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4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雨和小雨教案文档格式.docx

我们现在跟上音乐一起唱。

  (三)、自由选择动作、乐器来表示歌曲中的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

  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我们来鼓励一下自己吧!

  1、导语:

现在啊,小朋友们要用相应的动作把大雨和小雨表现出来。

老师先来做一个示范,老师用拍手表示大雨,用拍腿表示小雨。

(因为拍手的声音大拍腿的声音小)现在哪位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大雨和小雨的?

(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

现在我们跟上音乐来表示一下吧!

(播放音乐演奏)

  3、导语:

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听,我们的乐器宝宝都等不及要和大家一起唱了,小朋友们看这里有许多的乐器宝宝,我们要用哪种乐器宝宝表示大雨,哪种乐器宝宝表示小雨呢?

为什么?

(让幼儿摇一摇,再选择乐器。

演奏1遍,交换乐器,演奏中注意突出强弱)

  要求:

当唱到“哗啦啦”时,拿大雨乐器的小朋友演奏;

当唱到“淅沥沥”时,拿小雨乐器的小朋友演奏。

  (四)、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雨和小雨的乐器宝宝,还学会唱“大雨和小雨”的歌曲,今天回家后把这首儿歌交给邻居的小朋友们好不好啊?

(下课上厕所洗手)

  附儿歌:

  《大雨和小雨》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声音世界。

声音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如在进行表演唱时有一种形式是:

当唱到大雨时,让学生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学生放下手。

另一种形式是:

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

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会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幼儿的积极参与性使得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还需进行跟进式研讨和磨课。

  小百科: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

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

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大雨和小雨教案2

  教学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设计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

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大雨和小雨教案3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虽然对雨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了解过大雨和小雨,我设计的这次音乐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为学歌曲作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3、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难点:

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活动准备

  雨的声音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

(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

(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

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

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

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

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

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

(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

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

来,我们来唱一唱吧!

让幼儿尝试唱歌。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

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3、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4、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

(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但是有一个规则:

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

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

(两遍)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

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

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

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

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大雨和小雨教案4

  【教学内容分析】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短小易唱,音乐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

全曲通过力度的变化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音响,使学生初步感受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歌曲音域六度,旋律流畅、节奏简单,富有儿童特点。

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并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小草笑嘻嘻隐喻了雨水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歌曲音乐形象鲜明,富有童趣。

  【学情分析】

  A类学生:

学生具备独立演唱的能力,音准较好,能够准确地唱出曲谱中音符的音高;

学生节奏感较好,能够运用拍手及划拍子的方式打出歌曲的节奏;

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音量,能够进行强弱对比的变化;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B类学生:

学生具备跟唱、哼唱的能力,音准稍差,能够跟唱出曲谱中音符,但音高过高或过低;

学生节奏感稍差,能够跟随教师拍手及划拍子,但是学生的动作与歌曲节奏无法统一;

学生缺乏控制自己的音量的能力,致使音量过强或过弱;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与积极性都较差,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协助。

  【教学目标】

  1.A类学生能准确的演唱《大雨和小雨》并进行。

B类学生能够跟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增强学生对音量强弱的掌控。

  3.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康复目标】

  1.通过呼吸放松训练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及肢体得以放松,建立正确的呼吸方式。

  2.通过发声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与习惯,同时调节学生存在的呼吸支持不足及音调异常的问题。

  3.通过教师的手势提醒及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控制音量强弱的意识与能力,从而调节其存在的响度异常的问题。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难点】

  音量强弱对比的变化。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通过音量强弱对比的练习,增强学生发声时的控制能力;

从而使学生的演唱更加富有表现力,也能促使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提高。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准备活动

  【设计意图及应用策略:

通过呼吸放松训练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以放松,为之后的歌曲演唱奠定基础;

通过发声练习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进行发声,增强学生的呼吸支持能力,调节学生存在的音调异常问题。

  1.呼吸放松训练:

  ①双臂交替上举运动。

  ②双臂划圈运动。

  ③双肩耸立运动。

  2.发声练习:

  ①用/a/音进行长音模唱练习。

  ②用/a/音进行强弱音对比练习。

  预设生成:

  1.发声练习时学生的声音响度可能会过大或过小,音调可能过高或过低。

  教师应对:

  1.可以通过手势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声音响度及音调高低。

  环节二:

导入

通过让学生听、模仿生活中常见声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播放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声音让学生猜一猜。

  2.带领学生模仿生活中常见的声音。

  3.播放大雨和小雨引出本课的课题。

  1.学生在进行模仿时,声音可能不够准确,其他学生参与程度也不够。

  1.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并边做动作,边模仿声音带动所有学生来做一做。

  环节三:

新授

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教师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学习前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掌握歌曲的节拍与歌词;

通过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接龙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音量强弱变化的练习。

  1.学生跟随音乐伴奏进行演唱。

  2.对学生的演唱情况做以总结。

  3.教师范唱。

  4.学习歌曲的歌词。

  ①打节拍说歌词。

  ②接龙的形式说歌词。

  ③完整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①教师领唱,学生跟唱。

  ②接龙的形式演唱。

  ③跟随歌曲伴奏演唱。

  6.游戏:

学话。

  7.再次演唱歌曲,并在演唱中加入音量强弱的变化。

  8.请学生上前表演。

  1.在学歌词及演唱时,如果歌词过长学生可能会记不住。

  2.歌曲的节奏与旋律虽然简单,但学生也可能打不准节奏或唱不准音高。

  3.学生在进行音量变化时,可能会出现过强、过弱、无变化的现象。

  1.将一句歌词分成前后两部分,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替说词的方式来进行演绎,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2.可以通过降低速度的方法来进行练习,进而逐渐加速至正常速度。

  3.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及用手势提醒的方法引导学生完成音量的强弱变化。

  环节四:

课堂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动人的声音。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大雨和小雨教案5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

大雨和小雨"

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

(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

(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2、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

(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

(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

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唱大雨的时候用小彩带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

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

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

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

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大雨和小雨教案6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动作、声音、乐器)表现大雨小雨声音的不同,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课件、铃鼓。

  一、幼儿跟教师随音乐拍手进教室坐好。

  师:

你们见过下雨吗?

谁能告诉老师下大雨的时候是社么样子的?

下小雨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样子吧!

两种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是一个声音大,一个声音小。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大雨和小雨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幼儿欣赏并表现《大雨和小雨》

  1、幼儿欣赏课件

提问:

刚才小朋友听了歌曲,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是怎样的唱歌的?

小雨是怎样唱歌的?

  2、师生一起用歌声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声音并配上动作。

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哗啦的,我们用什么动作就像大雨?

  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淅沥的,我们用什么动作就像小雨?

  3、教师清唱歌曲,幼儿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师小结:

你们做的真好,下大雨的时候动作要大,声音也大,下小雨时声音要小,动作也小。

那老师唱歌,你们来做动作好吧。

(幼儿表演)

  三、运用身体乐器表现大小雨的不同。

刚才小朋友用动作表现了把大雨和小雨,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

(拍手、拍腿、跺脚等)

  1、用拍手表现

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用拍手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大家想一想大雨怎样拍?

对!

大雨的声音是大大我们一起来用响响的拍手来表现大雨。

那小雨怎样拍呢?

小雨的声音小小的,我们一起用轻轻的拍手来表现小雨。

  2、用拍腿表现

  3、用跺脚表现

  四、教师出示铃鼓,让幼儿回忆并模仿其音色。

  1、师: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师:

你们知道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就会像下大雨呢?

  3、师:

小朋友想得真好,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哗啦哗啦,是吗?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4、师:

小雨的声音是滴滴答答的,请下朋友想一想我们怎样演奏这个铃鼓。

让他发出的声音像小雨的声音呢?

(对!

用手指轻轻的碰铃鼓,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了,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小结:

哦,原来我们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哗啦哗啦,用手轻轻的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小雨的声音了淅沥淅沥(教师示范,)

  (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摇动铃鼓并教幼儿拿铃鼓的方法。

等幼儿会摇铃鼓后,给他们每人发一个铃鼓,并提出要求,不要让它发出声音。

  五、师幼一起边唱歌曲边用乐器演奏

刚才小朋友知道了摇铃鼓的声音就像下大雨,轻轻地碰铃鼓的声音就像下小雨。

那当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哗啦哗啦时,才能动铃鼓

  当我们唱到淅沥淅沥淅沥淅沥的时候就用手轻轻的碰铃鼓。

开始和最后是不用演奏的,明白了吗?

  2、师,那我们一起来演奏吧!

(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演奏)

  本次活动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孩子们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大雨和小雨,如:

拍手、跺脚、拍腿、拍肩等,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

有个别幼儿用铃鼓演奏时,只顾拿着铃鼓玩,忘记了演奏,这与孩子平时接触乐器较少有很大关系,这也是我们幼儿园活动的一个欠缺。

大雨和小雨教案7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活动课《寻找生活中的声音》,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模仿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重点:

会唱歌曲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教具:

1、多媒体光盘;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3、琴

  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

(谜面: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

谜底:

耳朵。

  2、听音乐,听到了什麽声音?

  我们仿佛到了什么地方?

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

想……

有一个“快乐”团要带着小朋友旅行,看!

火车来了,小朋友们上车吧。

(多媒体课件:

火车开了。

大森林到了。

教材中大森林的声音,这几组声音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分辨、也易于模仿。

)说一说你听到的声音,你能模仿你喜欢的声音吗?

你还会模仿那些声音?

你来模仿,让同学们来猜好吗?

  二、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雷公公发怒了,要下雨了,快到小木屋里躲躲吧。

有关整个下雨过程。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

有大雨也有小雨,发现有什麽不同吗?

声音不一样。

下面我们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生随音乐打节奏并模唱。

  3师唱红字,生唱黑字。

  4、歌曲处理:

启发学生根据大雨和小雨的特点,控制音量演唱歌曲。

  5、师: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花草痛痛快快洗了个澡,你看,冲着你笑呢!

(师生同唱,感受歌曲整体效果)。

  6、随琴唱一唱谱子。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雨后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做游戏吧。

大自然给予我们很多声音,怎麽来回报呢?

看,我们的身边有树叶、树枝等。

能不能用身边的事物创造声音呢?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我创造的声音和别人的不一样。

)学生从身边寻找声音并进行创造。

  2、表演

  你能用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吗?

随音乐边歌唱,边表演。

  四、小结:

  同学们,只要你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

  反思:

同学们对各种有趣的声音比较感兴趣,参与活动积极。

大雨和小雨教案8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目标就是想以动作、游戏等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通过听、唱、做、演等形式感知和体验音乐中音的强弱变化,运用恰当的力度演唱歌曲。

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

  1.能安静地倾听音乐,听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响效果,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2.在表演时不与他人相撞,并喜欢向别人学习。

太阳牌,乌云牌,雨滴牌。

  活动重难点:

能听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效,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环节

  设计意图

  一、热身运动

  热身活动《小雨滴》。

  “小朋友们好,我是雨滴姐姐,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以活动中的角色来热身,可以为之后的游戏做铺垫。

  二、导入活动

  1.出示“太阳牌”:

这是谁啊?

太阳公公挂在天空中,天气好不好?

忽然,一阵风吹过来,呼……哎呀,谁来啦?

(出示乌云牌)大乌云飘来了,天要怎样了?

天空下起雨来了。

(出示雨滴牌)。

  2.那雨滴是怎样落到地上来的?

  3.幼儿听辨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雨滴姐姐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到底是什么声音?

(放录音:

大雨的声音,小雨的声音)

  ——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再次放录音,进行分段欣赏)

  4.学唱歌曲,尝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情趣。

  下大雨时应该怎么唱?

下小雨时应该怎么唱?

  5.那雨滴是怎样跳着舞落下来的呢?

  引导幼儿用手臂挥舞的大动作和手指抖动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