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0804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docx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

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篇③

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

    ■关晶

    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学校也作为重要主体,与企业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但现代学徒制究其根本还是一种“学徒制”,这意味着它是以企业为教育培训主要提供方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

与全日制学校职业教育相比,现代学徒制不仅是“为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更是“由企业”和“在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制度,企业充分参与是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

    何为企业“充分”参与

    企业充分参与有两方面内涵。

一是企业参与的广度,即有多少企业或多大比例的企业提供了学徒岗位。

这是衡量一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比如在国际上广受赞誉的瑞士、德国,企业开展学徒培训的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1/3和1/4。

二是企业参与的深度,即企业在哪些方面、以何种方式参与现代学徒制。

比如企业是否参与了现代学徒制标准的制订、培养计划的制订、培训活动的实施、学徒的考核评估;在与现代学徒制相关的决策中,企业的意见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得到体现等。

    无论是企业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都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

其中,企业参与的深度往往源于制度环境的规定性,它通常是强制性的,即法规政策等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必须或可以在哪些环节、以何种方式参与现代学徒制。

而企业参与的广度则更多源自制度环境的吸引力,它是非强制性的,换言之,企业是自主决定是否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

    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

    根据国际经验,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和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中,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对于是否开展现代学徒制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利益。

    首先是投资的净成本或净收益,即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投入成本与学徒劳动生产价值之间的差值。

投入成本主要包括直接培训成本(课程开发、资料与耗材、人员工资、管理等费用)和学徒工资两大部分。

学徒的劳动生产价值是指学徒顶岗从事生产性或经营性劳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

这是企业决定是否开展现代学徒制最直接、最核心的考虑因素,大多数企业的观点是“我可以不赚钱,但我不能亏钱,或者至少不能亏太多”。

    其次是投资的潜在回报,指除了学徒劳动创造的价值外,企业可能获得的有形或无形回报。

在现代学徒制中,这种潜在回报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回报和社会回报。

企业减少了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并且被认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受到顾客的青睐,还可能因此获得来自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各种支持。

对潜在回报的看重,正是企业愿意“亏一小部分钱”提供现代学徒制的原因。

    再其次是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学徒主动跳槽或被其他公司挖走。

随着学徒离开企业,企业对学徒投入的培训成本也将付之东流。

相反,那些没有提供培训而录用了毕业学徒的企业,很可能无偿享用学徒培训的成果。

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偷猎外部性”。

它可以解释为什么现代学徒制在劳动力市场较规范的国家(如德国、瑞士)比自由劳动力市场国家(如英国、美国)开展得好;为什么就业吸引力相对较小的中小企业对开展现代学徒制比较顾虑;为什么企业更愿意开展只为本企业所用的特殊技能培训,而非可迁移于其他企业或行业的一般技能培训。

    最后是其他途径获得合格劳动力的成本。

除了现代学徒制,企业显然还会考虑其他替代途径,并比较其成本。

企业获得人才资源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类:

自己培养、从学校招募和从劳动力市场或其他企业招募。

具体到不同国家,这些途径的可行性和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在法国,全日制职业学校开展得非常普遍,取得的国家认证亦与学徒制完全一样,企业投入学徒制的意愿就相对较低。

在德国,企业普遍更信任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才,而企业的挖人行为对企业声誉又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德国企业就比较愿意开展双元制。

    当然,文化传统也对企业投入学徒制培训有很大的影响力。

比如在德国、瑞士、丹麦等国,受传统影响,企业投入学徒制的义务感比较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英国、法国等国,工业革命后教育的责任就逐渐转归学校,因此企业更倾向于享用学校的培养成果。

    如何激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

    那么,当前国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激励企业提供学徒岗位呢?

综合各国的做法,主要包括四大类举措。

    措施一,建立收支相对平衡的经费制度。

经费制度是所有国家激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措施。

基本思路是使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与收益大体相当。

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策略:

一是高工资、高拨款。

采取这种策略的是学徒制传统薄弱的国家。

为激励青年选择现代学徒制,企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学徒工资,而为了保护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政府必须为企业培训成本买单。

英国就是使用这一策略的典型。

英国政府规定企业要向学徒支付不低于国家最低标准的工资,还要为学徒支付各种社会保险。

这部分的支出需要企业自行承担,不过政府会通过公共拨款为企业分担大量的培训费用。

在额定总量内,企业每投入1英镑,政府配套投入2英镑。

针对16岁至18岁的学徒,还有专门补助,相当于政府全额支付了培训成本。

通过政府拨款加上学徒劳动产出,英国企业实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大致平衡。

二是低工资、低拨款。

采取这种策略的是学徒制传统深厚的国家,以瑞士和德国为典型。

在这些国家,企业培养学徒的全部成本都需要企业自己来承担,低工资就成为了企业保持收支平衡的策略。

比如德国学徒第一年的津贴通常为正常工资的20%至40%,而瑞士学徒第一年的津贴还不足正常工资的1/5。

但在瑞士现代学徒制中,企业不仅做到了收支平衡,甚至还略有盈余。

另外虽然学徒津贴低,但由于这些国家对学徒制的认可度很高,并不会失去学徒生源。

三是征税—拨款制度。

还有一些国家采取了征税—拨款制度来调节开展学徒培训与不开展学徒培训企业的利益。

典型的国家是法国、丹麦、爱尔兰。

这一制度向未完成培训任务的企业征收培训税,再按比例拨款给额外完成了培训任务的企业。

以法国为例,除了自由职业和农业以外,所有企业都要交纳学徒培训税,但雇用了一定数量学徒的企业可以免除交纳学徒培训税。

    措施二,提供特别奖励。

不少国家会设立特别的奖励基金或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这些奖励通常是针对特殊招募对象、特殊企业或特殊时期的。

比如德国向招收残疾人、长期失业者为学徒或接收破产企业原学徒的企业支付一定金额的培训奖励;英国向招收16岁或17岁失业青年为学徒的企业支付每人2500英磅的特别奖励;奥地利对在成立5年内提供学徒岗位的企业和每年提供超过10个学徒岗位的企业提供最高达2万欧元的奖励;澳大利亚向在“国家技能需求名单”所列行业里提供学徒岗位的企业提供额外补助。

还有一些奖励是以税费减免的形式开展的。

比如荷兰,提供学徒培训的企业可以减免部分税收及学徒的社会保险金。

    措施三,在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进行合理的教学分工。

这种方式从隐性角度分担企业培训成本。

在许多国家,现代学徒制都将职业基础知识和一般技能的教育职能转移至职业学校或其他有公共经费投入的培训机构。

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它们开展学徒培训时,成果被“偷猎”的风险尤其大,因此特别需要通过培训转移,降低投入成本和风险,保护参与积极性。

瑞士的产业培训中心、德国的跨企业培训中心等都是这一策略的例子。

    措施四,宣传造势。

英国就非常重视宣传造势,比如在学徒制官方网站宣传企业参加学徒制的各种好处,随时向企业提供咨询及帮助,每年评选优秀雇主,每年举办声势浩大的“国家学徒制周”。

    我国当前现代学徒制试点,是在校企合作“校热企冷”的背景下开展的。

因此,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使企业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艰巨又重要。

起步阶段,我们尤其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如补贴、奖励、免税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等资源,分担企业培训任务;还需要通过媒体积极宣传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好处及典型案例,并适时评选优秀企业。

另外,我国企业参与意愿不强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即担心学徒的安全和管理问题。

在国外,这几乎不成问题,因为企业对学徒并不负有比其他成年员工更大的安全和管理责任。

但在我国,需要从学徒身份界定、责任厘清和保险制度等方面着手,探索解决途径,消除企业顾虑。

总之,要想在我国成功开展现代学徒制,就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多途径、多维度地构建企业参与的激励体系,让企业参与从“不愿”到“自愿”,从“自愿”到“自觉”。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推进现代学徒制●实践篇③

实岗培养企业需求的学徒

 

现代学徒制“爱亲”班学生在学习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星动力”班学生在盘点理货。

现代学徒制“星动力”班学生在练习铺货陈列。

(图片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

    ■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

在联合招生招工过程中,学校有选择考生和确保招生公平公正的权利,企业有员工选择权,学生有知情权和发展选择权,三方的利益诉求均得到满足。

    ■实岗育人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以企业为主组织与实施实岗育人,学校做好配合工作。

企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提供培训团队和传、帮、带师傅,负责实岗育人期间的学生管理和学习组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12月启动教育部“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项目工作。

项目开展半年来,校企双方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扎实推进,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明确了岗位标准,修订了部分课程标准,界定了职业资格证书,深化了实岗育人,提升了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现代学徒制学籍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的制订,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为商科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与项目管理提供了借鉴。

    校企联合研究

    形成实践探索的基本思路

    学院成立了项目研究组,加强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和探索,形成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的具体策略。

    围绕一个中心。

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建立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校企双元育人。

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院教师教授,学生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综合技能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实行校企协同、联合培养。

    签订三份合同。

由学院与企业、企业与学生、学院与学生分别签署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协议、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学生企业化管理协议,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契约体系。

    实现四个融合。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室与店堂、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融合。

    做好五个落实。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企业学徒身份学习,企业落实其工作岗位、工龄计算、学徒工资、社保费用、奖学金(创业)基金。

    实施六个共同。

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师(教师与师傅)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

    校企联合招生

    奠定项目实施的坚实基础

    在今年高考招生工作中,学院与两个新的合作企业——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创维集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招生。

在招生录取政策范围内,以学院招生生源和招生类型为依据,按照企业招工岗位——后备片区经理、储备店长的岗位需求,共同确定了2014年度100名招生招工计划,用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

为保证录取工作的规范实施,校企双方成立联合招生招工领导小组,学院和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校企共同研究制订“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实施方案”和工作时间表。

通过学院招生宣传和企业招工宣传渠道,对社会和考生公布招生章程,接受考生预报名。

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面试,共同发放录取通知书。

学院完成学生录取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企业做好学生相关福利待遇的落实:

学生毕业经考核合格由企业录用,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三年)计算企业员工工龄;学徒在企业工作期间领取学徒工资,学生毕业后企业分批发放录用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工龄工资;学生毕业后,企业为录用毕业生补缴学习期间的社保费用;优秀学生每年享受企业颁发的奖学金,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学生,企业对其提供帮助和扶持。

    校企联合设计

    形成渐进式实岗育人模式

    通过与合作企业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宁波星动力潮流有限公司的充分沟通和协商,针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面向的两个不同行业和不同职业岗位,制订了既具一定差异性,又有较大同一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更为清晰明确。

两个现代学徒制班级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到行业,就业岗位明确到合作企业的具体岗位。

    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更具职业性和同步性。

学院与合作企业进行课程教学任务分配,双方分别完成各自擅长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教学,企业对就业人才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更具灵活性和实效性。

学生学业成绩由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考核,学院考核采取考试、提交项目完成报告、面谈汇报等方式,对专业理论与专业课程强调过程考核,同时关注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企业师傅传授的课程采取“通关”方式考核,企业师傅的教学效果与奖惩直接挂钩,促使其尽心竭力地带好每个学徒。

学生需取得品类管理师证书、电子商务师证书、职业经理人证书中的任意一张职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

    探索了现代学徒制下商科人才的培养方式。

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需求的“渐进式”学徒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六个学期,前三个学期以学校教育为主,企业通过植入课程参与人才培养,后三个学期以企业师傅培养为主,学校通过完成部分实训课程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共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校企联合建设

    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为切实提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和北京华恩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制订现代学徒制班级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有机对接,形成师资组合力量。

建立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院教师到企业管理岗位挂职学习,组织学院教师与企业高级技师、技术能手结对子,参与企业生产、技改、研发等活动;通过企业现场教研活动、企业项目研究和实践以及研讨课等形式,提升企业师傅的执教水平和学院教师的实践操作和研究创新能力。

校企共同制订学院教师和企业师傅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情况、项目联合研究情况、学生技能成绩等。

    加强课程建设。

重构课程体系,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职业拓展能力,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体系,形成“通识教育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的课程体系。

修订课程标准,目前已完成17门课程的教学标准修订工作,部分由学院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进行教学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及由企业师傅进行传、帮、带所需的学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标准,正由校企双方共同完善。

    共建实训实习基地。

合作企业从北京、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浙江等地约600家门店中认真筛选出近100个门店,供2013级92名学生轮岗实训和顶岗实习,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完备的实训条件。

联合教研室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纽带

 

    新余市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的主要任务,除了寻求破解校企合作不紧密问题的途径之外,就是寻求破解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的措施。

通过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部分缓解了当地企业“招工难”和“稳工难”问题,提高了职业学校服务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徐金林 赖春明

    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变和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松散的现状和难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江西省新余市从2011年开始主动承担现代学徒制项目,探索和创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设置了“校企联合教研室”这一机构,在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重点解决了校企合作不紧密、校企交流沟通不畅、学校服务能力不强、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主要问题,实现了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密切协作。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主要职责

    制定相关标准。

按照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设计,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因此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进行调整或改变;为了便于评价和考核,需要明确学生培养应该达到的技能水平;要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对教师特别是实习指导师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制订专业“课程标准”、“师傅标准”、“学徒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

这些标准和方案的制订,不能由职业学校单方面来做,一定要有企业的积极参与,以保证这些标准和方案符合企业实际,紧贴一线生产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开展相关培训。

对于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有必要对他们开展教育学、心理学、课堂教学组织与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参与企业实习教学与管理的学校教师,必须开展质量管理、生产工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才可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与管理;对于有需求的企业在职职工进行提高培训,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参与队伍建设。

①参与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尽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

利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师傅、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对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对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装备操作指导,可以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化”,改善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

②参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较少,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不高。

通过联合教研室开展的系统培训,可以让他们较快地提高操作水平,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提高企业工程技术队伍和师傅的整体素质。

     参与技术攻关。

企业要生存、发展,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开拓创新,实现产品换代升级。

在这些方面,职业学校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联合教研室,可以对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运行保障

    要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校企联合教研室的人员必须设定条件、认真挑选。

在组建校企联合教研室时,主要在以下三类人员中挑选:

一是职业学校的相关学科带头人或专业骨干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取得相关部门认定的“双师型”教师证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二是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取得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8年以上;三是职业学校或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师傅,从事相关实践操作10年以上,取得相关专业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

    校企联合教研室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机构,要真正发挥作用,成员要履行好职责,地方政府、相关学校和企业必须提供一定的工作条件,保障联合教研室的正常运行。

    制度保障。

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明确校企联合教研室的职责,赋予校企联合教研室应有的地位,为职业学校和企业明确联合教研室成员的义务、权益提供政策依据。

    时间保障。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职业学校和企业分配给他们的本职工作(教学工作和技术生产工作)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因此,校企联合教研室根据合作的规模,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其他兼职成员的本职工作也应适当减少,以保证他们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履行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职责。

    经费保障。

①工作经费。

要履行好工作职责,如制订相关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等,需要购买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等资料;保证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各项工作能与企业、行业的发展接轨,还需要外出学习考察、参加相关研讨会等。

这些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②工作补贴。

校企联合教研室的成员都是兼职人员,他们要完成除本职工作之外的另外一项工作,占用的时间基本上是休息时间。

为了调动和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应给予他们一定的工作补贴。

    实践证明,由于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存在与运行,使得新余市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改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的现状,实现了职业学校和企业一体化培养技能型人才;优化了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和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结构,提高了职业学校教师的“双师化”比例,提高了企业工程技术队伍的科研能力;企业在项目合作中得到实惠,认可了校企联合教研室的工作,使企业愿意参与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并用实际行动给予支持;由于增强了针对性,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很快地达到岗位要求、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受到合作企业的欢迎。

    (作者单位:

江西省新余市教育局)

高职校长联席会议关注创新与发展

 

    ■本报记者 翟帆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日前在江苏泰州召开。

会议以“贯彻落实职教会议精神·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主题,展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实际成效和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活力。

    会议期间,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解读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框架内容。

会议设立了“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等专题论坛,交流研讨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突破、办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改革、校企深度融合、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推进会,交流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经验,部署第三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工作。

会议集中展示了216个典型案例,全面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创新发展取得的成果。

    会议由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承办。

来自全国近400所高职院校的9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