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270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docx

高三历史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

历史高考材料型选择题解题指导

1、题型特征

该题型是以文字材料、图片、地图、数据图表为载体而设计的选择题。

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

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2、解题指导

一要认真阅读材料。

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

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

三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

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

1.文字类

【例1】孔子曾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致于今受其赐。

微(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主要肯定了管仲()

A.改革内政,发展生产B.维护了华夏族的文化

C.辅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D.尊王攘夷,统一全国

解析通过管仲、桓公、霸诸侯等信息,可确定材料对应的教材内容是:

齐桓公的霸业,从“民致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可进一步确定,孔子强调的是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影响,A项是齐桓公得以称霸的原因,C项是事实而非影响,D项“统一全国”不符合事实,通过筛选只能选B项。

“被发左衽”是当时周边少数民族发型与衣着的特征,而教材中讲到齐桓公称霸时,“攘夷”是其重要作为。

孔子是说如果没有管仲,中原早就被少数民族征服了,华夏文化当然也就受到了破坏。

答案B

【例2】(2008·广东)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

“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

“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

“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

“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限制。

解析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主要是指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致使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答案C

2.图片类

【例3】下面图片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当时的外交环境,请判断这一宣传画,最有可能属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例4】下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注意从连环画的注释中抓住时间是“1953年”这一关键信息,其次从连环画的文中抓住“老孙归社”这一信息理解。

结合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信息,可知“老孙归社”是指老孙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3.数据图表类

【例5】(2008·上海)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解析B、C项起点错误,B、D项终点错误。

【例6】读图,从这两幅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900年英国资本输出情况

①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十分广阔②英国将资本大量输出国外③英国资本输出利润明显低于外贸利润

④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从1914年英国本土和殖民地的面积、人口比较图形中相关的数据可知,英国的殖民地面积和人口大大多于其本土面积和人口,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十分广阔。

从英国资本输出情况图形可以得出英国资本大量输出国外这一信息,再对资本输出利润和外贸利润比较可知,英国外贸利润明显低于资本输出利润。

两幅图揭示了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但没有指出经济发展缓慢的表现,故不能得出英国经济发展缓慢的结论。

答案A

4.地图类

【例7】读《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从

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有()

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②资产阶级思想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产生③新的阶级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登上历史舞台④新型的革命政党可能首先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出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从示意图来看,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特别是集中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故分布不平衡。

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壮大。

由于民族工业以上海为中心,所以新文化运动首先在上海兴起。

同时无产阶级首先在上海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之后,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也在此诞生。

答案D

实战演练

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朱子高于孔子”应是指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D项朱熹的学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也不科学。

A、C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

2.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解析材料很形象地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的工作特点,一切围绕皇帝,听命于皇帝,只是皇帝的办事员,没有任何实权,不能决策任何军政大事。

故答案选A项。

3.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电告蒋介石,声称为追剿赤匪,耗资1900万……难以为继,请求辞去“剿匪总司令”一职。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大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解析从材料可知,“赤匪”应该指红军。

打击刘湘的军队的红军,其一是中央红军,即长征经过四川的红军,其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

刘湘“追剿”这两支红军都是在国共对峙时期。

4.(2008·宁夏文综)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3.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电告蒋介石,声称为追剿赤匪,耗资1900万……难以为继,请求辞去“剿匪总司令”一职。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大革命时期B.国共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国民党全面进攻时期

解析从材料可知,“赤匪”应该指红军。

打击刘湘的军队的红军,其一是中央红军,即长征经过四川的红军,其二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

刘湘“追剿”这两支红军都是在国共对峙时期。

分比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此表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解析本题是图表型材料选择题,要充分获取材料信息并对选项做综合分析判断。

可采用排除法,A项根据表中“机械”一栏中进口量增加可排除;根据标题中“进口货物”可知是“商品输出”而非“资本输出”,排除B项;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从表中“金属和矿物”一栏数字变化可得出C项结论。

答案C

5.观察下图,它实际上是对哪项发明的实际运用()

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活字印刷术

解析解答本题宜用直选法。

图示内容为火炮,由此可见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6.对下列图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解答本题宜用直选法。

传统农业时代是指工业革命以前的时代,由此可判断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

7.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

胡锦涛高度肯定吴伯雄为促进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和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肯定国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所指引的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下列对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当时人们的共同心声

C.以北伐战争为高潮,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中国共产党已取得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用史实支撑法解答。

由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还不成熟,主动放弃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8.观察下图,民族资本主义在1916年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近代前期民族工矿企业投资办

厂情况(投资万元以上)

A.民众抵制日货运动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C.救国思潮的推动

D.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使用时间限定法。

由图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年份是1916年,正处于一战期间,这时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的商品和资本输出都有所减少,这在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A、B、C三项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D

9.《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

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

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

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

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

解析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根源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力量无形中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10.公元640年,南方有三人到京城应试:

①甲考明经科考中②乙考进士科未中,还因受冻生重病③丙考中武举④乙在殿试时,是高官主持。

上述现象不符合史实的是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公元640年是贞观时期,当时没有武举,武举在武则天时设置;当时殿试不是由高官主持,高官主持在唐玄宗时设置。

11.(明代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

解析材料反映的内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应从生产力方面思考,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质),同时促使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2.近代中英某条约规定: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据此推断,英国割占了()

A.九龙司地方一区B.台湾C.澳门D.香港岛

解析英国近代割占了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澳门是葡萄牙租占的,台湾是日本割占的。

从材料内容看,应该是英国首先割占的沿海一地,因此是香港岛。

材料应出自中英《南京条约》。

13.(2008·海南海口一中一模)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

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

解析①是1871~1918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②是二战后在分区占领基础上,英法美三国控制的区域和苏联控制的区域形成了两个独立的国家;③是二战后形成的四国对德国的分区占领;④是东欧剧变后,1990年重新完成统一的德国。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14.近代某人在就职宣言中说:

“临时政府,革命时代之政府也。

”这个人是

ABCD

解析从就职宣言可知,该政府应为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因而就职人员为孙中山,图中其他人员及建立的政权分别为: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政权,黎元洪建立湖北军政府,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

答案B

15.读下表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

 

中国(1952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中国为改变表中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

A.进行三大改造B.进行工业化

C.发动“大跃进”运动D.实行人民公社化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中国1952年经济恢复后的钢和电产量与先进的美国相差百倍以上,而与印度相比也较落后。

中国为改变钢和电产量落后状况而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工业化。

16.读下表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

亿美元)

时间

1950年

1960年

1970年

1973年

与日本贸易

+2.4

+2.0

-15.9

-19.4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2.0

+10.7

-5.8

-17.8

注:

+为顺差,-为逆差

上表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进出口逆差不断增加

B.美国进出口顺差不断增加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进出口逆差不断增加,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项明显错误。

C项是货币体系,不涉及进出口贸易。

答案D

17.下图是某国际组织的标志,该组织宣称其宗旨是: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和稳定地增加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这些宗旨适应了

A.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B.经济区域化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D.政治格局多极化的需要

解析图示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材料内容是世界贸易组织宗旨,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因而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答案C

18.某宪法规定: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得以继续任职。

”这一规定体现的是谁的思想

A.霍布斯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

解析材料出自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是司法独立。

主张三权分立,实行司法独立的启蒙思想家是孟德斯鸠。

19.印度在1885年至1900年间,大学和学院的学生人数从11000人增加到23000人,中学的人数从429000人增加到633000人,这在印度历史上是少见的。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的全面发展

B.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教育事业的发展

C.英国的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英国的殖民统治传播了先进的科学知识

解析工业革命后的殖民统治,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另一方面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社会的进步但不可能促进殖民地的全面发展。

20.“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这是苏俄农民中流传的说法,这反映了农民对什么政策的不满A.废除农奴制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从材料看,农民拥有土地、水资源、森林,但劳动成果却属于别人,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情况。

农奴制废除后农民拥有土地,是出钱赎买,剩余劳动成果归自己;新经济政策下,农民拥有土地,剩余劳动成果交税后归自己;农业集体化政策下,农民没有了土地,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

第2讲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