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1289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docx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2012年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

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

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

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

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

实验的

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

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

额外变量会对

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

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

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

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

对照组:

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变量无关变量反应变量

3.针对训练

例:

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某电镀厂排水口采集重金属污染液l00OmL。

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器材:

水稻种子,试管,培养皿,纱布,尺子(l00mm),蒸馏水,恒温光照培养箱(温度设定为28℃,光强度为200OLux)。

(实验材料和器材的数量不限)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器材.请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方法和步骤:

(2)结果预测和分析:

解析:

变量的确定和控制方法是实验设计的核心内容,现分析如下:

内容项目

变量的确定

变量的控制

实验变量

各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用加法原理对研究对象施加干扰,即用清水作对照,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作实验组

无关变量

①影响种子萌发的内因,如籽粒饱满、大小等

②影响种子萌发的外因,如适宜的水分、温度、空气、光照等

③用一粒种子的偶然性

①选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去掉种子籽粒对实验的影响

②利用平衡等量原则,给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的、适宜的外界条件

③重复原则,选一定数量的种子进行实验

反应变量

①种子萌发情况

②水稻生长状况

①统计发芽率

②测量幼苗株高,并计算平均值

答案:

(1)方法和步骤:

①用蒸馏水将重金属污染液逐级稀释10、102、103、104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污染液。

②挑选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水稻种子250粒,随机分成5组,每组50粒。

③取5只培养皿,垫上纱布;其中4只培养皿加人等体积的不同浓度重金属污

染液(浸润纱布即可),另1只培养皿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作为对照。

④在每只培养皿的纱布上,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⑤将5只培养皿置于恒温光照培养箱培养;每天实验组补充等量的相应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照组补充等体积的蒸馏水,以保持纱布的湿润。

⑥1周后统计各组的发芽率;用尺子测量幼苗株高(或根长),计算平均值。

(2)结果预测和分析:

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萌发率逐渐降低;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株高(或根长)逐渐降低。

练习1、为验证铁是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不可再利用的元素”,请你写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

同种的具4-5片叶的小麦幼苗

实验器材:

自选

实验步骤: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

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

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

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练习4、(03北京)现有一种植物的种子,已经知道它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的影响,但不了解其萌发与光是否有关,探究光的有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请你依据所给材料和用品设计出实验的方法步骤,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分别得出相应的结论。

材料和用品:

数量充足的铺有滤纸的培养皿、无菌水、表面消毒过的种子等

(1)方法步骤:

①                   

②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                   

②                   

③                   

专题1

1、①选择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分成数量相同的A、B两组。

②将A组小麦用缺铁培养液培养,将B组小麦用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培养。

③将两组装置共同置于温度、光照等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④每天观察小麦新叶和老叶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结果。

2、不能。

缺少对照实验,未排除稀盐酸的作用

3、

(1)②:

蒸馏水赤霉素溶液③:

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有影响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

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4、

(1)方法步骤:

①向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水,将等量的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

②将一组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环境中,在培养过程中,使两组所处温度、水分、空气状况适宜且相同。

(2)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①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也萌发(或答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该种植物的种子萌发不受光的影响。

②有光组萌发,无光组不萌发(或答有光组发芽率高于无光组,差异显著),光是该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有光组不萌发,无光组萌发(或答无光组发芽率高于有光组,差异显著),光抑制该种植物种子的萌发。

 

专题2:

结果的处理

知识目标:

实验结果的记录与数据的处理

能力目标:

学会设计记录表,能够将实验数据以图像形式呈现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设计记录表

注意:

①表格要有题目;②表格设计要科学;③每组多个材料时要有平均值;④有时在施加实验变量前要有前测

2、绘图

注意:

①用笔(先用铅笔后用炭素笔);②建立坐标(横纵坐标的含义单位和数值);③曲线不要超出范围;④两条以上曲线要作出标注

3、针对训练

例1:

某学生偶然发现磁场环境会影响黄豆芽的生长,想进一步研究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下胚轴生长的关系,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但还不完整,请你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知识加以补充,并回答有关问题。

课题名称:

不同磁场强度与黄豆芽下胚轴生长长度的关系

假设:

研究指标:

黄豆下胚轴的长度

实验用品:

饱满的黄豆种子、磁铁(用于组建不同的磁场环境)、25℃黑暗温室环境、尺、清水、烧杯、纱布及其他所需材料

研究步骤:

1)将一定数量品质相同的黄豆用清水浸泡1~2小时

2)用磁铁组建强度不同三个磁场环境,分别命名为磁场1、磁场2、磁场3;

3)取底部铺有纱布的4个烧杯,各放入5粒浸泡过的黄豆,盖上湿纱布;

4)在25℃的黑暗温室环境中,随机取三个烧杯分别放入上述磁场中,剩余的一个作为对照组,并贴上标签区分。

5)每天补充一定量的清水,以保持黄豆芽生长的合适湿度。

6)一周后,测量并记录每根黄豆芽下胚轴的最终长度,求平均值。

研究结果与结论:

根据该生的研究步骤,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答案: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磁场强度的增加黄豆芽下胚轴会长得更长(或更短)。

不同磁场强度下黄豆芽生长长度记录表

不同磁场强度

黄豆芽下胚轴的长度

第1根

第2根

第3根

第4根

第5根

平均值

磁场1

磁场2

磁场3

无磁场(对照)

例2:

植物乙自然结实率低,主要原因是花粉粒萌发后多数花粉管不能伸长。

为探究生长素对植物乙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请结合表中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

可据表绘制坐标曲线图如下:

答案:

生长素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超过一定的浓度后,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花粉管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结论:

低浓度生长素促进花粉管的萌发,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花粉管的萌发。

练习1、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组、______组和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

练习2、生产中使用的普通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40℃—60℃之间,而极端耐热淀粉酶在100℃仍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因此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某同学正在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温度对两种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有些问题需要你的帮助。

(1)此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及等因素。

(2)在此实验中,因变量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检测,两种试剂

各与何种物质反应生色?

检测的是底物还是产物?

 

(3)假设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绘图反映实验结果。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普通淀粉酶相对活性/%

6

25

43

67

83

65

22

2

0

0

耐热淀粉酶相对活性/%

6

15

25

48

76

92

100

98

82

65

练习3、专题1中“探究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

设计一张实验结果记录表。

专题2

1、答案:

(1)BA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供应较少

2、

(1)底物(淀粉液)的浓度和数量、pH及添加试剂的量、实验操作顺序等。

(2)碘液与淀粉反应,碘液检测的是底物;斐林试剂与还原性糖反应,检测的是产物。

(3)绘图,略。

 

专题3:

实验的变式

知识目标:

通过对实验题目的变式训练,学会解决各种类型的实验题目的方法。

能力目标:

比较归纳的能力。

如验证与探究、结果与结论等的区别。

教学方法:

比较归纳,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例:

(2001广东)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

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答案:

(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用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

  

(2)实验步骤⑤中的“葡萄糖”是错误的,改为淀粉

(3)未设对照。

对照的作法是:

a.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

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c.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d.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变式1、下面是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

①选一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48h,再将2×2厘米不透光的黑色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上,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h,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A、B、C、三个叶圆片。

②将叶圆片放入装有某溶液的试管中,经热水浴脱色。

③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

④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叶圆片中,变蓝的是_____,不变蓝的是______。

(2)为了验证下面两项结论,各需比较图中A、B、C哪两项?

①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_______;②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________。

(3)把叶圆片切成薄片,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细胞中分散着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行光合作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形成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阶段。

(5)光合作用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这种简单的无机物,被________________还原为复杂的有机物。

答案

(1)B A、C

(2)①A、B ②B、C(3)叶绿体(4)光能 暗反应(5)、CO2 [H]

变式2、为证实"水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想一想,应该怎样做?

变式3、科学家发现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粒;C3植物的情况正好相反。

为了验证“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产生淀粉粒,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内产生淀粉粒”,请你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①将该植物在黑暗处饥饿处理一段时间(36h);②将其放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一段时间(12h);③剪取该植株叶片置于酒精中水浴加热脱色;④用刀片将叶片横切成薄的切片;⑤用碘液试剂处理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色的部位。

预测结果及结论:

C4植物只有维管束细胞呈现蓝色,说明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维管束细胞内产生淀粉粒;C3植物只有叶肉细胞呈现蓝色,说明C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肉细胞内产生淀粉粒。

变式4、已知玉米为C4植物,现欲以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部位(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想一想,怎样做?

如何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若只有维管束细胞呈蓝色,则叶片产生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细胞;

若只有叶肉细胞呈蓝色,则叶片产生淀粉的部位是叶肉细胞;

若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呈蓝色,则表明两种细胞都能产生淀粉。

变式5、现有一株植物,欲鉴别其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你有哪些

方法?

分别依据哪些原理?

 

专题4:

步骤的书写

知识目标:

明确实验步骤的书写规范及应注意的问题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书写实验步骤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常规实验步骤的几个方面

1分组与编号②施加实验变量③控制无关变量④观测与记录

2、注意:

1要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2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③在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应尽可能用“定性”的语言表达,如“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一定量的”等;

④叙说中尽量要用规范的实验术语,不能用俗语口语,如:

“盖玻片”不能说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说成“一样多的”,“振荡”不宜说成“晃动”“摇动”,“不变蓝”不等于“无色”或“没有颜色变化”,“褪色”说成“无色”,另外“不变”也不能说成“无现象”等等。

3、针对训练

例: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是用植物激素刺激生长发育成熟的,人们担心儿童吃了这类蔬菜和水果后会出现性早熟。

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毓橘教授说:

“激素水果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赵教授的说法。

实验目的:

验证激素水果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材料用具:

未成熟的小雄兔若干、普通水果、激素水果、雄激素、兔饲

料等

实验原理:

(略)

方法步骤: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预期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

取年龄、大小、生长状况等相同的未成熟的小雄兔若干,将其平均分成三组,并编号为A、B、C。

第二步:

把A、B、C三组小雄兔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进行饲喂:

A组用普通水果拌兔饲料,B组用等量激素水果拌等量的兔饲料,C组用适量的雄激素拌等量的兔饲料。

第三步:

饲养一段时间后,观察A、B、C个体发育情况。

预期结果及结论:

A、B两组小雄兔的发育同步且比C组慢,证明“激素水果

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练习1、(2004年全国理综)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

作用。

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

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

验结论。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

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

管,烧杯等。

(二)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

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

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练习2、某校生物研究小组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早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特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如你是其中一员,请你一起完成该研究方案。

⑴实验假设。

⑵实验设计:

A材料用具:

已萌发的萝卜种子若干、移液管、培养皿、蒸馏水、滤纸、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100mg•L-1、10mg•L-1、lmg•L-1、0.1mg•L-1、0.01mg•L-1)。

B方法步骤:

①取6个培养皿,。

②使用移液管,。

③。

④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收集的数据。

⑶如果实验结果(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则可以判断,生长素促进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浓度范围为。

练习3、以下实验研究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情况。

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3小时后,把枝条洗净,并在距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含有染液的部分显示有水分经过。

实验装置和结果如图所示:

(1)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

(2)在不同外界条件下,水分向上运输的速率会有所不同,试改变

某种条件,使水分移动速率加快。

(3)给你提供数枝洋紫苏,试利用类似上述的实验,研究叶的表面

积与水运输速率的关系。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把洋紫苏的茎放在盛有红色染液的烧杯中。

第三步:

2小时后,洗净枝条,并在距离枝条底部的不同位置切出切片。

实验预期:

实验结论:

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专题4

⑴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幼苗的影响不同

⑵①编号并垫上滤纸

②取等量的5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滴入培养皿中(2分)

③取等量的生长状况相同的已萌发的种子分别放入6个培养皿中(2分)

⑶10mg•L-1-1mg•L-1(2分)

(1)蒸腾作用

(2)增强光照;提高温度;加大风速(任答1项,其他正确答案也可得分)(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枝洋紫苏,一枝留9片叶,一枝留6片叶,一枝留3片叶(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1分)实验预期:

相同时间内,9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最长,3片叶的洋紫苏茎中染液上升的长度最短。

(其它正确答案也给分)实验结论:

植物运输水的速率与叶面积成正比关系对实验结论的解释:

叶面积越大,气孔越多,蒸腾作用越强,因为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水分上升的越快。

(1)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班氏糖定性试剂。

(3)给药1小时后,对两只小白鼠采尿液,实验鼠尿液放入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入2号试管内。

(4)将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待冷却后,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三)

1号试管中应该出现砖红沉淀,青蛙实验鼠尿液中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表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实验结论:

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专题5:

原理的分析

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实验原理,学会应用实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

能力目标:

能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什么是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知识以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常识,通常是我们设计实验的主要依据。

如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涉及生物知识的原理有:

渗透作用原理;化学原理有:

DNA遇二苯胺沸水浴变蓝,DNA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酒精可溶解细胞内某些物质但不溶解DNA,柠檬酸钠与钙离子反应有抗凝血作用;物理原理有:

离心沉降作用的原理等。

2、实验原理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①从研究题目中分析,②从实验步骤中分析(实验步骤是依据实验原理设计的),③从学过的知识原理中分析

3、针对训练

例1:

(05全国一30、)(21分)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