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159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doc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阶段检测一

阶段检测一

(时间:

6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

推动这一模式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包括(  )

A.耕作工具飞速发展

B.土地制度的多样化

C.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D.土地兼并日趋加剧

答案:

C

2.《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答案:

C

3.英国学者简·迪维斯在其所著《欧洲瓷器史》中写道:

“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

东方国家瓷器上的彩绘装饰也是这样产生的;(欧洲)版画和素描作为模式,有时欧洲主顾订购的器皿带有盾形纹徽。

”这说明中国瓷器(  )

A.吸收了欧洲瓷器的风格

B.生产和经营比较灵活

C.在欧洲市场上非常畅销 

D.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文化

答案:

B

4.历史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一堂题为“大唐长安商业”的探究课,以下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史料,其中符合探究课主题的是(  )

A.“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

B.“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C.“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十二行四千余家”

D.“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答案:

C

5.有学者说:

“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A.盐铁私营制度

B.重商政策

C.商人群体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

D

6.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

对该变化趋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明代)

弘治(1488~

1505年)

嘉靖(1522~

1566年)

万历(1573~

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市镇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答案:

D

7.史载: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

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答案:

C

8.下图为1912年、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外因是(  )

A.欧洲列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和实业救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答案:

A

9.下表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晚清政府外贸概况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两白银

65005711两白银

1895

171696715两白银

143293211两白银

1905

447100082两白银

227888197两白银

1911

471503943两白银

377338166两白银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

答案:

C

10.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

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

出现这种奇怪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答案:

A

1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

A.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答案:

A

12.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确定经济建设速度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4.7%,农业为4.3%的发展指标,这同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是比较高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为18%,农业为4.5%。

材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得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

B.落实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基本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D.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答案:

C

13.下图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B.国家对私有制经济的改造取得根本性胜利

C.当时个人崇拜已经非常突出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答案:

D

14.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15.《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

“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答案:

B

16.“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述材料中所述“这一制度”指的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度

B.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C.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体制

D.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D

17.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1的取消以及后来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答案:

C

18.“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带有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迷信的,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把辫子烧了。

更有联合多人同日剪辫,并燃放爆竹,举行公宴庆祝的。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

B.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社会习俗的变迁

C.欢呼辛亥革命胜利

D.剪辫子是革命与否的标志

答案:

C

19.1894年7月2日,一商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

“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

”此广告反映出(  )

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

D.社会物质生活风尚的变化

答案:

D

20.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的统计(台/每百户),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录音机

41.16

69.75

72.83

57.63

47.93

影碟机

16.02

37.53

电冰箱

6.58

42.33

66.22

76.08

80.13

洗衣机

48.29

78.41

88.79

90.57

90.52

彩电

17.21

59.04

89.79

105.43

116.56

A.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限

B.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C.我国大量引进外国电器

D.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外出旅游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

10万元)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53

47

9.6%

19

162

33.1%

103

280

57.3%

175

489

注:

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资本单位:

10万元)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合计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比重

厂数

资本

463

908

41%

86

295

13%

136

1031

46%

685

2234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简表(单位:

家)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地区

工厂数

江苏、上海

155

直隶、京津

455

陕西

3

浙江

42

山东

31

甘肃

1

福建

20

奉天

19

广西

1

广东

33

湖北

19

其他地区

3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发展有何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原因。

(16分)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点:

商办企业发展较快,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所占比重大大下降。

原因:

①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之后又采取了奖励工商业的措施。

③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掀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相同点:

外国资本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

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重工业落后;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

22.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

结论二:

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

(10分)

(2)结合19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结论二的合理性。

(10分)

参考答案:

(1)特点:

专制主义(或在中央是皇权至上、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西方列强入侵,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

洋务运动的开展;早期维新派的出现(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