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383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docx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

陶瓷文物修复实验课程讲义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杨璐0课程性质:

实验课教学对象: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学目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陶瓷文物的修复理念和修复操作过程,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计划学时:

总课时54(理论课18课时,实践课36课时)。

第一部分陶瓷类文物修复理论部分..................................................2第一章概

论...................................................................................2第二章常用修复原料及辅料..........................................................3第二部分实验部

分............................................................................13第一章清

洁.................................................................................13第二章粘

接.................................................................................15第三章配

补.................................................................................19第四章作

色.................................................................................24第五章仿

釉.................................................................................361第一部分陶瓷类文物修复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灿明珠。

古代先民创理论部分第一章概论

造的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保存至今完好无损者数量很少。

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品?

捎谑茏匀唤缁蛉宋纫蛩氐淖饔茫蟛糠侄加胁煌潭鹊乃鸹怠,绾涡蘩怼?

丛庑?

凰鸹档囊帐跽浔Γ唤鍪枪愦笪奈锉;すぷ髡叩囊幌钪匾翁猓沂且磺腥劝沾梢帐醯娜嗣撬匦牡奈侍狻?

修复古陶瓷是一项传统技艺。

它产生的年代已难以考证,可以肯定,当古陶瓷品类成为鉴藏家和古董商们角逐的目标时,古陶瓷修复技艺就应运而生了。

到本世纪四十年代,这些艺人中的佼佼者,其修复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损坏的器物经他们之手修复后,连收藏者本人亦不能自辨其损坏部位。

在我国,五十年代以后,古陶瓷修复技艺由过去为古董商牟取暴利服务,转向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而服务,并不断前进和发展。

尽管如此,到目前为止,从事这一工作的技术人员还很少,技艺高超者更是凤毛麟角。

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例,据笔者所知,这样一个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国内最大、收藏陶瓷品种和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尽管它拥有数十位研究、鉴定古陶瓷的专家和学者,但竟然没有一名技术较高的陶瓷专业修复人员。

由此可见,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发展还远远不能适应国家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

究其原因,虽有多种,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行业历来以口手相传的方式,父子相继或师徒相承,而很少加以系统整理总结,更无人为此著书立说促进推广。

多年来,笔者出于个人所好,曾四处求师学习,得到一些老师和专业工作者的指教。

近几年,我在学习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些新工艺、新方法,采用一些新材料和新技术,并取得了一些可喜进展,个人力量终究有限,为进一步促进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发展,把我的收获和学习体会总结整理成这本小册子,公诸同好。

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可以把古陶瓷修复工作划分成三类——研究修复、商品修复和展览修复。

研究修复的目的是为考古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工作提供较好的实物资料。

因此,此类修复对损坏不严重的器物,比如:

剥釉、冲口、土蚀、非完全性断折及少量缺损等情况,一般只需清理干净表面污垢,而无需进行其它方面的修理工作。

对损坏严重的器物,也只需在清理干净表面污垢的基础上,把断裂的各部位重新粘接在一起,必要时可把短缺严重的部位用石膏填平补齐,对风化严重的陶器进行适当加固处理就可以了;研究修复工作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行,省工省时,且无需较复杂的机械设备。

它是目前考古研究单位普遍开展的一种修复工作。

商品修复的目的是把修复好的器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为了能使商品取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并获得较高的商业利润,对此类修复的技术要求极高。

它不仅要做到把坏损的器物恢复到原有形状,而且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加工,使其表面的色彩、纹饰、质感、自然旧貌等,呈现出完好无损的视觉效果。

展览修复的目的是为博物馆、展览馆提供理想的实物展品,以供广大观众参观鉴赏。

此类修复的技术要求。

与商品修复基本相同。

其不同点是,对修复部位表面的视觉效果的要求可以比商品修复稍差一点,因为普通观众是不可能把展品拿在手里进行观察、鉴赏的。

所以2只要隔着展柜的保护玻璃看不出大面积的损坏痕迹就可以了,有时还要有意留下少量损坏部位不去修复以供鉴赏。

但是展览修复要求修复部位的表面所采用的材料要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

一件展品要长期受光线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如果修复用的表面材料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易发生老化和变质,就需要经常重复修理,这样做不仅费工费时,而且还有可能给器物造成不应有的损坏。

修复古陶瓷器和其它文物,不同于修理普通器物,需要严格遵守下列原则:

一在实施修复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在掌握其胎质、造型、纹饰、釉色以及坏损程度等情况后,按照修复要求拟定出确实可行的修复方案。

二在修复过程中,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材料,都必须是已被实践证明过是行之有效的。

对那些未掌握的技术和不明了最终效果的材料,不允许盲目地应用于实际修复中,以免进一步损坏文物,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需采用某种新工艺,新材料时,应在代用品或仿制品上先行试验,待取得直接经验和满意效果后方可实际应用。

三在实施修复时,一定要忠实于器物的原状和原貌,绝不允许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或加以改变。

在保持器物历史原状和原貌的基础上,要整坏为好,但不可整旧如新。

对需要进行配补、上色、仿釉等工艺的修复器物,应具有确凿的参照物或参照部位。

四博物馆和研究所的修复工作,在修复前后应认真填写修复记录,存档以备今后查阅。

主要记录内容应包括:

器物名称、历史年代、器物来源、损坏情况、主要修复部位、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修复日期以及在使用和保管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需要进行修复的古陶瓷器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坏损情况:

破损、断折、残缺、脱釉、开裂、脱彩、严重风化酥粉和锈蚀,以及人为修理不当而产生的其它问题。

古陶瓷器物种类繁多,每件器物的损坏部位和损坏程度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情况和施工要求可分为:

清洁、粘接、补配、加固、作色、仿釉和作旧七项工艺。

古陶瓷修复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和修复工艺流派的差异,在操作方法和材料选用方面会有某些不同。

本书所介绍的修复方法和材料是在学习上海博物馆的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总结和发展起来的,也是近几年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同行批评指教。

第二章常用修复原料及辅料由于古陶瓷品种多样,坏损情况不同,修复工艺复杂,因此使用的修复原料和辅料种类繁多。

根据其不同性质和用途可把它们分为清洁剂、粘接剂、配补填料、颜料、仿釉基料、有机溶剂和其它辅助材料等七类,分别介绍如下。

一清洁剂清洁剂是指用于清洁工艺中的各种化学药剂1.高锰酸钾KMnO4俗称灰锰氧、PP粉等。

深紫色晶体,有金属光泽,味甜而涩,溶于水,比重2.703,温度达到240?

时分解,遇乙醇即分解。

在清洁工艺中主要用作消毒剂、氧化剂和漂白剂。

2.草酸学名乙二酸。

无色透明晶体,有毒,比重1.653,熔点101,102?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在清洁工艺中主要用作还原剂和漂白剂。

3.盐酸又称氢氯酸。

纯无色,一般因含有杂质而呈黄

色,比重1.10,溶于水,是一种强酸。

商品浓盐酸含37,38,氯化氢。

在清洁工艺中,稀释后的盐酸用于清除器物表面的碱性污垢。

4.甲酸3俗名蚁酸。

属化学成分最简单的脂肪酸。

液体,无色而有刺激气味,比重1.22,熔点86?

,沸点100.8?

酸性很强,有腐蚀性,能刺激皮肤起泡。

溶于水、乙酸,乙醚和甘油。

有还原性,易被氧化而成水和二氧化碳。

其用途基本与盐酸相同。

5.过氧化氢俗名双氧化水,纯净物是无色的重液体。

比重1.438,熔点-89?

,沸点151.4?

,能与水、乙醚或乙醇以任何比例混和。

市售的商品有30,和3,水溶液,修复古陶瓷一般选用前一种30,水溶液。

因其贮存时易分解为水和氧,可加少量乙酰替苯胺、乙酰替乙氧基苯胺等作稳定剂。

在清洁工艺中用作消毒剂、氧化剂和漂白剂等。

6.氢氧化钠NaOH俗名烧碱、苛性钠。

纯品是无色透明的晶体,比重2.130,对皮肤、织物、纸张等有强腐蚀性。

工业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和碳酸钠,是白色不透明的固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

制成溶液的产品俗名液碱,易溶于水,同时强烈放热,并溶于乙醇和甘油。

因碱吸湿性很强,如暴露放置,会逐渐溶解成溶液,并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而逐渐变成碳酸钠,因此必须贮存在密闭的铁罐或玻璃瓶中。

在清洁工艺中可用它的水溶液清洗瓷器表面的油性污垢。

7.碳酸氢钠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酸钠,俗称小苏打,焙烧苏打和重碱。

白色单斜晶体,比重2.20。

在热空气中,能缓慢失去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

时,可失去全部二氧化碳。

在清洁工艺中,可用它清洗遭碱性物质严重腐蚀后器物上的油性污垢。

8.漂白粉白色粉末状物质。

有氯臭味。

暴露于空气中,遇水或乙醇易分解,需密封贮存。

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氧约35,。

在清洁工艺中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9.瓷净和洗洁精瓷净和洗洁精,属市场上出售的洗涤剂,其毒性小,洗涤效果理想,是一种很好的陶瓷清洁剂。

此外,在清洁工艺中还经常使用一些有机溶剂,将在后面一节专门介绍。

二粘接剂粘接剂是指用于粘接、配补、加固等工艺中的各种粘合剂。

常用粘合剂有以下品种。

1.环氧树脂粘合剂由环氧树脂和固化剂配合而成粘合剂。

为了适应不同性质工艺的需要,还可以加入各种不同的辅助材料。

如加入增韧剂以改进固化物的韧性和剥离强度;加入填充料以提高固化物的硬度、机械强度、耐磨性和耐收缩性;加入溶剂或稀释剂以降低粘合剂的粘稠度,利于施工;加入固化促进剂叔胺和酚类以加速固化,缩短工艺时间;加入抗氧剂或耐紫外线老化剂以提高使用寿命等。

环氧树脂粘合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陶瓷文物修复中,并逐步取代了一些传统粘合剂如虫胶等。

它具有优良的粘结强度,固化后收缩率小,耐化学药品和电绝缘性较好等特点。

市场上出售的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品种很多,性能各异,用于古陶瓷修复中的环氧树脂粘合剂有以下各种:

1E-44环氧树脂粘合剂是含有环氧基—CH—CH—的人工合成树脂。

它具有粘结牢度大、机械强度高、收缩性小和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

只要在环氧树脂中加入一定数量的固化剂,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

加入固化剂半小时左右环氧树脂开始出现明显硬化,24小时后达到完全固化。

与E-44环氧树脂粘合剂配套的固化剂可选用乙二胺、羟基乙基乙二胺、二乙稀三胺或聚酰胺树脂等。

乙二胺NH2CH22NH2:

无色粘稠液体,有氨的气味。

比重0.8994,沸点117.1?

,溶点8.5?

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乙醚和苯。

能与蒸气一同挥发,在空气中会发烟。

有碱性。

4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能与无机酸生成溶于水的盐类。

与环氧树脂反应时发热,其气味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应予注意。

羟基乙基乙二胺C4H2OH2:

无色略粘稠液体,有轻微臭味,溶于水和乙醇,与环氧树脂反映

微放热。

其气味对人体危害较小,但价格较高。

二乙稀三胺H2NCH22NHCH22:

浅黄色液体,有氨的刺激性嗅味,溶于水和乙醇。

其气味对人体的危害小于乙二胺,大于羟基乙基乙二胺。

低分子聚酰胺又称聚酰胺树脂,深琥珀色粘稠液体,它含有极性的氨基、羟基及酰胺基,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不仅可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而且也是一种增韧剂。

使用聚酰胺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一般就不需要再加其它增韧剂了。

其固化物有较好的柔韧性,但色泽较深。

使用乙二胺等做环氧树脂固化剂,其固化物性坚脆。

为了改进韧性,提高剥离强度,往往还需加入一定数量的增韧剂,除可用聚酰胺作增韧剂外,还可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有时根据工艺要求,需降低环氧树脂粘合剂的粘稠度,以利于施工,还可以加入一定数量的稀释剂。

常用稀释剂有两类。

一类是活性稀释剂,它在固化过程中参加反应,如:

甘油环氧树脂国内牌号662和环氧丙烷丁基醚501属此类。

另一类是非活性稀释剂,在固化过程中不参加反应,而是逐步释放挥发,此类稀释剂对固化物的质量略有影响,常用的有乙醇、丙酮、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在配补工艺中使用环氧树脂做填补材料时。

还需加入相当数量的填充料,它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固化物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耐收缩性。

常用填充料有:

石英粉、滑石粉、硫酸钡、高岭土、白炭黑和碳酸钙等。

2JC-311型粘合剂也是一种双组份环氧树脂粘合剂。

黄色、透明度高,无毒,耐老化性能好,并耐150?

以上的高温,适合于后道工序需要烘烤处理的器物的粘结。

双组配比是1?

1,常温24小时固化;100?

2小时可固化,若150?

1小时即可化。

若需高温固化时,必须先将粘结好的器物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后,方可置于高处。

3914粘合剂一种双组分聚酰胺环氧树脂粘合剂。

黄白色,其最大特点是固化速度较快,室温条件下几小时可固化,稍加热数分钟即可固化,但耐热性能较差。

4DC-2胶也是一种双组分环氧树脂粘合剂。

它的最大特点是耐200?

的高温,这对后道工序使用热固型涂料加工提供了保障。

它固化时间较长,室温下需放置七天,但加热至60?

时放置四小时即可。

除上述各类环氧树脂粘合剂外,还可以选用:

E-44,HN-320,RTP?

801,543胶,XH-11胶,618W-2,618SW-3以及陶瓷玻璃胶等粘合剂,它们都属于环氧树脂类粘合剂。

2.三甲树脂为甲基丙烯酸甲脂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稀酸MA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溶液聚合得到的共聚体。

由于制做配方不同这种共聚体可分为柔性、硬性和改性三种。

三甲树脂透明无色,或略显淡黄色,比较耐老化和耐水,并有较高强度。

稠厚的液体用于粘接,稀释后可用于加固。

三甲树脂在市场上一般无成品出售,需要自己配制,或到有关厂家订货。

3.虫胶俗名漆片,又称紫草茸,是一种天然树脂。

是虫胶树上的紫胶虫吸食和消化树汁后的分泌物。

制成品为黄色或棕色的虫胶片和白色的白虫胶,主要成分是光桐酸9,10,6-三羟基软脂酸的脂类。

溶于乙醇和碱性溶液,微溶于脂类和烃类。

4.“502”粘合剂5由氰基醋酸乙脂与甲醛缩合成聚α-氰基丙烯酸乙脂,再经解聚而成。

“502”粘合剂为无色透明的稀薄液体,比重1.06,使用温度范围-50,70?

,不需加压加热在室温下数秒钟至数分钟即可固化,24小时后强度达到最大值,具有较高的粘接力,是一种优良的瞬间粘合剂,适宜小面积粘接、修补。

缺点是由于固化速度太快,不宜粘接大面积破碎严重的器物;且粘合剂稀薄,容易流散;耐水、耐碱和耐高温等性能均较差。

贮存期一般为三个月。

5.J-39室温快速固化粘合剂和J-59快干胶J-39室温快速固化粘合剂主要由甲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双脂、橡胶和乙组引发剂等配制而成。

分为2A、2B、2C及底

胶型四种型号。

使用时将甲、乙二组份分别涂于粘接处或按比例配比混匀后涂胶均可。

指压合拢,温度在8,25?

时10,20分钟固定,24小时完全固化。

J-39粘合剂固化时间与温度成反比,使用温度范围-40,100?

其特点是室温固化快,无需严格计量配比,粘接性、韧性和耐热性能好,并具有易去除性和填充性,使用方便,适用期较长和毒性较小等优点。

J-50快干胶也具有J-39的粘接性能,而且固化速度更快,接触压力下,2,3分钟即可定位。

6.C-2胶主要成份是硅铝酸盐,它的特点是操作简易,耐酸、耐水、耐有机溶剂,尤其耐高温。

使用温度范围最高可达1300?

7.“107”粘合剂主要成份是聚乙烯醇甲醛等。

无色透明胶状液体,有热塑性,软化点约190?

,热变型温度65,70?

比重1.2,可溶于水。

古陶瓷修复工艺中一般不用其直接粘接,而是添加在填补材料中用于配补工艺,以提高填补材料的强度。

8.乳胶化学名称是聚醋酸乙烯脂乳液。

乳白色粘稠状液体,干燥后趋于半透明、无色。

无嗅、无味、无毒。

固体比重1.1920?

吸水性大2,5,,可用水作稀释剂。

遇潮后易软化。

具有热塑性。

耐稀酸和稀碱。

在古陶瓷修复工艺中一般不直接用它进行粘接。

使用“502”粘接陶器时可用它做偶联剂,对接口表面进行处理;也可加在填料中,其作用与“107”胶相同。

9.热熔胶品种很多。

在古陶瓷修复工艺中。

热溶胶只做为粘接定位时的辅助用胶。

市场上出售的热溶胶一般制成方条状或圆柱状,可装入热溶胶枪内使用。

在古陶瓷修复工艺中可选用铁锚HM-1热溶胶或HE-R热溶胶。

HM-1热溶胶主要由已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和松香、甘油脂组成。

呈土黄色,软化温度gt70?

使用温度范围-30,50?

特点是使用方便,无毒,无溶剂,冷却后瞬间固化。

HE-R热溶胶由聚烯烃树脂组成。

淡黄色块状固体。

软化温度80?

10?

,使用温度范围-8,60?

特点是快速固化,无溶剂。

三颜料颜料是作色和仿釉工艺中的基本材料,其品种很多,性能各异。

普通颜料是微细粉末状的有色物质,它不溶于水或油等介质,而能均匀地分散在介质中,涂于物体表面形成色层,光照下呈现一定的色彩。

颜料与染料不同,染料能溶于介质中,使被染物品全部染色,而颜料仅使物品表面着色,颜料应具有良好的遮盖力、着色力、高分散度,以及鲜明的颜色和耐光、耐热等性能。

颜料根据其来源分为天然颜料和合成颜料;根据其化学性质又可分为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做为古陶瓷修复工作者,必须全面掌握和了解所用颜料的各项理化性能,才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现将古陶瓷修复工艺中常用颜料简单介绍如下:

1.白色颜料6白色颜料在古陶瓷修复工艺中是用得最多的品种。

它除用于白色器物的作色和仿釉工艺中,其它浅色和复色器物也多使用它来调色。

常用的白色颜料有:

1钛白粉其化学成份为二氧化钛TiO2。

是白色颜料中最常用的一种,效果也最理想。

钛白的白度纯白,它不但有很好的着色力和遮盖力,而且物化性能优越。

如耐光性、耐热性,耐碱性都很好。

钛白的工业产品有两种结晶形状,一种是锐钛型,另一种是金红石型,同属于正方晶系,但有不同晶格。

锐钛型制成涂料后易粉化;而金红石型则不易粉化,具有组织紧密、比较稳定的结晶形态,其耐光性最为优异。

因此,在修复工艺中最好使用金红石型钛白粉。

2锌钡白商品名称立德粉。

它是由硫酸锌及硫酸钡溶液相互作用而生成的等分子化合物。

其颜色泛白,遮盖力强,着色力高。

它的缺点是不耐酸,遇酸生成硫化氢气体。

耐热性好,但在阳光下则有变色的现象。

3锑白以Sb2O3占主要成份。

对人体无毒。

比重较大。

外观洁白,遮盖力略次于钛白,与锌钡白相近,耐候性优于锌钡白。

锑白粉化性小,故耐光和耐热性均佳。

商品价格较高。

4氧化锌又

名锌白,是一种白色粉末,由不定形或针状的小颗粒组成。

比重为5.5。

它不溶于苯、醇、200号油漆溶剂,而溶解于硫酸、盐酸、硝酸。

其颜色纯白,遮盖力和着色力不如锌钡白、钛白,但它不粉化,具有良好的耐光、耐热和耐候性。

2。

炭黑炭黑是粉末状的黑色颜料。

它不是一种纯粹的碳,经分析其中尚有大量的氢和氧,其化学组成与其品种和生产方式有关。

由于炭黑的生产原料及生产方式不同,故炭黑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古陶瓷修复中使用的炭黑为着色炭黑,绝大部分由槽法和灯烟法两种方式生产。

炭黑的颗粒是最小的晶体,其构造类似石墨。

炭黑的粒子直径一般与其黑度成比例关系,即粒径越小,黑度越好,着色力越大,但分散性也相应变差,絮凝现象增多。

着色用槽黑粒子平均直径大小:

强黑度槽黑小于200A,中黑度槽黑200A一250A,弱黑度槽黑25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