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441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粮油作物》研究性学习方案

∙2009-9-16浏览(3896)【大中小】

∙“张甸中心小学  朱春喜

一、设计意图

粮、油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可是,2008年世界上不少国家粮油紧缺,部分地区甚至造成粮荒。

而我国粮油产量也不容乐观,据海关统计,去年1-5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357.3万吨,价值39.8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1.1%和94.7%。

进口平均价格1114美元/吨,上涨75.2%。

5月当月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65.8万吨,下降4.1%;进口平均价格1223美元/吨,上涨80.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如何提高两油产量,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这是当前迫切研究的课题。

张甸中心小学地处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根据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组织学生围绕庄稼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符合乡情、国情。

本活动农村实际设计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观察、调查、表演、手工制作、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认识了解庄稼、学习关于庄稼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农、学农、务农、长大做一名新型农民的意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诸项多元智能。

二、活动目标

认知:

1.认识各类庄稼,知道家乡粮油作物的名称、形态、特点、生长规律等。

2.走近田野,增进学生对庄稼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庄稼的内在联系。

3.掌握制作几种食品的基本方法。

能力:

1.初步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懂得与他人交往的社会交际能力,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3.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管理庄稼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

1.通过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等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2.通过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帮助,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通过对庄稼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爱庄稼、护庄稼的情感,培养学生爱粮、惜粮的意识。

4.在成果汇报、展示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实践出成果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培养其自信心。

5.培养学生科学地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6.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

1.收集庄稼的图片、资料,以及粮食对人类的贡献事例。

2.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庄稼。

3.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等途径,了解粮油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寻找赞美庄稼的文章、诗歌、歌曲等。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激发农趣,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一)激发农趣走进田野

活动过程:

一、展示田野丰收景象的录像及图片,让学生为为农户家庭子女而自豪,告诉学生,本学年我们研究的课题------庄稼(粮油作物)

二、让学生说说研究粮油作物的意义。

1.粮油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2.民以食为天;

3.农田可用种植面积在逐渐减少;

4.目前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5.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引起其他价格的不稳定;

6.世界不少国家已现粮荒现象;

7.无农不稳,无粮则荒;

8.粮油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

9.粮食是人们的命根

10.粮油产量,庄稼人的收入。

…………

三、欣赏袁隆平稻田研究水稻画图,畅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故事。

突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四、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谈谈如何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树立学农、爱农、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决心。

五、到学校附近的农田参观,欣赏田野美,大自然美。

六、作业:

调查了解家乡有那些浪油作物,做好记录。

(为下一堂课制定活动方案做好铺垫。

(二)初步认知制定方案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类庄稼,知道家乡粮油作物的名称、形态。

2.走近田野,增进学生对庄稼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庄稼的内在联系。

3.向家长学习,不动就问,以防小麦当韭菜,水稻当小麦的现象再次发生。

活动准备:

1、收集庄稼的图片、资料。

2.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庄稼名称。

活动过程:

一、芝麻开门,出示教材中的儿歌。

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庄稼长得好。

高梁涨红了脸,

玉米露齿笑。

山芋挺起肚,

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庄稼长得好。

花生宝宝藏地里,

大豆挂千刀。

田野一片丰收景,

农民乐得哈哈笑。

二、讨论:

1.说说农民为什么为什么乐得哈哈笑,粮油高产你的感觉如何?

2.这首儿歌里面提到几种作物,给粮油作物分分类。

三、观察在线

仔细观察家乡秋天的田野,完成下列作业。

四、制定活动方案

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农作物生长、成熟特点制定活动方案。

九月份~十月上旬:

关于水稻的综合实践活动。

十月中下旬:

关于花生、大豆的综合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关于山芋的综合实践活动。

十一月中旬起:

关于小麦的综合实践活动

知识链接

下面是一首当地劳动人民的号子歌,唱一唱:

劳动号子歌

1=c   2

 4

整理:

朱春喜

5 6 1 2 ∣2 5  6∣2 32 6 1∣5 655 ∣

  (领)同志们啦    加油 干, 干劲 冲云  霄     啊。

2 3 2  2 ∣5.5 6 1∣3 2  2 6∣5 5  ∣

(齐)哎 咳咳 哟   咳咳 哎咳  哎咳 咳      哟 啊。

6      1∣2  3 5 ∣2 6  3 2 ∣ 1 6  6∣

领)为     了   高 产      一同 送肥     料    啊。

5 5 5 6 5∣2 5 3 2 1∣3. 22∣1 6 5 3∣

(齐)哎咳咳 哎咳哎咳 哎咳咳 哎     咳   哎   咳。

5        5 :

哟      啊

(此号子根据张甸朱顾村五组村民实地表演而整理,可据歌谱由农民在劳动中自己填词。

点击问号

1.山芋是吃根吗?

2.家乡现在有哪些成熟的粮油作物?

3.水稻是不是整个生长过程都要灌溉?

巧手作坊

搜集家乡“农”字当头的谚语。

(由于活动方案篇幅之大,以下仅提供关于水稻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研究问题,实施方案

认识水稻

第一课时:

(课堂完成)

一、欣赏水稻画图:

板书“水稻'。

二、出示水稻的全株秆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

三、你对水稻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

(让学生交流,然后介绍关于水稻方面的相关知识。

展示: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物之一,也是占地球半数以上人口的重要食粮。

我国是世界水稻发源之一,其栽培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相传,神农、黄帝时代已开始栽种,到唐宋时,稻谷产量已占全国粮食的首位。

我国的稻米可分为三大类:

籼米、粳米和糯米。

四、你还想知道水稻方面的那些知识?

(讨论归纳,师生合作,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问题写在黑板上。

五、归纳需要调查的问题:

1.家乡有那些水稻品种?

你认识几种?

(实地观察。

2.目前稻田里由那些杂草?

你知道哪些名称,认识形状吗?

(认识形状,参加拔草。

3.家乡水稻都有那些病虫害?

(看看老农治虫,了解都用了那些农药。

4.水稻如何施肥,家乡稻田施肥都用了那些肥料?

5.向放水员请教,如何给稻田放水。

几天放一次水,每次放水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6.了解今年种水稻需要的成本及其产量、水稻的价格。

农民种稻子的实际收入。

(数一数不同品种的水稻的分岔数,稻穗的粒数。

7.各种水稻的米质特点,可以做那些食物?

8.你所在村组,种水稻面积有多少?

9.插秧十多天后,农民为什么要大量施肥?

10.水稻生长为什么要“三黄”?

11.水稻为什么要两次搁水?

12.从水稻落谷——收获——大米需要做几件事。

13.如何给稻田化学除草?

(参加田间拔稗草劳动。

14.能否充分利用稗草,将其变害为宝?

(学习用稗草制作掸子的技能。

………………

六、进行分工,小组合作,明确任务。

关于水稻研究的调查表

 

七、提出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在线:

走出学校,参观田野,实地考察稻田,现场知识问答。

1.去稻田看水稻的长势,看看杂交稻、粳稻、糯稻的生长特征。

2.到田里拔稗草。

3.数一数不同品种的水稻的分岔数,稻穗的粒数。

了解其产量。

4.找出水稻抽心、白穗的稻杆,看看是什么害虫在作怪。

巧手作坊

1.画一画水稻螟虫的成虫、虫卵、幼虫、虫蛹。

2.跟家长学包粽子。

3.学制稗草掸子。

第三阶段:

成果交流,总结评价

活动过程:

一、展示秋天田野录像,概述活动情况,导入活动主题。

二、各小组交流活动成果。

1.各小组分别回报调查的内容,调查人员,调查方式,调查结果,出示调查报告。

第一组:

重点回报:

(1)回报家乡有那些水稻品种,说说不同水稻品种的特征。

知识链接:

泰州优良粳稻有:

武运粳7号、武粳13号。

(特征特性、栽培要点略。

(2)回报目前稻田里有那些杂草?

说出名称,展示不同杂草实物标本。

(3)家乡水稻都有那些病虫害?

(展示害虫标本,说说危害方式。

知识链接:

二化螟为害特点:

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穗和白穗;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穗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刮大风易倒折。

地融会贯通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面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也渐死,称为枯梢期。

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有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黄色,稻秆易折断。

别于大螟和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稻灰飞虱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6代,以2、3龄若虫在绿肥田、小春田、田边、沟边等杂草地越冬。

第一代若虫主要为害小麦,后于7-9月份陆续迁入稻田为害.长翅型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嫩绿性,若虫多栖息在稻丛基部近水面处,受惊后落水横行它处。

第二组:

重点回报:

(1)回报水稻如何施肥,家乡稻田施肥都用了那些肥料,找出家乡关于肥料方面的谚语。

如:

“肥是庄稼宝,庄稼少不了”等(说说家乡主要肥料名称。

(2)展示采访放水员的录像:

如何给稻田放水。

几天放一次水,每次放水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说说不同时期防水的深度。

(3)回报种水稻需要的成本及其产量、水稻的价格。

农民种稻子的实际收入。

(运用数学方法让学生算一算。

(4)回报各种水稻的米质特点,可以做那些食物。

取出不同米,让学生看米的形状说说米的名称。

第三组:

重点回报:

(1)回报各自调查村组的稻田面积及国家补贴数额。

(2)回报插秧十多天后,农民为什么要大量施肥,说出其科学道理。

(3)回报水稻生长为什么要“三黄”,请老农介绍不同时候黄的原因,做适当评析。

(4)水稻为什么要两次搁水?

放录像,再现采访场面,让学生知道稻田几次搁水的科学道理。

第四组:

重点回报:

(1)介绍从水稻落谷——收获——大米需要做的几件事。

(2)介绍如何给稻田化学除草,说说常用化学除草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展示学习用稗草制作掸子的技能,举行制作掸子的比赛。

汇报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展示学生的活动录像、活动照片。

2.欣赏同学们搜集到的关于水稻的古诗、谚语、故事等。

3.展示同学们在家里包的粽子。

介绍哪些食品是由米制成的。

4.讲《千人糕》的的故事,理解“千人糕”的含义。

5..举行关于水稻方面的知识竞赛。

6..雏鹰争星你能行!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

(家长参与)

 

7..颁星活动。

农业专家、学生家长参与颁奖。

8..请农业专家,学生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评价。

附:

活动照片

张甸中心小学关于水稻综合实践活动剪影

 

当地农民现场介绍稗草。

                去农业技术推广站调查采访。

 

专家介绍水稻条叶枯病。

                       深入稻田拔稗草。

 

水稻枯死是什么原因?

                看,我用稗草制作的掸子!

综合实践活动反思

思考一:

开展“农”字当头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理由有六:

1.张甸中心小学地处张甸老区,这里是孩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地方,这里有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好课堂。

2.孩子的家长绝大多数是庄稼人,家长们是指导孩子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好老师。

3.从当前农村参与种庄稼的人员结构来看,种田人大都数老年人,年轻人、中年人大部分外出打工。

4.农业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种田、合理养殖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村需要一大批新型的农民。

5.农村中不少家长寄希望于孩子升学,早日脱离“扁担”,使得一些孩子从小鄙视农业,对农村的一切熟视无睹,孩子们“农”的意识亟待增强。

6.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此种种,更突显在农村学校开展“农”字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

思考二:

让“农”字当头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整合学科知识的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内容、形式、目标上是互为补充、有机渗透、彼此促进的关系。

笔者在多年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学科知识应用的平台,有效的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彰显学科课程,使其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一、在活动中拓展语文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有很多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同时实际上也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如利用图书室让学生大量阅读;利用网络等渠道让学生获取综合信息;在活动中开展小组学习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笔者在组织学生围绕农村粮油作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同学到田间观察,深入农户调查,初步了解秋天的粮油作物。

在汇报报调查结果的过程中,有同学回报: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

家乡秋天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粳稻、糯稻、杂交稻、高粱、荞麦、芝麻等作物”。

很显然这是一个病句。

为了使这位同学的积极性不受打击,又能帮他纠正存在问题,我首先对这位同学善于观察、积极发言的精神作了肯定,然后提问:

“从这位同学的发言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马上有同学举起了小手:

“……芝麻是油料作物,不属于粮食作物范畴。

”我紧接着:

“那么该怎样表述?

”这位同学脱口而出:

“家乡秋天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粳稻、糯稻、杂交稻、高粱、荞麦等作物。

”话音刚落,又一位同学抢着说:

“依我看,你只说对了一半,因为粳稻、糯稻、杂交稻他们都同属于水稻类,应该把“水稻”一词删除,或者删除‘粳稻’、‘糯稻’、‘杂交稻’三个词。

这句话应改为“家乡秋天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荞麦等”。

一句话不仅修改了病句,还增补了玉米这一粮食作物。

我趁热打铁出示了上届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共同创作的儿歌:

秋天的田野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庄稼长得好。

高梁涨红了脸,

玉米露齿笑。

山芋挺起肚,

稻子笑弯了腰。

秋天到,秋天到,

地里庄稼长得好。

花生藏地里,

大豆挂千刀。

田野一片丰收景,

农民乐得哈哈笑。

同学们在欣赏儿歌后兴趣盎然,有的赞扬此儿歌写得好,有的则也搞起创作来。

一位同学将儿歌中的“田野一片丰收景”改为“芝麻开花节节高”。

太漂亮了,真是一举两得!

既补充了油料作物——芝麻,有暗示着农民的生活水平一天天在提高。

这是没有预约的精彩,是学生文学之路的良好开端!

在一片掌声后,我马上要求同学们将这首儿歌里的农作物分类,一名同学立即在黑板上写下“粮食作物:

高梁、玉米、山芋、稻子;油料作物:

花生、大豆、芝麻。

综合实践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大语文空间,使同学们学到很多语文课本中没有的知识。

在活动中不仅认识了粳稻、糯稻、稗草、螟虫等动植物,还学会了“粳”、“糯”、“稗”“螟”等字的读写。

不少同学在查阅资料中写下了关于水稻的诗文,在观察调查后写下了《美丽的田野》、《稻花香里说丰年》、《拔稗草》等优秀作文。

二、在活动中渗透科学知识。

在关于小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在秋播季节让学生做了一次小麦种子发芽试验,并把试验结果向老农宣传,让农民知道今年小麦的发芽率,以指导农民小麦播种的用种量。

在试验前,笔者向学生详细交代了种子发芽试验的要求。

一个星期过后,同学们带来了试验成果,在成果展示中,笔者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发芽率都在90%以上,这是正常值,但有五位学生发芽率仅有8%,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刨根究底,在大家仔细观察后,让同学们找出其失败的原因,一位学生说:

“据我观察,有四位同学在试验中放水太多,水漫过了种子,造成严重的烂种现象”。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师紧接着问。

“小麦发芽需要空气,而水漫过小麦,使得小麦吸收不到空气而造成烂种现象。

”一位学生捧着一个盘子,指着里面的小麦说,“看,这里的小麦不少还是干的呢,这是因为缺水,种子没有水是不可能发芽的。

”马上有一个同学做了一下总结:

“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温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番交流后,有位同学惭愧地说,“原来种子发芽还有这么多的讲究,今天的活动使我明白了不少科学道理。

三、在活动中发展美术技能。

金秋十月,正逢山芋的收获季节,同学们在山芋地里搞起综合实践活动来,有的拉起山芋藤,观察山芋藤、茎、叶子那特有的形状,有的看农民伯伯收获山芋,那一个个不同形状山芋勾起了同学们的联想:

“看,这个山芋像老鼠!

”“这个像胖娃娃”,“啊,宝岛台湾……!

”关于山芋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想像的空间,为同学们提供了美工素材,也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同学们充分运用活动中得到的素材,描绘优美的山芋画图,精心挖刻山芋,制作帆船、飞机、各种动物及生活用品模型。

一张张优美的画图,一件件精致的雕刻作品让师生们一饱眼福。

看到这一切,笔者大为感叹。

啊!

这难道不是美术课的延伸、劳技的应用和发展、学生创作思维的升华吗?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整合学科知识的案例还有很多,诸如:

在水稻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根据水稻亩产量,结合市场价格、以及农药、化肥、耕作、收割等费用,算出农民每亩纯收入。

在学生提及到大米的营养、农药、化肥、除草剂时有效的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萌芽,为学生将来学习化学作铺垫;还有稻草的综合运用,稻田的合理灌溉等都是整合学科知识的好机遇。

笔者在实践摸索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紧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它学科具有的内在联系,整合学科知识,既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又拓宽了相关学科的知识空间,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王石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

(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溱潼砖瓦——美丽魅力瑰宝》研究性学习方案

            (小学三年级)

                姜堰市王石小学  黄颖

              课题三:

溱潼砖瓦——魅力瑰宝

活动要求:

1、了解溱潼砖瓦的来历和传说,以及演变和种类。

2、学会制作相关的吉祥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3、组织学生亲临现场,观看溱潼砖瓦的场面,感受万众一心的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1、拍摄有关溱潼砖瓦准备的专题片。

3、事先联系好景区管理会,安排好场地供学生观看溱潼砖瓦。

活动注意点:

1、周密安排,做好观看砖瓦的安全工作。

2、上网查阅溱潼砖瓦的相关知识。

活动成果呈现形式:

溱潼砖瓦场面图片展、手抄报、赛诗会。

活动过程:

一.指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课题

1.确定大主题。

  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有一种冲动,想了解姜堰溱潼砖瓦,那么,我们就来为这次考察实践活动取个名称吧!

(溱潼砖瓦——魅力瑰宝)

2.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立活动方向。

调查内容    1你想从哪些方面了解溱潼?

    

    2你已经有哪些了解?

    

    3你希望和谁合作,怎样分工?

    

二.组建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1.依据学生问卷调查,讨论确立相关小课题。

(引导学生从溱潼砖瓦相关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旅游等多角度思索,选择最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开展中研究。

2.根据研究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分成若干个课题小组。

3.组内协商,设计较为详

细的研究方案

三.寻访考察

以研究小组为单位,根据设计的方案,全面开展寻访考察研究。

说明:

记录活动过程的方式很多,如写日记、拍摄、录像、剪报、网络查询等,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

四.交流成果,话说溱潼。

1.在教师指导下,各课题组将收集到的资料全面整理并加以分析、归类,尽可能将研究考察成果物化成可以展示的实体,如调查报告、小论文、图文照片,录像日记等。

2.交流成果

与学生商议确定展示的内容,形式由学生自己决定。

3.情境模拟。

让学生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解说员,向各地游人介绍溱潼砖瓦。

 

友情提示:

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

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