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4272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本论读书笔记2000字Word文档格式.docx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生命获取、消耗事物并使其实现价值的过程,就叫劳动。

它具体分为获取劳动和消耗劳动两个部分。

其中,获取劳动获取物及其价值,而消耗劳动则消耗物及其价值。

所有的劳动过程,都是生命使用生命体或生命体的替代物来完成的。

而获取劳动和消耗劳动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概念。

这一部3分,在我理解的资本主义经济吸取了过多的劳动剩余,占据了工人的劳动,从而达到了获取更多的目的。

工资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

在这里,人们说劳动的价值,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

另一方,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格。

资本的积累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来使用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家所以能够积累资本,就是因为他剥削了雇佣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也就是资本家能够不断发财致富的秘密所在。

2、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源泉,资本家为了不断发财的目的,加上互相竞争的外部压力,他是不能把全部剩余价值吃光用光的,总要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积累起来,扩大他的生产,改善生产的技术。

所以,资本积累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决定的。

正因为这样,资本主义再生产是以扩大再生产为其特征的。

第二卷

第二卷讲述了资本的循环,劳动期间、扩大生产等方面。

在这里我了解了,资本的增值的智能,就必须不停地运动、4循环,形成资本循环。

产品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固定资本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变为货币,是和他的价值承担者商品转化为货币同时进行的。

我了解了w-g的转化

过程。

资本的循环周期的时间,作为下一次重新回到这个起点花费的时间。

在我看来资本周期循环一次那么就体现了资本增值的过程。

第三卷

第三章讲述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利润转化、商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利润利息、资本主义地租、各种资本主义收入等问题。

而每大章又可以分为很多小部分。

通过本部分的阅读我大致理解了。

剩余价值和利润是相似的,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之间的矛盾问题是加剧国家内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矛盾的、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问题。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

例如假定有甲、乙两个资本家,他们的可变资本都是6000元,剩余价值率都是100%,甲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2次,乙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每年周转10次,这样甲乙资本家一年中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不同。

甲资本家一年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是6000×

100%×

2=12000元,而乙资本家一年中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为6000元×

10=60000元,

可见,可变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量就越多,年剩余价5值率就越高。

总之,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与年剩余价值率所表现的关系是不同的。

剩余价值率是表示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表示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这是一个例子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商品的增值。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资本竞争的结果。

当某个部门利润高时,必然引起大量后续资本投入,导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利润降低某个部门利润低时,

资本家必然不愿意投入资本,导致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利润上升。

两者作用的结果,就是各生产部门利润平均化,

即形成平均利润,利润与该部门投入预付资本成正比。

意义就是,表面上看来利润只和投入预付资本大小有关,与工人劳动无关。

西方经济学家于是认为,价值是由资本家的预付资本产生的,而不是工人劳动产生。

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通过这一理论解释了利润平均化的原因,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瓜分的实质。

信用

在阅读本章的时候,我想起了经济危机时经常听到的信用两个词。

所以我关注了本节的问题。

正像金融危机中银行发放过多虚假债券一样。

当银行扩大时,可以从事大量货币的6信贷工作,打破了商人的资本限制。

由此,大量的信贷为银行提供了所需利润的来源。

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信用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减少了资金的局限,加速了发展,又为资本主义加大了矛盾。

信用的发展使社会财富为少数人所占有,并加剧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不平衡,信用和金融的膨胀又带动了金融危机的发展。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分成因素有土地、资本和劳动,而且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处于中心地位,资本租用土地,雇佣劳动,

土地产品的价值分成分别为利润、地租和工资。

随着技术水平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雇佣的劳动人数不断减少,因而劳动对土地产品价值的分成占很少一部分。

地租又是确定的,所以土地产品的价值的大部分为资本的利润,为资本家占为己有。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都是对土地产品分成,都是土地经营权或占有权的经济实现,非本质的差别表现在地租形式上的不同一个是实物地租或分成,一个是价值分成或地租。

地租表现为土地的价格,

这是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土地的买卖实际上是地租的买卖,土地的价格就是地租,是契约中规定的土地使用年限内的地租的预付。

土地的买卖是在定额地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土地的价格是以一定年限的地租和利息来确定的。

即

土地价格一定年限的地租利息7因此,“土地价格不外是资本化的因而是提前支付的地租”。

[19]地租是土地价格的前提。

没有地租,就不会有土地的买卖,也就不会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地租

——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

对土地购买者而言,是资本投入,货币资本转变为土地资本,也即土地资本化了,投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额利润

对土地出卖者来讲,是地租的货币化,土地兑换为货币,地租转化为利息。

总结

这是我了解的大部分内容,总而言之,通过阅读《资本论》,

我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缺陷。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

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

《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其研究世界的方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8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恩格斯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

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

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

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

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

篇二资本论读后感2000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

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基础课教学部

适用年级、专业2014级所有专业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主讲教师谢俭

课程序号1420083

课程代码9实验名称《对哲学人物或思想的浅析》

实验学时8学时

学号1416020215

姓名万勋

马克思《资本论》读后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篇不朽的名著。

开始阅读之前,

我去网上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在之前的学习生涯中,由于学的是理科,所以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所知甚少,而他的著作《资本论》时而出现在一些我认为比较高端的场所,

憧憬着什么时候也能去研读下,因此一直没有去拜读,借着这次机会,能满足我一个多年未了的遗憾吧。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

《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

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

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

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10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

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

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

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

第二卷的研究对象。

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

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至于这个

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

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

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

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

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11《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

《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

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

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2002年12月21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文章中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

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人启发的。

文章讲到了1999年,BBC评寻“千年伟人”,卡尔·

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

”文章明确指出

“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尝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

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

”“马克思遭到了误解。

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扭曲。

”“请你务必丢弃前苏联和东欧实施的共-产主义,但千万不要丢弃马克思。

”“这12位伟人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是正确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

”文章说“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人数日益减少的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许多假设、分析的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思想界甚至更大的领域都广为流传。

”由此,

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伟大。

以上,是我此次学习《资本论》一点所得所感看完这本书,我感觉受益匪浅

篇三资本论读书笔记

原典读书笔记

题目:

《资本论》读后感院(系):

财政金融学院专业年级:

2012级金融三班姓名:

王今学号:

2012200198

2014年6月9日

卡尔·

海因里希·

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卒于1883

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他的观点在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他的一些著作是与其挚友、同为德国革命社会主义者弗雷德里希·

恩格斯共同完成。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光辉的一生。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方针。

马克思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

这位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写出了《资本论》这样的宏篇巨作。

13这本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力作,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资本论》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

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在于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

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的体系。

关于《资本论》

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马克思在《资本论》

第三卷开篇时指出;

“在

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14流通过程则是

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不读《国富论》,不知道资本主义,不读《资本论》,不了解社会主义。

对于《资本论》,恩格斯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自从地球上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出现过一本书,像当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来说是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的。

读完这本书,我以前的很多想法和观点被颠覆,以下是我的感受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的历史阶段中,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生15产方式的确立,即要使货币和商品转化为资本,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经济条件一方面是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所有者,他们要购买别人的劳动力来增殖自己所占有的价值总额另一方面是自由劳动者,自己劳动力的出卖者,也就是劳动的出卖者。

商品市场的这种两极分化,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即以暴力方式剥夺劳动者而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最初的和必要的前提。

“当生产劳动把生产资料转化为新产品的形成要素时,生产资料的价值也就经过一次轮回。

它从以消耗的躯体转到新生成的躯体。

但是这种轮回似乎是在现实的劳动背后发生的。

工人不保存旧价值,就不能加进新劳动,也就不能创造新价值,因为他总是必须在一定有用

的形式上加进劳动而他不把产品变为新产品的生产资料,

从而把他们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上去,他就不能在有用的形式上加进劳动。

可见,由于加进价值而保存价值,这就是发挥作用的劳动力的自然恩惠,这种恩惠不费工人什么,但对资本家大有好处,使他能保存原有的资本价值。

当生意兴隆的时候,资本家埋头赚钱,察觉不到劳动的这种无偿的恩惠。

但当劳动过程被迫中断的时候,当危机到来的时候,资本家对此就有切肤之感了。

就生产资料来说,被消耗的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使用价值的消费,劳动制成产品。

生产16资料的价值实际上没有被消费,因为也不可能再生产出来。

这个价值被保存下来,但不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对这个价值本身进行了操作,而是因为这个价值原先借以存在的那种使用价值虽然消失,但只是消失在另一种使用价值之中。

因此,

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再现在产品的价值中,确切地说,不是再生产出来。

所生产出来的是旧交换价值借以再现的新使用价值。

”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劳动力在不消耗生产材料的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为生产材料增加了新的价值,而这新的价值都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这个过程是劳动力的价值转移到了商品的价值上,生产材料变成了更有价值的产出品。

工人的劳动力不仅仅提升了生产资料的价值,还保留了这些价值。

例如一家生产果汁的厂家,工人运用劳动力将原料水果加工成了果汁,不仅增加了价值还保留的水果的价值。

如果没有工人通过劳动生产果汁,那么原材料水果可能会很快变质腐败,价值减少。

所以工人的劳动力在保存价值上也非常重要。

劳动力的增值作用并不能使工人获得很大的利益,因为工人通过出售劳动力来获取钱财以换取生活必需品,这部分钱财已经包括在生产成本之中,所以工人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完全为资本家所有,而资本家把这当做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生意兴隆的时候资本家完全感受不到这种自然的恩惠,而当资本家周转不灵的时候,他才会意识到工人给他创造了多么大的17价值。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劳动过程在只是再生产出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并把它加到劳动对象上以后,还越过这一点继续下去。

为再生产出这一等价物,6小时就够了,但劳动过程不是持续6小时,而是比如说持续12小时。

这样,劳动力发挥作用的结果,不仅生产出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而且生产出一个超额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产品形成要素即生产要素和劳动力的价值而形成的余额。

”劳动力在生产的过程中首先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用来弥补劳动力的价值的,而资本家不会满足于只补偿劳动力的价值的生产,他一定会要求工人延长时间再进行生产,而这部分时间所生产出来的价值全部为资本家所有,这就是资本家的剥削。

他将本来属于工人的、工人创造出来的价值归为己有,

无偿地占有了工人用血汗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但我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是非常正确的,但他略有一点偏激。

如果没有资本家的资本购买原材料、生产机器和厂房等等,工人们就无法通过生产来创造价值。

而资本家虽然没有参与生产、参与劳动、参与价值的创造,但他应该由于付出资本的得到一定的补偿。

也就是说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不应单纯地归任何一方所有,而是应该有资本家和工人分享。

可是在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中,资本家处于完全的领导地位,

拥有绝对的权力,所以往往资本家把全部剩余价值归为己18有。

“我们已经知道,工人在劳动过程的一段时间内,只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就是说,只是生产他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

因为他是在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状态下进行生产,所以他不是直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而是以某种特殊的商品形式生产出同他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相等的价值,或者说,同他用来购买生活资料的货币相等的价值。

他为此耗费的工作日部分是大小不同的,这取决于他每天平均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也就是取决于每天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

如果工人每天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平均代表6个对象化劳动小时,那么工人要生产这个价值,就必须平均每天工作6

小时。

如果他不是为资本家劳动,而是独立的地为自己劳动,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他平均一天同样要劳动这么多小时,才能生产出自己的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获得维持或不断再生产自己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但是,因为工人

在生产劳动力日价值的工作日部分内,只是生产资本家已经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就是说只是用新创造的价值来补偿预付的可变资本的价值,所以,这种价值的生产只是表现为再生产。

因此,我把进行这种再生产的工作日部分成为必要劳动力时间,把在这部分时间内耗费的劳动成为必要劳动。

这种劳动对工人来说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不以他的劳动的社会的形式为转移。

这种劳动对资本和资本世界来说所19以是必要,是因为工人的经常存在是它们的基础。

”工人在一段时间内只生产他的劳动力价值,这一部分是资本家付出工资应得的。

而这部分工作时间只占工人工作时间的一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或者价格的转化形式就是工资,但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工资就表现为劳动价值或价格,它就是要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让劳动者误认为工资就是他们劳动所得的全部报酬。

资本主义工资的支付形式主要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社会的财富即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它的增长的规模和能力越大,从而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和他们的劳动生产力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

可供支配的劳动力同资本的膨胀力一样,是由同一些原因发展起来的。

因此,产业后备军的相对量和财富的力量一同增长。

但是同现役劳动军相比,这种后备军越大,常备的过剩人口也就越多,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

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

”“执行职能的资本越大,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由于失业和贫困而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

这一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