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25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动物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docx

《动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动物学.docx

动物学

07-08学年冬学季普通生物学参考题(周宏老师)

名词解释题:

1.原肾管和后肾管

原肾管:

由具有末端封闭膨大的焰细胞组成,体液通过焰细胞进入管状系统内,纤毛的运动促使管内液体流动,管状系统开口于体外,为肾孔。

后肾管:

两端均开口,由开口于体内的肾口、细肾管、排泄管和肾孔所组成。

与脊椎动物的肾单位具相似性。

2.假体腔和真体腔

假体腔:

假体腔也称作原体腔,是由胚胎发育时的囊胚腔遗留到成体而形成的体腔,其中充满体腔液,使虫体鼓胀饱满,并将体壁和肠道分开。

真体腔:

为中胚层所包围;具有体壁及肠壁肌肉层;有体腔膜;在器官系统的表面形成系膜。

3.两侧对称

身体有头、尾、背、腹、左右之分,因此穿过体轴(即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

这样的对称方式称为两侧对称

4.世代交替

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着发生,缺一不可的现象即为世代交替。

5.反射孤

反射弧:

是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

接受刺激的器官或细胞称为感受器,发生反应的器官称为效应器。

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工作单位。

6.活命中枢

延髓中含有多种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心博和血压中枢以及控制吞咽、咳嗽、喷嚏和呕吐的中枢等,称之为“活命中枢”。

7.趋性

趋性:

是动物对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最简单的定向适应性行为活动。

根据刺激源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地性等。

8.本能

动物的本能行为是遗传决定的、先天具有的、不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这种行为一般不是动物一生下来就能表现的,必须等到动物个体发育到一定阶段,体内遗传基因按程序活化后,才能发生特定的有程序的本能行为。

9.细胞内消化

细胞通过胞饮和吞噬作用形成食物泡,食物泡在细胞内移动,细胞向食物泡分泌分解的酶,将食物分解为可透过食物周围膜的简单分子,这些分子通过膜进入细胞内供细胞新陈代谢之用,不能利用的残渣被排出细胞之外,这种消化食物的过程叫细胞内消化。

10.细胞外消化

动物能将摄食的食物先在细胞外的消化道中进行物理和化学消化,然后以小分子物质由细胞吸收。

这就是细胞外消化。

11.异养生物

异养生物指的是只能将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能量和碳的来源,将这些有机物摄入体内,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生物。

如:

营腐生活和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种类的细菌。

12.顶体反应

精子碰到卵外胶膜溶解成的分子时,在精子顶体前部中的顶体囊释放糖蛋白水解酶,使得顶体能伸出顶体突起,可穿透卵的胶膜。

顶体前端的结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和卵质膜上的卵黄膜上的受体结合。

顶体突起上的酶可消化卵黄膜上的物质,使两者膜融合,精子的核进入卵中。

13.皮层反应

皮层反应发生在精子与卵黄膜融合的时候,它是指从融合点开始,皮层颗粒破裂,内含物外排,由此波及到整个皮层。

起到阻止多个精子进入卵内和激发卵进一步发育的作用。

14.镶嵌型发育

在受精卵形成分裂球的过程中,每一个分裂球都严格地被确定了要发育成胚胎的特殊部分,这种发育方式叫做镶嵌型发育。

15.调整性发育

调整型发育的胚胎,其细胞能保持很长时间的全能性,而且命运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改变。

这种发育方式称为调整型发育。

16.胚胎诱导

在原肠胚产生一个三胚层的胚胎后,胚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大多数器官的原基产生有重要作用。

这种一组细胞影响另一组细胞发育,决定其分化方向的作用称为诱导。

17.闭管式循环系统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闭管式循环系统具有一套连续的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这套管道中循环。

开管式循环系统中,血液由心脏泵出,经过动脉进入开放的体液腔(血腔)中,从而使内脏浴于血液之中。

有些开方式系统仍有输送血液回心脏的静脉。

18.收缩压和舒张压

心室收缩时,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动脉血压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叫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

20.内呼吸与外呼吸

细胞内的氧化代谢称为内呼吸;外界氧到达机体内球境称为外呼吸。

21.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当细菌等微生物通过伤口进入体内时,机体有非特异性细胞和化学反应(炎症反应)来防御,这时对任何入侵的微生物都有反应,无特异性,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细胞吞噬入侵的微生物;抗微生物的蛋白杀灭致病原;炎症反应;温度反应(升温刺激吞噬作用)。

特异性免疫是指当入侵物进入体内之后,由于它们含有一种或几种特异性化学物质(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粘多糖等)引起体内产生针对这些特异性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2.类毒素

细菌的外毒经0.3%~0.4%甲醛处理,毒性消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为类毒素。

23.外激素

信息素是昆虫外分泌腺向周围环境分泌的化学物质,而由同一种的其他个体的触角、口器等处的化学感受器所接收,对这些个体产生特殊的影响,这类物质又称为外激素。

24.保幼激素

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保持幼虫形态,阻止成虫器官芽的蛹化为成虫,还可以使卵成熟。

25.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覆盖在动物体表和体内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构成:

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密集排列形成的膜状结构。

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部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具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等作用。

26.结缔组织

广布于身体各处,把全身的各种组织联系起来。

由分散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等多种功能。

54.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主要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主要机能是将化学能转变成机械能,使肌纤维收缩,机体进行各种运动。

27.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具有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的能力。

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保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不能传导冲动。

28.器官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方式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9.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两条链在复制的时候彼此分开,每一条链都作为一个模板而合成出一条新链。

这样形成的2个DNA分子,每个都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即有一半是从母分子继承来的,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30.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61种三联密码为20种氨基酸编码,这样同一氨基酸可由几种不同的密码子编码。

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密码的简并性。

31.转录

转录就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DNA分子所带的遗传信息被传递到RNA分子中去。

32.转译

mRNA的碱基顺序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将mRNA的碱基顺序依次翻译成特定的肽链,这一过程即为转译。

33.反向遗传学

通过DNA重组等技术有目的地、精确定位地改造基因的精细结构以确定这些变化对表型性状的直接影响,由于这一认知路线与经典遗传学刚好相反,故称为反向遗传学。

34.单一序列

单一序列是指在整个基因组中只有唯一一份拷贝的某些核苷酸序列,约占整个基因组的45%,包括编码蛋白质的酶的结构基因以及非编码的单拷贝单一序列的基因间隔。

35.辐射对称

辐射对称是动物身体对称的一种形式。

在水中营固着生活或在水中漂浮的种类多是辐射对称的体制,即通过身体上下的中轴,可以有多个对称面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

36.两侧对称

身体有头、尾、背、腹、左右之分,因此穿过体轴(即从头至尾)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为对等的两半。

这样的对称方式称为两侧对称

37.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或成群体的动物,后生动物是相对于原生动物而言的,由多数细胞组成,每一个细胞在自然条件下已经失去了独立生存,各营生理功能的能力,细胞间有机地互相联系而共同完成生命机能。

38.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胚孔(原口)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三胚层动物;

后口动物:

胚胎发育中原口后来成为成体的肛门,或原口端封闭,在相反的一端由外胚层内陷而形成口的一类三胚层动物。

39.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

初生体腔又称为假体腔,由胚胎时期残存的囊胚腔形成,它不是完全包于中胚层内,也没有体腔膜包围。

次生体腔又称为真体腔,中胚层之间形成的腔。

这种体腔在肠壁和体壁上都有肌肉层和体腔膜,无论在系统发展或个体发育上看,比原体腔出现的迟,所以称为次生体腔。

40.卵裂

受精卵经过多次连续迅速的细胞分裂,形成许多小细胞的发育过程。

41.肠体腔法(体腔囊法)

在原肠胚的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了成对的体腔囊。

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以后,在内外胚层之间发育,形成中胚层。

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就是体腔,体腔继续扩大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层,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合成脏壁层。

42.裂体腔法(端细胞法)

植物性的一个细胞(中胚层端细胞)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地排列在胚孔两侧的内、外胚层交界处。

两个细胞不断分裂,就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带,这层中胚层带的细胞之间出现的成对空隙,即体腔囊,将来发育成体腔。

43.皮(肤)肌(肉)囊

低等三胚层动物的体壁是由单层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44.伸缩泡

淡水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以及海产的原生动物纤毛虫中有伸缩泡,起着排出过多水的作用,是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的细胞器。

45.(原肾管)焰细胞

原肾管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

为一中空的盲管状细胞,内有一束纤毛。

由于纤毛的不断摆动,能驱使排泄物从毛细管经排泄孔排出体外。

47.触角腺

又称绿腺,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生活时稍呈绿色,故称“绿腺”。

被覆在胃的背面,左右两个,为卵圆形的囊状物。

借宽大而壁薄的膀胱伸出的短管,开口于大触角基部腹面的排泄孔。

48.马氏管

马氏管是着生于中、后肠界处细长的盲管,盲端位于血腔中,并从血液中吸取代谢废物,另一端开口于中肠与后肠之间。

是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蜘蛛等的排泄器官。

51.外骨骼

节肢动物具有包被身体的角质膜,就是外骨骼,不仅可以防患受到伤残,还可以保持体内水分。

主要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

56.尼氏体

神经细胞胞质内一种嗜碱性染料的小体,实际是成堆的粗糙型内质网。

存在于树突,不存在于轴突和轴丘(轴突起源的地方)。

57.单循环

血液每循环一次,只经过心脏一次,这样的循环系统称为单循环,如鱼类。

58.双循环

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具有的循环系统,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

两个循环同时进行。

心脏出现两心房,分别收集两个循环的血液。

59.负压呼吸

负压呼吸是利用肺和胸腔之间的低压,强迫肺扩张,从而吸入气体的呼吸方式。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负压呼吸,即人体自主呼吸时,人体的横隔膜向下运动,增大了肺部空间,对大气就形成了负压,就吸入空气。

60.正压呼吸*

正压呼吸是利用外界气体的压力将气体压到肺里去的一种呼吸方式。

61.抗原

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应答产物特异结合的物质称为抗原。

62.抗体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存在于淋巴液及外分泌液中。

63.无性生殖

一切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没有受精过程的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

包括裂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再生作用等。

64.有性生殖

两个性细胞,即配子(精子或卵)融合为一,成为合子或受精卵,再发育而成新的一代,即是有性生殖。

65.配子生殖

由亲体产生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异性配子相配成对,相互融合形成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66.接合生殖

某些真菌、细菌、绿藻和原生动物进行有性生殖时,两个细胞互相靠拢形成接合部位,并发生原生质融合而生成接合子,由接合子发育成新个体,这样的生殖方式称为接合生殖。

67.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是通过产生无性别分化孢子,不经过有性过程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70.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昆虫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

不完全变态: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的,叫做不完全变态;分为渐变态和半变态两种。

71.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72.膜电位

神经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一般是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于是就形成了跨膜电位差,这种膜电位差被称为膜电位。

73.动作电位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由于兴奋部位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立即会发生一次短暂的电位变化。

此时膜内迅速由负电位转变为正电位(去极化)。

而这种电位变化可沿膜向周围扩散,使整个细胞膜都经历一次同样的电位波动,这种电位就称为动作电位

74.印痕学习(印随学习)

印痕学习也称印随学习,其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通常只局限于动物出生(或孵化)后头几天中。

错过这一时间,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学习。

75.植物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这一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类,其共同特点是都有神经节,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大多前后相连而成一交感神经链,位于脊髓附近;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则分散在靶器官附近。

76.体液免疫

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

77.细胞免疫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T细胞(也叫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致敏T细胞(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直接杀伤作用及致敏T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协同杀伤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

问答题:

1.简述动作电位具体形成过程。

它有哪3个特征?

答: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K+通道被激活,Na+通道几乎立即被激活,大量的Na+内流,膜两侧的静息电位差急剧减小,进而极化状态倒转,直到新弄成的膜内正电位足以阻止Na+继续内流。

K+通道的激活稍迟,通透性增加也较缓慢,它导致K+外流逐渐增多,有利于膜极化状态的恢复。

3个特征:

a)如果刺激未达到阈值,则不引起动作电位,一经引起,则其幅度达到最大,称为全或无定律;

b)动作电位是独立事件,不能叠加,这与膜的有效不应期有关;

c)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即在同一个细胞范围内沿细胞膜传到远处,幅度不会衰减。

2.总结脑的演化趋势。

答:

无脊椎动物的脑并没有发展到居于神经系统主导地位的程度。

低等脊椎动物脑的机能还不突出,到了鸟和哺乳动物,脑处于神经系统的主导地位。

脑的变化以大脑、小脑最显著,小脑是从菱脑分化出来的;大脑是从前脑分化出来的。

小脑逐渐发展;大脑大为发达,成为进化主流;中脑变化不大,相对体积减小,重要性降低。

在高等爬行动物的大脑部分出现了新脑皮层,哺乳动物是从这类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原皮层、古皮层缩小,新皮层有更大的发展。

人类的大脑皮层几乎都是新皮层。

大脑皮层体积增大,表面出现了沟回,机能越来越重要,成为动物体最高调节、控制中心。

3.真体腔动物在动物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

真体腔的出现,是动物结构上的一个重要发展。

消化管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能力,提高了消化机能;同时消化管与体壁被次生体腔隔开,这就促进了循环、排泄等器官的发生,使动物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于完善。

4.脊索动物区别于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怎样?

还有哪些特征可以区别之?

答:

主要特征:

出现纵贯背部的一条脊索;体背有一中空的神经管;出现了鳃裂。

其他特征:

尾部若存在,总在肛门后方;闭管式循环;心脏若存在,总是在消化道腹面;血液多具红细胞,血红蛋白是高效能运氧者;中胚层形成骨骼;两侧对称;三胚层;具真体腔和分节性等。

5.肝脏的功能有哪些?

a)肝脏在维持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中起着中心作用,是体内贮存糖的主要器官,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也可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肝脏也是贮存多种营养物质的器官,如维生素A、D、E、K等等。

b)肝脏是体内把糖转化为脂肪的主要器官。

c)肝脏是蛋白质代谢中负责转氨及脱氨的器官,也是体内氨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d)肝脏具有合成许多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的功能,胚胎时期是产生红细胞的器官。

e)肝脏具有解毒作用。

f)肝脏(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6.以蛙为例说明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包括哪些过程?

答:

早期胚胎发育主要包括三个时期:

1)卵裂受精后卵开始卵裂,连续的卵裂产生一团细胞。

卵裂过程中,胚胎并不生长,一个大的细胞的细胞质只是分为许多小细胞,称为卵裂球。

蛙的大的多黄卵连续分裂产生一个实心的球,称为桑椹胚,中央偏动物半球处形成中空的囊胚腔,行完全不等卵裂。

2)原肠胚的形成蛙的原肠胚形成产生三胚层的胚胎。

囊胚在出现胚孔的位置出现一个凹陷。

分裂很快的动物半球细胞,经凹陷的背唇卷入囊胚腔内。

下包的细胞越来越多,相继从凹陷的两侧卷入,形成侧唇。

后来经植物极下包的细胞也从凹陷处卷入形成腹唇。

最后,由背唇、腹唇和侧唇围成一圆形的胚孔。

内陷的细胞在胚胎内包围成一个腔,即是原肠腔,其壁是内胚层。

表面被动物半球形成的外胚层覆盖,进入胚胎内部的部分细胞形成中胚层。

3)器官的发生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系统、表皮及其相连的腺体、内耳和眼的晶状体。

中胚层形成脊索、肌肉和体腔壁、骨、肾、生殖腺以及大部分的循环系统。

内胚层形成消化道内壁、肝、肝胰腺和肺。

7.动物的有性生殖可以分为哪三种类型及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答:

1)同配配子大小形态相同,都有纤毛,都能游泳,分不出雌雄,但生理上已有分化;

2)异配2个配子除大小不同外,在形态上没有不同;

3)卵配卵配是异配的进一步发展。

卵大,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但不能运动;精子小,含营养物质少,但运动能力很强。

8.列举动物的5种卵裂方式及其代表动物。

完全卵裂:

整个卵细胞均进行分裂,发生于少黄卵,如果卵黄均匀,则进行完全均等卵裂,如海胆;如果卵黄分布不均匀,则进行完全不均等卵裂,如蛙。

不完全卵裂:

多黄卵进行这种卵裂,由于卵含大量卵黄,卵裂面不能通过整个卵,卵裂仅在不含卵黄的部分进行,有盘裂,如鸡,还有表面卵裂,如昆虫卵。

肠体腔法(体腔囊法):

在原肠胚的两侧,内胚层向外突出,形成了成对的体腔囊。

体腔囊和内胚层脱离以后,在内外胚层之间发育,形成中胚层。

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就是体腔,体腔继续扩大时,体腔外侧的中胚层与外胚层合成体壁层,体腔内侧的中胚层合成脏壁层。

后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裂体腔法(端细胞法):

植物性的一个细胞(中胚层端细胞)裂成两个原始中胚层细胞,对称地排列在胚孔两侧的内、外胚层交界处。

两个细胞不断分裂,就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了中胚层带,这层中胚层带的细胞之间出现的成对空隙,即体腔囊,将来发育成体腔。

原口动物以此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

螺旋形卵裂:

完全卵裂中的不等裂,细胞纵裂成四个细胞后,在发生横裂形成八个细胞时,上面四个为小细胞,下面四个为大细胞,此时分裂形成的大细胞和小细胞不互相垂直,而是与纵轴方向形成角度,每个小细胞在两个大细胞中间上方,继续分裂,层层排列至螺旋形。

如扁形动物。

9.简述哺乳动物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答:

特殊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和浦肯野氏纤维。

兴奋由右心房壁上的窦房结开始向四周的心房肌传播,传到房室之间的房室结,引起房室结兴奋。

兴奋在房室结延搁约0.07s,使整个心房完全收缩把全部血液送入心室,然后兴奋通过房室束及其左束支、右束支以及浦肯野氏纤维迅速传播到两个心室的全部细胞,引起心室收缩。

10.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机制和过程。

答:

体液免疫也称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指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所发生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以下2个步骤:

B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与遇到的抗原的决定子结合,B细胞被活化,并长大和分裂形成有同样免疫能力的细胞群,又继续分化为浆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巨噬细胞和助T细胞参与B细胞的活化,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细胞免疫由T细胞直接完成免疫反应,细胞免疫不产生游离的抗体。

T细胞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T细胞能识别不同于自身的MHC(糖蛋白分子)。

(2)T细胞不能识别入侵的病毒等抗原。

但当病毒入侵细胞时,细胞表面出现了来自病毒的小分子蛋白质抗原,并与细胞表面的MHC结合成复合物时,T细胞才能识别,并对细胞进行攻击。

T细胞有三类,即胞毒T细胞,助T细胞和抑T细胞,各种T细胞表面都有用以识别抗原分子的受体。

11.鸟类的呼吸方式有什么特征?

答:

鸟类的呼吸系统除肺外,还有气囊。

气囊与支气管和肺相通,气囊壁非常薄,可伸入到体腔的内部甚至骨髓腔中。

气囊可贮存新鲜空气,吸气时,空气从气管直接进入后面的气囊,然后再进入肺,再从肺进入前面的气囊;呼气时,后面气囊中的空气继续进肺,前面气囊中的气则循气管呼出。

新鲜空气总是按照一个方向连续进肺。

肺中血液的流动方向和空气流动方向相反,逆流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

鸟的呼吸系统效率很高。

12.与昆虫变态相关激素有哪几种,其功能怎样?

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以下3种激素的协调作用:

a)促前胸腺激素,又称脑激素;

b)蜕皮激素:

由昆虫的蜕皮腺或前胸腺分泌,它引起昆虫的蜕皮;

c)保幼激素:

由咽侧体分泌,它具有保持幼体性状的作用。

13.什么是基因?

请阐述基因新概念。

答:

一个基因就是能够产生一个RNA分子所必需的DNA片段。

14.什么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该实验证明了什么?

答:

肺炎球菌有两种变种,一种是S型致病菌,一种是R型不致病菌,将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将活的R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也不死亡;而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也会死亡。

本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是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15.血液是液体的结缔组织,人体血细胞有哪些类型?

答:

人体的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白细胞又可以根据细胞质内有无颗粒,分为颗粒细胞和无颗料细胞,颗粒细胞又按颗粒对染料的反应,分为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无颗粒细胞又可分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6.比较3类肌细胞的结构特征。

答:

骨骼肌(随意肌):

有明显的横纹,多核,受躯体神经支配;

心肌(不随意肌):

有横纹、单核或双核,有闰盘,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平滑肌(不随意肌):

无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

17.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常见的分为哪几纲?

答:

主要特征: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和最低等的类群,机体通常由一个细胞构成,故又称单细胞动物;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全部生命活动,如营养、呼吸、排泄、生殖、运动和感应等,因此,是最简单、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原生动物的细胞,除具有真核生物细胞所具有的一切基本结构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器官”胞器,因此原生动物的细胞是生物界最复杂的细胞;体积小、分布广;除了单细胞以外还有单细胞的群体。

常见的分为肉鞭门、盘蜷门、顶复门、囊孢子门、纤毛门

18.疟原虫的生活史怎样?

答:

人体疟原虫的生活史,都需要人和雌性按蚊做宿主,并经历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世代的交替。

血红细胞前期:

当被感染的雌按蚊叮人时,疟原虫孢子进入人体,随着血流先到肝脏,侵入肝细胞内寄生,此时期称滋养体,成熟后通过复分裂进行裂体生殖。

以上疟原虫在肝细胞里发育的时期称为红血细胞前期,在病理上就称为潜伏期,一般为8-9天。

血红细胞内期:

裂殖子成熟后胀破肝细胞入血,一部分裂殖子可被吞噬细胞吞噬,一部分裂殖子侵入红血细胞内寄生,形成滋养体。

重复进行裂体生殖。

这些裂殖子经过几次裂体生殖周期后,或机体内环境对疟原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