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451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含答案3

一、选择题

1.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

2018年3月去世的著名科学家霍金被安葬在这里,与长眠于此的英国名人为邻。

这些“邻居”中,包括:

A.亚里士多德

B.贝多芬

C.巴尔扎克

D.牛顿

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

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

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

3.如图为英,美等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示意图,据此推知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发展迅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英国的实力

C.英美两国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垄断组织

4.《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

A.人口问题

B.环境问题

C.毒品问题

D.战争问题

5.下图反映了某时期英国域市人口和农村人()

A.新航路的开辟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发展D.海外殖民地的扩大

6.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7.右下表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对该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年份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

3.3

5.0

未统计

3.8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B.美、德后来居上,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D.英、法两国基本没有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8.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都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9.某历史学家认为“19世纪80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以下使用这种“新动力”的交通工具是

①火车机车②汽车③飞机④蒸汽轮船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有位著名的生物学家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能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他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伏尔泰

11.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

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力机是

A.蒸汽机B.电动机

C.内燃机D.计算机

1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他”是

A.但丁B.莎士比亚C.巴尔扎克D.列夫·托尔斯泰

14.计量统计分析是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根据下表信息,下列选项中对列强实力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1

2

4

3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1.9

4.6

8.1

1913年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4

2

1

 

A.美、德实力变化主要是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B.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

C.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

D.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

15.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16.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7.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18.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

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

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迪生D.爱因斯坦

19.有学者指出:

“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

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

A.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B.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D.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20.“(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科技发明)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这段话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家比技工伟大

B.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

D.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1.培根曾说过: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以下列举不属于“明智”的是:

A.站在现在,以自己好恶评价历史人物

B.善于从遗迹文献和传说中学习历史

C.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问题

D.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2.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3.2019年春节期间,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4.“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一百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可事实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

“下列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A.物种不变论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25.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的变化不包括

A.人口增长B.大众教育推广C.贫富加剧D.环境质量提高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教堂,也是英国历史文化名人的墓地,牛顿就葬在这里,是霍金的“邻居”,ABC都不是英国人,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擅长深刻细致的心理描写,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代表作品: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而《高老头》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作品,故C对应错误,符合题意;ABD搭配正确,排除。

故选C。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美国在这次工业革命中,注重科技发明和使用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大,成为新兴的工业强国,A项符合题意;一战的时间是1914-1918年,B项不符合题意;CD项内容从图片中不能看出来,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分析题干图片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通过对图片的解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1750年,1851年”和英国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可以看出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故A不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在1689年,故B不符合题意;海外殖民地的扩大与英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仔细观察表格可知,1861-190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发生巨大变化,德国超过英法,在欧洲发展最快,美国紧随其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德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德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由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故A符合题意。

BC不能从框表中得出,D说法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历史影响。

8.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解放法令颁布15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

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B符合题干材料;ACD不能说明农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故本题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史实。

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80年代”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特征,在内燃机发明的基础上,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②③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①火车机车和④蒸汽轮船是工业革命期间的发明,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达尔文以充分的事实证明了物种的可能性,并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B正确;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A排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者,C排除;伏尔泰主要是提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D排除。

故选B。

11.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次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随后靠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和飞机问世,故选C。

考点: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他将在法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创作了小说集《人间喜剧》,C符合题意;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有《神曲》等,A排除;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等,B排除;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等,D排除。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品。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法国的工业产量高于美、德;20世纪初美、德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二,超过了老牌帝国英国、法国,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再是一支独秀,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乎同时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其中美国和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些主要的发明都是由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完成的,故A符合题意;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工业跨越式的发展、美、德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最早成为工业国家、英、法实力变化是因为两国开展工业革命较晚表述错误,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可知,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亨利·福特采用了新技术——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这表明了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

“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1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他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了电的光明。

C项符合题意;牛顿是英国科学家,他的成就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排除A项;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编写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排除B项;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排除D项;故选择C。

19.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是,科学技术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如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核战争的威胁等。

依据题干关键词“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可知,该学者主要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人类的生态环境,故A符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了国家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表述不符合该学者意图,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20.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科技发明多半是由熟练的技工完成的,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不紧密,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的特点,科学与工业生产结合紧密,故B项正确。

科学家比技工伟大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第一次科技革命发明家主要来自非凡才能的技工,C项错误。

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学习和分析历史中,我们应该学会历史角色的扮演,换位思考问题;善于从遗迹文献和传说中学习历史;用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问题;以历史名人为榜样,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对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要站在现在,以自己好恶评价历史。

A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

BCD都是学习历史的明智之举,但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

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4.B

解析: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中达尔文的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反映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A项是违背科学的说法,说法错误;CD项涉及的是物理学领域,与材料现象无关。

故选B。

25.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工作机提供了稳定的动力,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蒸汽机使用的燃料是煤炭,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煤炭使用量处于高峰状态,带来了环境污染,D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英国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变化要求大大增加劳动者数量,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大众教育得到推广;工业革命使工人越来越穷困,而资本家越来越富有,贫富加剧,ABC排除。

故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