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8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771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8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8年.docx

《中考物理8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8年.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8年.docx

中考物理8年

第一章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两物体相对静止的条件:

方向相同、速度相同。

4.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乙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

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速度:

公式:

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km/h)做速度的单位。

●速度与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没有关系。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象:

2.变速运动

●定义:

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改变,这样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程度。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

(求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在特殊情况下求平均速度:

当t1=t2时,

;当s1=s2时,

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常见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为:

10-3km=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等。

3.刻度尺的使用: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化曲为直法: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

●轮滚法: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

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5.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见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为:

1h=60min=3600s

6.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石英钟、机械表、电子表等。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2、影响声速的因素:

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

频率。

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

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蝙蝠、海豚能发出超声波。

海豚、猫、狗能听到超声波,狗还能听到次声波。

●演示实验:

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

振幅、距离发声体远近。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探究实验:

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现象】用不同的力敲击,兵乓球被弹起的高度不同。

用力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高度越大。

【结论】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注意】乒乓球的作用:

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

6、音色:

反应声音的品质。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7、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8、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9、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不是没有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10、控制噪声的办法: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1、声能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

蝙蝠发出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声呐(探知海洋深度)

●“B超”

●根据超声波的反射情况,可以检测钢管等物体内部是否有裂缝。

12、声能传递能量的重要应用:

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超声波治疗人体结石等。

●回声应用:

回声定位、圜丘等。

●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s(在15℃空气中的距离为17m)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

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

●雪地感觉较宁静(电影院的墙壁使用较粗糙的材料)的原因:

蓬松多孔的结构能吸收声音,声音经过多次反射,能量减小。

第二章光现象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小孔成像(其光路图见图2-1)、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射击、激光准直等。

●在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孔成像的特点:

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2.显示光路的方法:

①让光线通过烟雾。

②让光线通过加牛奶的水。

③让光线沿着某一物体的表面射出。

3.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3×108m/s=3×105km/s。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4.光年:

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简记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如图2-3,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r叫做反射角。

2.光的反射的两种类型: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该物体表面发生漫反射。

3.如果想在平面镜内看到全身像,镜子高度至少为身高的一半。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

①成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是对称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光的反射。

凸面镜对光的作用:

发散。

应用:

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

会聚。

应用:

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如图2-7,过M点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O点;

(2)在另一侧截取M'O=OM,M'点即为M的像点;

(3)仿照前两步,完成N点的像点,然后用虚线连接M'N'。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还要注意虚像要画成虚线。

5.

已知光源、平面镜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作光路图的方法:

(1)如图2-8,先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作出光源S的像点S'点;

(2)连接S'A,交平面镜于P,则PA为反射光线;

(3)连接SP,SP为入射光线。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和表示光路的箭头,还要注意哪一段画成实线,哪一段画成虚线。

该作法的原理:

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光的折射

1.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图2-9)。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3.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来决定。

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这表明,其他色光都被红色玻璃吸收了,只有红光能够透过。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不到彩色光带,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反射绿光),其他地方是暗的(不反射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

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用红外线诊断病情、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

●紫外线有以下特征:

(1)紫外线的主要特征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3)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4)适当的紫外线可以帮助人们促进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紫外线过度照射会损害身体健康,不要用眼睛直视紫外光,不要照射过量的紫外线。

●紫外线的应用:

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晒粮食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

1.透镜的原理:

光的折射。

2.两种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定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实物形状

主光轴和光心

透镜上通过球心的直线CC'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对光线作用及光路图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光线透过透镜折射,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光轴。

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传播方向比原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更远离主光轴。

特殊光线

焦点和焦距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做虚焦点,也用F表示。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凹透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实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虚焦点,同一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焦距与会聚能力的关系

凸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会聚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

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其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发散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凸,焦距越短,会聚能力越强。

同种光学材料制成的凹透镜表面的凹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

表面越凹,焦距越短,发散能力越强。

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每个凹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平行光:

射到地面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互相平行的,叫做平行光。

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到纸的距离,使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这个光斑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原理

凸透镜成像

u>2f

f<u<2f

u<f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透镜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

物体靠近相机,暗箱拉长

像偏大:

物体远离相机,暗箱缩短

像偏小:

物体靠近镜头,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

物体远离镜头,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

物体稍微远离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

物体稍微靠近透镜,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物体不动时的调整

像偏小:

相机靠近物体,暗箱拉长

像偏大:

相机远离物体,暗箱缩短

像偏小:

镜头靠近物体(位置降低),投影仪远离屏幕

像偏大:

镜头远离物体(位置提高),投影仪靠近屏幕

像偏小:

透镜稍远离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像偏大:

透镜稍靠近物体,适当调整眼睛位置

其他内容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

平面镜的作用: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够在屏幕上成像。

●实像和虚像(见下图):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胶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记录下所成的像。

这种像叫做实像。

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

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

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f=12cm(最好在10~20cm之间)的凸透镜一个,蜡烛一支,用白色硬纸制成的光屏一个等。

【设计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倒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测量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重复以上操作,直到屏上得不到蜡烛的像。

 

【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如下表(第一条规律并非由本实验得出):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无穷远]

倒立

一点

实像

v=f

(利用太阳光测透镜焦距)

u>2f

缩小

f<v<2f

照相机

u=2f

等大

v=2f

(成像大小的分界点)

f<u<2f

放大

v>2f

投影仪、幻灯机、电影放映机

u=f

不成像

无穷远

(成像虚实的分界点)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u>v(同侧)

放大镜

【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实像时,u+v≥4f(u=2f时u+v=4f)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u=f是成像正倒、物像同异侧的分界点。

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注意事项】

●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要位于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u>f时凸透镜要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在偏上方时,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蜡烛,也可以向下移动凸透镜来调整。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在凸透镜旁放一近视镜(凹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远离透镜,或者将物体靠近透镜;

在凸透镜旁放一远视镜(凸透镜),若使像清晰,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或者将物体远离透镜。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结构和作用:

●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和远视眼:

产生原因

矫正

近视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像成在视网膜前方

戴近视镜(凹透镜)

远视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

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

像成在视网膜后方

戴远视镜(凸透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最终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望远镜:

最终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温度计

3.温度: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温度的工具:

温度计。

●温度计的使用:

首先要看清量程,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

超量程后果:

①玻璃泡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

4.摄氏度:

“℃”表示摄氏温度。

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

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固体分为两类: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非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

(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3.探究实验: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图象】见上4.“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

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

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

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4.晶体熔化的特点:

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5.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6.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

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

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

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

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汽化和液化

●沸腾: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的特点: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

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蒸发:

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叫蒸发。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的特点:

吸热,温度降低。

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

①提高液体温度;②增大液体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加热

缓慢地汽化

剧烈地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成气体

3.都要吸收热量

1.

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气体降到足够低的温度;②压缩体积。

●液化的现象:

雾、露、“白气”(小水珠聚集)

2.探究实验:

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5

温度/℃

【图象】见右上图。

其中BC段为沸腾过程。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

(原因:

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原因:

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纸板的作用:

①减少热损失;②固定温度计;③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

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

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②水中有杂质;③温度计有问题。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

①水的初温太低;②水的质量太大;③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④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升华也需要吸热,凝华也会放热。

3.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常见的升华现象:

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5.常见的凝华现象:

霜、雪、冰花、雾凇;白炽灯变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第六章质量

1.使用天平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也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游码,这样做会导致砝码生锈。

●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潮湿的物体、液体或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测量。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密度

1.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质量越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物质的密度越大,物质的体积越小。

●单位:

1g/cm3=1×103kg/m3

●水的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