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55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docx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已校正

七下科学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1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概况

⑴太阳石离地球最近的(填“恒星”或“行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则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分钟。

⑵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倍;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⑶太阳是一颗自己能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其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达1500万℃。

⑷太阳用自身的光和热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太阳与地球的生物息息相关。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⑴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黄色)、(红色)、。

①三层厚度依次越来越(填“大”或“小”);

②三层温度依次越来越(填“高”或“低”);

③三层亮度依次越来越(填“高”或“低”);

⑵我们平时肉眼看到的太阳,其实是太阳的;只有在日全食时或用日冕仪才能观测到或。

3.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⑴太阳活动:

整体上看,太阳处于稳定状态;局部上看,太阳表面大气层发生的变化。

⑵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和。

⑶比较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耀斑

日珥

太阳风

概念

太阳表面温度

较低而显得较暗

的气体斑块

有时会出现

突然增亮

的斑块

由于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

脱离太阳飞向宇

宙空间造成的

发生场所

对地

球的

影响

对气候、水文、

地质等产生影响,造成洪涝、旱灾

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耀斑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风增强时:

影响

①地球上短波通讯;

②扰乱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出现“磁暴”现象

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会大大增加,可对皮肤造成伤害

注意:

①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年。

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

动谷年。

1755年为第1周,2009年为第24周。

②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③爆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1.天文望远镜的结构主要包括寻星镜、目镜、主镜(物镜)、调节手柄。

2.使用天文望远镜的操作步骤

⑴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

⑵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

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

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

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

⑶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

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

b.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

c.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3.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4.想要观测太阳(或太阳黑子),下列工具中可以使用的是()

①双筒望远镜②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③涂黑的玻璃④放大镜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三、月球

1.月球概况

⑴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唯一的。

⑵月球本身发光,能太阳光,我们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⑶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的3/11,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⑷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1/81。

⑸地月距离约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2.月球表面的形态

⑴月陆和月海:

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和,暗区是和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⑵环形山(月坑):

是最引人注目的。

①月坑是一种圆形低洼地形,多被环形隆起所包围。

②形成原因:

(主要原因)和月球上。

3.月球表面的宇宙环境

⑴引力小:

月球的质量较小,在月球表面,G月=1/6G地,则物体会变轻。

⑵没有空气:

不能传播声音,昼夜温差大(达300℃),月球的背景呈黑色。

⑶没有水和空气:

没有像地球上的水汽、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没有生命。

⑷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有矿产资源。

⑸表面布满环形山。

4.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⑴探测月球的意义:

月相变化、潮起潮落(大潮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农历十五)、矿产资源

⑵人类登月大事记:

①1959年9月,苏联“月球”2号探测器首次月面硬着陆成功;

②1961年5月,美国宣布实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

③1964年7月31日,“游骑者7号”成为首个降落在月球上的美国航天器,在降落前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④1966年2月3日,苏联的“月球9号”进行了首次有控制的月球软着陆,发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

⑤1968年12月14日,美国“阿波罗”8号载人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绕月飞行;

⑥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踏上月球,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⑶我国登月大事记:

①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

②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杨利伟,第一艘载人飞船;

③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费俊龙、聂海胜,第一艘运载两人飞船,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④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2009年3月1日成功撞击月球;

⑤2008年9月25日晚10点,“神舟七号”----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第一次宇航员出舱;

⑥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绕月飞行;

⑦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⑧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第2节地球的自转

一、自转现象

1.地球的自转

⑴含义:

地球绕呈的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注意:

地轴是(填“客观存在的”或“假想的”)。

⑵地球自转的方向:

①从南极上空看呈旋转;②从北极上空看呈旋转。

 

⑶地球自转的周期:

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⑴;

⑵;

⑶不同的地方有时差;

⑷平静的水池放水时产生漩涡;

⑸东方的时间总比西方早;

⑹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

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⑵昼半球与夜半球:

①昼半球:

地球上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②夜半球:

地球上没有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⑶宇宙中其他的星球也可能有昼夜现象。

2.昼夜交替

⑴昼夜交替:

地球上昼夜不断地交替的现象。

⑵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⑶昼夜交替的时间:

⑷晨昏线(圈):

①晨昏线(圈)是的分界线;

②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看,从进入的分界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③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看,从进入的分界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④晨昏线(圈)的特点:

a.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b.晨昏线上各个地方的太阳高度都等于0°;

c.晨昏线随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

d.晨昏线在地表的移动周期为24小时;

e.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f.晨昏线只有在春分、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3.右图中晨线是,昏线是。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引起杆影一天中变化的原因是。

2.引起杆影一年中变化(或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一、地球的公转

1.地球的公转运动:

地球在不断地绕太阳运行。

①近日点:

每年的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

②远日点:

每年的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

③公转轨道:

一个近似圆形的椭圆。

2.地球公转方向:

3.地球公转周期:

,约天。

4.地球公转时的姿势: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5.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的夹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⑴太阳直射及太阳直射点

①太阳直射: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直射。

②太阳直射点:

地表接受太阳光垂直照射的点,太阳高度为。

⑵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来回移动

⑶太阳直射情况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包括赤道)的任何地点,每年都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②南、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中只有次太阳直射现象。

③其他地方则无太阳直射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

⑴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⑵一天中太阳高度:

①早→中→晚:

先变再变,杆影先变再变;

(由于地球自转)②正午太阳高度最,杆影最。

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

①夏季,杆影(夏至日太阳高度最,杆影最);

(由于地球公转)②冬季,杆影(冬至日太阳高度最,杆影最)。

则我国最好得在冬至日买房。

⑷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杆影越长。

⑸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

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三、昼夜长短变化

 

1.根据上图完成下列表格

A

B

C

D

节气

对应时间

太阳直射

昼夜长短

极昼极夜

2.昼夜等长的情况:

、、。

四、五带划分

 

第4节月相

一、月相及其形成原因

1.月相及月相变化

⑴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⑵月相变化: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叫月相变化。

2.月相变化的原因

⑴;

⑵。

3.月面不变的原因

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原因:

⑵我们看到的月相在不停地变化,但面对我们的始终是月球的同一个面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月相

新月(朔)

上弦月

满月(望)

下弦月

出现时间(农历)

图像

月出

清晨

正午

傍晚

半夜

月落

傍晚

半夜(前半夜可见)

清晨(整晚可见)

正午(后半夜可见)

同太阳升落比较

同升同落

迟升后落

此升彼落

早升先落

夜晚见月情况

彻夜不见

上半月,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

一轮明月,

通宵可见

下半月,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

 

日地月

三者位置

 

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月居中

可能出现

大致呈直角(垂直),月居上

大致处于同一直线上,地居中

可能出现

大致呈直角(垂直),月居

注意:

1.记忆口诀:

⑴上上上西西:

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

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⑵下下下东东:

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

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2.排列顺序:

 

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⑵按月相的一个周期排列:

3.与诗句相应的月相:

(明月一般指满月)

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⑵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满月)

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满月)

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

⑹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残月)

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蛾眉月)

⑻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蛾眉月)

⑼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新月)

⑽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满月)

⑾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4.月相和农历:

⑴月相变化的周期: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平均为天,称为。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⑵农历的节日及其对应的月相:

①春节:

农历();

②元宵节:

农历();

③端午节:

农历();

④重阳节:

农历();

⑤中秋节:

农历();

⑥钱塘江大潮:

农历()

5.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⑴潮汐:

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⑵植物生长有联系:

不同的月相时期对植物的播种、收获等都有影响。

 

第6节太阳系

一、太阳系的组成

1.太阳系由、、卫星、矮行星、、和流星体等组成。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原因是。

3.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

4.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

5.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

(除金星外)。

二、行星及其卫星

1.行星:

体积和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的球状星体,本身不发射可见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2.八大行星各自特点比较

行星

特点

共同点

类地

行星

水星

表面温度较高,是由平均密度较大的重物质(岩石)组成的固体星球,都没有光环,卫星很少

金星

地球

火星

巨行星

木星

表面温度较低,是气体星球,

有固体的核心和氢、氦构成的大气,有较多光环和卫星

土星

远日

行星

天王星

表面温度很低,有氢、氦大气,有较多光环和卫星

海王星

3.卫星:

绕行星运转的球状天体。

三、小行星和彗星

1.小行星大部分集中在和之间,称为小行星带。

2.彗星

⑴彗星是太阳系中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⑵组成:

由、和。

⑶结构:

由、和三部分组成。

⑷绕太阳运动时的变化情况: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升华、挥发为气态物质,形成彗发。

受太阳风吹拂,彗发中的一部分被吹成长长的彗尾,彗尾始终太阳。

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

⑸哈雷彗星:

①我国最早记录有关哈雷彗星;

②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周期是。

③上次出现是1986年,下次出现将是。

3.流星

⑴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

⑵没有燃尽的流星体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⑶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做。

四、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第7节探索宇宙

1.银河系

⑴构成:

由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⑵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有几千多亿个。

⑶形状:

①侧视:

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

②俯视:

大漩涡,图中的光点是一颗颗恒星

⑷大小:

直径约10万光年。

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

2.宇宙

⑴河外星系:

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⑵宇宙的结构层次:

 

3.人类可通过观测到的最远天体距离地球130亿光年。

4.大部分看到的星星都为恒星,少部分为行星。

5.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第5节日食和月食

1.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

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原理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白天)

农历十五(晚上)

类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1-2小时

可见区域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

2.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

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3.日全食过程图像

月全食过程图像

 

注:

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看地图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③没有月环食:

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

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

证明地球是圆的

 

第7节探索宇宙

1.古希腊人把天空分成48个星座,古中国人把天空划分为二十八宿。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

2.认识常见的星座

天琴座猎户座牧夫座仙后座大熊座小熊座天鹅座天鹰座

3.著名的星座:

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鹅座、天琴座和猎户座

著名的恒星:

北极星(小熊座)、织女星(天琴座)、牛郎星(天鹰座)、天狼星(大犬座)、

北斗七星(大熊座)

4.星空:

星等:

星等越小星越亮(6等星是肉眼所见最暗的星,太阳是-26.7)

5.北斗七星斗柄朝向:

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6.找北极星方法:

把北斗星斗前两颗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5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

注:

①星图的方位:

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②大部分看到的星星都为恒星,少部分为行星

③全年可见的星座有:

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

④北斗七星不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的恒星距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只是距离太远,看

起来好象在一个平面上。

⑤在某固定点观测,通常只能看到星空其中的一部分。

北极:

北极的观测者都永远只能看到北极星所在的那一半星空,即北天星空;

南极:

南极观测者正相反,只能看到南天星空。

赤道:

赤道上的观测者能看到整个星空。

天文台的最佳选址——赤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