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423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下风致 丈夫情思.docx

林下风致丈夫情思

林下风致、丈夫情思、才气用笔

——论李清照词中的男性意识

【摘要】:

在某种程度上,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气质是类似于封建士大夫的文人气质,她的意识更倾向于男性意识而非女性意识。

李清照家学渊源,受到了绝不逊色于男性的教育。

在李清照的词中,主人公喝酒、写诗、出游、赏花、踏雪、聚友,有着男性士大夫式的生活情趣。

李清照还在词中流露出男性化的思想性格和胸怀抱负,她拥有独立的人格,肯定自我价值,视野开阔,抱负不凡,并且具有“病酒悲秋”的“士”的传统。

李清照词艺术手法运用也具有男性意识,她的词抒情主体自我化,语言风格沉郁悲怆并且善于用典。

【关键词】:

李清照词男性意识士大夫女性意识抒情言志

引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不可或缺的女性作家,应当只有李清照。

在以男性为尊的封建社会,李清照实在是一个异数,她以词名著称,被视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在大多数人眼中,李清照多愁善感、幽怨哀戚,充满了女性气质,她的词也是清丽雅致、哀怨缠绵的纯女性化风格的词作。

但其实,李清照本人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哀怨的弱女子,而她优美的词作也不仅仅是体现了她女性柔弱敏感气质的一面。

在某种程度上,李清照的气质是类似于封建士大夫的文人气质,她的意识更倾向于男性意识而非女性意识,她是以她所特有的敏感的女性情思抒发她舒朗豪迈的丈夫情怀。

一、李清照其人男性意识存在的事实和原因

李清照成为旷世才女,是有其根源所在的。

李清照家学渊源,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曾官拜江东提点刑狱,母亲王氏也出身名门。

后来,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

赵明诚也是仕宦科第之家,父亲赵挺之曾官至宰相。

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比如苏轼、秦观、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都是李清照孩提少女时代生活的一部分。

李清照并非是平民家的女子,也不仅仅是出生于一般的书香门第,而是成长于当时文坛的中心,接触到的人物、思想都是平常女子所不可想象的。

李清照的才华也并非如同其他女子一般,是因为偶然写出的几首好诗词被捧出的名声,也不同于有的女子痛诉自己个人独特的生活体验、血泪遭际才得到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创作。

她可以称作是各方面的全才。

李清照有高明的政治见解,有风雅的生活情趣,能文能赋能诗能词,甚至于岐黄之术也很精通,她博学多才,经史子集多有涉猎,尤其精于金石书画。

李清照年少时既有诗名,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二称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瞻,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女。

当推文采第一。

(1)这并非过誉之词。

从古到今,有哪个号称才女的女人能做到这一步?

李清照所受到的教育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可以说,她的教育模式是绝对偏向于男性的,而她的教育规格,即使是与众多的男性文人相比,也算是很高的了,更别说闺阁之中的女性。

李清照读书,不仅仅是像一般女人读读《列女传》、《七诫》之类教育女子的书便了事,她是通读经史子集。

天赋极高的李清照读的书绝对不下于任何一个男人,简直称得上是无书不读、无书不知。

她与赵明诚赌书为乐,从来都是胜多负少,可见她博闻强识到了何等地步!

而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绝大多数的经典著作都是男性所作,阅读大量书籍的李清照显然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男性意识。

在李清照的少年时期乃至于婚后,周围的环境对李清照都可以说是放纵娇宠的,没有人以封建女子的标准强行要求她,她的父母没有,她的丈夫也没有,甚至于有意识的培养她的男性意识。

张耒写一篇《浯溪中兴颂》,当时有很多著名文人,都应和张耒的这首诗。

待字闺中的李清照也提笔和了张耒的这首诗,而且她一写就写了两首。

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尘土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时,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好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蜂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

“辅国用事张后专。

乃能念:

“春荠长安作斤卖。

(2)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能够看出,李清照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表现出来的超越一般人的政治见识。

她深刻地分析了唐代社会的兴衰成败,并以历史的教训对宋朝统治者进行劝戒。

这两首诗笔力雄健,见识高明,哪里像是一个闺阁女子所作,反倒像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志士。

诗中引用史实,议论国事,都是绝对的男子口吻。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见了之后,大加赞赏,并且拿出来和友人同赏,张耒看了之后也自叹不如。

可见李清照的长辈对于李清照表现出的男性意识是抱以一种赞赏有加的态度,认为李清照流露出男性情思是一种极大的才能,这对李清照自然是一种引导和鼓励,使李清照在成长期时,不曾体会到身为女子的那种“无才便是德”式的压抑痛苦。

李清照至今存诗十余首,也大多是此类诗句,优国伤时,慷慨悲壮。

她的名作《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字一句,重逾千钧。

陈衍评价说:

“雄浑悲壮,虽起韩杜为之,无及过也。

”(3)

清代沈曾植《菌阁琐谈》也说道:

“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轼)、辛(弃疾),非秦(观)、柳(永)也。

”(4)

《金石录后序》,《词论》也是一派男性的口吻,没有任何女儿之气,而是胸有块垒、大气如虹,简直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你看她在《词论》中指点北宋名家,那种锋芒毕露、孤傲自许,每个见解都闪耀着她独特的思想光芒。

然而,李清照的词作并不像她的诗作和文章那样言志抒情,将自己的男性化得思想和志向暴露无遗,而是沿袭所谓“花间传统”、“婉约正宗”,写的百传千折、曲意幽深。

她词中的女子柔弱善感、怀人远思,一派女性情怀,似乎与男性意识毫无关系。

但是,结合李清照的《词论》分析她的创作理论,就可以发现,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5),也就是说,她认为词和诗是不同的,诗是可以抒情言志的,而词应当是另外一种功能和风格,正如宋人的笔记小说中记载的一个故事那样:

黄山谷喜欢写爱情的歌词,有一个学道的人叫做法云秀就劝黄山谷说“艳歌小词可罢之(6)”,黄山谷却回答说“空中语耳(7)”,词是空中语,是当不得真的。

就像晏殊、欧阳修等人也要写艳词一样,词的风格是不能代表作者的精神面貌的。

所以,在李清照被奉为婉约正宗的偏向于女性风格的词作中,依然有她的男性意识贯穿始终。

二、李清照词中男性士大夫式的生活情趣

我们现在看李清照的词,觉得李清照词作中的主人公所做的一切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和其他描写女性的词作或者是女性自己写的词作进行对比,就会发现。

李清照的一些行为,在中国古代的妇女中绝对算得上是特立独行、卓尔不群。

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主人公都在做些什么呢?

(1)、喝酒。

这一点事毋庸置疑的。

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几首词作中,有二十几首是写到了酒,而除了酒之外,和酒有关的字眼,比如“醉”“绿蚁”“尊前”等也是使用频率非常之高。

在词中,她喝淡酒,是“三杯两盏淡酒”,烈酒她也喝,是“扶头酒醒”,于是常常会喝醉,赏菊的时候喝,“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

赏梅的时候也喝,“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一个人的时候喝,人多的时候也喝,“坐上客来,尊前酒满”,喝酒喝得这样猛,怎么可能不醉,于是她又常常喝醉,“不如随分尊前醉”,“夜来沉醉卸妆迟,”常常睡醒了之后还是酒意十足,“浓睡不消残酒”,“香消酒未消”。

(2)、写诗。

写诗不一定就是就是指纯粹意义上的诗,可以是读书、写文章,这个行为在李清照的词作之中也不少。

她说她有“酒意诗情”,常常“感风吟月”。

她还写道“枕上诗书闲处好”,意思是说,看来李清照喜欢看书写诗,到了晚年甚至有了躺着看书的习惯。

(3)、出游。

在李清照的词中,虽然女主人公常常也在楼阁庭院之中,但是,我们看的更多的是她在户外的活动。

她常常游湖“兴尽晚归舟”,“也拟泛轻舟”,“湖上风来波浩渺”。

她常常踏雪赏梅,把酒赏菊。

在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中,常常会提及,她想出游却没有心思出游,“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可见在她早期的生活中,出游已经成为她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聚友。

在李清照的词中,主人公也许是寂寞的,但是主人公的生活中是从来不缺乏朋友的,而且这些朋友不是所谓的“闺蜜”,不是用来谈谈心事、练练女红的,而是“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些都是一起喝酒写诗的朋友!

这些行为,没有一个是女人的本分之事。

喝酒、写诗、出游、赏花、踏雪、呼朋引伴,这种生活体现的是一种男性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一种风流倜傥的雅士情怀。

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一种何等风流风雅的生活!

女人应当做什么?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针线闲拈伴伊坐”,梳洗打扮,针线女红,相夫教子才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

李清照的词中所作所为在某些男性文人的生活中倒是常常看见。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8),这是欧阳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9),这是苏轼。

这和李清照打马、喝酒、写诗、会友的生活何其相似。

也许李清照的这些行为不符合道学先生们所说的“妇道”,但绝对可以媲美于任何男性文人的生活情趣。

而这种生活情趣在这首《如梦令》中体现的极为明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便是一首记游之作,女主人公游赏溪亭,直到天黑了都不愿意回去,醉酒赏花,兴致之高可想而知,两个“争渡”,寥寥几笔,把她酒后任情使性、肆意驾舟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真是青春年少、游乐无羁。

很难以想象,如果不是李清照,一般女子是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的。

而这种生活体验却是李清照男性意识的显著特点。

三、李清照词中流露出男性化的思想性格和胸怀抱负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李清照不同于女子的思想性格和胸怀抱负,这一点是极为明显的。

因为词中的内容可以是女性化的,可以是虚构的。

但是一个人的思想胸怀却是无法虚构的。

“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刘勰《文心雕龙》)(10)。

而李清照此方面男性意识的体现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1)、人格的独立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在女性意识中,是总有一种依附感存在的,女性总是需要去攀附、依赖男性,而女性本身是无所作为的,一旦失去依附,必定是自暴自弃。

一个女性的存在,酒必定伴随着一个主宰她命运的存在,女性的生命价值是一定体现在男性身上的。

“需做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花开花落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但是李清照不是,即使是在她的词作之中,她的人格依然是完全独立的,她是完全自我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首咏桂词以议论入词,托物抒怀。

桂花不以色泽鲜亮炫目浓艳夺人眼球,而是轻柔暗淡,这是一种谦逊雍容的态度。

而“只香留”却突出了一种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更加长久深远,“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议论。

以色审美是一般人的审美观,而李清照不是一般人,她是具有高度自我人格的词人,她更加注重品德内在。

李清照此词写于青州十年,正是隐居乡里、悠然自得的十年。

此时的她和词中的桂花何其的相似,李清照何尝又不是以桂花自比。

“自是花中第一流”,“此花不与群花比”,她李清照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李清照的自我意识的昂扬可见一斑。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李清照竟然说出了屈原“无情思”的狂语,可见她连男人也比不上的豪气和胆识,以及她自我期许之高。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这首词开头描述的环境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寂寞无聊,其后渐渐转为抒情,“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是对梅花明远的同情怜惜,笛曲《梅花落》也是哀怨悲伤,词人的感伤情绪难以排遣,但是词人仍然坚信“扫迹情留”,便是“疏影”也“尚风流”。

这首词语言清新,词意深婉,当为女性美的典型,但是通过与其他词人的对比,就会发现,即使在李清照这种极具女性美的词作中,依然存在着男性意识。

词中情景交融,词人感怀身世,是将梅花当作了自己的化身。

她经过国破家亡的命运波折,如同这梅花“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但是,她又是坚强的,饱经苦难风霜,依然如同梅花的孤高自傲,依然保有美好的品格,这种意境之深甚至不逊色于陆游的咏梅之作。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们在这两首咏梅词中,都可以看到一种坚强刚健的男性意识的涌动,“只有香如故”,“疏影尚风流”。

即使是历尽苦难、受尽波折,作者依然要保留自己高贵的人格操守。

这是一种坚强,一种信念。

李清照的词中甚至和陆游词中一样,都具有了一种”九死不悔“的执着。

除此之外,李清照在词作中更是直接写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何逊是男人,时南朝梁代的著名诗人,他的寂寥是什么,是羁旅乡愁,是失志不平,是纯粹男性的寂寥,那么,显然此刻李清照的寂寥也绝对不仅仅是寂寞闺怨。

联系此词的背景为李清照南渡之后所作,这种寂寥非但是乡愁,简直是国恨了,这难道不是她男性意识的另外一种表现吗?

而另一位女性所写的咏梅词是这样的:

长相思令

烟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

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

从教塞管催!

这首词也是非常打动人心的,但词中体现的情思是纯女性意识的。

作者同样以梅花自喻,“烟霏霏,雨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美好的梅花饱受欺凌,但是作者马上接着说,春从何处回,这是什么意思呢?

是作者对春的呼唤,也是对春的控诉,而春也就是那个主宰作者命运的存在。

作者并不是强调梅花的坚守而是强调梅花的悲苦,并且渴望得到帮助,“醉眼开,睡眼开,疏影横斜安在哉”,曾经美好的梅花如今异常凄苦,“从教塞管催!

”,她是被“塞管”吹落的啊!

这首词的感情也是很充沛很感人的,这是作者血泪遭际凝结成的佳作,“梅”的际遇让人怜惜,我们也可以听出词人心中的悲痛不平。

但是词人自己呢,她的坚守呢?

她的品格呢?

都没有提及,词人没有说面对苦难她要做什么,而是渴望“春”的援助。

这固然是由于个人际遇的不同,词中的思想感情就会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女人都达到李清照的思想高度。

李清照的独立人格在她的词中的也是很明显的,相比于其他女性时刻寻找依赖,李清照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肯定。

就像这一首怀人之作: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首词主看似咏梅,实为悼亡。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点明怀念丈夫的主旨。

“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

明诚既逝,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同赏呢?

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陆凯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

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

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之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若失之伤。

这首词化用典故,婉若已出,浑然无迹。

失去了丈夫的李清照是孤苦无依、寂寞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人任然是一种男性意识的痛苦,是一种遍寻不得的痛苦,是知己已逝的痛苦。

真正的女性意识的痛苦不是这个样子的。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如果你回来,不要忘记浇一杯酒在我的坟头啊!

对于封建女子来说,失去丈夫便是失去了依靠,是要殉情而死的,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扼杀这些多情多才的女子,哪里是像李清照一样悲叹一个可共“酒意诗情”的知己爱人的失去呢?

李清照从来没有一般女子的自轻自贱之感,甚至于有点孤高自许、争强好胜、扬才露己。

她凡事对自己的要求都是登峰造极,不满于庸庸碌碌、随波逐流,李清照正是这样一个勇于肯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写诗是写“险韵诗”喝酒要喝“扶头酒”,作词常有奇语,正所谓“轻巧尖新”,这也是李清照男性意识的一个特点。

(2)、视野开阔,抱负不凡

李清照在词中也是体现出她的理想抱负的。

她忠君爱国,重气节功业,并且具有男性一样的开阔视野和高明政见。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是李清照词中的异数,但是其实与李清照本身的性格理想是十分吻合的,它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想像浪漫奇特。

近代梁启超评曰:

“此绝似苏辛,不类《漱玉集》中语。

”(11)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开阔大气的图卷。

这样的境界,为词中少见。

虚虚实实,奇情壮采。

词人梦中见到天帝。

天帝一问也可以看作是词人对自己的追问,归何处,这是对追求和理想的追问。

“我报路长嗟日暮”,词人结合自己身世之感,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

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

深受男性意识影响的李清照自然会有类似的情感。

而李清照不但具有“上下求索”的人生理想追求,有"惊人句“的才华,还有乐观昂扬的精神和斗争意识。

“九万里风鹏正举”,可以想象到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

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真大手笔也!

“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

“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

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

李清照归去的意境显然和苏轼的“我欲乘风归去”甚为相似。

但即使是苏轼,也似乎没有此等豪气。

这是身为一般女性做不到的。

在中国古代,女性应当是没有追求的,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的地位低下,没有接受接受教育的权利,只是传宗接代、侍奉公婆、教养子女、打持家务的工具,不应当像男子一样追求忠君报国、建功立业,连追求爱情都是一种罪过。

但是李清照不一样,她有对事业的追求。

她追求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甚至对于当时的政治也常常“指手画脚”,已经具有了某种时代责任感,这在她南渡之后的词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词从天上的变化说起,正是暗示人间的变化,而人间的变化是什么呢?

自然是宋室南渡,人间乱离。

这一首词看似是写词人日常生活场景,实际上却是写人世沧桑兴亡,感慨寄寓极为深沉。

国破家亡的情思都在词中。

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如同前面一首词一样,这首词甚至可以说是一首隐藏很深的政治词。

词人空梦长安,自然是怀念故国,这写的哪里是词人一个人的怀念,分明就是所有南渡汉人共同的心愿。

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只贪图眼前享乐,人老了,春也要老了。

这个“春”正是指代宋王朝,这是暗示着宋朝的灭亡啊。

辛弃疾《摸鱼儿》词中“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不也正同此意吗?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全句,连叠三个”深“字,乃比兴之作。

貌写闺情,实蕴国恨。

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北人将老死南陲。

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中原恢复大业竟至蹉跎。

北宋既亡,破碎山河无人收拾,大势已去,恢复无望,而金兵日炽,惨酷的现实里,谁还有心情去预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中愁苦,只能用曲笔婉达。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真是最为惨痛的一句。

这个北人,是大宋所有的百姓的代称,受尽离乱之苦的百姓随时渴望的,是收复中原故土。

陆游在感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辛弃疾也哀叹“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一年又一年,偏安的南宋政权草已经忘记了当初的耻辱,只有这千千万万“北人”依旧是矢志不渝啊!

结合家国之痛、身世之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李清照用高度的时代概括力,唱出了时代最强音。

(3)、“病酒悲秋”的“士”的传统

李清照不但具有类似于男性的追求抱负,并且深受传统士大夫观念的影响,这种观念是具有中国古代特殊性的传统蕴藏在其中,是儒家思想道德的“士”的观念的体现。

李清照在词中曾写道“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但是这正是说明,李清照是有“病酒”和“悲秋”的意识在里面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正是“秋士易感”,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而李清照对于自己的情怀,正是与杜甫等人相似。

她感叹“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是对自己没有建树的的一种感慨,那么李清照想要的建树是什么呢?

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感慨自己老去无成,是中国文人的一贯传统,李清照在此处正是体现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道德影响的男性意识倾向。

她说“病起萧萧两鬓华”,她说自己已经是“风鬟霜鬓”,“萧萧两鬓生华”,词人常常说自己老了,头发白了,身体又多病,却又要借酒才能忘记那些苦闷和烦忧。

女性意识是不愿意说起女人的老病的,女人应当永远是年轻貌美才好,二八芳龄,青丝如云,说自己头发白了,身体弱了,那是男子言志的传统。

这是和屈子杜甫是一脉相承的。

这是“众芳荒芜、美人迟暮”的感慨,是怀才不遇的感慨,是词人不同于一般的生命孤独感的体现。

李清照的寂寞是如同屈原“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式的寂寞,因为她是只此一人、横绝当世、倾倒古今的,而不仅仅是像一般女子一样,是失去丈夫、失去依靠的寂寞痛苦。

她的寂寞痛苦是一种“形而上”的寂寞痛苦,是个体与群体、现实与理想的终极困惑和悲凉。

可以看到,李清照是一直在努力地保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