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29690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docx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语文阅读考试技巧总汇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或:

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

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结构类

提问方式: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题模式: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三、修辞类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技巧: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具体如下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

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答题示例: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

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

(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

(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

提问方式:

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

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

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

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

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

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

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

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

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

或:

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

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称:

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答题示例: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

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

指长城)不再是嵚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

问:

这篇散文中,⑪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⑫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

⑪将长城拟人化:

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⑫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

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

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

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病句及类型

(一)

第一部分:

单句中的病句类型举例:

一、成分残缺(句子的结构不完整)

(一)举例:

1、我有一个女孩,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得漂亮一些。

病因:

缺主语。

造成了歧义。

应该在“同”的前面加上主语“我”。

2、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病因:

缺谓语。

因为句中有一个介词“为”,这就使“为建设……强国”成了一个状语,状语是来修饰或限制谓语的,后面却缺少了这个作谓语的成分“而奋斗”或“而工作”。

3、边维兰曾在1983年出席了区的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病因:

缺宾语。

先进个人只是个定语,缺少了被它修饰的宾语中心语“代表大会”。

4、它使人们增强改造旧世界的信念,为打碎旧世界而斗争的决心。

病因:

缺谓语。

在后一部分中,“为打碎……而斗争”是宾语“决心”的定语,但是宾语“决心”没有谓语,应当在“为”的前面加上动词“坚定”做谓语。

5、杨排长满怀悲愤,情不自禁,双手打在悬挂着的煤油灯上,摆动着,颤动着。

病因:

缺主语。

应在“摆动着”前面加上“煤油灯”。

二、搭配不当。

(一)举例:

1、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病因: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干是“一生代表了品质”,可以把“代表”改为“表现”。

2、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

病因: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这句话的主语包含关两项意思,其中“音容笑貌”可以和谓语搭配,而“教导”只能听见,不能看见。

应作如下修改:

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他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又在我耳边回响。

3、《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因:

动词“塑造”和宾语不能搭配。

可以说“塑造”什么“形象”,不能说“塑造”什么“事迹”。

4、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病因:

动词“注视”和宾语不能搭配。

这个句子的谓语有两个动词,其中“倾听”可以和宾语“报告”搭配,“注视”的对象只能是看得见的东西,而“报告”能听见,不能看见。

5、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病因: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一支”和中心词“歌声”不能搭配。

应将“歌声”改为“乐曲”或“交响乐”。

6、《法门寺》塑造了明朝大太监——“九千岁”刘瑾。

此人在戏里有许多生动、深刻、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病因: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修饰语“生动、深刻、性格鲜明”不能修饰“行动”。

可将“行动”删掉。

三、语序不合理。

(一)举例:

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病因:

“听取”和“讨论”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应该是先“听取”,然后才“讨论”,把它们倒过来不合事理。

2、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因: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前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

应该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3、每一个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病因:

这个句子中的“将来”本应用在“成为”前头作状语,却用在“希望”的前头,表达不合事理。

四、句式杂糅。

(有时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把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使意思表达不清。

(一)举例: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病因:

这句话是由一个主谓句和一个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的,可以改用下边两种句式中的一种来表达。

(1)、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

(2)、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出自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之手。

2、我们的部队一队一队一批一批扛着枪支火药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病因:

一个意思应该分成两句话来说,却并在一句话里说,思想跳跃得太快,语言表达跟不上,造成句式杂糅。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我们的部队一队队都扛着枪支弹药,这些武器都运在济南城外了。

3、正如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的形象真的使我感动啊!

病因:

应当用两句话说的,放在一起,使句式杂糅了。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江姐在敌人面前表现得坚强勇敢,她的英雄形象真使我感动啊!

五、不合事理。

(有的句子从语法结构上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意义的表达上不合理,前后矛盾,或者前后不一致,这就是不合事理。

(一)举例:

1、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病因:

这句话前头说的是两篇“短篇小说”,后边却说“这部影片”,前后不一致。

这个句子可以改为:

这一期杂志还刊登了台湾当代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山路》、《搭错车》和根据后一部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曲——《酒干淌卖无》。

2、过了一会,汽车忽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病因:

“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随时间缓慢地增减,“忽然”表示事情发生得急促而且出人意外,同时用这两个词来作“放慢”的状语,是自相矛盾的,要根据实际情况,删去一个。

3、鲁迅曾经说过:

“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地空耗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这句说得尽管严厉了一些,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病因:

评价鲁迅的话,前面说“尽管严厉了一些”,后面再用“恰如其分”,语意就不大一致了。

可以改为“这话有人听了可能觉得过分了,但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

4、通过上述事实,我懂得了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时间要安排得适当,课上充分思考,课下充分学习,这就叫科学地利用时间。

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不是很多吗?

病因:

前一句讲的是课上和课下时间的合理安排,后一句却说到“世界上伟人珍惜时间的例子”,意思不连贯。

后一句的意思也没有再发挥。

应当删掉后一句。

六:

重复赘余。

(在一个句子里,用不同的词语来重复表达同一个意思,或用了一些可有可无的词语,显得很罗嗦。

(一)举例:

1、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病因: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学习热潮”前头的两个定语“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是一样的,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2、只有在科学的道路上没畏艰险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最高的顶点。

病因:

“顶点”就是山的最高处,再用“最高”去修饰“顶点”,意思就重复了。

可以把“最高”改为“光辉”。

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这才是世界上最最精妙绝伦的一句话。

病因:

程度副词“最”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用一个就足够了;“绝伦”表示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用了“最”再用“绝伦”,语意重复。

“精妙”一词也不准确。

4、那个青年猎人没有一点收获,垂头丧气,连精神也没有。

病因:

“垂头丧气”和“连精神也没有”意思重复。

七、虚词运用不当。

(一)举例:

1、为了把我国尽早地实现四个现代化,多么需要这种勇敢精神啊!

病因:

介词“把”使用不当,应该改用“使”。

2、我看过许多对我感兴趣的故事片、喜剧片,对我最感兴趣的电影是《神圣的使命》。

病因:

介词“对”表示对象或者关联,这句话把“我”和“故事片”的关系搞颠倒了,应该是“我对故事片感兴趣”,不是“故事片对我感兴趣”。

两个“对”都应该删去。

3、小花负了重伤,何翠姑为了救小花,敌人就开枪打到她背后。

病因:

“为了”表示目的,下一句换了主语,使句意不通。

最后一句话应改作“不顾自己,被敌人子弹射中。

1、成分残缺2、语序不当3、搭配不当4、表意不明

5、不合逻辑6、语意重复7、句式杂糅8、前后矛盾

9、否定不当10、成分赘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