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220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docx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6篇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1)

  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歌曲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

  2、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幸福

  3、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歌曲在均衡、和谐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培养集体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弱起节奏OXXX

  2、二声部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同学们在悠扬的《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乐曲声中拍手走进教室

  2、采用音乐师生问好(略)

  3、放录音《采茶扑蝶》片断老师带领做律动

  二、节奏训练

  板书:

①4/4OXXX②2/4OXXX

  脚手脚手脚手脚手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同时比较两种节奏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比较中领会)

  三、导入新课

  1、师放录相屏幕上出现一群孩子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一边欢笑、一边划桨尽情地、幸福地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桨》至歌声消失、关闭

  师: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划船小朋友们唱的歌曲好听(生答略)既然好听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教师出示大歌页

  2、作品及作者简介:

歌曲创作于50年代中期词作者乔羽是音乐文协主席著名词作家曲作者刘炽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

  3、教师边弹琴边充满深情的范唱第一段词

  4、请三位同学分别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先分别教唱二个声部的曲谱

  方法:

教唱法与听唱法及随琴跟唱法在较熟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一段歌词

  6、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方法:

①一声部唱二声部默唱(相互交换)

  ②二声部合唱(教师伴奏可跟随二声部)

  四、巩固练习:

  1、竞赛唱

  分男女生唱、分小组唱、个人组对唱等形式

  2、跟伴奏带唱

  教师指挥要求唱得优美、动听、充满热情和自豪的感觉启发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3、表演唱

  跟随录音手握笔或尺作桨启发学生想象在湖面上划船的情景创造性的表演活跃气氛使音乐课堂进入高潮

  五、课后小结:

  1、今天我们唱演的真高兴但高兴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我们怎样去做才能报答党的恩情

  2、下课后请同学自己填唱最后两段歌词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2)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诗歌的意境,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通过诗歌字词,感受诗歌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1)教学生字:

荡、桨

  荡:

(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àng)

  桨:

(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ǎng)

  

(2)“荡起双桨”的“荡”你是怎样理解的,你认为可以换哪些字?

(引导思考后交流,如:

划、摇)那“荡”起双桨和“划”“摇”起双桨一样吗?

当你有事急着要过河,你还能说自个儿“荡”着双桨吗?

“荡”和“摇、划”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试着做做动作比画一下。

(引导学生品悟“荡”的那份悠闲,那份自在)。

  (3)引导读好课题

  3、质疑思考:

到底是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借助书后的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

浪 làng 边音;爽 shuǎng 翘舌音;

  洒 sǎ 平舌音)

  3、默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谁这样悠闲地荡着双桨呢?

他们为什么能如此悠闲自在地荡起双桨呢?

  4、交流,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是红领巾——即少先队员在划船,因为周围的景色非常美丽,他们的心情非常快乐,所以他们悠闲自在地荡着双桨。

  三、细读课文,精读品悟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四行)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

   词语辨析:

倒影倒映

  海面(

  )着美丽的白塔。

  美丽的白塔(

  )在海面。

  海面有着美丽的白塔的(

  )。

  “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

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什么情况下也能用“环绕”,试着举一个例子。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湖水的清澈)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

(小船儿轻轻飘荡)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

(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

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自己感到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你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觉?

试着说一说。

(如果你考试考得非常好,心情非常快乐,听到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你会觉得它们在说写什么?

相反呢?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

(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

  洒

  望

  听

  (唱歌)

  四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然段

  2、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

  3选字填空

  应映 ()照答()放()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指名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什么?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说说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字用得特别好?

为什么?

  指名背诵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

  二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

  谁安排

  (感激)

  三整体回读,引导质疑

  配乐朗读

  引导质疑:

学了这课,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如: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这句话为什么连续出现三次?

  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乐曲欣赏

  听朗读磁带,练习有感情地朗诵

  配乐朗诵

  师介绍:

有人给这首儿歌配了曲,变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会唱吗?

(听录音,可以轻轻跟唱,闭着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

  交流:

听着这首歌曲,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心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先自个儿练习一下。

  交流,练习说话

  五、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六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 环绕

   欣赏美景

  迎、洒、望、听 歌唱共产党

  问谁 安排

   感激祖国

  音乐课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3)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湖北省孝昌县实验小学余红

  1、教材分析: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篇课文。

要通过本课及后续课文的教学,逐步实现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

  这篇课文是电影《祖国花朵》插曲中的歌词,作者是乔羽。

它描绘了一群新的少先队员在风景如画的北海公园荡舟嬉戏、尽情欢乐的愉快场景。

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

特别是对于课文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课余时间,荡舟划桨,融入自然,尽情欢乐,是孩子们向往和憧憬的生活。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对于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学生普遍比较熟悉。

但对于文本创作的背景及地点(北海公园),普遍比较陌生。

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文中的“红领巾”,“阳光”等词语的含义。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4、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五、教学难点:

  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六、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余老师想唱一首歌给你们听,想听吗?

(播放音乐伴唱)这首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描写的是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它是1955年的一部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2、介绍北海:

(出示北海公园图片)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不是真正的海,只是一个较大的湖。

  3、板书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

荡、桨

  荡:

(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

(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

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2、欣赏歌曲,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1、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2、第一次读课文,我们要完成哪三个任务呢

  (①自己把课文默读一遍,有不认识的字用笔做好记号;②和学习伙伴一起用有效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③和学习伙伴一起读一遍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看看课文共有几个小节?

  3、那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完成它们吧!

(多媒体播放此曲,生自主合作读文,完成三个任务)。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

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2)进行朗读课文接力赛,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部分读一读,赛一赛。

  (3)教师总结。

(有三段歌词,也就是课文有三小节,每一小节以空行自然隔开。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细读第一小节。

  1、细读第一小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在()干什么

  2、下面就让我们荡起双桨,划进美丽的北海公园。

接着教师伴随音乐范读,生边听边想象:

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读,结合读,引导感悟: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1)、“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图上同学们在湖面荡起双桨,你划过船吗?

船儿飘荡在水面上会有什么感受?

说一说,小朋友们来到北海,划船时心情怎样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2)、“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小船儿是怎样“推开”波浪的轻轻的、重重的做做动作加深体悟。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3)、这两行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完成填空:

白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

  (4)、“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

  (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感受白塔高大雄伟,“环绕”一词所体现绿树之茂密、红墙之绵长。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5)、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

  (6)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轻声和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集体读。

  4、小结并板书:

欣赏美景

  

(二)、细读第二小节。

  绿树红墙,碧波荡漾,小船儿在水中轻轻飘荡,此时少先队员们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样呢让学生自由读第二小2节并体会。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红领巾”是谁(“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

  ③师范读“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生联系生活想象此时情景。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共产党)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

  “阳光洒在海面上”那此时的“阳光“又代表什么

  (“阳光”既是写实,又喻指党和人民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

  (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

  “阳光洒在海面上”,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

  (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

  诗中“太阳”比喻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

  (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④、读了“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指导拟人句的了解)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这是把鱼儿当作人来写的,好象鱼儿也理解小朋友的愉快心情,听到他们高歌情不自禁被吸引过来,来分享小朋友的快乐。

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这是一种拟人的写法)

  2、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3、小结板书:

歌唱共产党

  (三)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说一说

  2、理解诗句意思。

  

(1)“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做完了一天的功课,尽情欢乐,来到北海,划着小船,欣赏美景,唱着歌儿,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是多么幸福的生活!

  

(2)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三毛能像少先队员们那样自由自在地划船吗海娃呢、张嘎子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3)“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这样幸福的生活不是谁安排的,是我们人民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但是没有祖国的安定团结,当然不会有我们小朋友的幸福生活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

 感激祖国

  四、总结课文

  1、教师总结全文。

  2、指名有感情配乐朗读课文。

  3、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师生共舞,表演课文内容,再次感受诗歌描绘的情景。

  板书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教学反思:

  教学这一课时,我是要求孩子们经过了充分的读书、预习,对“读准读通”已经没有了问题。

课堂上除了进行字词的教学外,就是感受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体会课文的主旨:

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祖国人民和党所给予的。

  教学中我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读”贯穿始终,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学生朗读时很有感情,在引导学生体会这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时,我引导学生在感悟课文的同时,唱这首歌曲,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我相信孩子们上完这节课,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一定会懂得珍惜童年的时光,热爱生活,努力学习。

  具体教学环节是:

第一节的教学没有什么问题,通过反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