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46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docx

高考历史复习第二轮配套练习16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模拟卷

(二)

专题四至六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漳州一模)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

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宋绍兴年间,官员张登)曰: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

‘利’字,只当以‘义’字对。

”因详言义利之辩。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B.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4.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

材料反映了当时()

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

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

5.“我是南宁邵佳,真正革命到达路。

……走上马路连冲锋,反贼全部都失败。

心在革命不在家,谁知龙岩带了花。

……总要共产到成功,我辈青年把田分。

”诗中描述的情形应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工农武装割据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6.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个人决策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D.法律至上

7.(2012·福州一模)“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都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注:

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

’因此,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肯定人是世界万物的中心

B.启蒙思想家强调人的情感和个性

C.启蒙思想家指出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D.近代科学的兴起促成启蒙运动的发生

8.“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签署了每个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

对有色公民而言,美国显然未能兑现这张期票。

”马丁·路德·金这段著名演讲中“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的期票”指的是()

A.实现民族独立解放B.天赋人权与自由平等

C.建立民主法治社会D.黑人与白人权利平等

9.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Kaiser)而非德国皇帝(KaiseryonDeutschland)。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10.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1.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说: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

他现在是并且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

”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C.普朗克D.爱因斯坦

12.(2012·泉州一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诗歌《行路难》中的名句。

与其风格相近的西方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2012·福州一模)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

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5分)

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5分)

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

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及其影响。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

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6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实际上他(汉武帝)和他的近臣们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致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汉武帝时代,他的近臣是怎样将儒术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的?

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材料二史论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

……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2)归纳指出材料二中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不同观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康梁看待儒学的本质目的。

(8分)

材料三史观

假使中国的东西仅只同西方化一样便算可贵,则仍不及人家,毫无可贵!

中国文化如有可贵,必在其特别之点,必须有特别之点才能见长!

宋以后所谓礼教名教者又变本加厉,此亦不能为之曲讳。

数千年以来,使吾人不能从种种在上的权威解放出来而得自由,个性不得伸展,社会性亦不得发达,这是我们人生上一个最大的不及西洋之处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3)材料三中梁漱溟先生的观点是运用什么史学方法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梁漱溟的观点。

(5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扣住关键信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极度多样而异质”“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B项符合题意。

2.【解析】选C。

解答本题注意分析察举制与科举制的影响。

汉代的察举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唐代的科举制,打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度,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故C项符合题意。

3.【解析】选A。

题干材料中表明张登的观点是现在人们只知道追求利益,而忽视了信义,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处事观念的影响,A项符合题意;B、D两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而C项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故答案为A。

4.【解析】选B。

材料反映“日番钱”是白银,“来自海舶”,并在泉、漳两地都能通用。

“日番钱”能在泉、漳两州通用,这就说明了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

5.【解析】选C。

从材料中的“龙岩”“共产”“把田分”等关键词可判断是在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及弊端的理解认识。

雅典民主政治是集体决策,A项与史实不符;据题干材料看,材料未体现公民意识和法律至上的特点,排除C、D两项;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公民直接参政,答案为B项。

7.【解析】选D。

根据题干“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都服从永恒的法则……(注:

指人类)竟能不顾这些法则”说明人类需要思考或判断去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和法则,这与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特点相吻合。

【方法归纳】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1)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2)理性主义作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尊重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社会,追求人的自由和解放。

(3)理性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

8.【解析】选B。

解读题干,据“每个美国公民与生俱来有权享有”等信息,说明反映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权利,故答案为B项。

9.【解析】选A。

DeytscherKaiser是指德意志民族的皇帝,KaiseryonDeutschland是指德国的皇帝,是指德国的当时所控地域。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联邦”由普鲁士、萨克森、巴伐利亚、巴登等邦国组成,即德意志帝国,体现了联邦制的原则,答案为A。

10.【解析】选A。

抓住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英国女性裤装和短裙流行起来。

而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合。

11.【解析】选D。

从题干时间1931年和材料说明,可知这位科学家的研究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符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观点,故答案为D项。

12.【解析】选B。

李白诗歌《行路难》主要表明作者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13.【解析】第

(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一句回答。

第二问,根据梁启超所处的“1902年”的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形势等内容归纳。

(2)题,第一问,从材料二中“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到“建设一大中华民族”归纳回答。

第二问,从民族主义出发归纳辛亥革命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3)题,第一问,根据“15、16世纪”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出现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因素回答。

第二问,根据此后在政治、经济上出现的新变化回答。

第(4)题,第一问,根据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主要政治史实的特点回答。

第二问,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国家、民族、阶级等角度入手。

答案:

(1)观点:

建立民族国家以救亡。

(1分)背景:

民族危机严重(半殖民地统治秩序确立),寻求救亡道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进化论的影响;立宪和革命运动的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4分)

(2)变化:

从强调排满革命、建立汉族国家到主张建设统一的民族国家。

(2分)贡献:

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主义的王朝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现代国家;初步形成了大中华民族国家观。

(3分)

(3)因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的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的增强。

(3分)影响:

消除封建割据,促进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冲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神权一统的局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促进了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刺激了欧洲各国对海外市场的争夺。

(3分)

(4)不同:

欧洲各国是在其君主的领导下不断强化王权,建立了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促进了其社会发展;近代中国则是在资产阶级领导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中,努力寻求建立真正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

(4分)认识: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力量承担着时代赋予的使命;民族独立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前提;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

(2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孔子及其儒学思想和地位的理解认识。

(1)题第一问结合董仲舒改造儒学的有关主张进行归纳;第二问从汉代儒学的地位角度回答其影响。

(2)题第一问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康梁二人的观点;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说明康梁二人看待孔子的本质目的。

第(3)题阅读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判断其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并据其观点分析评价。

答案:

(1)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学,政治上提出“天人感应”之说,认为王者受命于天,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顺从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大一统”的主张,使儒家的学说扩展到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中去。

(3分)影响:

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2分)

(2)康有为认为孔子儒学核心是“仁”,具有平等、进化的思想,孔子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家;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4分)

19世纪末的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康、梁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儒学,其本质目的是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思想,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

(4分)

(3)梁漱溟运用比较全面(或辩证)的方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分)评价:

梁漱溟先生从历史事实出发,注重从文化本身特质上强调中国当代文化需要有自身特点或特长,同时也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名教束缚人性发展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过分强调自身文明的特色而在向现代文明迈进过程中趋于保守与停滞,没有注意看待思想要结合文明发展的时代性。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