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70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docx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本科)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名:

学号:

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王兵建

职称:

副教授

二〇二〇年六月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评阅参考标准

项目

分值

参考标准

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

评分

设计态度

20

刻苦努力,态度认真,遵守纪律,按时完成设计。

20-18

17-16

15-14

13-12

11-0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40

设计方案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较强。

40-36

35-32

31-28

27-24

23-0

设计说明书规范

25

设计说明书及插图绘制规范,文字流畅,书写工整或打印成文

25-23

22-20

19-17

16-15

14-0

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15

对问题能做合理分析,反映出很好的掌握了矿井通风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15-14

13-12

11-10

9

8-0

评分合计

 

摘要

从2016年6月10日到2016年6月23日,进行课程设计。

本次的通风课程设计极大得锻炼了我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了我的学习能力。

和同学讨论问题,加深了对通风知识的理解。

此次课程设计的基本条件是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此次课程设计的矿井开采设计基础参数是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

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经过课程设计,通风容易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063m3/min,综采工作面风量通风困难时期矿井总风量为4250.5m3/min。

综采工作面风量26.51m3/s,掘进工作面风量13m3/s。

主要通风机选型结果为BDNo22型轴流式通风机。

主要问题是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熟练,尤其是通风机选型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才选好。

做到一些设计项目时,要翻阅很多资料,尤其是找课本或者是上网查找,因此也极大得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此次课程设计可能还有一些设计的不完善的地方,还请老师指正。

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多做一些指导和答疑,帮助同学们更好得完成课程设计;同学们上课要认真学习,尤其是通风机选型的内容,努力学好通风课程,做好课程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

1.1煤层地质特征

单一煤层,倾角18°,煤层平均厚度3.5m,为Ⅲ级自燃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1.2井田范围

设计第一水平深度540m,走向长度L为7260m,倾斜长度1600m。

1.3矿井生产任务

设计年产量A为60万t。

1.4矿井开拓与开采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底板岩层中开掘岩石大巷,双翼采区准备,按照“一井一面”布置生产,采掘比为1:

2。

一个主井,一个副井,一个风井,都为立井。

分为8个采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

采场主要支护设备是单体液压支柱。

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200人,330天工作日。

采煤工作面温度取22℃。

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50人。

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1.36m3/min,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1.26m3/min。

回风井不做提升用。

1.5矿井通风方式

设计通风方式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阻力最大和最小时自然风压分别为50Pa和150Pa。

主要通风机装置(含风硐)阻力取120Pa。

1.6部分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表1-1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井巷名称井巷特征及支护情况断面积m2长度m

副井圆形,罐笼,有梯子间,直径5.5m,混凝土碹

井底车场巷道拱形,混凝土碹,壁面抹浆16

主要运输石门拱形,混凝土碹,壁面抹浆16200

主要运输巷拱形,混凝土碹,壁面抹浆16

轨道上山拱形,料石碹14

皮带上山拱形,14

工作面平巷梯形,锚杆,巷道宽度3.5m3.5×3

采煤工作面矩形,液压支架,控顶距4.2~5.2m,综采150

回风石门梯形,锚喷840

主要回风大巷拱形,混凝土碹,壁面抹浆8

回风井混凝土碹(不平滑),风井直径D=4m

 

第二章通风系统的选取

2.1矿井通风拟定原则和要求

2.1.1矿井通风拟定原则

选择矿井通风系统的因素较多,只要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同时注意其它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就有可能选定比较合理的通风系统。

拟定矿井通风系统应严格遵循安全可靠、投产较快、出煤较多,通风基建费用和经营费用之总和最低以及便于管理的原则。

(1)矿井通风网路结构合理;集中进、回风线路要短,通风总阻力要小,多阶段同时作业时,主要人行运输巷道和工作点上的污风不串联。

(2)内外部漏风少。

(3)通风构筑物和风流调节设施及辅助通风机要少。

(4)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通风井巷.使专用通风井巷工程量最小。

(5)通风动力消耗少,通风费用低。

为使拟定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必须对矿山作实地考查和对原始条件作细致分析。

2.1.2拟定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和阶段水平之间都必须有两个安全出口。

(2)进风井巷与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的粉尘浓度不得大与0.5mg/m3。

(3)新设计的箕斗井和混合井禁止作进风井,已作进风井的箕斗井和混合井必须采取净化措施,使进风流的含尘量达到上述要求。

(4)主要回风井巷不得作人行道,井口进风不得受矿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井口排风不得造成公害。

(5)矿井有效风量率应在60%以上。

(6)采场、二次破碎巷道和电耙道,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电耙司机应位于风流的上风侧,有污风串联时,应禁止人员作业。

(7)井下破碎硐室和炸药库,必须设有独立的回风道。

(8)主要通风机一般应设反风装置,要求10min内实现反风,反风量大于40%。

选择通风系统时,应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和开采特点,拟定几个可行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择优选出。

2.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

2.2.1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原则和方法

(1)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原则

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等。

(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方法

根据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表土层厚度、井田面积、地温、矿井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倾向性等条件,在确保矿井安全、兼顾中、后期生产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对多种个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一般,中央式井巷工程量少,初期投资省,矿井初期宜优先选用。

突出、高瓦斯、煤层自燃及有热害的矿井,应采用对角式或分区式通风;当井田面积较大时,初期可采用中央式,逐步过渡到对角式或分区式通风。

2.2.2常见的矿井通风方式

(1)中央并列式

(2)中央边界式(中央分列式)

图2-1图2-2

(3)两翼对角式(4)分区对角式

 

图2-3图2-4

(5)分区式(区域式)(6)混合式

图2-5

 

图2-6

2.3矿井通风方式的优缺点以及选取

2.3.1矿井通风方式的优缺点

表2-1

通风方式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进、回风井均布置在中央工业广场内,地面建筑和供电集中,建井期限较短,便于贯通,初期投资少,出煤快,护井煤柱较小。

矿井反风容易,便于管理。

风流在井下的流动路线为折返式,风流线路长,阻力大,井底车场漏风大。

工业广场受主要通风机噪声的影响和回风流的污染。

适用于煤层倾角大埋藏深井田走向长度小于4km,瓦斯与自燃发火都不严重的矿井。

通风阻力较小,内部漏风较小。

工业广场不受主要通风机噪生的影响及回风流的污染。

风流在井下的流动路线为折返式,风流线路长,阻力大。

适用于煤层倾角较小埋藏较浅,井田走向长度不大,瓦斯与自燃发火比较严重的矿井。

 

对角式

风流在井下的流动线路是直向式,风流线路短,阻力小内部漏风少。

安全出口多,抗灾能力强,便于风量调节,矿井风压比较稳定。

工业广场不受主要通风机噪生的影响及回风流的污染。

井筒安全煤柱压煤较多。

初期投资大,投产较晚。

煤层走向大于4km,井型较大,瓦斯与自燃发火比较严重的矿井。

或低瓦斯矿井,煤层走向较长,产量较大的矿井。

每个采区有独立的通风路线,互不影响,便于风量调节,安全出口多,抗灾能力强,建井工期短,初期投资少,出煤快。

占用场地多,管理分散,矿井反风困难。

煤层埋藏浅,或因地表起伏较大,无法开掘总回风巷。

表2-1(续表)

既可改善通风条件,又能利用风井准备采区,缩短建井工期风流线路短,阻力小。

漏风少网路简单,风流易于控制,便于主要通风机的选择。

通风设备多,管理分散。

井田面积大,储量丰富,或瓦斯含量大的大型矿井。

回风井数量较多,通风能力

大,布置较灵活,适应性强。

通风设备较多

井田范围大,地质和地面地形复杂,或产量大,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

2.3.2矿井通风方式的选取

(1)技术性比较

由于煤层属于缓斜煤层,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深度540m,走向长度为7260m,较长,走向长度大于4km,不适用于中央式;对角式、区域式、混合式在技术上都可以考虑。

(2)经济性比较

经济性上,区域式、混合式掘进巷道的工程量较大,施工费用较高,可以考虑对角式。

综合考虑,井田的走向长度不是特别大,选择两翼对角式比较合适。

2.4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2.4.1矿井主要通风方法

矿井主要通风方法有抽出式、压入式、压抽混合式。

(1)抽出式

风机安装在回风井口,整个矿井通风系统处在低于当地大气压力的负压状态。

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提高,比较安全。

漏风量小,管理简单,适应性广

(2)压入式

风机安设在入风井口,井下高于当地大气压的正压状态。

在冒落裂隙通达地面时,井下采区的有害气体通过塌陷区向外漏出。

当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时,井下风流的压力降低。

(3)混合式

在入风井口设一风机做压入式工作,回风井口设一风机做抽出式工作。

通风系统的进风部分处于正压,回风部分处于负压,工作面大致处于中间,其正压或负压均不大,采空区通连地表的漏风因而较小。

其缺点是使用的通风设备多,管理复杂。

2.4.2矿井通风方法的选择

矿井通风方法一般采用抽出式。

当地形复杂、露头发育老窑多、采用多风井通风有利时,可采用压入式通风。

综合考虑,选择抽出式通风。

2.5采区通风系统

2.5.1采区进风上山与回风上山的选择

采区内一般布置三条上山,一条为运输上山,一条为轨道上山,一条专用回风上山。

瓦斯涌出量小的小煤矿可布置两条上山,采区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m3/t,这里采用三条上山。

图2-7

2.5.2采煤工作面上行风与下行风

(1)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是指进风流方向与采煤工作面的关系而言。

当采煤工作面进风巷道水平低于回风巷时,采煤工作面的风流沿倾斜向上流动,称上行通风。

(2)上行风与下行风优缺点

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

上行风比下行风工作面的气温要高。

下行风比上行风所需要的机械风压要大;下行风在起火地点瓦斯爆炸的可能性比上行风要大。

图2-8(a)为上行通风(b)为下行通风

由于煤层为Ⅲ级自燃煤层,不倾向自燃,为了减少出现瓦斯分层流动和局部积存现象,所以采用下行通风。

2.5.3工作面通风系统

(1)、U型与Z型通风系统

(2)Y型、W型

(3)、H型通风系统

图2-9

U型布置方便,通风简单,漏风量小,瓦斯、煤炭自然方向与风流方向一致,有利于降低工作面瓦斯浓度。

通过进行经济技术和安全效果比较后,工作面通风系统选用U型通风系统。

 

第三章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3.1矿井通风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每人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min;

(2)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3.2矿井需风量的计算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进行计算。

3.2.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应该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𝑄𝑤𝑖=100×𝑄𝑔𝑤𝑖×k𝑔𝑤𝑖

式中𝑄𝑤𝑖--第i个工作面需风量,m3/min;

𝑄𝑔𝑤𝑖--绝对瓦斯涌出量:

单位时间内涌出的瓦斯体积,11.36m3/min;

k𝑔𝑤𝑖--采煤工作面因瓦斯涌出不均匀而取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机采工作面取1.2-1.6炮采工作面取1.4-2.0,这里取1.4。

𝑄𝑤𝑖=100×11.36×1.4=1590.4m3/min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

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

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

表3-1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表3-2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表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采煤工作面长度m

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k

<15

0.3-0.5

<15

0.8

15-18

0.5-0.8

50-80

0.9

18-20

0.8-1.0

80-120

1.0

20-23

1.0-1.5

120-150

1.1

23-26

1.5-1.8

150-180

1.2

>180

1.30-1.40

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按下式计算:

𝑄𝑤𝑖=60×𝑉𝑤𝑖×𝑆𝑤𝑖×𝐾𝑤𝑖

式中𝑉𝑤𝑖--第i个采煤工作面风速,取1.4m3/s

𝑆𝑤𝑖--第i个采煤工作面的有效通风断面,取最大和最小控顶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m2

𝐾𝑤𝑖--第i个采煤工作面长150m,取1.1

𝑆𝑤𝑖=(𝐿𝑚𝑎𝑥+𝐿𝑚𝑖𝑛)/2×H×K

式中:

𝐿𝑚𝑎𝑥--最大控顶距,取5.2m

𝐿𝑚𝑖𝑛--最小控顶距,取4.2m

H--工作面平均采高,H=3m

K--工作面有效断面系数,K=0.8

则:

𝑆𝑤𝑖=(4.2+5.2)/2×3×0.8=11.28m2

𝑄𝑤𝑖=60×1.4×11.28×1.1=1042.27m3/min

(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wi=4×nwi

式中4--每人每分钟应供给的最低风量,m3/min

nwi--采煤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个,取50人。

Qwi=4×50=200m3/min

(4)按风速进行验算

按最低风俗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wi≧60×0.25×Swi=169.2m3/min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采煤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wi≦60×4×Swi=2707.2m3/min

综上,采煤工作面的风量取1590.4m3/min

3.2.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

煤巷、半煤岩和岩巷掘进工作面的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式中Qd--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需风量,m3/min;

qgdi--第i个掘进工作面的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1.26m3/min

kgdi--第i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通常取1.8~2.5,取1.8

Qdi=100×1.26×1.8=226.8m3/min

(2)按炸药量计算:

式中25--使用1kg炸药的供风量,m3/min

Ah𝑖--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取15kg

Qh𝑖=25×15=375m3/min

(3)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Qhi=4×Nh𝑖

式中nd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30人。

Qhi=4×30=120m3/min

(4)按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计算:

式中:

Qhi--第i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hfi--第i个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额定风量的和,取300m3/min

khfi--为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循环风的风量备用系数,一般取1.2—1.3,进风巷道无瓦斯涌出时取1.2,有瓦斯涌出时取1.3,取1.3

Qhfi=300×1.3=390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各个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hi≧60×0.25×Sdi=60×0.25×3.5×3=157.53m3/min

按最高风速验算,各个掘进工作面的最大风风量:

Qhi≦60×4×Shi=60×4×3.5×3=2520m3/min

所以,一个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为390m3/min

3.2.3硐室需风量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可取各硐室需风量:

变电所150m3/min;爆破材料库100m3/min;绞车房150m3/min;清理水仓80m3/min;水泵房200m3/min;撒煤硐室80m3/min;检修硐室120m3/min。

3.2.4矿井总风量计算

矿井的总进风量,应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他地点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式中

∑𝑄𝑤t--采煤工作面和备用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1590.4m3/min

∑Qht--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之和,780m3/min

∑Qrt--硐室所需风量之和,880m3/min

kmi--通风系统(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备用系数,宜取1.15-1.25,取1.25

通风容易时期:

Qm=(1590.4+780+880)×1.25=4063m3/min

通风困难时期:

Qm=(1590.4+780+880+150)×1.25=4250.5m3/min

3.3矿井风量的分配

3.3.1风量分配原则

(1)分配到各用风地点(包括回采面、掘进面、硐室等)的风量应不低于所计算出的需风量。

(2)为维护巷道,防止坑木腐烂,金属锈蚀,以及行人安全等,所有巷道都应分配一定风量。

(3)风量分配后,应保证井下各处瓦斯浓度,有害气体浓度,风速等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各项要求。

3.3.2风量分配表

表3-3

时期

用风地点

供风量m3/s

相同用风地点个数

总风量m3/s

综采工作面

26.51

1

26.51

容易时期

掘进工作面

6.5

2

13

硐室

14.67

1

14.67

综采工作面

26.51

1

26.51

困难时期

掘进工作面

6.5

2

13

硐室

17.17

1

17.17

 

第四章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4.1矿井通风阻力计算原则

(1)矿井通风的总阻力,不应超过2940Pa。

(2)矿井井巷的局部阻力,新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0%计算,扩建矿井宜按井巷摩擦阻力的15%计算。

4.2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

4.2.1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法

按照风流经过巷道时产生阻力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由上述原则可知,摩擦阻力一般占矿井通风总阻力的90%,局部阻力占10%。

摩擦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hfi=αi×Li×Ui×Qi2/Si3

式中hfi--第i个井巷摩擦阻力,Pa

αi--摩擦阻力系数,NS2/m4;

Li--第i个井巷的井巷长度,m

Ui--巷道净断面周长,m

Q--第i个通风井巷风量,m3/s;

Si--井巷净断面积,m2

同时,因为外部漏风,所以通过主要通风机装置的风量一定大于矿井所需的总风量。

根据实际生产经验,风井无提升任务,外部漏风系数取1.05,即风硐风量为风井风量的1.05倍。

沿最大的阻力路线分别计算通风容易时期和困难时期的通风阻力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

其中

--通风容易时期总阻力,pa;

--通风容易时期总摩擦阻力,pa;

--通风困难时期总阻力,pa;

--通风困难时期总摩擦阻力,pa;

4.2.2通风容易时期阻力计算

(1)通风容易时期系统平面图

图4-1

(2)通风容易时期网络图

图4-2

(3)通风容易时期摩擦阻力

序号

井巷名称

支护情况

α(N.s2/m4)

L(m)

U(m)

Q(m3/s)

S(m2)

fh(Pa)

1-1

副井

混凝土碹

0.036

540

17.27

65

23.75

105.88

1-2

井底车场巷道

混凝土碹,壁面抹浆

0.0036

200

15.4

65

16

11.44

2-3

主要运输石门

混凝土碹,壁面抹浆

0.0036

200

15.4

65

16

11.44

3-4

主要运输巷

混凝土碹,壁面抹浆

0.0036

1500

15.4

65

16

85.78

4-5

轨道上山

料石碹

0.0042

1000

14.41

54

14

64.32

5-10

工作面平巷

锚杆

0.0094

50

13.48

35

10.5

6.71

10-11

采煤工作面

液压支架

0.03

150

17.4

35

18.2

15.91

11-12

工作面平巷

锚杆

0.0094

50

13.48

35

10.5

6.71

12-15

回风石门

锚喷

0.0072

40

11.77

54

8

19.31

15-16

主要回风大巷

混凝土碹,壁面抹浆

0.036

500

10.89

54

8

1116.11

16-17

回风井

混凝土碹(不平滑)

0.036

290

12.56

65

12.56

279.61

hfe

1709.8

hme

1880.78

表4-1

 

4.2.3通风困难时期阻力计算

 

(1)通风困难时期系统示意图

图4-3

(2)通风困难时期网络图

图4-4

(3)通风困难时期摩擦阻力

表4-2

序号

井巷名称

支护情况

α(N.s2/m4)

L(m)

U(m)

Q(m3/s)

S(m2)

fh(Pa)

1-1

副井

混凝土碹

0.036

540

17.27

65

23.75

105.88

1-2

井底车场巷道

混凝土碹,壁面抹浆

0.0036

200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