕头。

好了,他悟到了没有?

学生“没有“。

那个“我“心大不大?

无我是那种境地吗?

无我是没有自己的面子,不要面子的,然后的话,也无人,不要把别人和我对立起来,那是一种空灵无碍的状态。

达到了吗?

扭扭捏捏在这儿假坐,没悟到,这不是见鬼吗?

那个年轻人就笑着说,”不用证了,已经证完了。

”和尚说“阿,我还没有说我的心得呢,怎么就证完了?

”他说“你刚刚跟我说这句话已经证完了,证的结果就是你还没有过关。

再讲个小秘密,“无寿者相”什么意思,就是把时空消弭了,这个境界很难,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也没证到。

我证到就不得了了。

前面几点还能勉强摸到点边。

这就叫证。

证道就是代表说你告诉师傅说面条从鼻子里出来,师傅说不对,面条还是要从嘴巴吃,吃饭要从嘴巴吃,面条也要从嘴巴吃。

好了你说你证到这个道理了,这个道理证到之后你要干嘛呢?

就要去“行道”。

要把你证到的道用出来。

如果你武术的武倒已经行到了,你就行给我看。

跟人过招,看你打的过不?

你打的方法还要对,你要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打他,你不能用那个外家拳“嘿”地打他。

你把前面的做到后就必须行。

但是行不是说必须比武打人。

就是要把你证到的宇宙之道把他用出来。

讲到用出来那就复杂了。

用有很多用法。

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一种行道。

就是把我体悟到的,证道的,想到的这些道,老子道德经的道来讲给大家听。

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道的可讲。

我讲就是我讲,所以今天就是“道可道,张老师道”,那么我讲的只不过是其中一种讲法,“非恒道”也。

它不是固定的讲法,不是唯一的讲法。

就是这句话的意思。

回过头来还是要讲“行”,讲清楚什么叫“行”给大家一个例子。

在道家人物当中,我最尊重的一个人,觉得他把道理解的真是透彻的一个人是谁呢?

是越王范蠡。

越王范蠡他有什么经典呢,越王被掳,他去吴王夫差那里去请罪的时候,夫差就发现了这个人相当不错。

要留下他做大臣。

你知道他怎么说的?

他说:

“亡国之人也,故主不弃”跟着雇主做了一点点事情,别的没什么指望,想我这种亡国之臣,哪里有脸面在大王你这儿干活呢?

在大王这里领一份俸禄是非常惭愧的,于是他就跟着越王勾践过着一种贫贱甚至屈辱的生活。

屈辱到什么地步呢?

屈辱到我们越王去尝夫差的粪便,证明这个粪便是酸的,臭的,你的身体会好。

极近于无赖了。

但是呢,他就用道家的东西,慢慢的9年之后,越国强盛之后开始对吴国的复仇之战。

这复仇之战打了2次。

最后吴王夫差自杀,是不是这个局面?

他把道家的东西行出来,行到了“治国”,把越国一个衰败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当时的一个强势的国家,是不是这样?

他可以行到这个地步。

同时把“败国”变成了强盛之国。

这就是他把它行到政治上,行到管理上的结果。

但是行到这个结果之后他怎么办呢?

行了之后他就完了,他不住,他不守,他不恒道也,不把它固定下来,最后怎么办呢?

最后他就退休了。

他年轻退休,而且退休的时候还有佳人陪伴,大家知道他和西施一起泛舟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就是来自于他的“西施之湖”,但是大家往了她的旁边就是范蠡范大夫阿。

而且还生了一大堆儿子。

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

生了一大堆儿子怎么办呢?

生了一大堆儿子就开始做生意,字号“陶朱公”,没过几年,一下子累至过千金,就赚了很多钱,相当于一下子就变成千万富翁了,千万富翁之后就麻烦了。

有人说这里有个治理国家很好,做生意很厉害的人,古代的人很聪明,知道一个人经商很厉害,他做事情,治理国家肯定会不错,他们不会说找一个官宦的后代来经营国家,除非是一个封建等级社会。

但是当时竞争很激烈,一定要有能力的人去。

几个国家要请他去,请他去怎么办呢?

大家想原来当宰相都当过的人,现在要请他去当个什么官,把官送给他他恐怕都还不乐意呢。

最后的话,他就把赚到的钱全部分给周围的人,走了。

走了之后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根据考证,跑道今天的山东去了。

当时叫齐国,给自己取了个怪怪的名字叫“鸱(xiao)夷子皮”什么的,听起来像是野蛮之人。

到那边去又带着他的儿子们又经商,一下子又赚了钱,赚了钱他觉得赚钱赚多了,没意思,就把钱丢掉,送给周围的人,不叫丢掉,如此三次。

三次之后又弄的别人要请他做宰相,然后他自己就开始反省了。

他说“为官则至卿相,为商累至千金,此不祥也”。

现在人会不会这样说。

现在人会说“我当官可以当宰相,我赚钱可以赚到千万富翁,是我了不起阿”。

他说“我做官一下就做到宰相去了,我做生意,一下子就变成千万富翁了,那么这件事情很不吉利,不是件好事情。

太招摇了。

”怎么办呢?

古书上就记载他偷偷的跑了,不知所踪。

他到底怎么死的,不知道。

他跑到哪里去了,不知道,他传了什么人,不知道。

后代是谁,不知道。

这种人就是老子说的那种人“神龙见首不见尾”,首是见到了,他的前半生见到了,后半生,见不找吧。

溥仪前半生后半生你们都见到了,他这个人见不着是不是。

这个人你是不是觉得把道家的东西,把行道做的很不错的。

这就叫“行”。

当然他在打仗的时候要不要兵法,要不要管理战争。

据说越礼卷法因为他而在中国留下一个学派出来。

像庄子也应该是会剑法的,庄子在说剑杂篇这篇文章里面的东西,我发现他对剑很了解。

但是中国古人应该都懂,孔子的话好像也会,据说孔子还能把城门一下子抬起来,不知道阿?

(学生“哇”)自己研究过老子的人都知道,老子的射箭射的蛮好,然后据说还能够刺虎,跟老虎搏斗,不知道吧?

你们这些人阿,都不行了,你们号称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孔子这种人,还有很多古人,苏东坡,李白也是剑士呀剑客呀。

中国古代文武不分家,因为文和武是无法分开的。

现在的人嘛,都变成一些酸儒。

我也是阿(自笑)。

这个体悟胜行这个过程是“道可道”后面的东西,我们发现老子说的“道可道”的含义其实很好理解了,是不是。

“道”是可以去体会它的,“道”是可以去证悟它的,“道”是可以去推行的。

而且只要你在推行道,你和道合一的程度越高,你就越自在,然后你的境界就越高,级别就越高,是不是?

而且你的人生可能就越快乐,所以叫“道可道也”,谁说你不可以去说阿。

当然你要去说也可以,你说的高说的浅是两回事。

我在家和我的小孩讲“道可道非常道“呢。

那天在我家,孩子他妈在家里听,那个小孩过来问”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

我告诉他这是什么意思,”名可名非常名“是什么意思,讲讲讲,讲了半个小时。

结果她妈听了发呆,她说“耶?

你还可以给10岁小孩讲”道可道非常道“。

而且小孩子听完说“挺好的,挺简单的,老子一点也不难”。

当然我跟他讲的跟和各位讲的又不太一样,给他们讲当然是根据他的年龄层次来是不是?

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理解能力,一层层的忘上走。

所以可不可以“道”阿?

老子明明说可以道,非被这些专家说成不可道,说不来就不对了。

不说你说了,老子说就已经多余了,你说更多余。

你们觉得呢?

所以这些人他自相矛盾而不自知。

看着真是觉得又可气又可笑。

我们大家来这个老子课堂的话,我建议把这4个阶段同时要想在心中。

想办法去:

第一要去体验它。

第二要去想透它是什么原理,不要老是不想。

人有一个习惯。

人的脑子是不喜欢动的。

人呢,喜欢动身子,不喜欢动脑子,包括大家,你别以为大学生就喜欢动脑子,大学生喜欢背书,背书是不动脑子的,呱呱呱背熟了就完了,他不往心里面去。

有些人和我说话,说得我只好笑。

因为他说半天,我问他到底什么意思,他说:

“阿?

我想一想。

”没想嘛,没想嘴巴就出来了。

所以是没有去悟,也没有去证。

那么也行不出来。

我说这个顺便说一下武术的事情,武大有不少人跟着我的师傅在练太极,练我们的道家的武学。

练的时候我特别想笑,为什么想笑,很多人身子在哪儿动,脑子不动。

你们知道我们道家的武术是练什么东西的,是练心的,是练脑的,所以的话,你在那儿心和脑动没动,我一看就知道。

动了心和脑的人连表情都不一样。

但是一般人在那儿就是把它当体操,比如说野马分鬃,“框吃”一下收回来,“框吃”一下收回来,这东西为什么要这样打出去,为什么要这样收回来,这跟练体操,练外家拳毫无二致。

你要怎样才变成真正的内家拳呢?

你出去的时候就要想,我这一掌出去,我的身体结构,我的心灵状态,我的心神是不是能做到“合一”?

首先是外三合,我的外面的手脚身子是不是合上了?

肩与跨合,手与足合,轴与膝合。

外三合是最简单的,但是很多人根本做不到外三合,他根本没想合的问题,他只是在那“框吃框吃”地练,他以为练个几千下自动就会了,那是在我看来完全不动脑子。

这种人练一辈子都练不会。

除了外三合还有内三合,内三合特别强调心与意合,心意合一进入到一种神我合一的状态,这个时候你脑子的状态才能出的来,这个东西跟佛家的打禅是一个东西。

昨天下雨了,你们练了没?

练了?

你们练的时候心在想什么?

你脑子在不停的转,那你的心在想,那你就是在真正的练拳。

你的心不转,你在那吭哧吭哧一身臭汉,那叫运动,那不叫练拳。

这就是”行“,行到什么地步呢?

你行的级别越高,但是这个”行“和前面的”悟“也有关系,跟你的武道,包括我们这一套的”虚以控实“,然后那个”柔弱以胜刚强“,和老子的话一模一样的。

你要变到柔,但是你要胜刚强,你要做到很轻松,刚开始你可以要用50斤力量胜别人100斤,已经不错了,最后的话,你就要再减,这就叫为道日损。

要一点点的往下减。

最后的话,你就40斤,30斤,20斤,最后能用四两拨别人的千斤。

哎这个时候,你的行道就行的比较高,所以行道也有级别的,一级一级的走。

不过不操心,为什么呢,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100斤我能胜你110斤我也算嬴了。

虽然是有点粗笨,差别也不大,但是你心里也该给自己一点成就感,这总算比110斤胜别人100斤好吧。

外家拳就是哦,外家拳就是力大打力小,我有100斤,我就打你90斤,那个东西不叫功夫,那有点像猪在比赛谁重一样,谁重谁的级别就高。

内家拳练的是心练的是智慧,练的是脑子比你好,不是体力比你好。

我全身壮的要死,我200斤站在那儿,然后你拿个50斤或六七八十斤的小女孩来和我打,我打赢了也不算什么。

那个五六十斤的小女孩能把200斤的大汉打飞了,那才叫本事呢,是吗?

道家就是玩这个东西,它讲“柔弱胜刚强”“以柔胜强”,它从来不说“以强”,“以强”那叫什么呢,那叫“凌弱”。

那么我们学习道德经学老子其实就是要学会这种功夫,学会轻松而富有智慧又非常灵活地处理我们的人生,同时的话,也要能够搞好我们的事业。

这就是学老子的目的。

我在原来讲课的时候就说过,如果学老子就是抱着为了拿个学术论文,这个人不配学老子,老子写老子,是让你去做的,要对你的人生世界有作用。

前几天和一个人在讨论中国和西方哲学的差别的时候,也提到这一点。

他说,外国,西方有哲学家,中国没有哲学家,但是中国有哲人。

这两个你知道有什么差别吗?

从外表就看得出来,就是哲学家是痛苦的,想想看,尼采啦,叔本华啦,这些你能想像出来的伟大的哲学家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的在那像煞有其事,包括苏格拉底也比较痛苦,但是苏格拉底级别还高一些。

别人说苏格拉底,据说他为什么愿意饮毒酒而死,除了捍卫他的原则之外,还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