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406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docx

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

2019届理综训练生物试题3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为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C.若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为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组成元素判断出①②③④各代表什么物质。

A项正确:

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蛋白质含有这4种元素,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

B项错误:

②的组成元素为C、H、O,且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故②可能是糖类或脂肪。

考生多知道糖类的组成元素是C、H、O,易忽略脂肪的组成元素也是C、H、O。

C项正确: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若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其一定是DNA。

D项正确:

④的组成元素为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④为主要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答案] B

2.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B.变形虫、草履虫、乳酸菌均可进行有氧呼吸

C.黑藻、念珠藻、颤藻均能进行有丝分裂

D.用电镜观察霉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生物所属类别和掌握真、原核细胞的特点。

A项正确: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B项错误:

变形虫和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为厌氧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项错误:

此选项易因区分不清黑藻属于真核生物,而念珠藻和颤藻都属于蓝藻(属原核生物)而出错,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特有的三种分裂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

D项错误:

霉菌是真菌(属真核生物),具有内质网,而乳酸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 A

3.细胞自噬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衰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内并降解的过程。

细胞自噬存在下图中甲(微自噬)、乙(巨自噬)、丙(分子伴侣介导)的三种自噬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

B.甲、乙过程与浆细胞分泌抗体过程一样,都需要消耗能量

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来完成细胞的自噬过程

D.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

[解析] 结合题意和题图分析,细胞自噬分三种方式:

单个大分子或小颗粒直接通过微自噬即胞吞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大颗粒或细胞需要先包膜后,与细胞膜融合再进入细胞内,被溶酶体降解;部分特殊物质需要与其他分子结合(介导)才能被识别进入细胞,被溶酶体降解。

所有这些体内的自噬过程的发生,意义在于维持体内的稳态。

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细胞自噬被维持在一定水平,有利于确保和维持细胞内的稳态,A正确;浆细胞分泌抗体需要消耗能量,图中甲、乙过程也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C错误;题干中甲、乙、丙三种自噬方式都是为了维持自身稳态,所以需要贯穿于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中,D正确。

[答案] C

4.如图表示给某种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细胞对某物质的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该物质浓度差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与O2进入该细胞的方式相同

B.该细胞吸收这种物质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

C.该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

D.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

[解析] 对细胞施予呼吸抑制剂后,不影响该物质的吸收速率,说明不消耗能量,但当物质在细胞外达到一定浓度时,吸收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应是协助扩散,细胞吸收O2是自由扩散,与这种物质进入该细胞的方式不同,A错误;协助扩散运输不消耗ATP,与ATP的水解无直接关系,B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才能进入细胞,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间隙,C正确;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而载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则该细胞对这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核糖体的功能有关,D正确。

[答案] A

5.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内4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①和④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没有③或与其功能类似的物质时,细胞仍能合成①

[解析] 图中①含有N、Mg,而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故①是叶绿素分子;②具有明显的“三叶草”结构,是tRNA,能转运特定的氨基酸;③是AT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④是吲哚乙酸,能促进植物生长。

A项错误:

题图中的①(叶绿素分子)存在于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而不是存在于所有的植物细胞中。

B项正确:

题图③中的a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②是tRNA,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C项错误:

若细胞中没有①,则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③(ATP)。

ATP既可以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产生,也可以在细胞呼吸中产生。

D项错误:

题图中的③是ATP,合成①(叶绿素分子)需要消耗ATP,故没有③或与其功能类似的物质时,细胞不能合成①。

[答案] B

6.苏氨酸在苏氨酸脱氨酶等酶的作用下,通过5步反应合成异亮氨酸。

当细胞中异亮氨酸浓度足够高时,其与苏氨酸脱氨酶结合,抑制酶活性;当异亮氨酸的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异亮氨酸脱离苏氨酸脱氨酶,使苏氨酸脱氨酶重新表现出活性,从而重新合成异亮氨酸。

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亮氨酸的合成一定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B.细胞通过正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

C.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

D.异亮氨酸的合成不需要其他酶催化其反应

[解析] 异亮氨酸的合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的催化,酶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由题干可知,细胞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控制异亮氨酸的浓度,B错误;由题干可知,苏氨酸脱氨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后可恢复正常,C正确;异亮氨酸的合成不仅需要苏氨酸脱氨酶,B→C、C→D、D→E、E→异亮氨酸也需要酶催化其反应,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Na+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兴奋传递到B(另一受体)时,C(Ca2+通道)打开,肌质网中Ca2+释放,引起肌肉收缩。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填组成成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

(2)轴突末端释放Ach的方式是________,Na+由Na+通道进入细胞内,其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可推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症状。

(5)细胞外Ca+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即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若血钙含量偏高,则会出现__________症状。

[解析] 

(1)根据教材内容可知,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

牢记静息电位对应的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动作电位对应的膜电位为“内正外负”,即可判断出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Ach是神经递质的一种,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

动作电位产生时,Na+由Na+通道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3)由题图可知,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相当于突触,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并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

(4)神经—骨骼肌接头上存在分解Ach的胆碱酯酶,而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能抑制Ach的分解,从而使Ach持续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肌肉持续收缩。

因此,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会出现肌肉持续收缩症状。

(5)当血钙含量偏高时,Ca2+在膜上形成屏障,使Na+内流减少,骨骼肌细胞膜动作电位产生不明显,导致骨骼肌无法正常收缩,会出现肌无力、肌肉松弛、肌肉无法收缩等症状。

[答案] 

(1)效应器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胞吐 协助扩散

(3)Ach只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轴突末端释放并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

(4)肌肉持续收缩

(5)肌无力(答案合理即可)

8.下图为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①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这些酶通过________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②过程得到的mRNA先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加工后才用于翻译,翻译时一条mRNA会与多个核糖体结合,最后得到的多肽链上氨基酸序列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本图推知:

该细胞中核糖体分布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____________等。

(3)图中所示生理过程的完成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由此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最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4)某遗传病由核基因和线粒体上的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患病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由此推知夫妇患病分别因为_________异常。

[解析] 由图可知,①过程是细胞核内DNA复制过程;②过程是细胞核内的转录过程;③过程是RNA经核孔转移到细胞质;④过程为细胞质基质内的翻译过程;⑤过程为前体蛋白穿过线粒体双层膜进入线粒体内;⑥过程是线粒体中DNA复制过程;⑦过程为线粒体内DNA转录过程;⑧过程为线粒体内翻译过程。

(1)由图可知①过程是DNA复制的过程,需要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的参与,这些酶都是蛋白质,都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然后通过核孔到达细胞核的。

②过程是转录过程,得到mRNA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后,与核糖体结合后开始进行翻译。

翻译时一条mRNA上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以加快肽链的合成量。

因为模板是相同的,所以最后得到的多肽链上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

(2)核糖体分布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内质网,而图中显示的在线粒体中也有。

(3)图中的①DNA复制,②转录,④翻译,⑥线粒体DNA复制,⑦线粒体DNA转录和⑧线粒体中的翻译都需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用α-鹅膏蕈碱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RNA含量显著减少,而细胞质中的RNA是由②过程得来的,由此推测α-鹅膏蕈碱抑制的过程是②。

(4)某遗传病由核基因和线粒体上的基因共同控制,一对患病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由此推知丈夫患病是因为线粒体基因异常,丈夫的线粒体中致病基因不会随精子遗传给后代;妻子患病是因为细胞核中基因异常,若假设丈夫的核基因型为AA,妻子的核基因型为aa,则他们的后代的核基因型为Aa,则后代表现型是正常的;由于妻子的线粒体中无致病基因,所以他们的儿子表现型正常。

[答案] 

(1)DNA解旋酶、DNA聚合酶 核孔 相同

(2)线粒体(或内质网)

(3)①②④⑥⑦⑧ ②

(4)线粒体、细胞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