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743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七年级科学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浙教版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级:

七年级辅导科目:

科学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B/C/D/E/F段

主题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内容

1、了解人类对于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2、学会使用地球仪和地图。

一.我们居住的地球

提出问题: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形状?

建立猜想:

猜想1.3000多年前,古代中国人的“盘氏开天辟地”,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盖天说”;

猜想2.古代印度人心目中的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的大象驮着。

猜想3.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空心山;

猜想4.古代埃及人认为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

猜想5.地球是个球体。

验证猜想:

1.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

2.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

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3.古诗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登高可以望远”。

4.观察月食,根据月缺边缘呈圆弧形状。

5.400多年前,麦哲伦用了三年时间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有力地证实了大地是一个球体。

得出结论:

以上现象都可以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交流评价:

地球是个球体但是不是正球体,人类通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再次证实了地球是个大圆球(不是正圆球体),它是一颗有黄棕色陆地、蓝色海洋,被白云缭绕着的美丽天体。

小结: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精确地测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为6378.14千米,极半径为6356.76千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很圆。

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

实际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一、地球内部的构造;地壳变动的证明

1.地球内部结构特征

(1)通过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探测,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如图)。

地壳:

从地表到地表以下17千米处,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幔:

从地壳下界到2900千米深度处。

地核:

从地幔下界到地心。

其中地幔按其性质差异可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地核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

(2)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壳的岩石与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的总称。

软流层是处于上地幔上部和岩石圈之下呈熔融状的岩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浆是温度极高的熔岩,能量极大。

2.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地壳在不停地变动着,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有的则表现为地壳的下沉,有时激烈,有时缓慢。

而且一个地方的地壳变动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如有时主要是上升运动,有时则主要是下沉运动。

岩石的断裂、弯曲和高山上的海洋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后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地壳受力的挤压而发生的弯曲。

断层是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因褶皱和断层作用而形成高大的山脉和盆地。

褶皱断层

2.地球仪和地图

图2-1

问题:

地球和地球仪有什么区别?

答:

观察上图2-1可知区别: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个地轴。

3.地球仪上有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各类线。

1.地球仪:

一、“一轴两点”:

地轴和两极

一、经纬网:

A.经线

和纬线:

经线特点:

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形弧线,长度相等。

纬线特点:

与经线垂直的圆圈,长度不等。

B.经度和纬度:

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

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

赤道(00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越靠近两极纬度越大。

南、北极分别是:

南纬900北纬900

例题:

指出下图的经纬度:

 

答案:

A:

北纬40度,西经20度(400N、200W)B:

南纬30度,东经170度(300S、1700E)

解析:

经度判断方法:

从左至右依次减小的经度为西经;依次增大的经度为东经。

纬度判断方法:

至上而下依次减小的纬度为北纬,依次增大的为

南纬。

问:

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呢?

和东经西经划分一致吗?

答:

以西经20

°和东经160°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东半球:

西经20°~0°~东经160°

西半球:

东经160°~180°~西经20°

南北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纬度_0__°)为界.

地图:

(1)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

一般指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种类:

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卫星遥感地图等。

 

例题分析一

1认为大地是个圆盾、由站在乌龟背上的三头大象驮着的是古代()

A.巴比伦人B.印度人C.中国人D.埃及人

2下列能证明地球的形状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是()

①太阳是圆的②月相总是弧形的③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越大④月球是圆的⑤离港的船的船身比桅杆后消失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3人类正确认识地球形状的基础是()

A.人类的精神境界

B.一定的科学技术

C.丰富的想象能力

D.足够的创新意识

4下列关于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个两极稍鼓、赤道稍扁的椭球体

B.从太空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正球体

C.从太空中给地球拍摄的照片看,蓝色部分是海洋

D.从各方向测地球的周长,最短的也有4万千米

5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看,地球是个很圆的球体,这是因为()

A.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干扰

B.过去人们测量有误差

C.地球本身就是个正球体

D.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很小

6经过科学测量知道,地球赤道的周长约千米,假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天。

地球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千米。

答案:

1-5:

BDBCD

6.4万2821解析:

已知距离是4万千米,行驶速度是60千米/小时,根据公式v=s/t,便可计算出:

t=s/v=40000千米/60千米/小时=667小时/,换算成天数就是667小时/24小时≈28天。

例题分析二

例1: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如下图所示,请说出图中A、B、C、D四个字母所在圈层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解析: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以参照煮熟的鸡蛋来识记。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壳以下33到1000千米为上地幔,1000—2900千米范围内为下地幔,地核是由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组成的。

答案:

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外地核,D是内地核。

例2:

我国宋代科

学家沈括在太行山的悬崖上,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

这能说明()

A.太行山区的地壳变动只有水平运动,没有垂直运动

B.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C.地形是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D.一个地区的地形发生改变时都是很剧烈的

解析:

地壳在不停地运动着,地壳在内力的作用下,有时上升,使海洋变成高原,有时下沉,使桑田变为沧海;同时,岩层的断裂和弯曲,会形成谷地和山脉。

螺蚌等水生生物不可能生活在山崖上面,鹅卵石与河流的外力作用有关,螺蚌壳和鹅卵石层的出现共同说明这里古代是海洋环境。

一个地区的地形发生改变是内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壳运动有时剧烈迅速,有时十分缓慢。

答案:

C

例3:

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结构中,厚度最大的是地壳

B.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顶部组成的

C.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D.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核之中

解析:

地球内部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其中地壳最薄,厚度最大的是地核

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因此岩石圈的厚度应大于地壳。

答案:

B

例4:

下列自然现象中,可以作为地壳是不断变动的证据是()

①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化石等

②厄尔尼诺现象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④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⑤我国干旱地区的沙漠化现象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③⑤

解析:

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的升降运动、有水平岩层发生褶皱与断层等,这些地壳运动有时表现为缓慢的变化、有时表现为如火山和地震等的剧烈变化。

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台湾海峡表现出来的迹象可以证明地壳的沧海桑田的缓慢变化过程。

答案:

C

例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就是岩石圈

B.地球内部圈层从里向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C.软流层属于地幔层的一部分

D.岩石圈和软流层合起来称为地幔

解析:

地壳和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岩石圈,所以A选项错。

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地球内部由外到里的三个圈层,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地壳都是地球的圈层,所以B和D选项也不对。

答案:

C

例题分析三

练习1:

指出下图C点的经纬度:

练习2、观察经纬网,回答下列问题:

(1)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______,这条经线向东为_______,向西为______;东西经最大度数为_______。

(2)赤道的纬度为_______;赤道以北称;赤道以南称_________;北纬和南纬各有______;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3)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_______。

答案:

1.C:

(40

0N、1200E)2.

(1)00东经西经1800,

(2)00北纬南纬90°

北纬90°南纬90°(3)经纬网

例题分析四

1.三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a、b、c,比例尺分别为1:

1万、1:

5万、1:

10万.说法正确的是(  )

A.图c的比例尺最大B.图幅相等条件下,地图a表示的实地范围最大

C.同一个城市,画在地图a上的图幅面积是画在地图b上图幅面积的

D.同一个城市,画在地图b上的图幅面积是画在地图c上的图幅面积的4倍

答案:

D

2.地图的种类很多:

如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人口图、世界地图等,阅读下面三个情境,分析的三位同学分别需要选择什么类型的地图(  )

1.班队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需要设计越野路线

2.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小强想找一

找伊拉克的位置

3.小明现取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他家很远,他想看一看怎样乘车.

A.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B.地形图、交通图、人口图

C.水文图、人口图、交通图D.交通图、世界地图、人口图

答案:

A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卫星的发射和使用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步

2.地球表面所有连接两极的线叫()

A.本初子午线B.纬线C.经线D.经纬线

3.我国某海事局,收到一海上呼救信号,由于时间紧迫,求救船只只报告了自己所在的经度是121

度,纬度是30度,就失去了联系。

为了以最快速度组织救授,请你帮助救授人员判断呼救船只的具体位置是()

A.(121°E,30°N)B.(121°W,30°N)

C.(121°E,30°S)D.(121°W,30°S)

4.下列每组数字分别代表经度和纬度,能准确表示地理位置的是()

A.0°,90°B.180°,0°C.180°,30°D.150°,70°

5.下列各点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东经162°,北纬30°B.东经170°,南纬50°

C.西经15°,北纬70°D.西经100°,0°

6.下列有关经纬线的叙述中①所有纬线长都相等②所有经线都是圆③所有纬线中赤道最长④所有经线都等长⑤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弧⑥所有纬线

圈都是圆,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③④

7.下列比例尺,最大的是()

A.一亿分之一B.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C.1/10000000D.50510千米

8.要绘制一张中学校园的地图,下面的比例尺比较合适的是()

A.1∶500B.五百万分之一C.1∶50000D.二十万分之一

二、填空简答题

9.根据下面三幅北京市的地图回答:

(1)比例尺最大的是________图,比例尺最小的是________图。

(2)表示实地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图,表示实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图。

(3)内容最详细的是________图,内容最粗略的是________图。

10.阅读下面的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缺少了一般地图中应该具备的三个“基本语言”中的____________;

(2)该图表示方向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在国家森林公园的______方向;

(3)如果重庆到宜昌的直线实地距离是560千米,那么该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

(图上重庆到宜昌的直线距离以4.0厘米计算)

 

 

11.读投影到白墙壁上的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填经、纬度),它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上,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上。

(2)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__,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__________。

答案:

1.B2.C3.A4.B5.C6.B7.D8.A

二、填空简答题

9.

(1)AC

(2)CA(3)AC10.

(1)比例尺

(2)一般定向法西北方向(3)

23.

(1)70°E,60°N正西西北

(2)CD>ABAC=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