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3816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ocx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年级

高一

学科

物理

版本

人教新课标版

课程标题

必修1第二章第1-2节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编稿老师

赵淑霞

一校

李秀卿

二校

林卉

审核

郑炳松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2.能根据加速度的定义,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3.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的推导。

难点:

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点分析:

本节所学内容是后几节的基础,而v-t图象则是高考的重点,可以单独以选择题考查或和其他知识点结合出题考查。

内容和要求

考点细目

出题方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识别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以选择题考查定义,v-t图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在选择题或大题中

通过v-t图像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适用条件

选择题,计算题

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匀速直线运动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v-t图像

v-t图像

特点

速度特点

加速度

特点

定义

匀速直线运动

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描述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α=0

沿着一条直线,且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α=恒量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

匀减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像的特点

对于运动图象要从以下几点来认识它的物理意义:

a.从图象识别物体运动的性质。

b.能认识图象的截距的意义。

c.能认识图象的斜率的意义。

d.能认识图象覆盖面积的意义。

e.能说出图象上某一点的状况。

1.判定匀加速、匀减速的方法

2.对“v-t”图象的理解

(1)从“点”分析

◆若图象过原点,说明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线①.

◆图象不过原点。

若与纵轴有截距,表示运动物体初速度不为0,如图线②;

若与横轴有截距,表示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从t0开始运动,如图线③.

◆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在该时刻具有相同的速度。

(2)图象斜率

图象的倾斜程度(即斜率),反映了速度改变的快慢,即加速度的变化,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如图线②比图线③速度改变得慢,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图线是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图线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如图线④

(3)图线覆盖面积

图线与横轴t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该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说明:

1.若图线⑤跨过t轴,表示在交点时刻速度减为零,之后做反向加速运动.如图。

2.图线不表示物体的运动轨迹.

3.s-t图象和v-t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三、对一些公式的认识

1.vt=v0+at:

运用此关系式处理问题需先明确研究过程

t—运动过程对应的时间(自变量)

vt—末速度(是t的一次函数)

(1)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vt、v0、a都是矢量,方向不一定相同,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选定了该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则凡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矢量在公式中取正值,凡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矢量在公式中取负值,因此,应先规定正方向。

(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取正值;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取负值。

2.对关系式

的再认识

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经时间t后末速度为v,并以

表示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可得

因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所以它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就等于时间t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的平均值。

从而,可得

3.关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v0=0,由公式

可得

这就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因加速度a为定值,由

可得

所以,在物体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时刻t、2t、3t、……nt的速度之比v1:

v2:

v3:

……:

vn=1:

2:

3:

……:

n。

知识点一: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正确选项:

C

解题思路:

准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

解答过程:

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速度相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不对,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加速度不变指大小方向都不变,故B,D不对。

解题后的思考:

准确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例2.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一t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

正确选项:

C

解题思路:

正确理解v-t图象中斜率的含义,知道判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解答过程:

v一t图象的斜率就是物体的加速度,A中图象平行于时间轴,斜率为零,加速度为零。

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由图象可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减小,所以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图象斜率不变,加速度不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图象的切线斜率越来越大,表示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变加速运动。

解题后的思考:

v-t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当加速度为恒量时物体做匀变速运动。

知识点二: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公式中方向的问题

例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7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该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该物体的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增加

C.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为2m/s2

D.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大于15m/s2

正确选项:

BCD

解题思路:

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和速度的公式都是矢量式,代数应注意其正负。

解答过程:

题意中后来速度的大小为7m/s,方向不明确,有可能与原方向相同也有可能相反,若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不对。

若为匀减速,速度先减小为零再增大到7m/s,B正确。

若匀加速α1=﹙7-5﹚/1=2m/s2,若匀减速α2=﹙-7-5﹚/1=-12m/s2,故CD对。

解题后的思考:

矢量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代数的正负

例2.一小球以20m/s的速度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5m/s2,如果斜面足够长,那么经过t=6s的时间,小球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怎样.

解答过程:

已知小球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

求解

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0=20m/s,a=-5m/s2,

代入

=20+﹙-5m/s2﹚×6=-10m/s

负号表示6秒末速度大小为10m/s,方向与初速度的相反。

解题后的思考:

分清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注意方向的正负。

知识点三:

关于基本公式

的应用

例1.已知t时刻的速度

,速度的单位是m/s,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时间的单位是s,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8m/s2B.初速度为2m/s

C.加速度为2m/s2D.初速度为8m/s

正确选项:

CD

解题思路:

注意观察给出的表达式与我们所学的公式相似,根据比较判断某位置上的物理意义。

解答过程:

由题意给出公式与

比较可知v0=8m/s,a=2m/s2

例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3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4m/s,再经过4s到达C点,则它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多大?

解题思路:

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求解。

解答过程:

在物体由A点到B点的运动阶段,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B=vA+at1,解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m/s2=3m/s2。

在物体由B点到C点的运动阶段,再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可得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vC=vB+at2=14m/s+3×4m/s=26m/s。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求解时将物体的运动分成了由A点到B点和由B点到C点两个阶段,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先由第一阶段求加速度a,再由第二阶段求到达C点的速度vC。

本题也可不求出a的具体数值,而由两个阶段的速度公式消去a,求得vC;或者在求得a后,在物体由A点到C点运动的整个阶段,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由vC=vA+a(t1+t2)求得vC。

例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5s末的速度为1m/s,则10s末的速度为多大?

解题思路:

先求加速度,或由速度比例关系求解,也可用速度图象分析。

解答过程:

解法一:

公式法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有v1=at1,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0.2m/s2。

从而,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

v2=at2=0.2×10m/s=2m/s。

解法二: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故

从而,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

m/s=2m/s。

解法三:

图象法

画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物体在10s末的速度为2m/s。

解题后的思考:

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往往有不同的解法。

上述解法一先求加速度,属于常规解法,略繁琐一些;解法二用比例关系列式,比较简单;解法三运用图象进行分析,简洁明了。

知识点四:

对关系式

的应用

例1.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时5s,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2m/sB.10m/sC.2.5m/sD.5m/s

解题思路:

用平均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

已知s=50m,t=5s,v2=15m/s,以v1表示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

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式

,可得

,解得汽车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

m/s-15m/s=5m/s。

可见,正确选项为D。

解题后的思考:

公式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而公式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公式

表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初速度与末速度的代数平均值。

例如,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1=2m/s,末速度v2=-2m/s,则平均速度

m/s=0。

例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

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

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

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相同

解题思路:

先判断两木块的运动性质,再由关系式

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

首先由题图可以看出:

上边那个物体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可以判定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边那个物体明显地是做匀速运动.由于t2及t5时刻两物体位置相同,说明这段时间内它们的位移相等,故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由

可知其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相等,这个中间时刻显然在t3、t4之间,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C。

解题后的思考:

本题涉及两种基本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题图判断两木块的运动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要注意培养看图识图、分析推理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五:

v-t图象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甲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匀减速运动

  B.甲、乙两物体相向运动

  C.乙比甲晚1s出发

D.5s末两物体相遇

正确选项:

C

解题思路:

认识图象中的斜率及截距的意义

解答过程:

甲图象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且加速度恒定,故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图象从1s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乙两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

解题后的思考:

看图象一定要注意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及图像斜率,截距,覆盖面积

例2.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在0~t2时间内火箭上升,t2~t3时间内火箭下落

C.t2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t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正确选项:

A

解答过程:

0~t2时间内火箭速度增加,t2~t3时间内火箭速度减小,但方向不变,依然为正方向(竖直向上),t3时刻速度减为零,火箭达到最高处,离地面最远由斜率大小可判断0~t1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1~t2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故A正确。

解题后的思考:

区分速度图象与位移图象的区别

例3.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下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正确选项:

A

解答过程:

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没变,故斜率不变,但速度方向发生变化,要跨越时间轴,只有A符合题目要求。

解题后的思考:

联系实际的问题要分清楚运动的本质再作图像。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的关系以及图象。

本节课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渗透着探究科学问题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

这在物理学研究中以及整个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图象:

一条倾斜的直线.

一、预习新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1.位移的公式的灵活运用

2.图像法,逆向转换法技巧的运用

二、预习点拨

1.可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与v-t图像中读出什么?

2.位移公式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答题时间:

45分钟)

1.关于速度—时间图像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如图所示为两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a和b的v-t图象,从图可知()

A.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B.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方向相同

C.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同

D.速度、加速度方向均相反

3.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甲图所示,则乙图中与之对应的v-t图象是()

4.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4s末至6s末速度方向为负

B.6s内运动方向始终不变

C.前2s内静止

D.质点在加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比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小

5.“神州五号”飞船在刚离开地面后以初速度v0、加速度a做加速直线运动,若飞船从t时刻起加速度逐渐减小至零,则飞船从t时刻开始()

A.速度开始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B.速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D.高度继续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m/s2

C.任何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m/s

D.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7.如下图所示均为变速运动的v-t图象,试找出下列各运动与之对应的图象,把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汽车从静止起加速一定时间后,即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__________;

(2)汽车减速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加速出发________;

(3)小球滚上斜面后又反向滚回_______;

(4)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后又反向弹起______。

ABCD

8.证明: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物体这段时间的初、末速度之和的二分之一。

9.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乙的初速度是甲的初速度的2.5倍,且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经过4s,两者的速度均达到8m/s,则两者的初速度分别为多大?

两者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大?

10.发射卫星一般应用多级火箭,第一级火箭点火后,使卫星向上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0m/s2,燃烧30s后第一级火箭脱离,第二级火箭没有马上点火,所以卫星向上做加速度为10m/s2的匀减速运动,10s后第二级火箭启动,卫星的加速度为80m/s2,这样经过1分半钟第二级火箭脱离时,卫星的速度是多大?

1.AD2.A3.B

4.BD

提示:

准确理解s-t图像中斜率的大小即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正负。

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v一t”图象的倾斜程度(即斜率),反映了速度改变的快慢,即加速度的变化,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B

6.BC

7.D,A,B,C提示:

正确理解物体的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分清楚有几个运动过程

8.提示:

证明:

9.提示:

注意加速度的正负号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解:

对甲、乙两物体分别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有

,又

,由以上四式可得甲、乙两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

m/s=4m/s,

m/s=10m/s;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m/s2=1m/s2,

m/s2=0.5m/s2

10.整个过程中卫星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但可以分为三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

第一级火箭脱离时的速度

减速上升10s后的速度

第二级火箭脱离时的速度

答案:

8600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