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438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docx

环境监测重点定稿版

IBMsystemofficeroom【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环境监测重点精编WORD版

1.环境监测定义:

(旧书)是指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法,间断或连续的测定代表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监视环境质量变化的过程。

(新书)是指监视和测定环境质量各项指标的过程,通过对环境质量指标的监测,确定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特别是通过对污染物的监测,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影响。

——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

2环境监测的目的:

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①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③收集本底数据,累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④为制定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全面监视环境管理的效果。

⑤揭示新的污染问题,探明污染原因,确定新的污染物质,研究新的监测分析方法,为环境科研提供方向。

3环境监测分类(按监测目的):

监督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工程性监测。

4环境监测原则:

遵循优先监测原则,即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5优先污染物:

指难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累积性毒性较大的化学品(经过优先监测原则选择的污染物,具有较强毒害性)。

6环境监测特点:

综合性,追踪性,持续性,生产性,执法性。

对环境监测数据的要求:

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准确性,精密性。

7环境保护标准的两个级别:

国家级标准,地方级标准。

8环境保护标准分类(根据性质和功能分六类):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心内容),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保护的其他标准。

9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分为:

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

10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的标准级别代号:

GB(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环境保护行业推荐标准)

.11地方及环境保护标准包括:

环境地方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12地方级标准与国家级标准的关系:

地方级标准是国家标准的补充,严于国家标准,法律效力高于国家标准。

12水污染监测的基本程序:

①制定监测方案②现场测定和样品采集③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④水样的预处理和项目测定⑤数据处理和填写报表。

13水质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①监测对象和目的②主要监测项目③采样点设置④采样的时间和频率。

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顺序:

①首先选用强制性标准中引用的方法②当项目有多个A类方法时,按照监测方法选择原则进行选择③当无A类方法时选B类方法④当监测项目无AB类方法时,可用C类分析法,若用于执法监测,则需上级批准。

15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基础资料的搜集:

①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②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③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④历年的水质资料等。

16地表水监测断面——采样断面(实施水样采集的整个剖面)分为:

①背景断面(指为评价某一完整水系的污染程度,未受人类生活等影响,提供水环境背景值。

设在水系源头处或未受污染的上游河段,),对照断面(指判断某一区域水环境污染程度,设在该区域所有污染源上游处,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提供这一区域水环境本底值。

),②控制断面(了解水污染程度及变化。

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

各控制断面所控制的纳污量不小于该河段总纳污量的80%。

)③削减断面(反映河流对污染物稀释净化情况,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显着下降处,通常在城市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米外)注意(若流经某行政区域的河流,还应设置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

入境断面:

反映水系进入某行政区域时的水质状况,设在水系进入本区域且尚未受到本区域污染源影响处。

出境断面:

反映水系进入下一行政区域前的水质,设在本区域最后的污水排放口下游,污水与河流已基本混匀并尽可能靠近水系出境处,河水有足够长度应设削减断面)

17地表水监测断面设置的原则:

在总体和宏观上须能反映水系或所在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各个断面的具体位置须能反映所在区域环境的污染特征,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环境信息,同时还需考虑实际采样时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具体要求:

①对流域或水系要设立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口断面,对行政区域可设背景断面,或入境断面,或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入海河口断面或出境断面在个控制断面下游,如果河段长度超过十千米,还应设削减断面。

②根据水体功能区设置控制监测断面,同一水体功能区至少要设置一个监测断面。

③断面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段顺直,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没有急流和浅滩处。

④监测断面力求与水文断面一致,以便利用其水文参数,实现水质监测与水量监测的结合。

⑤监测断面的布设应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监测工作的实际状况和需要,要具有相对的长远性。

⑥监测断面的设置数量,应根据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的实际需要,考虑对污染物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了解,优化的基础上,以最少的缎面垂线和测点取得代表性最好的监测数据。

⑦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置监测垂线,如有特殊情况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

18潮汐河流监测断面布设:

①布设原则与其他河流相通,没有防潮桥闸的潮汐流,在桥闸上下游分别设断面。

②对照断面设在潮区界以上,若感潮河段潮区界在该城市管辖外,则在城市河段上游设对照断面。

③削减断面设在进入海口处,若入海口在城市管辖外,则设在城市河段下游。

④断面位置,尽可能与水文断面一致或靠近,以便取数据。

19地下水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①在总体和宏观上应能控制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须能反映所在区域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质量空间变化。

②监测重点为供水目的的含水层。

③考虑工业建设项目矿山开设,水利工程,石油开发,和农业活动等对地下水的影响。

④监测点网布设密度的原则是:

主要供水区密,一般地区稀,城区密,农村吸稀,地下水污染严重地区密,废污染区稀,尽可能以量少的监测点获得足够有代表性的信息。

20地下水监测井布设:

一般监测井在液面0.3—0.5米处采样,若有间温层或多含水层分布可分层采样。

①背景值监测井(在污染区外围地下水水流上方垂直水流方向设置)。

②污染控制监测井。

21地下水监测项目:

①对于工业用水:

用作冷却,冲洗,锅炉用水的地下水,增测侵蚀性CO2,磷酸盐,硅酸盐的等.②对水源性地方病流行地区:

增加地方病或因物质检测项目(a甲状腺肿―测碘化物。

b大骨节,克山病―测硒,钼等。

c肝癌食道癌―亚硝胺以及有机物,重金属等)。

22地下水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①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一次。

②污染控制监测井,单月采样一次,一年六次。

③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采样一次。

④污染控制监测井的某一监测项目如果连续两年均<控制标准值的1/5,且无新增污染源而现有污染源排污量未增情况下,该项目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一旦监测结果>控制标准值的1/5,或有新的污染源出现或现有污染源排污量增加时,即同b。

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分为:

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应急监测,科研监测。

24.24.例行监测的监测站位布设:

采用网格法布点,兼顾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海域,必要时可增加站位密度,尽可能沿用历史站位,站位尽量避开航道,锚地,洋海倾废区及污染混合区。

25.例行监测的监测时间与频率:

每年2~3次,第一次在3~5月,第二次在7~8月,第三次在10月底前。

26.26.水污染源的污水监测点位的布设:

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截面积小,不需设断面,直接确定采样点位。

27.27.水污染源采样点位布设原则:

①第一类污染物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口。

②第二类污染物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

③在排污渠道上,采样点设在渠道较直,水量稳定上游无污水汇入的地方,在水面下1/4-1/2处采样作为代表平均浓度水样采集。

28.污水排放标准原则:

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

29.水样类型:

①瞬时水样(指从水中不连续地随机<就时间和断面而言>采集的单一样品,一般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随机采取。

)②混合水样【分为等比例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和等时水样(指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断面>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

30.质量控制样品:

现场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加标样。

31.地表水水样采集方法:

手工采样,自动采样(或简易采样,专门采样。

32.地表水采样器:

①水桶(采集表层水,沉至水面下0.3~0.5m处采集);②单层采水器(采集水流较平缓的表层,深层水样,最常用);③急流采样器(水流湍急的采样点处的采样);d.双层溶解气体采样瓶e.其他釆水器(塑料手摇泵,电动采水泵等)。

33.地表水水样采集注意事项:

①.一般采集瞬时水样,按要求加入保存剂;②.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沉积物;③.采样站位置准确,可用GPS;④.认真写“水质采样记录表”,填写项目完整;⑤.采样要按时准确安全;⑥.采样结束后核对采样计划,记录,水样,出现遗漏要补采或重采;⑦.若采样现场水体不均匀,无法釆代表性水样,应详细记录不均匀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⑧.测定油类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采样瓶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⑨.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BOD5和有机污染物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⑩.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泥沙),要分离除去(分离方法:

摇匀水样倒入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容器并加入保存剂);测湖库水的COD,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总N,总P时,水样静置30min后,用吸管取水样,吸管进水尖嘴应插至水样表层50mm以下位置,再加保存剂;测油类,BOD,DO,硫化物,余Cl,类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要单独采样。

34.近岸海域水样采集的采集器:

①抛浮式采水器(石油类样品)②Niskin球盖式采水器(表层水样)③Go-FLo阀式采样器(分层采样)。

35.水样运输:

保证水样完整性,代表性。

运输最长为24h。

注意:

密封,防碰撞,冷藏保温。

36.水样保存方法①冷藏②冷冻③加入保存剂【加入生物抑制剂:

水样中加HgCl,抑制生物氧化还原作用;测定酚水样中,用磷酸调PH=4时,加CuSO4,抑制苯酚菌分解。

加入酸或碱调PH:

测重金属加HNO3,调PH为1~2,防止水解沉淀;测氰化物加NaOH至PH=12保存;测六价铬加NaOH至PH=8;测总铬加HNO3和H2SO4至PH=1~2。

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测Hg水样,加入硝酸(PH<1)和重铬酸钾,使Hg保持高价态;测硫化物水样,加抗坏血酸,防止硫化物被氧化。

】④过滤和离心【测有机项目时,选用砂芯漏斗和玻璃纤维漏斗;测无机项目时,选用0.45μm滤膜过滤】

37水样消解:

(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①湿式消解法【a.硝酸消解法:

硝酸。

b.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先加硝酸,稍冷后再加高氯酸。

c.硝酸-硫酸消解法:

先加硝酸,稍冷后再加硫酸和硝酸,不适用于测易生成难溶硫酸盐组分,如Pb,Ba,锶等。

d.硫酸-磷酸消解法:

测定时可消除Fe3+等离子干扰。

e.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

测定汞的水样。

f.多元酸消解法:

测总铬水样时,用硫酸,磷酸,高锰酸钾消解。

g.碱分解法:

加NaOH和H2O2或氨水和H2O2。

】②干灰化法:

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砷,汞,镉,硒,锡等。

38物理指标测定:

①水温:

【a水温计法:

表面,感温5min。

b深水温度计法:

40m以内。

c颠倒温度计法:

大于40m,感温10min。

d热敏电阻温度计:

表层和深层,感温1min】。

②色度:

【a铂钴比色法:

适用清洁地表水,地下水(带黄色调)用0.45μm滤膜过滤,要同步测PH。

b稀释倍数法:

适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光学纯水:

用0.2μm滤膜过滤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③臭阈值:

(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结果取几何平均值。

④透明度:

【铅字法:

水柱高度。

十字法:

看不到四个黑点时的水柱高度。

塞氏盘法:

看不到白色。

】⑤悬浮物,残渣:

收集代表性水样500-1000mL,保存在4摄氏度冷藏箱中,不超过七天,不能加入保存剂。

39化学指标测定:

①PH:

(a比色法:

不适用于有色,浑浊,含较高游离Cl,氧化剂,还原剂水样。

b电位法:

玻璃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复合电极。

②溶解氧:

a水样的采集,保存-溶解氧瓶单独采样至少250mL,采样后立即加固定剂(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b测量方法:

①电化学探头法②碘量法修正法【⑴清洁水直接用碘量法GB7489-89。

⑵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0.05㎎/L,亚铁离子<1㎎/L时,用叠氮化钠NaN3修正法。

⑶亚铁离子>1㎎/L,用高锰酸钾修正法。

⑷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用明矾絮凝修正法。

⑸含有活性污泥悬浮物,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

⑹水中游离Cl存在,加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③生化需氧量BOD5:

采样量>=1000mL,充满并密封于棕色瓶中;样品中有藻类,用1.6μm滤膜过滤。

稀释水:

pH=7.2,BOD5必须<0.2mg/L,在20度保存。

④化学需氧量COD:

a重铬酸钾法(测定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若COD<10㎎/L时,应写为“COD<10㎎/L”;在酸性重铬酸钾条件下,一些芳香烃类有机物,吡啶等化合物难以氧化,氧化率低。

)⑤高锰酸盐指数:

a酸性高锰酸钾法(Cl离子<300㎎/L时用)。

b碱性高锰酸钾法(Cl离子>300㎎/L时用)

40.金属污染物测定:

①汞:

a冷原子吸收法,b冷原子荧光法,c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可测汞,镉,铅,锌,不能测Cu和铬)无汞水:

二次重蒸水或普通蒸馏水加盐酸酸化至PH=3后经硫基棉纤维管过滤制得。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采样>=500mL;地表水,地下水>=1000mL。

②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③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示波极谱法。

④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示波极谱法。

⑤锌: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示波极谱法。

⑥铬: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酸性高锰酸钾可使其全部氧化为六价铬。

41非金属无机物测定:

①氨氮: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蒸馏-中和滴定法。

②总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③氰化物:

总氰化物(pH<2,磷酸和EDTA存在下);易释放氰化物(pH=4,硝酸锌存在下)。

测定方法:

硝酸银滴定法(样品采样后必须立即加NaOH固定,pH>12).

42水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①生物群落法【a.污水生物系统法b.PFU微型生物群落法,c,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d.生物指数监测法(生物指数BI=2A+B,A为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B为耐污底栖~;贝克生物指数:

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BI>10为清洁水,BI在1-6为中等污染水域,BI=0为严重污染水域)】②细菌学检验法(采集自来水样,放水冲,酒精灯灼烧水龙头灭菌或70%酒精消毒,再放水采集)③生物测试法,④其他生物测试法。

43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

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数。

44首要污染物:

AQI大于50时IAQI最大的空气污染物。

45超标污染物:

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污染物,即IAQI>100的污染物。

46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污染物监测仪器:

①点式监测仪器:

在固定点上通过采样系统将环境空气采入并测定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分析仪器。

②开放光程监测仪器:

采用从发射端发射光束经开放环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测定该光束光程上平均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仪器。

47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监测)的调查资料收集:

①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②气象资料③地形资料④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⑤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⑥以往监测资料做.

48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网点设置类型:

①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②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区域点③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④污染监控点⑤路边交通点

.49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原则:

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稳定性。

简答!

50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采样点布设方法:

①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布点时先将监测地区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划分成若干功能区,如工业区,商业区等,再按具体污染情况和人力,物力条件在各区域内设置一定数目的采样点。

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不要求平均,一般在污染较集中的工业区和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多设采样点。

)②网格布点法(对于多个污染源,且在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采用此法。

将监测区域地面划分成若干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两条直线的交点处或方格中心。

网格大小视污染强度,人口分布及人力,物力条件等确定。

若主导风向明显,下风向设点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

③同心圆布点法(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先找出污染源的中心,以此为圆心在地面上画若干个同心圆,再从圆心作若干条放射线,将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作为采样点。

圆周上采样点数目不一定相等或均匀分布,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应多设采样点)。

51《1996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监测数据有效性规定:

①.(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18小时采样时间)②.TSP,PM0,B(α)P,Pb.(日平均:

每日至少有12小时采样时间)③.(一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采样时间)2016年实施①.μm和d<2.5μm)[24小时平均:

每日至少20小时平均浓度或采样时间)②.(一小时平均:

每小时至少45分钟采样时间)52.环境空气样品采集方法:

按原理分为①直接采集法(适用于大气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使用,不必浓缩,直接采取少量样品测量即可。

测得结果为采样瞬间大气污染物浓度)②富集(浓缩)采样法:

【适用于污染物质浓度较低(ppm_ppb).采样时间长。

测的结果可代表采样时段平均浓度,更能反映大气污染真实情况。

】富集采样法包括溶液吸收法:

采集大气中气态,蒸汽态,气溶胶态污染物。

气样吸收瓶:

a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气态蒸汽态气溶胶)b.气泡式吸收瓶(气态蒸汽态)c冲击式吸收瓶(气溶胶)③无动力采样法:

适用于自然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空气中氟化物测定.

53,采集气态,蒸气态污染物效率评价方法:

绝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常用)。

54测PM10,PM2.5方法:

手工采样重量法(a其中所需滤膜,要对0.3μm标准粒子截留效率不低于99%.b.样品采集:

采样器入口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5m,不宜在风速大于8m/s时采样;采样时将已称重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滤网上,毛面朝向进气方向;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样品盒做好记录。

55自然降尘:

①颗粒物沉降在装有乙二醇水溶液吸收液的集尘缸内②检测限为0.2t/(k㎡.30d)③集尘缸加水作用:

保持缸底湿润,使降尘不被大风吹走。

④硫酸铜溶液作用:

抑制微生物及藻类生长。

⑤乙二醇水溶液作用:

既可以防止冰冻,又可以保持缸底湿润,还能抑制微生物及藻类生长。

56.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测定①.SO2:

四氯汞盐吸收_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四氯汞钾做吸收液)因有毒,可改良方法:

使用甲醛缓冲溶液吸收_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甲醛缓冲溶液做吸收液的干扰消除:

氮氧化物(氨磺酸钠)。

四氯汞钾做吸收液的干扰及消除:

氮氧化物(加入氨基磺酸铵消除),浑浊物(离心分离除去),臭氧(放置20分钟使其分解),重金属离子(加入磷酸及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②氮氧化物测定:

主要是NO和NO2。

①测N:

2: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Saltzman实验系数为0.88,其与亚硝酸根有关。

②测NO:

,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最新国标法)。

吸收液为冰醋酸,对氨基苯磺酸和盐酸萘乙二胺配成。

57.固定污染源监测:

①采样位置:

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设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不小于六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不小于3倍直径处。

对于矩形烟道,当量直径D=2AB/(A+B)时,采样断面气流速度最好在5m/s以上。

②采用孔:

内径不小于80mm,.管长不大于50mm.当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内径不小于40mm。

③采样点位置数目:

a.圆形烟道:

将烟道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各测点选在各环等面积中心线与呈垂直相交的2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四个测点),当测点距烟道内壁小于25mm时取25mm。

b矩形和方形烟道:

将烟道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

58含湿量的测定(排气中水分含量测定)方法:

1重量法2.冷凝法3.干湿球温度计法。

59排气中颗粒物测定采样原则:

①等速采样(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的烟气速度相等(大于或小于都有误差),其实相对误差在10%以内。

)②多点采样(颗粒物在烟道中分布不均,要取代表性烟尘,要在烟道断面按一定规则多点采样)

60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①布点原则:

代表性,可比性,可行性。

②布点方法:

采样点数量(公共场所100m2,设2-3点;居室面积<10m2,设1点,<25m2,设2点,<50m2,设3点,50-100m2,设3-5点,>100m2,设至少5点)。

③采样点分布:

采样点(按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分布,避开通风口,离墙壁>0.5米,离门窗>1米,在做污染源逸散水平检测时,应以污染源为中心,在与之不同距离处设置。

④室外对照采样点设置:

在同一区域的室外设置1-2点对照,也可用原来的室外固定大气监测点做对比,但距室内不超过500米。

⑤采样时间:

检测应在门窗关闭12小时后进行,一般至少采样45min(筛选法采样)。

采集空调环境的室内空气,空调应正常运行。

采样时间应涵盖通风最差的时间段。

⑥监测项目:

新装修(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等)人群密集(菌落总数,新风量及co2)臭氧消毒及复印机等(臭氧)放射性环境(氡)北方冬季施工建筑物(氨)

1.土壤背景值:

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2.土壤监测技术路线:

以农田土壤监测为主,以污水灌溉的农田和有机食品基地为监测重点,开展农田土壤例行监测工作。

对全国大型的有害固体废弃物堆放场周围土壤污水土地处理区域和对环境产生潜在污染的工厂遗弃地开展污染调查。

并对典型区域开展跟踪监视型监测,逐步完善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和网络体系。

3.3.土壤监测项目:

①必测(基本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重点项目:

镉,铬,汞,砷,镍,铜,锌);②选测(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

污水灌溉项目:

氰化物,硫化物,挥发酚,苯并芘,石油类。

农药残留项目:

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替他农药。

其他污染项目:

硒,氟)

4.4.监测项目的监测频次:

常规项目和常规项目(每3年一次,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特定项目(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5.5.土壤采样点布设原则:

遵照随机布点原则①简单随机(网格编号,从中选样)②分块随机(根据类型分块,每块都有样,比简单随机好)③系统随机(网格布点法,每格都采样,若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统比简单好)。

6.(多选)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

野外选点(采样点宜选在被采土壤类型特征明显,剖面发育完整,层次较清楚,无侵入体的地方;地形相对平坦,稳定,植被良好的地点,不施或少施化肥,农药的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