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427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docx

并购标杆企业资料

并购标杆企业相关资料

目录

一、雀巢并购太太乐2

1、并购背景2

2、并购后经营成功因素分析3

二、龟甲万并购珍极4

日本龟甲万出资组建中国北方最大调味品企业4

三、亨氏并购福达6

1、亨氏将以1.65亿美元收购中国福达食品公司6

2、1.65亿美元收购福达亨氏坐拥味事达和广合腐乳6

3、亨氏收购福达外资强攻中国调味品高地7

4、借福达进军调味品市场积极谋求亨氏联合独资10

四、味之素并购淘大11

味之素收购淘大巧取中国调味品市场11

五、通用磨坊(GeneralMills)并购湾仔码头13

1、并购报道13

2、湾仔码头经营14

六、亨氏并购龙凤14

2004年并购龙凤14

亨氏在中国14

亨氏全面接管龙凤15

龙凤携手亨氏进军调味品16

柯俊财:

亨氏百年经验“护驾”龙凤17

一、雀巢并购太太乐

1、并购背景

为了应对不断激烈的竞争态势,雀巢在中国加大了并购的步伐,不断吃下本土竞争对手,进行快速地垄断市场。

  进入90年代,我国调味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年总产量超过1000万吨,年产值300多亿元,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新增长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雀巢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1999年雀巢收购了上海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和西安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各自80%的股权。

2001年,雀巢并购了四川的豪吉。

至此,国内鸡精业前两大品牌收入雀巢囊中。

  雀巢如此迫不及待花巨资对中国两大鸡精品牌进行并购是有着深刻的市场背景。

 一方面中国调味品市场风云突起,良好的发展空间吸引大批强劲竞争对手介入。

另一方面,雀巢的竞争对手们联合利华、达能、亨氏等跨国巨头也正在不断加大力量逐鹿中国:

达能控股的上海淘大食品公司收购了上海海鸥酿造公司的酱油生产车间、品牌和上海金山食品酿造厂;美国亨氏集团收购了广州市番禺区粮食局下属的3家国有企业的经营权;联合利华在获取老蔡酱油后,又以243亿美元的天价,成功并购了美国百仕福食品公司,这一并购使联合利华的食品业务一举名列全球食品行业的第二位。

同时,联合利华也借百仕福旗下的家乐鸡精,在中国与雀巢展开正面的对抗。

  雀巢虽然坐拥全球第一大食品集团的称号,但在群雄涌起的中国调味品市场中,雀巢丝毫不敢疏忽,跨国与本土的强劲竞争对手们四处虎视眈眈,只要稍有失误,雀巢的市场地位立即可能就受到威胁。

  对太太乐和豪吉的收购投资,于雀巢而言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上海太太乐作为中国本土鸡精第一大品牌,在华东地区拥有绝对的市场占有率。

而豪吉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鸡精生产商,在当地是家喻户晓。

雀巢控制了太太乐与豪吉这两大品牌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中国鸡精业——太太乐和豪吉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再加上雀巢旗下原有的美极鸡精,雀巢立马霸占了中国鸡精市场80%以上的份额——在鸡精市场上,雀巢通过连环的并购行为,有力地钳制了联合利华。

2、并购后经营成功因素分析

提到海天和太太乐,大家不由自主地会想到酱油和鸡精。

他们在各自的品类中都已经无人能及。

海天是酱油领域的霸主,太太乐成为鸡精的翘楚。

从现在来看,虽说殊途同归,但回顾两个巨头所走来的路却是迥然不同。

一个自始至终走自主经营之路,一个走合资经营之路。

谁对谁错,无从定论;谁好谁坏,为时尚早。

但是,我们可以反观历史,对其初衷与发展窥探一二。

先来看一则新闻:

2009年,在庆祝中国鸡精第一品牌太太乐与雀巢合资十周年之际,又传来喜讯:

雀巢与太太乐共建的全球最大鸡精厂于9月5日在沪举行开工典礼。

总投资额为3.2亿元人民币的新工厂,全部建成投产后的鸡精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比原有工厂的产能翻了一番,并将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

以“高品质,好滋味”为广告语的国内鸡精行业巨头太太乐公司,加入全球最大的跨国食品集团瑞士雀巢公司已经十年,不仅没有死掉,反而越做越强、越做越大,俨然成为了中外合作的一个范本。

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走进太太乐!

改革开放的大潮,为荣耀中和太太乐创业团队提供了创立中国本土调味品著名品牌的历史机遇。

抓住机遇、满怀理想、辛勤努力使得太太乐人在十年前就崭露头角,走出上海,迈向全国,从地方性品牌跃升为全国知名品牌,乃至走出国门蜚声海外。

然而,调味品产业与市场都在快速发展,中国消费者也开始步入从“吃饱”到“吃好”、“吃出滋味”的高品质生活阶段。

作为创业不久且快速发展的本土企业,太太乐面临着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型。

在企业发展战略和资金、技术、研发、产品多元化和专业化程度,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行业发展前瞻性预测和经验积累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方面市场前景极其看好,另一方面发展瓶颈开始出现。

如何让本土品牌插上腾飞的翅膀,是走到十字路口的太太乐人面对的重大抉择。

恰逢此时,拥有世界著名调味品品牌“美极”的雀巢公司适时地站了出来。

以“味道好极了”的雀巢咖啡刺激了中国消费者味蕾的雀巢公司,在调味品这一极具地方性特点和东西方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完全不同的食品领域,也亟待与对中国食品和中国消费者有深刻了解、对行业走向有深刻洞察力的企业和团队合作,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这当中,“让13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的太太乐人的梦想与脚踏实地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雀巢人。

而以“提供优质食品,创造美好生活”为追求的雀巢理念也被太太乐人高度认同。

共同的理念、互补的资源以及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促成了双方十年的成功合作。

太太乐走中外合资之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种成功不仅体现在生产和销售业绩上,更体现在太太乐这个中国本土品牌的成长壮大。

十年前,曾有人质疑外资入股本土品牌意在吃掉竞争对手,为自有品牌扫清障碍。

但十年后,面对质疑和担忧,太太乐这个中国人心中的鸡精第一品牌,不但没有被雀巢自有的国际品牌“美极”所取代,而且依然作为本土品牌独立发展壮大,保持着“中国味道”。

这个事实足以打消人们的担忧。

太太乐作为中国鸡精产业的龙头企业,在面对业界最大的食品跨国集团的巨人伙伴时,很好地实现了“坚持与吸收”两者的平衡。

既坚持并发展作为本土企业对本国消费者和饮食文化的深刻了解,将这种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发扬光大,坚持不懈;同时,又以宽阔的胸怀和谦虚的精神,不断吸收来自于国际伙伴的各种有益讯息和大量资源,真正实现“洋为中用”。

而作为全球企业巨人的雀巢,面对中方合作者以及对中国文化始终保持充分尊重、努力融合、真心合作的心态和诚意,尽快实现本地化。

雀巢不仅是选择本地化的合作者以及原材料本地化、生产本地化以及员工本地化,更重要的是心态本地化和文化本地化,那就是把雀巢当作一家扎根于中国土地上,与中国消费者共成长的本地化企业。

“梦想插上翅膀,创造共享价值”。

他们兑现了初衷“让13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彼此?

优秀的商业基因和共同的价值观。

任何商业组织都和自然人一样,带着创业者与生俱来的“基因”,并自觉不自觉地秉承着固有的价值观。

而正是这种商业基因和商业伦理、价值观,决定着一家企业的成败。

太太乐运营团队大都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资深的行业经历,并且多年来十分稳定。

创业者荣耀中先生传承了中国人儒雅、谦和、务实但又具有十分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能力。

-全球品牌网-“让13亿人尝到更鲜美的滋味”的口号,反映出太太乐创业团队的大气魄、大志向,而时刻以消费者为第一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太太乐的产品会不断研发、不断改进,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前进,甚至引领消费需求。

而以温馨的鸟巢为标志的雀巢公司,140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奉行“创造共享价值”的价值观,始终坚守“永远不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计划”的核心理念。

并且尊重其他文化和传统等价值观,深知食品必须与世界各国的饮食和社会习惯紧密挂钩,要尽可能融入业务所在地的文化和传统,并将雀巢认同的价值观应用于当地环境。

正是太太乐与雀巢同样具有高度相似的价值观和相互包容的企业文化,才使这对“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走到一起,并书写了一部历经十年的成功故事。

“君子和而不同”。

太太乐和雀巢的东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经济架构的不同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太太乐和雀巢的十年合资之路让我们看到的是面对不同文化,仍然可以通过互相尊重、加强沟通、相互包容、遵守规则等一系列具体方法,在“创造共享价值”的同一理念下,走到一起,并一路走好。

二、龟甲万并购珍极

日本龟甲万出资组建中国北方最大调味品企业

     6月25日,由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台湾统一企业集团公司、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中国北方最大的调味品企业——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在石家庄挂牌。

       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其中日本“龟甲万”和台湾“统一”分别以现金投入,出资比例各占45%,石家庄“珍极”以经营性资产投入占10%。

公司总部设在石家庄市,并在赵县、唐山和廊坊设立3家工厂,目前各种调味品的年综合产能为10万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调味品公司。

       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未来将对出资方三公司旗下品牌进行相应的市场分工,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多品牌经营战略。

该公司将充分运用日本龟甲万的生产技术、台湾统一企业在中国大陆的业务经验和珍极的良好业务基础,以华北为主要市场生产和销售高品质的调味品。

初期阶段以龟甲万品牌“万字酱油”和“珍极”品牌开拓市场。

“万字酱油”的目标市场为北京、天津的高档市场,“珍极”品牌主要锁定河北省;在对市场情况详细调查后,“统一”品牌将主要投放北京、天津中档市场。

3年后,“统万珍极”力争打造成为华北地区调味品行业第一品牌。

       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社长染谷光男表示,中国的经济正在飞快的发展,在酱油、食醋等调味品消费领域,今后消费者对高附加值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现在是进入中国市场最好的时机。

       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有300多年酿造历史,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酱油企业,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拓北美市场,70年代起先后在美国的威斯康辛州、加州、新加坡、台湾、荷兰以及中国昆山建立了6家酱油工厂,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并建立了遍布北美、欧洲、及亚太地区的东方食品销售网络。

长期以来龟甲万品牌酱油在北美的华语圈及香港被称为“万字酱油”,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受到中国大陆高档宾馆及高档海鲜餐厅的欢迎,从此热销西方的“万字酱油”走近了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成立于1967年,属台湾百大财团之一,投资领域涵盖食品、金融、制药等多种行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统一在中国大陆,以综合食品为核心,先后在沈阳、北京、昆山、广州、武汉、成都等地设立区域营运中心,成功构筑了大陆经营版图,投资规模达27亿美元,是在中国大陆投资最大的台湾企业之一;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酱油、食醋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自主开发并兴建了中国现代食醋工艺和日式酱油工艺生产线,开创了中国食醋、酱油酿造工艺工业化、自动化改造之先河。

“珍极”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珍极酱油、米醋是“中国名牌产品。

        河北省委副书记、石家庄市委书记车俊、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何济海、省商业厅厅长王志欣、石家庄市长艾文礼,台湾统一集团总裁林苍生,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梅田邦夫,日本龟甲万株式会社社长染谷光男等出席开业仪式。

        车俊代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各位客人介绍了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基本情况。

他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三方合资组建的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开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统万珍极能够快速发展,成为合资企业的典范。

省、市政府会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希望合作的龟甲万、统一和珍极三方都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使这次合作获得圆满成功,也希望龟甲万株式会社和统一集团能够在河北、在石家庄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扩大交流合作。

        梅田邦夫表示,很高兴龟甲万株式会社能够同石家庄的企业合作建立合资企业,日本政府也会鼓励更多的日本企业到河北省,到石家庄市发展,推动双方开展更广阔的交流合作。

(冯志生  王琳)

三、亨氏并购福达

1、亨氏将以1.65亿美元收购中国福达食品公司

据国外媒体报道,亨氏公司(HNZ)周一宣布,将出价1.65亿美元收购中国食品公司富达(Foodstar)。

富达食品主要生产酱油和腐乳。

这项交易将巩固亨氏在中国的立足点,使其在该区域的销售额每年增加3亿美元。

这也是亨氏首次进入增长迅速的中国酱油市场,该市场年产值达20亿美元。

亨氏是从新加坡私人股份公司泛太平洋实业控股公司收购购入福达食品的。

根据协议,如果富达在加入亨氏之后业绩突出,泛太平洋控股还将在2014年获得一笔额外付款。

福达在中国有四个生产基地,约有2500名员工。

交易尚待中国监管机构批准。

亨氏股价在周一的盘前交易中上涨25美分,报46.50美元。

(孔军)

2、1.65亿美元收购福达亨氏坐拥味事达和广合腐乳

虽然不是亨氏第一次对国内调味品企业进行收购,不过这却是近年来调味品行业的最大宗收购案。

近日,亨氏在其美国官网上宣布,将斥资1.65亿美元收购中国福达食品公司,后者拥有味事达和广合腐乳两个知名品牌。

  亨氏吞福达年底见结果

  虽然拥有两个知名的品牌,但福达一直低调。

此前唯一关于它的消息,就是投建于2008年的福达上海工厂将在今年投产。

不过投产日期也一再变化,从最初的计划2010年1月改到年中最近又变为年底,该工厂的产能将达到10万吨。

  据了解,由新加坡私人股份公司Transpac控股的新加坡福达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2002年进入中国,并成立福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目前在国内有开平味事达调味品有限公司、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南京机轮调味品有限公司、味事达(南京)食品有限公司等四家工厂。

  据悉,亨氏对福达的收购酝酿已久,但一直到最近才达成。

这并非亨氏首次在华收购调味品企业。

早在2002年,亨氏曾收购味美源,该品牌旗下有番茄酱、酱油和辣椒酱等业务。

但由于后来的“苏丹红”事件大受影响。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亨氏味美源在调味品市场的份额不足1%。

亨氏美国总部发言人MichaelMullen表示,希望收购可以在2010年年底完成。

之后亨氏在华的年销售额将达到约3亿美元。

据了解,目前仅味事达的年销售就达6.8亿元,在行业内可排名前十。

开平广合腐乳有限公司在广东与沿海比较强势,业内排在行业前十名不成问题。

  不过由于收购尚未完成,福达方面也对此事保持沉默。

亨氏美国总部方面对媒体表示,讨论是否减员和是否整合两家公司的品牌还言之尚早,但是亨氏会视味事达为在华增长平台。

  外资纷纷入驻调味品

  对调味品显示兴趣的外资食品大佬不仅只有亨氏。

早在1998年,雀巢就收购了太太乐八成股份,去年4月,雀巢与太太乐联手投资3.2亿元,在上海兴建了一个占地100余亩、年产量10万吨的鸡精生产工厂。

此外,联合利华等知名跨国企业也开始在调味品业务上加码,收购了“老蔡酱油”;另一调味品企业日本味之素也收购了华东知名品牌“淘大”。

  中投顾问近日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调味品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近年来,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迅速,每年以20%-35%的速度增长。

与2008年相比,2009年的行业收入和利润虽然有所放缓,但仍然取得了20%左右的增长速度。

  另一组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调味品零售额高达473亿元,酱油则占近一半达234亿元。

  亨氏也不掩饰对中国调味品市场的看好。

据知情人士透露,虽然此次交易仍待中国监管部门批准,但亨氏已经将福达纳入规划中,根据协议,除1.65亿美元收购款进行现金支付外,如果福达在加入亨氏之后业绩突出,Transpac还将在2014年获得一笔额外付款。

(吴旦颖)

3、亨氏收购福达外资强攻中国调味品高地

中国人的饮食少不了油、盐、酱、醋调味品,在这瓶瓶罐罐背后,蕴藏的是成百上千万元的市场机遇。

在这个前景可观的领域里,跨国食品巨头并未能取得行业主导地位。

与在中国建厂、带着自有品牌来开拓市场的自给自足式的模式相比,收购本土老品牌不失为他们做强做大的捷径。

亨氏即是如此。

日前食品制造商亨氏公司(HNZ)宣布,将以1.65亿美元价格收购一家在中国的酱油及腐乳生产商福达食品公司(Foodstar)。

此前,亨氏在中国调味品细分市场——酱油市场的占有率仅1%,而该市场排名第一的本土企业佛山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市场份额已达15.4%。

亨氏再出手

6月22日,亨氏宣布从新加坡私人股权公司Transpac手中收购福达食品公司。

福达食品虽然是由新加坡投资公司掌控,但其业务基本上都在中国大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Transpac控股的新加坡福达食品公司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进入中国调味品市场,包括全资入股开平广合腐乳和开平味事达酱油等,之后又转战贵阳,并购“凤辣子”。

目前福达食品在中国现有四家工厂。

亨氏美国总部企业与政府事务副总裁迈克尔·马伦(MichaelMullen)表示,希望这一收购能在2010年底完成,这项交易尚需获得中国监管机构批准。

亨氏全球的主营业务涉及三大领域:

调味品酱料、方便食品、婴儿食品。

对亨氏全球来说,婴儿营养品部门目前是公司最小的业务部门,但却是增长最快的。

亨氏在中国更为人熟知的也是其婴幼儿食品,比如亨氏米粉。

在中国调味品业务的发展上,亨氏选择从并购开始。

2002年6月,亨氏公司通过产权购买的方式,收购了拥有“美味源”商标的三家调味品国企,成立了亨氏在华全资拥有的亨氏美味源(广州)食品有限公司;2006年8月,该公司更名为亨氏(中国)调味食品有限公司,亨氏公司在华的调味食品业务进入了新阶段。

目前,亨氏在中国的调味品业务主要是“亨氏”番茄酱、“美味源”辣酱以及酱油。

不过,其辣酱业务因为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而颇受影响。

亨氏的迈克尔·马伦6月25日接受本报采访时,并未直接透露亨氏在中国调味品业务的销售额。

他介绍,亨氏在中国业务的总销售额一共约2亿美元。

“我们期待收购福达完成后,增加1亿美元的销售额。

来自市场调研公司欧睿的统计数据,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上,亨氏“美味源”的市场份额不到1%。

未被占领的“高地”

在此之前,亨氏一直觊觎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在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份额。

自收购广东美味源后,亨氏希望并购北京王致和。

有消息称早在2002年时,双方就已经开始谈判,但是历时两年左右的谈判后无果而终。

王致和对外资公司强大吸引力的原因,关键在其拥有的北京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王致和腐乳在北京市场占有率为90%,旗下酱油、食醋等其他调味品在北京市场占有率为60%。

相比较饮料、啤酒等快速消费品领域,中国调味品行业是跨国公司尚未占领的“高地”。

根据欧睿统计,2009年中国调味品市场的零售总额是473亿元,市场份额前三甲分别是海天、李锦记、莲花,占比分别是9%、4.4%、2.8%。

以酱油为例,中国酱油产品全年零售销售额占中国调味品市场总额的近50%,是容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在酱油业务中,目前排行三甲的是海天、李锦记、王致和,其市场份额分别是15.4%、3.2%、2.7%。

跨国公司中,唯有雀巢在中国调味品市场中的鸡精业务上,占据明显的优势。

1999年、2001年,雀巢先后与太太乐集团、四川豪吉集团合资,分别持有对方80%、60%股权。

再加上其旗下已有自有品牌“美极”调味品,使雀巢成为中国国内鸡精市场的领导者。

在份额排名前四位所占有的82.9%份额中,61.2%都与雀巢有关。

中国调味品市场“容量大,品牌集中度低”的混战状态,为伺机进入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机会。

利用资金优势收购或联合,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与本土品牌争夺的主要方式。

亨氏的迈克尔·马伦向本报介绍“我们把福达看作是亨氏的一个增长平台,中国酱油市场年均涨幅达到7%-8%,而我们发现味事达‘味极鲜’系列酱油产品的增长超过这个数据。

亨氏希望借助并购,其在中国酱油市场的占有率能从1%增加到2.9%,成为继海天、李锦记之后的第三大酱油厂商。

其实在亨氏之前,已有抢先者在中国酱油市场布局。

2006年,日本最大的食品集团味之素株式会社收购淘大食品集团,跻身全球酱油产业三甲。

2008年底,中国台湾统一企业联手日本酱油巨头龟甲万,与河北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合资成立统万珍极食品公司,主攻北京和天津市场。

4、借福达进军调味品市场积极谋求亨氏联合独资

“上月,原福达2500名员工已经正式加入亨氏中国的队伍,加上福达已有的四家工厂和在建的上海工厂,目前亨氏中国已经有12家工厂,过万名员工,是亨氏全球市场分公司规模之首。

”亨氏第五任CEO孙博廉(W illiam R . Johnson)日前首次来到亨氏中国故乡广州。

孙博廉向媒体确认,亨氏中国近期的确有独资计划,目前中方持有的股份已经公开挂牌,未来亨氏将百分之百全资拥有亨氏联合。

“目前中国市场销售仅占集团3%,未来中国市场将成为亨氏新兴市场的龙头。

今年8月,亨氏以1.65亿美元价格鲸吞中国酱油及腐乳生产巨头之一福达食品公司(Foodstar)。

孙博廉称,“原福达的大多数高管得到留任或升职。

亨氏并购福达,将在新产品研发方面发挥推动作用。

通过收购扩大调味品市场

“以前亨氏在中国的发展以婴幼儿食品和冷冻食品为主,主要精力未放在调味品上面,今后亨氏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

”孙博廉称。

中国的酱油业务中,目前排行三甲的是海天、李锦记、王致和,其市场份额分别是15.4%、3.2%、2.7%,而亨氏相中的福达在华南高端酱油市场拥有较强的优势地位。

行内人士认为,亨氏希望借助对福达的并购,令其在中国酱油市场的占有率能从1%增加到2.9%,成为继海天、李锦记之后的第三大酱油厂商。

“亨氏完成对福达食品公司的收购后,其在中国的年营业额将增长至近3亿美元。

”孙博廉称。

虽然孙博廉未对3亿美元的销售额进行数据分拆,然而业内知情人士叶应华(化名)向记者透露,目前福达在酱油和腐乳两块主要业务上,销售额大致分别为7亿-8亿和4亿元。

作为亨氏中国战略的重心,孙博廉透露福达上海第五家工厂将于2011年前建成投产。

“亨氏未来12~18个月将大量增加对福达投资。

萌生在中国市场“独资”念头

虽然对中国寄予无限厚望,但亨氏在华发展依然略显缓慢。

据孙博廉介绍,亨氏去年全球营业额为105亿美元,其中60%的营收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新兴市场占20%,然而中国只有区区3%。

这令亨氏对中国的市场战略萌生独资的新想法。

1984年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穿针引线,美国亨氏食品集团与广东省燕塘企业总公司及广东省联合食品企业中心合资组建亨氏联合有限公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合资企业。

而随着广州“退二进三”政策的深入,这家全球知名的食品企业即将“变脸”,为期30年的合作将提前终结。

燕塘投资和联合食品拟捆绑转让其分别持有的亨氏联合12 .343%和8.482%股权,转让价格分别为1930万元和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