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0867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7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docx

高二物理暑假作业

高考物理能力要求(阅读并领会)

高考把对能力的考核放在首要位置,要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应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

⑴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⑵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⑶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⑷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⑴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⑵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⑴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⑵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完成“物理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力、电部分高考考点

作业要求:

根据课本(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5)和笔记

总结整理以下各个高考考点的具体内容。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3、重力.重心

4、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5、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6、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

8、牛顿第三定律(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对比)

9、超重和失重

10、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11、位移和路程

12、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t图、v-t图)

13、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14、加速度

15、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t图)

16、打点计时器纸带的处理方法

17、曲线运动中质点速度的方向,物体做曲线(直线)运动的条件

18、平抛运动

19、匀速率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周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20、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高点的临界速度问题(绳球、杆球)

21、万有引力定律.卫星的运动(限于圆轨道).宇宙速度.

22、功、正功和负功

23、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机车起动问题

24、动能、动能定理(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25、重力势能、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26、弹性势能、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改变的关系

27、机械能守恒定律

28、动量和冲量

29、动量定理

30、动量守恒定律

31、动量知识和机械能知识的应用(包括碰撞、反冲、火箭)

32、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33、水平弹簧振子、竖直弹簧振子、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34、单摆、单摆的简谐振动条件、摆动中的能量转化、单摆的周期公式

35、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共振及其常见的应用

36、机械波、横波和纵波

37、横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的对比

38、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39、波的叠加、波的干涉、衍射现象

40、多普勒效应

41、两种电荷、三种起电方式、电荷守恒定律

42、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元电荷

43、电场线、各种典型的电场线

44、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匀强电场、匀强电场中电势差跟电场强度的关系、

45、电场强度的叠加

46、电势能、电势差、电势、等势面

47、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48、达到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具有的特点、静电屏蔽

49、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50、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常用的电容器

51、电流、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52、欧姆定律

53、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54、电阻的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规律

55、滑动变阻器,分压电路、限流电路

56、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电动机

57、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58、电流表改装安培表和伏特表

59、伏安法测电阻

60、磁铁的磁场、地磁场、电流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安培定则)

61、磁感应强度、磁感线

62、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安培力)、左手定则

63、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左手定则

64.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实例:

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65、磁通量、磁通量的变化、磁通量的变化率

65、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66、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楞次定律、右手定则

67、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

68、自感现象

69、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70、正弦式电流的图像和三角函数表达.

71、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与有效值,周期与频率

72、电阻、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73、理想变压器的原理

74、电能的输送

与高考考点对应的习题

作业要求:

1、写解题过程,要有必要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图

2、注意规范解题过程,注意表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3、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计算能力

4、有意识地控制解题时间,提高解题速度

1.下面的说法中,若正确,在括号中画“√”;若错误,在括号中画“×”。

①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

②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

③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④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一定增大()

⑤速率不变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⑥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

⑦速度变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⑧加速度的方向就是速度矢量变化的方向()

2.某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运动方向相同,当加速度逐渐减小时

A.物体的速度也随之减小,运动方向不变

B.物体的速度随之加大且运动方向不变

C.物体的速度加大且运动方向改变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变,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最大

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的s-t图像,由图可知,2s末的速度是m/s;前2s内的速度第3s内的速度;前3s内的平均速度是m/s;前2s内的平均速度v1、前3s内的平均速度v2、前4s内的平均速度v3的大小关系是。

 

4.物体的质量为2kg,在重力和竖直拉力T的共同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它的v-t图象如右图。

由图求出:

(g=10m/s2)

⑴0~2s末的a1、s1、F合1、T1

⑵2s~5s末的a2、s2、F合2、T2

⑶5s~8s末的a3、s3、F合3、T3

5.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运动,其速度-时间如图所示。

在0-t1和t1-3t1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A.加速度之比大小为2:

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

2

C.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

1

D.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

1

6.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由此两图线求:

⑴物块的质量m

⑵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多少?

 

7.如图所示,小木块从高h=6.0m,倾角为37º的固定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至底端,到达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8.0m/s,已知sin37º=0.6。

(g取10m/s2)求:

(1)木块从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需的时间;

(2)小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8.惯性制导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弹道式导弹工程中,这个系统的重要元件之一是加速度计.加速度计的构造原理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沿导弹长度方向安装的固定光滑杆上套一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两侧分别与劲度系数均为k的弹簧相连;两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壁相连.滑块原来静止,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滑块上有指针,可通过标尺测出滑块的位移,然后通过控制系统进行制导.设某段时间内导弹沿水平方向运动,指针向左偏离O点的距离为s,则这段时间内导弹的加速度

A.方向向左,大小为ks/m;

B.方向向右,大小为ks/m;

C.方向向左,大小为2ks/m;

D.方向向右,大小为2ks/m;

9.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载入飞船,次日载入舱着陆,实验获得成功,载人舱在将要着陆之前,由于空气阻力作用有一段匀速下落过程,若空气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载人舱的质量为M,则此过程中载人舱的速度应为。

10.质点所受的力F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力的方向始终在一直线上.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为零.在图示t1、t2、t3和t4各时刻中,哪一时刻质点的速度最大?

A.t1;B.t2;C.t3;D.t4;

11.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游泳运动员仰卧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B.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都处于失重状态

C.举重运动员在举起杠铃后不动的那段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D.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时处于失重状态

12.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g/3,g为重力加速度。

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mg/3B.2mgC.mgD.4mg/3

13.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θ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

若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

14.右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形轨道上运动,由a点顺时针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关于万有引力做功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不做功B.做正功C.做负功D.不能判定

15.大小不变的力F按如图所示的四种方式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前进了s,其中力F做功最少的是

16.如图所示,小物块位于光滑的斜面上,斜面位于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从地面上看,在小物块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斜面对小物块的作用力

A.

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B.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C.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为零

D.不垂直于接触面,做功不为零

17.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左边是主动轮,右边是一个轮轴,RA:

RC=1:

2,RA:

RB=2:

3。

假设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皮带轮边缘上的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是________;线速度之比是________;向心加速度之比是________。

18.汽车在水平地面上转弯,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已达到最大值。

当汽车的速率加大到原来的二倍时,若使车在地面转弯时仍不打滑,汽车的转弯半径应

A.增大到原来的二倍B.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C.增大到原来的四倍D.减小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19.讨论人造卫星所受的向心力与轨道半径r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F=GMm/r2可知,向心力与r2成反比B.由F=mv2/r可知,向心力与r成反比

C.由F=mrω2可知,向心力与r成正比D.由F=mωv可知,向心力与r无关

20.一颗小行星环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是地球公转半径的4倍,则

A.它的线速度是地球线速度的2倍B.它的线速度是地球线速度的1/2

C.它的环绕周期是4年D.它的环绕周期是8年

21.设某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若测得该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为T,万有引力恒量为G,则根据以上数据可计算出

A.行星的线速度B.行星的加速度C.行星的质量D.太阳的质量

22.某行星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3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6倍。

则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

A.4倍B.6倍C.1/4倍D.12倍

23.一名宇航员来到某星上,此星的密度为地球的一半,半径也为地球的一半,则他受到的“重力”为在地球上所受重力的

A.1/4B.1/2C.2倍D.4倍

24.关于地球同步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的轨道可以通过南北极的上空B.同步卫星的轨道必定在赤道上空

C.轨道到地面的距离是一个确定的值D.同步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在空中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

B.若发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卫星将在高空沿圆轨道或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C.如果需要,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地球上空任何一点

D.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轨道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椭圆的

26.图1为一弹簧振子的示意图,弹簧的劲度系数k=40N/m,小球的质量m=0.5kg,O为平衡位置,B、C为小球离开O点的最远位置。

取向右为正方向,从弹簧振子向右经过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图2为它的振动图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为10cm

B.在t=0.2s时,小球的加速度最大,为8m/s2

C.在t=0.4s时,小球的速度最大,方向为水平向左

D.在t=0.6s时,小球受到的回复力最大,方向为水平向左

27.铺设钢轨时,每两根钢轨接缝处都必须留有一定的间隙。

每当列车经过轨道接缝处时,车轮就会受到一次冲击力。

由于每一根钢轨长度相等,所以这个冲击力是周期性的,列车由于受到周期性的冲击力而做受迫振动。

已知列车振动的固有频率为3Hz,每根钢轨长为12.6m,当列车以25.2m/s匀速行驶时,列车振动的频率为

A.3HzB.2HzC.1HzD.0.5Hz

28.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其共振曲线(振幅A与驱动力的频率f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A.此单摆的固有周期约为0.5s

B.此单摆的摆长约为1m

C.若摆长增大,单摆的固有频率增大

D.若摆长增大,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29.图甲是利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

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显示出沙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0.20m/s,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0.60m,则这次实验沙摆的摆长大约为(取g=π2)

A.0.56mB.0.65mC.1.00mD.2.25m

30.如图所示,在一根张紧的水平绳上挂几个摆,其中A、E摆长相等。

先让A摆振动起来,其他各摆随后也跟着振动起来,则

A.其它各摆摆动周期跟A摆相同

B.其它各摆振动振幅大小相同

C.其它各摆振动振幅大小不相同,E摆振幅最大

D.其它各摆振动周期大小不同,D摆周期最大

31.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此时A质点正向上运动,如图中箭头所示,由此可断定此横波

A.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B正向上运动

B.向右传播,且此时质点C正向下运动

C.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D正向上运动

D.向左传播,且此时质点E正向下运动

3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A.这列波的波长为5m

B.波中的每个质点的振动周期为4s

C.若已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此时质点a向下振动

D.若已知质点b此时向上振动,则波是沿x轴负向传播的

33.一列简谐横波正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波长是8m

B.此时刻x=3m处质点正沿y轴正方向运动

C.此时刻x=6m处质点的速度为0

D.此时刻x=7m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3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图甲是t=0时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上某振动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振动图线。

则图乙中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线

A.x=0处的质点B.x=1m处的质点C.x=2m处的质点D.x=3m处的质点

35.图5是沿x轴负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波速为2.0m/s。

图中x=2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3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

从该时刻起

A.此时刻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

B.此时刻质点Q沿y轴负方向运动

C.经过0.1s,波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了2m

D.经过0.25s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

质点P的加速度

3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0m/s。

当波传到x=5m处的质点P时,波形如图所示。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周期为0.5s

B.再经过0.4s,质点P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C.再经过0.7s,x=9m处的质点Q到达波峰处

D.质点Q到达波峰时,质点P恰好到达波谷处

3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

为自感线圈,不计线圈电阻。

关于两灯泡点亮和熄灭的先后次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上开关,

先亮,

后亮B.合上开关,

先亮,

后亮

C.断开开关,

同时熄灭D.断开开关,

先熄灭,

后熄灭

39.在赤道正上方,小明提着一根沿竖直方向的直导线自西向东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两端电势差为零B.导线中有感应电流

C.导线上端电势高于下端电势D.导线下端电势高于上端电势

40.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

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矩形线圈与阻值为10Ω的

电阻构成闭合电路,若不计线圈电阻。

A.t1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B.t2时刻感应电流方向发生变化

C.t3时刻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的绝对值最大D.交流电流的有效值为

A

41.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为

,则

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HzB.当t=0时,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恰好为零

C.当时

,e为最大值

D.该交变电流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42.一台理想变压器,接有负载.当原线圈接入如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时,副线圈输出电压为55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副线圈输出的也是正弦交流电,其频率为50Hz

B.原线圈中交流电电压的有效值为311V

C.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等于4:

1

D.变压器输入、输出功率之比等于1:

1

43.一理想变压器,副线圈连接一电阻R,如图所示。

要使流过电阻R的电流大小恒定,且方向由点c流经电阻到点d,原线圈a、b间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是

 

44.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线圈的面积为0.05m2,共100匝。

该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

T的匀强磁场中,以10

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为50Ω,线圈的内阻忽略不计,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

A.线圈中的电动势为e=50sin10

tVB.电流表的示数为

A

C.电压表的示数为50

VD.R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50W

45.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副线圈通过导线接两个相同的灯泡L1和L2。

导线的等效电阻为R。

现将原来断开的开关S闭合,若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不变B.通过灯泡L1的电流增大

C.原线圈中的电流减小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46.如图所示是一理想自耦变压器,

是理想交流电流表和电压表,在ab间接一正弦交流电,若将滑动头P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小

D.电压表示数减小,电流表示数增大

47.质量为m的小球被系在轻绳的一端,在竖直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多少?

 

48.如图所示,水平台面AB距地面的高度h=0.8m。

有一滑块从A点以v0=6m/s的初速度在台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滑块运动到平台边缘的B点后水平飞出。

已知AB=2.2m。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求:

(1)滑块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

(2)滑块落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

 

49.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

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υ-t图象,求:

⑴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

⑵8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s。

 

50.如图所示,水平台AB距地面高h=0.80m。

一发气枪子弹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射入放在水平台边缘上的小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小木块获得一定的速度,并从平台边缘的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在地面上的D点。

D点距台边的水平距离CD=2.0m,已知小木块的质量M=0.99kg,气枪子弹的质量m=10g,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小木块落地所用的时间;

(2)气枪子弹射入小木块前的速度大小;

(3)子弹击中木块的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转

化为内能的数量。

 

51.如图所示,ABC是光滑的轨道,其中AB是水平的,BC

为竖直平面内的半圆,半径为R,且与AB相切。

质量m的小球在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的内侧到达最高点C,并从C点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运动到C点的速度为多大?

(2)小球在C点受到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3)小球落地点到B点的距离为多大?

 

52.AB是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在下端B与水平直轨相切,如图所示。

一小球自A点起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

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小球的质量为m,不计各处摩擦。

⑴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

⑵小球下滑到距水平轨道的高度为R/2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⑶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点和水平轨道的C点时,所受轨道支持力NB、NC各是多大?

 

53.如图,水平地面AB=10.0m。

BCD是半径为R=0.9m的光滑半圆轨道,O是

圆心,DOB在同一竖直线上。

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静止在A点。

现用F=10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当物体运动到B点时撤去F。

之后物体沿BCD轨道运动,离开最高点D后落到地上的P点(图中未画出)。

g取10m/s2。

求:

     

(1)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

(2)物体运动到D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落地点P与B间的距离。

 

54.下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

整个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和着陆雪道DE,以及水平的起跳平台CD组成,AB与CD圆滑连接。

运动员从助滑雪道AB上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滑到D点水平飞出,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经2s在水平方向飞行了60m,落在着陆雪道DE上。

已知从B点到D点运动员的速度大小不变。

(g取10m/s2)求

(1)运动员在AB段下滑到B点的速度大小;

(2)若不计阻力,运动员在AB段下滑过程中下降的高度;

(3)若运动员的质量为60kg,在AB段下降的实际高度是50m,

此过程中他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