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378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docx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

农村金融创新的体会和想法

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摘要]未来,我国农业人口将主要围绕在居住地周边乡镇生产、生活。

通过对农户资金的内在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合理、科学地构建农村金融体系。

具体就创新方面而言,主要体现在:

基于既定架构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增强与农户上述资金要求的适应性。

[关键词]农村金融;创新;城乡统筹;机遇与挑战

[]F832[

1问题的提出

在不断增加农业人口收入的内在要求下,如何合理、科学的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构建起农村金融体系。

不但是为农户输血的需要,也是为推动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化,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已难有效支持“城乡统筹下”的农村经济发展。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乡经济发展,必将在其动态演化的路径中实现对资金的多样化需求态势。

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为主旨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逐步形成县域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

而传统农村金融的服务功能,却无法在资金供给的“时间、数量、质量”这三个维度给予支持。

因此,传统农村金融所面临的困境,又成为农村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定性。

综上所述,本文以“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其目的是在现实条件下,针对农村金融创新进行探讨。

2农户资金的内在需求分析

唯有把握住现阶段农户资金的内在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农村金融创新体系。

考察现阶段农户的资金需求,应在城乡统筹及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来进行。

正如上文所述,在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以后,极大地引导出农户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外出务工的农业人口有回流的趋势。

这一结果,在改善农业人口空心化局面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农业发展资金的需求。

通过改革传统的农村金融体系,将有效支持以农户为单位的小额贷款。

这一制度安排,将在改善农业人口空心化局面的同时,建立起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本基础。

在此基础上,必然推动农民收入的提高以及“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最终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农户对农业发展资金的需求,主要农业产业化生产与消费性支出的需要。

如各项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业机械化设备的购置等。

普通农户若依靠自身农业生产所获得的原始积累,则难以实现对上述劳动资料的购买。

在许多地区的农村,还涉及以农户为单位的专业型组织对资金的需求,如农户运输组织。

农户运输组织在搞活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商流,起到关键的支撑作

农村金融发展思路的建议与想法

发展农村金融,协调城乡金融发展是关键,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对象有所偏离,信贷支持对涉农主体有所偏离,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宗旨不能变,抓住服务对象,提升服务品质,对于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如何立足发展是我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立足当地,寻觅商机

农村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作为农村金融机构,其发展的根本依旧是农村,发展宗旨不能改变,在国家加大对农村基本建设扶持的大环境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村镇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银行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农村贷款、电子银行、存款、支付结算、自助设备等方面需要加大投入。

积极对接外出务工人员,做好务工人员的代发代缴工作,大悟农商行积极对接东新乡、丰店镇、等乡镇分别在天津、沈阳、北京等地的外出务工人员,投放当地务工创业贷款近2000余万,吸收务工存款近1000万。

开立银行卡500余张,短信银行500余个,代发工人工资若干。

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很好的服务的当地经济发展。

二、树立形象,良性竞争

基层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从落后的形象中逐渐走向现代化的营业服务环境,但是与当前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

适应,因此,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村营业网点的“硬实力”与“软实力”。

所谓“硬实力”主要是指网点硬件设施的建设,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基础建设相对于城市金融机构来说相对落后,设施不尽全面,群众反映较差,从网点安全的角度上讲也存在较大隐患,近几年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发展,大悟农商行近几年对基层的营业网点重建翻修等工作比较突出,行业形象不断凸显,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软实力”,主要是营业机构的服务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参次不齐,其中不乏未接受过教育的“文盲”、行动不便者、沟通困难者等等,也有不少个体工商户、教师、基层公务员等层次较高者,所以要服务好农村这个群体,必须要求金融机构前台业务人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服务意识,如若这方面的服务跟不上,肯定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阻碍机构的健康正面发展。

三、全员营销,群策群力

目前,我国城乡金融机构基本上是以商业模式运作,最求利润的最大化,行政色彩逐渐褪去,为此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的大环境下,就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鞭策方案,大悟农商行对所有经营业务进行量化考核,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拉开了员工收入差距,主要针对存款、科技电子产品等项目重点到人营销,到人奖励。

员工通过“人带人”的方式组织存款,电子银行使用等,一般形式为通过亲戚、朋友、同学拉动存款组织。

形成金字塔式的资金组织网。

在存款考核中避免了时点考核,注重稳定增长。

同时,电子银行注重产品的使用质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电子银行的使用品质。

四、服务转型,提升品质

在互联网金融技术日益普及的趋势下,传统金融机构已不适应现代金融服务的需要。

要想正真抓客户,抓资源就必须紧跟形势,服务转型。

“直销银行”的推行是顺应时代步伐的,通过电子渠道提供不局限于时间、地域、网点的服务模式,对于农村金融服务显得十分必要。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对于这种服务模式的推行还出入初级阶段,运行还不成熟,客户群体相对较少,因此,达到现代银行的服务要求任重道远。

农村金融的发展正处于上坡期,能否在农村市场占领各自的领地,需要农村各金融机构在这个市场去挖掘,去铺路,服务的根本不能丢,服务的宗旨不能变,立足当地,立足农区,以全新的姿态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以不变应万变。

能否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可持续的、健康的生根发芽,就看我们能否深化改革,实现蜕变。

诚然,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转型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其中,既要把握住“主业”,确保主营业务不能丢,同时,要稳中求进,推广“副业”,不断实现业务创新,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金融大环境中抢占先机,取得主动权,在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推动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思考与创新

【摘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中一个重大方向,中国政府要发展经济,难点重点就是农村,农村金融体系的构造,不仅牵涉到甚至决定我国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效能,决定着金融体系功能是否健全、金融整体改革的成败,也制约着农村市场经济乃至全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因此,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制度创新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村金融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__、__的正确带领下,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使农村金融体系逐步完整,农村金融制度逐渐完善、农村金融环境口益改善,农村金融呈现出新面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

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来看,其并不同十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建设,而是综合涉及农村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然而从其首要性来看,经济建设明显居十基础地位,因而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建设工程,它关系着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

而在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当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无疑对十农村发展、农业振兴、农民收入增加是最为重要的,这就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农村资金支持,通过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使农村金融更好的支持农村经济建设。

然而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村金融的发展又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妥善处理,乃至影响到整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

因此农村金融改革成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二国外农村金融理论发展

农村金融史世界性难题,供求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小而业务分散,市场发育不成熟,交易成本较高,农村信贷受农业产业弱质性影响较大,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易于转化为信贷违约风险等,都是农村金融的普遍特点。

推动农村金融更好的服务三农,需要地方政府发挥积极作用,国际上农村金融理论认识上经历过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不完全市场论三个阶段。

信贷补贴论的核心观点是政府有必要干预金融市场,通过设立专门的金融支持机构,引导资金向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此基础上,信贷补贴理论主张实行差别利率政策和资金支持政策,通过对贫困人开口提供利息补贴和补贴性贷款,使其获得廉价信贷支持。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强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干预政策,相应的,其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一是金融中介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储蓄动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二是为了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给,利率必须由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成为负数;三是计算融资对于农业产生的贡献是很困难的,农村金融的成功与否,应当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及其经营的自立性和可持续性来判断;四是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制度;五是非正规金融具有其合理性,不应一概取消。

不完全市场论认为农村金融市场是不完全的,适当的政策干预是必须的,不完全市场论的主要主张包括:

第一,政府应该创造一个稳定的低通胀的宏观经济环境,这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之前,比起利率自由化来,更应该注意用政策手段将实际存款利率保持在正值,并同时抑制利率过快增长。

第三,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应该给予其一定的特殊政策,比如提高进入门槛、限制新参与者等保护措施。

第四,在不损害银行的基本利润的范围内,政策性金融史有效的。

第五,为

保证贷款的收回,融资与实物买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

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演变和评析

自年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

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农村金融体制的重构(1979-1993)

1978年十一届__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营体制。

这一阶段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方案主要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案,重构了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形成了以农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其基层机构的农村金融体系。

2.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和合作金融并存(1994-1996)

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更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了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的口号。

具体地说,这一农村金融体系包括以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主要为农户服务的合作金融机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及体现并实施其他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这种体系和改革方向初步改变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

3.规范发展时期(1997-)

农村信用合作社垄断阶段。

经历了亚洲__和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四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历史等一系列原因,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长期以来都落后于城市,而且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因此,各种金融机构开拓的业务也都相对集中在城市进行,造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村金融状况已经远远不能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银行类金融机构自身的服务功能还十分呆板,没有实现多样化,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储蓄方面,保险理财等业务开展十分有限,对农村的发展起到的支持作用比较有限。

2民间金融存在负面影响

民间金融,主要是指以民间自主形式存在于国家金融监管体制之外的金融活动,主要以民间借贷和金融交易等活动为主,又称为非正规金融。

农村民间金融之所以产生,主要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

其主要形式有农民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农民个人与企业组织间的借贷行为,以及当铺,合会,钱庄,农村合作基金组织等,但其中有不少行为属于非法行为。

在其产生初期由于国家为了弥补农村金融发展不足而对其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使其一度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但到了20世纪末,随着正规金融机构商业化步伐的逐渐加大,为了规范金融市场,国家加强了对农村金融的管制。

民间金融之所以受到管制,是由于自身的缺陷引起的,而这些缺陷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

这些缺陷体现在:

一是民间借贷产生的高额利息,无疑给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二是民间借贷经常引发矛屑和纠纷,给农村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三是民间借贷由十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随意性较大,加上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控制,因而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四是民间借贷游离十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之外,因而不利十国家对金融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

这些民间借贷固有的问题使民间借贷不可能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否则将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发展。

3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短板即是资金缺乏。

和城市相比,农村人均的金融资源异常短缺,这种情况的产生不仅仅由于城乡之间人口比例的显著差异,更跟城乡之间的金融资源分配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

不仅如此,农村的金融资源还存在着严重的外流现象,许多资金被吸入城市,这更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医乏,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4农业风险补偿机制缺失

这种在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成熟的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应用还十分有限,极大的阻碍了农村金融发展。

由于农业属于高风险产业,而我国农村地区的保险主体却极为缺乏,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不断减少,为了保证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维护农业的正常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国家不得不以政策性的农业灾害救济资金等方式来求助农业灾害。

这种制度由于受国家财力影响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这些情况导致农村地区的保险发展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发展问题对保险资金的实际需求。

农业保险制度不仅经营主体缺乏,存在严重的保险范围不健全的问题。

由于发展的不健全,导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是其险种单一、责任范围狭窄。

这种相对狭窄的农业保险责任范围根本不能满足农业风险的防范需要,也就是说农业保险制度在我国尚未成型。

五关于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1发展农村商业性金融

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网点数,增加支农信贷资金的投放,夸大支农金融服务领域,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2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

政策性金融是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下最为积极有效的手段,要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就必须要调整和完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领域,增加和拓宽农发行的贷款资金,加大政策性支农的力度,只有采取这些较为积极可靠的举措,才能更好的推动政策性金融的建立。

3发挥信用社的主体地位

农村信用社相对而言是最能代表农民切身利益和需求的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加快农信社改革,发挥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题地位;强化其服务基层的能力,向更为贴近三农的方向发展;建立政企分开的企业制度,维护基层信用社的主题地位和稳定性。

将农信社纳入金融监管体系之中,促进其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拓展出更为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领域,更好的服务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4加大农村金融组织创新

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促进民间非正规金融的适度发展,对其进行规范引导,避其害,取其利,推进农村金融组织的创新。

(二)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1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发出符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农村的发展,推动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

2农村担保制度创新。

改变原有的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制度,引入抵押担保贷款制度,推动农村金融更为合理的发展。

3创新农村资金回流制度。

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支农力度,缓解农村资金外流。

主要措施有抓打农村商业银行的涉

农业务范围,使其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再者,通过央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实现农村资金回流;三是通过税收等优惠措施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涉农业务,促进资金回流

(三)营造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1构建农村金融政策环境。

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通过财政补贴,减税等优惠措施来引导农村金融发展,通过货币政策扶持农村金融发展,深度开发农村金融市场。

2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

保证农村要有一套相对宽松规范的金融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央行对农村金融的监管职责,实现农村金融监管的专业化与法制化,净化金融市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完善农村金融法律体系建设。

3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重视培养社会诚信意识,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对于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构建农业保险体系。

由于农业的高风险性和我国农业基础的薄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发达的农业保险体系,来保障农业收入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大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力度,同时要推动商业保险机构来介入农业保险市场,形成互相配合的农业保险体系。

【__】

[1]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中国农村经济,1999.

[2]成思危.改革与发展:

推进我国的农村金融.经济科学出版社,xx.

[3]韩刚.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的国际比较及启示.世界农业,xx

(1).

[4]白钦先.剑眉.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相互关系.上海金融,xx.

[5]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4).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