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581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docx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

一、吉宝城镇项目一期(1A1、1A2和1B)

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吉宝城镇项目一期工程包括29栋住宅楼,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蒲河新城道义区,住宅形式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设计采用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径400mm,桩长600mm,桩端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00kN。

一期项目分期建设,分为1A期、1B期两部分,其中1A期2010年施工,1B期2011年施工。

检测安排上应先进行试验桩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进行优化后,再展开大面积施工后验收检测。

二.工程地质概述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勘察报告揭示,将场地钻探深度以内的地层构成按自上而下顺序分层描述如下:

①杂填土:

有粘性土及少量砖块、砂、碎石等组成,松散,0.5米以上为冻土层。

分布连续,层厚0.3-3.1米。

②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

摇振反应无,切面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任性中等。

分布连续,层顶深度0.3-3.1米,层厚0.9-6.0米。

③-1粉质粘土:

灰色,软塑~可塑。

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除场地东北角外其他地段都有分布,层顶深度2.4-5.2米,层厚1.0-4.7米。

③-2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

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分布在场地东北角地段,层顶深度3.0-6.8米,层厚0.4-3.5米。

④粉质粘土:

灰褐色或黄褐色,可塑。

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分布连续,层顶深度4.7-7.8米,层厚3.9-8.0米。

⑤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下不夹有粉土层。

摇振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分布连续,层顶深度约为12-15米,本次钻探未穿透该层,揭露最大厚度15.5米。

三.检测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

《建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

沈阳市身背新区蒲河新城道义区吉宝城镇项目一期复合载体夯扩桩桩基检测工程《载体桩检测技术要求》

四.检测方法

1)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试验桩)

试验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1、检测数量

试验桩数量暂定3根,确定其单桩承载力为设计提供依据。

2、检测装置

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反力系统由主梁、配重物块和1台油压200吨千斤顶组成,试验前吊运合力中心与桩轴线基本重合。

3、位移量测装置

基准系统采用9.0m长钢管做基准梁,安装在基准桩上,基准桩采用1.5m长的钢管桩打入地下,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基准桩安放位置与试桩的间距应大于4d(基桩直径)。

试验桩位移采用两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的大行程百分表测读。

加载过程中沉降超过50mm时,采取重新倒表。

4、加卸荷与沉降观测

(1)加荷分级:

按规范要求进行分级加荷,不少于8级且每级加荷量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级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载分级kN

168

336

504

672

840

1008

1176

1344

1512

1680

卸载分级kN

1344

1008

672

336

0

——

——

——

——

——

(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②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

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③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④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l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3)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注:

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荷载已超过所规定的极限荷载,而沉降仍继续明显增加;

④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60-80mm。

5、桩头处理

①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②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③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④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的钢筒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支模浇注,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⑤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6、资料整理

①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c。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

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

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Q—s曲线缓变形时,取桩顶总沉降量为60mm时对应的荷载值。

②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为设计提供依据时取最小值。

3、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2)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工程桩)

针对工程桩进行的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1、检测数量

每栋楼工程桩检测数量应不小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2、检测装置

静载试验采用堆载法,反力系统由主梁、配重物块和1台油压200吨或320吨千斤顶组成,试验前吊运合力中心与桩轴线基本重合。

3、位移量测装置

基准系统采用9.0m长钢管做基准梁,安装在基准桩上,基准桩采用1.5m长的钢管桩打入地下,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基准桩安放位置与试桩的间距应大于4d(基桩直径)。

试验桩位移采用两只量程为50mm、精度为0.01mm的大行程百分表测读。

加载过程中沉降超过50mm时,采取重新倒表。

4、加卸荷与沉降观测

(1)加荷分级:

按规范要求进行分级加荷,不少于8级且每级加荷量为预估极限荷载的1/8-1/10。

级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加载分级kN

168

336

504

672

840

1008

1176

1344

1512

1680

卸载分级kN

1344

1008

672

336

0

——

——

——

——

——

(2)快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荷载维持不应小于1h,是否延长荷载维持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

②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

③卸载时,荷载维持l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

(3)终止加荷条件;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注:

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荷载已超过所规定的极限荷载,而沉降仍继续明显增加;

④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60-80mm。

5、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①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②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③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④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的钢筒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支模浇注,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⑤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6、资料整理

①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c。

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

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

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3、Q—s曲线缓变形时,取桩顶总沉降量为60mm时对应的荷载值。

②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

4、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一半取值。

3)桩身完整性检测

1、检测数量

桩身完整性低应变检测数量按每建筑单体不小于总桩数的10%进行,承台下位3根或少于3根时,每个承台下抽检数量不少于1根。

试验桩静载荷试验前均先进行低应变试验。

2、仪器设备

本次低应变动测拟使用的设备为武汉岩海RS-1616(S)型基桩多功能检测仪,检测方法采用反射波法。

3、低应变检测工作原理

基桩一般都具有较大的长径比,可近似看作一维杆件。

当在桩顶施加某一机械力F(t)时,桩身质点因受迫振动产生弹性波沿桩体向下传播,当波遇到桩身因存在断裂等缺陷而形成波阻抗界面时,产生波的反射,并被安置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接收,通过对接收的反射波波形、振幅、频率及平均波速等分析,综合判别桩基的结构完整性,确定缺陷部位和程度,从而对桩的质量作出综合评价。

低应变法,就是在桩顶施加低能量荷载,实测桩顶速度(或同时实测力)的响应,通过时域和频域分析,判定桩身的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4、检测标准和判定方法

试验执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桩身完整性类别的划分原则及其对应的技术特征见表1。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表1

类别

特征

桩身结构完整,有明显的桩底反射,无明显缺陷,波速正常

桩身有轻微缺陷,桩身基本完整,有明显的桩底反射,有轻微缺陷,波速基本正常

桩身有严重缺陷,桩身完整性较差,有桩底反射或桩底反射不明显,有明显缺陷,波速过低或桩长不够

断桩,桩身完整性极差,无桩底反射,有严重缺陷或断桩

5、要求

①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②桩头的材质、强度、截面尺寸应与桩身基本等同。

③桩顶面应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五.工期与建议

委托方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进场进行检测工作。

1、试验桩部分

1)、试验桩桩身完整性检测:

在做抗压试验前进行,共3根桩,计1天完成(可在设备进场时进行检测)。

2)、试验桩荷载试验工期:

试验桩的单桩竖向抗压试验应该在工程桩施工前进行,我司拟投入该工程三套设备。

设备进场需要1天(配重块运至工地),吊运需要1天,试验需要1天,计3天完成。

2、本工程一期工程的1A1、1A2部分

1)、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工期:

我司已投入该工程2套低应变检测设备,共1759根桩,计9天完成。

2)、工程桩荷载试验工期:

我司拟投入该工程三套荷载试验设备。

共60根桩,配重吊运3根/天,试验3根/天,40天可完成,另外设备进出场需要4天(配重块运至工地),共计44天。

(以上为连续作业工期,雨季顺延)

3、本工程一期工程的1B部分

1)、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工期:

我司已投入该工程2套低应变检测设备,共1030根桩,计5天完成。

2)、工程桩荷载试验工期:

我司拟投入该工程三套荷载试验设备。

共30根桩,配重吊运3根/天,试验3根/天,计20天完成,另外设备进场需要4天(配重块运至工地)。

共计24天。

注:

①以上为连续作业工期。

②如果现场进行桩头处理,能够保证低应变检测质量,低应变和静载试验可同时进行,检测工期可适当减少。

③以上工期为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天气、设计变更等因素)影响,若受到影响检测工期需向后顺延。

六.严格保证试验质量的措施

1).静载试验所用千斤顶、压力表及百分表需经国家认证专门计量单位标定。

2).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规程、规定,进行检测。

3).确保加载装置及观测系统安装正确,工作正常;加强测试人员责任心,认真做好测读记录工作。

4).现场测试时应同时遵守业主对工程现场的各项要求。

5).开始加载及结束时均通知甲方及监理到场。

七.安全保证措施

1).检测人员全为专业人员,均持有上岗证。

2).检测人员及设备安装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及劳动皮鞋进行现场操作。

3).试验设备安装前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专业人员对场地进行踏勘,以满足安全要求。

4).检测区域四周设置警戒线。

5).试验平台支墩确保有足够的面积,以保证试验安全。

八、报告说明

根据需要试验结果可临时向甲方提供。

主要技术说明和图表包括:

1、检测中间成果资料

2、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Q~S曲线

3、单桩竖向承载力分析表

4、低应变测试曲线

最终的正式报告内容包括:

工程名称、地点、检测时间和日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名称;检测场地的工程地质概况;试验设备和原理;试验过程情况说明;试验记录与结果、相关的图、表,结论和有关建议;报告单位、检测负责人、报告审核人和审定人等。

 

二、公司组织架构人员情况表

(一)项目负责人简历表

姓名

顾银锋

性别

年龄

33

职务

检测部主任

职称

工程师

学历

本科

参加工作时间

2001、7

从事检测工作年限

9年

技术负责人资格证书编号

0011298

已完成代表性工程项目情况

序号

工程名称

堆载法(吨)

锚桩法(吨)

完成时间

1

吉林通化钢厂

1200

2004.8

2

鞍钢鲅鱼圈港口

1400

2005.10

3

大连金光餐饮企业配套中心

1200

2006.10

4

大连凯伦温泉公寓

1700

2007.1

5

沈阳世茂一期试桩

1700

2008.1

6

沈阳恒隆市府广场桩基础检测

2500

2008-至今

7

沈阳金河湾一期工程检测

200

2010.3-至今

 

(二)技术负责人简历表

姓名

刘忠昌

性别

年龄

45

职务

总工

职称

教授级高工

学历

博士

参加工作时间

1987、7

从事检测工作年限

20年

项目主管资格证书编号

ZJ0185

已完成代表性工程项目情况

序号

工程名称

堆载法(吨)

锚桩法(吨)

完成时间

1

沈阳和平农贸大厅

1200

1989.11

2

内蒙古霍林河煤业集团公司

1000

2006.10

3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分院

1200

2006.11

4

大连开发区西山小区14#楼

1700

2007.8

5

金州达赫山庄住宅工程

2200

2007.5

6

沈阳世茂一期试桩

1700

2008.1

7

沈阳恒隆市府广场桩基础试验工程

2400

2008.5-至今

 

(三)人力资源配备计划表

名称

姓名

职务

职称

主要资历、经验及承担过的项目

一、总部

1、总经理

 

2、总工

 

张海东

 

刘忠昌

 

总经理

 

总工

 

教高

 

教高

 

获省优奖多项,从业20年,辽宁省地基基础规范主编人员,市岩土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获省优奖多项,从业21年,辽宁省地基基础规范主编人员,市岩土学会委员,辽宁抗震超限高层审查员。

获省优奖多项,从业14年,

二、项目部

1、项目负责

2、工程负责

3、现场负责

 

4、计划管理

5、安全管理

顾银锋

徐香军

王鹏

张鉴麒

吕铁军

方宇

石建林

韩国盛

何强

检测部主任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技术员

加工厂主任

安全员

高工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工程师

技师

技师

技师

获省优奖多项,从业9年。

从业7年。

从业7年。

从业3年。

从业20年。

从业8年。

从业15年。

从业25年。

从业15年。

 

三、拟投入的主要检测设备表

①检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检测设备

型号规格

数量

(个)

产地

1

钢梁

8.6m(长)×1.60m(高)×0.60m(宽)

3

沈阳

7.6m(长)×1.3m(高)×0.4m(宽)

3

沈阳

10.0m(长)×1.7m(高)×0.70m(宽)

2

沈阳

2

千斤顶

2000kN、3200kN

3

上海

3

砼配重

每块3吨

200

沈阳

4

低应变动测仪

RS-1616(s)型

2

武汉

②配合检测设备配置表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备注

1

吊车50T

2台

反力架安装

2

平板车30T

2台

反力架梛位

3

力工

12人

4

水准仪

1台

5

配电箱

3个

油泵工作

6

电弧灯

6个

夜间照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