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442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1 大小:16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1页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内蒙古包头市语文高一上5份合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Word下载.docx

“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必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

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

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費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眼不足、耽误了正事。

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竟有別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

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侯,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竟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

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俳徊,所以,沉浸、徜在这样的徴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的消息说是咋天的,可照片和视颇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

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変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求得转发量,不情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很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別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若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但是在微信中度过的生活,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况且把阅读都耗贯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不多的读书时间变得更少。

C.不少微信群成员,由于认知相同、经历、层次也比较接近,传播的微信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相互启迪和帮助自己提升。

D.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己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和阅读报刊相比,微信很少能看到不同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很少能被同一个读者看到。

在这一点上,微信不如报纸,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在报纸上呈现。

C.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D.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阅读微信一旦成,恐怕就是病态了,这种病态不仅会使人正常的阅读时间减少,而且还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病症,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会有所表现。

C.转发微信变成了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做法,实际上绑架了人们的道德,让人不得不转发。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环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支队伍路过乔家屯

乔迁

队伍来到乔家屯的时候,正是年根儿,眼瞅着要过年了。

这天,天色刚刚泛白,屯子还笼罩在一片灰白之中。

乔家屯的乔老六一大早被尿憋醒,急忙爬起来,迷迷糊糊地蹿出屋就往房后的树趟子跑,一头撞在了一个人身上。

乔老六没抬头地嘟囔了一句:

“一个屎尿也抢早啊!

话音未落,他的肩膀便被牢牢抓住了。

他挣了一下,没挣开,抬头一瞧,立马清醒了,面前黑压压耸着一群人,个个手里都拿着家伙什儿,能打响的那种。

他没摸过,但百八十里地外的拉哈镇他去过,有扛枪站岗的。

乔老六差点没把尿整到裤兜子里,神色紧张地看着这群带枪的人。

抓着他肩膀的人口气和蔼地问了他一句:

“你是这屯子的?

乔老六忙点下头。

那人就笑了一下说:

“兄弟,你别怕,我们是抗联,屯子里来没来外人?

乔老六赶紧摇头,磕巴着说了一句:

“我们这地儿偏,没人来。

那人便说:

“我姓王,是队长。

你能带我去见一下屯子里主事的吗?

王队长说话的语气一直和蔼可亲,乔老六便不那么紧张了,苦着脸说:

“能让我把尿先撒了吗?

快憋不住了。

乔老六撒完尿,一身轻松地说:

“我带你们去找我四哥,我们屯儿大事小情都由他做主。

王队长回头对队伍说:

“你们在这里等着。

这会儿,乔家屯主事乔金贵已经起来了。

乔老六把王队长带到他面前时,他怔了一下,目光盯在了王队长挎的盒子枪上。

乔老六说:

“四哥,他说是抗联的。

王队长上前一步,冲乔金贵伸出手说:

“你好,我姓王……”乔老六突然在后面一把抱住了王队长,急切地冲乔金贵喊道:

“四哥,快,拿绳子!

他们老多人了,都在房后的树趟子里呢,他是头。

王队长没挣扎,微笑着说:

“我们是咱穷苦百姓的队伍……”

乔老六叫道:

“别蒙人了,拉哈镇我去过,警察贴着告示说你们抗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谁要是发现你们,报告了有赏钱,抓住赏钱更多呢。

王队长说:

“那些警察都是日本人的汉奸走狗,专门帮日本人残害咱老百姓的。

乔老六喊道:

“谁知道哪个好哪个坏!

“松开!

”乔金贵冲乔老六喝道。

“四哥……”乔老六不撒手。

”乔金贵厉声喝道,口气不容置疑。

乔老六迟疑着慢慢地松开了手,目光紧紧盯着王队长的手,怕王队长伸手去摸枪。

乔金贵冲王队长一抱拳:

“不知有何吩咐?

王队长忙道:

“我们是要去火烧沟的,昨天晚上八成走错了路,跑到了这里,能否找个认路的给带个路?

乔金贵没吭声。

乔老六看王队长被松开后没掏枪,依旧和蔼亲切地说话,心中颇有好感,便说道:

“我认识路,我带你们去。

乔金贵迟疑了一会儿,点了下头。

“能否再给弄点吃的,一天一宿没吃东西了。

”说着,从兜里掏出两块钱,递给乔金贵说:

“只有这些了,日后一定来补上。

乔金贵面容抽动了一下,摆手说道:

“不用!

王队长把队伍带进来吧,饭菜不好,但能热乎。

王队长连声感谢,转身去带队伍。

队伍吃饱后,王队长跟乔金贵告辞,一个战士过来,牵着一匹健壮的大黑马,对王队长说:

“队长,咱们用一下老乡的这匹马吧,伤员走得太慢了。

王队长立刻喝道:

“不行!

抬着伤员走。

那个战士无奈地松开了马缰绳。

乔金贵喊乔老六:

“你带他们走小路,送到就回来。

把大黑马牵上,驮着伤员走。

贴近晌午的时候,乔老六便回来了。

乔金贵问:

“骑回来了?

”乔老六边拴马边对乔金贵说:

“不骑回来我还再牵着走回来?

给,王队长非得让我交给你的。

”乔老六伸过来的手里是乔金贵没要的那两块钱。

乔金贵嘴唇抖动了好几下,伸手摸着大黑马的脖子,哽咽着说了一句:

“这队伍,能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6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洁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也暗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必要的铺垫。

B.乔老六开始并不信任和理解王队长。

”用急促的短语句,形象地表现了乔老六害怕的心理和行事鲁莽的特点。

C.小说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很成功。

抬着伤员走”表现了王队长的严厉作风,“面容抽动了一下”表现了乔金贵的犹豫心态。

D.小说借乔老六的视角来写一支抗联队伍行军途中发生的故事,再现了抗联队伍崇高的精神风貌。

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小说中乔老六对这支队伍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中乔金贵为什么说“这队伍,能行”,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居二年,廉颇复伐齐幾,拔之。

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凌、安阳,拔之。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

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赵王信秦之间。

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

”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

蔺相如曰: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王不听,遂将之。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明年,秦兵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

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

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

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

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

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

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

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

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

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

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

“我思用赵人。

”廉颇卒死于寿春。

(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B.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C.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D.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秦数挑战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B.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为假相国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D.廉颇卒死于寿春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骁勇善战,屡立战功。

廉颇转战四方,先后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占领了齐国的幾邑,占领了魏国的防凌、安阳,反击燕军,夺取魏国的繁阳。

B.廉颇为国尽忠,不计前嫌。

长平之战,廉颇因延误战机被罢职,后仍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尽心尽力为国尽忠,击退燕国入侵。

C.廉颇为人耿直,言语直率。

击退燕国入侵后,之前因廉颇失势离开的门客重新投奔廉颇。

但是廉颇很直白地让门客们离开,丝毫不想留下他们。

D.廉颇性格刚烈,处事鲁莽。

当赵悼襄王让乐乘代替廉颇为将时,廉颇一怒之下,发兵攻打乐乘,乐乘败走。

廉颇逞一时之气后投奔魏国大梁。

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

又奏:

“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①,心力既衰,官事何补。

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②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修古奏: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

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

命罢之。

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

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注)①班行:

上朝的位次。

②三院: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门,官职名,汉朝设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皆以宦官来充任此职,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B.三公,秦朝最尊显的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

一说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一说为司徒、司马、司空,另一说为太师、太傅、太保。

C.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来赦免所有的犯人。

如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或者遭遇天灾等情况是,常常会颁布赦令。

D.“出”,指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

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

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最后改知兴化军。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在他死后,他的家人连扶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

太后去世以后,皇帝想到他的忠贞,赏赐了他的家人五十万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2)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

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

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

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

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

“汝非朕所擢状元乎?

”时顿首。

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

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

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

时曰:

“非赦也,宜行优老典。

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

”贤称善,即奏行之。

门达构贤,帝惑之,曰:

“去贤,行专用时矣。

”或传其语,时矍然曰:

“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

”因力直之。

且曰:

“贤去,时不得独留。

”语闻,帝意乃解。

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

疏言:

“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

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

乞革其弊,以惠小民。

”帝优诏褒纳。

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

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

并从之。

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

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

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

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

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

彭时传》)

A.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