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585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K39Cr52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Pd-Co-硅藻土可作NaBH4释氢时的催化剂,则向释氢反应

NaBH4+2H2O

4H2↑+NaBO2△H=-75kJ·mol-1中加入该催化剂后△H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2.一种利用蓝绿藻制氢贮氢及氢气应用的图示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的转化方式只有2种B.氢气液化过程吸收能量

C.蓝绿藻分解水产生H2,同时释放能量D.能量利用率:

燃料电池比H2直接燃烧高

3.某反应A+B=C+D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过程△H、△S的判断正确的是

A.△H<0,△S>0B.△H>0,△S>0C.△H<0,△S<0D.△H>0,△S<0

4.《本草纲目·29卷·杏》中对药物浸出过程有如下叙述:

“药液釜盛之,釜上安盆,盆上钻孔,用弦悬车辖至釜底,以纸塞孔,勿令泄气,初着糠火,一日三动车辖,以衷其汁”下列实验与文中叙述最接近的是

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0.1mol·L-1NaHSO4溶液:

Mg2+、K+、Cr2O72-、NO3-

B.滴入酚酞呈红色的溶液:

Na+、Cu2+、HCO3-、NO3-

C.0.1mol·L-1KNO,溶液:

H+、K+、SO42-、I-

D.0.1mol·L-1Na2S2O3溶液:

H+、Na+、Cl-、SO42-

6.H2与ICl的反应分①、②两步进行,其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B.反应①、反应②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反应①比反应②的速率慢,与相应正反应的活化能无关

D.反应①、反应②的焓变之和为△H=-218k·mol-1

7.在一个不传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反应速率v(N2):

v(H2):

v(NH3)=1:

3:

2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变

③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相同状况)

⑤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⑥2v正(N2)=v逆(NH3)

⑦单位时间内3molH-H键断裂的同时2molN-H键也断裂

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③④⑥⑦

8.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mol-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SO42-(aq)+Ba2+(aq)+2OH-(aq)=BaSO4(s)+2H2O(l)△H=-57.3kJ·mol-1

B.KOH(aq)+

H2SO4(aq)=

K2SO4(aq)+H2O(l)△H=-57.3kJ·mol-1

C.C8H18(l)+

O2(g)=8CO2(g)+9H2O(g)△H=-5518kJ·mol-1

D.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5518kJ·mol-1

9.P4S3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相关物质的结构及键能如下表所示。

则反应

S8(s)+P4(s)-P4S3(s)的△H为

A.(a+b-c)kJ·mol-1B.(c-a-b)kJ·mol-1

C.(3a+3b-6c)kJ·mol-1D.3(2c-b-a)kJ·mol-1

10.理论研究表明,在101kPa和298K下,HCN(g)

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NC比HCN稳定B.该异构化反应的△H=-59.3kJ·mol-1

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11.-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2B(g)

3C(g)。

反应过程中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in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mol·L-1·min-1

B.该反应在10min后才达到平衡

C.平衡状态时,c(C)=0.6mol·L-1

D.物质B的平衡转化率为20%

12.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O3(g)

O2(g)+『O』△H>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g)

2O2(g)△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为2O3(g)

3O2(g)△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总反应的K减小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K2减小

13.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X(g)+Y(g)

2Z(g)△H<0。

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一定加入了催化剂B.t3时减小了压强

C.t5时可能升高了温度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

14.尿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2NH3(g)+CO2(g)

CO(NH2)2(s)+H2O(l)是工业上合成氮肥尿素的主要方法,在生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获得尿素的产量与压强及n(NH3):

n(CO2)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当氨碳比n(NH3):

n(CO2)=4:

1时,CO2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产过程中n(NH3):

n(CO2)的最佳配比为2:

1

B.若开始投料按照n(NH3):

n(CO2)为2:

1投料,平衡后若压缩容器的体积,则再次平衡时c(NH3)比压缩前小

C.A点的逆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

D.由图乙可知在该条件下NH3的平衡转化率为30%

15.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3(g)+HI(g);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A.9B.16C.20D.25

16.2SO2(g)+O2(g)

2SO3(g)△H<0,400℃时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容器中,甲容器绝热恒容,充入6molSO2和3molO2,乙容器恒温恒容,充入6molSO3,丙容器恒温恒压,充入6molSO3,充分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SO3的体积分数大于丙B.转化率:

α甲(SO2)+α乙(SO3)=1

C.乙和丙中的SO2的生成速率相同D.甲和丙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

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

第17~2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7.(6分)甲醇可由CO2和H2合成:

3H2(g)+CO2(g)

CH3OH(g)+H2O(g)△H=-49.0kJ·mol-1。

恒压下,0.2molCO2与0.6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C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压强P1(填“<”或“>”)P2。

(2)在P1、100℃条件下,b点对应的v正(填“<”或“>”)v逆。

(3)在P1、100℃条件下,平衡常数KP=(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列出计算表达式)。

(4)将a点对应的混合物通入1L0.15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吸收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甲醇外,还有(填化学式)。

18.(7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上图是N2(g)和H2(g)反应生成1molNH3(g)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2和H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下列数据

试根据表中及图中数据计算N-H的键能为kJ·mol-1。

(3)用NH3催化还原NO,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4NH3(g)+3O2(g)=2N2(g)+6H2O(g)△H1=-akJ·mol-1

②N2(g)+O2(g)=2NO(g)△H2=-bkJ·mol-1

求:

若1molNH3还原NO至N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H3=kJ·mol-1(用含a、b的式子表示)。

19.(12分)某小组进行实验:

向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碘化钾、淀粉和硫代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变蓝。

查阅资料知体系中存在两个主要反应:

反应i:

H2O2(aq)+2I-(aq)+2H+(aq)=I2(aq)+2H2O(l)△H1=-247.5kJ·mol-1

反应ii:

I2(aq)+2S2O32-(aq)=2I-(aq)+S4O62-(aq)△H2=-1021.6kJ·mol-1

(1)H2O2与S2O3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反应过程。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所用试剂浓度均为0.01mol·L-1)。

湖此①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几秒后变为蓝色。

②向①中蓝色溶液中加入溶液,溶液立即褪色。

(3)探究c(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所用试剂除H2O以外,浓度均为0.01mol·L-1)

①将实验b补充完整,X=、Q=。

②对比实验a和实验b,t1(填“>”或“<”)t2。

③结合

(2)中现象解释溶液混合后一段时间才变蓝的原因:

④利用实验a的数据,计算t1时间内H2O2与S2O32-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用H2O2浓度的变化表示),mol·L-1·s-1。

20.(12分)反应aA(g)+bB(g)

=cC(g)(△H<0)在恒容条件下进行。

改变其它反应条件,在I、II、III阶段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1)化学方程式中a:

b:

c=。

(2)A的平均反应速率vI(A)、vII(A)、vIII(A)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3)B的平衡转化率aI(B)、aII(B)、aIII(B)中最小的是,其值是(保留2位有效数字)。

(4)由第一次平衡到第二次平衡,平衡向(填“左”或“右”)移动,采取的措施是。

(5)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温度,则第II阶段反应温度(T2)和第III阶段反应温度(T3)的高低T2T3(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1.(15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副产物HCl的产量越来越大,有人提出利用O2将其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Cl2,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①2H2(g)+O2(g)=2H2O(g)△H=-483.2kJ·mol-1

则反应4HCl(g)+O2(g)=2Cl2(g)+2H2O(g)△H=kJ·mol-1。

(2)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

2Cl2(g)+2H2O(g)。

如图为刚性容器中,投料浓度比『c(HCl):

c(O2)』分别为1:

1、4:

1、7:

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图中表示1:

1的曲线是(填“a”“b”或“c”),设HCl初始浓度为c0,根据投料浓度比c(HCl):

c(O2)=4:

1的数据计算K(400℃)=(列出计算式),若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浓度均为c0的各物质,平衡(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为了提高HCl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填字母)。

A.适当增大n(HCl)/n(O2)B.适当增加n(O2)

C.选用高效催化剂D.适当增大压强

(3)随着石墨烯在电池领域的大量使用,有人提出利用石墨烯的吸附性设计HCl-O2酸性燃料电池,则通HCl的电极为电源的极,该电极反应式为。

22.(15分)某学习小组使用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测定市售过氧化氢的含量。

I.实验原理:

MnO4-+H2O2+H+=Mn2++H2O+O2↑(未配平)。

II.实验步骤

(1)移取10.00mL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3)读取盛有0.10mol·L-1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读数为mL。

(4)滴定。

本实验是否需要选定指示剂(填“是”或“否”),当时,停止滴定,并记录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最终读数。

重复滴定3次。

III.实验记录

IV.数据处理与讨论

(5)某学习小组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

平均消耗的溶液的体积

V=

mL。

请指出他们计算的不合理之处:

若数据处理合理,可得过氧化氢的浓度为mol·L-1。

(6)在本实验的滴定过程中,若滴定前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偏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