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591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docx

土木工程论文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学位论文

北京交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姓名:

董宇超专业:

交通铁道运输工程

工作单位:

中铁电气化局分公司

职务:

技术员

准考证号:

020211100269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发题日期:

年月日

完成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评议意见书

专业

铁道工程

姓名

董佳琦

题目

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答辩组负责人:

年月日

备注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及内容:

(一)设计题目:

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内容:

新建海青铁路项目部一分部(DK30+862.025~DK33+141.135)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31+727.700,全长2279.110m范围内的钻孔桩基础、扩大基础、承台、墩台身、现浇梁部结构及锥体护坡的防护施工、竣工和验收。

本施工组织设计介绍了特大桥的总体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等。

二、基本要求:

1、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施工程序;

2、认真执行合同要求;

3、科学组织施工,优化施工方案;

4、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合理配置资源,降低工程成本。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特大桥的总体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质量保证措施

 

四、主要技术指标:

正线数目:

单线;

速度目标值:

160km/h;

设计荷载:

ZK荷载;

轨道结构形式:

有砟轨道。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完成论文时间:

年月日

答辩时间:

年月日

 

 

目  录

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一、编制依据、范围

1.编制依据

1.1 国家、铁道部和山东省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1.2 海青设计文件和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3 招标文件及承发包合同。

1.4 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1.5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1.6 其它相关依据。

2.编制范围

新建海青铁路项目部一分部(DK30+862.025~DK33+141.135)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中心里程DK31+727.700,全长2279.110m范围内的钻孔桩基础、扩大基础、承台、墩台身、现浇梁部结构及锥体护坡的防护施工、竣工和验收。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地理位置及自然地形地貌特征

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横穿平度市门村镇内,桥址处地势平缓。

地势由东向西缓倾,地面标高23.2~28.7m左右,相对高差约5.5m。

线路在DK31+727处跨越潍莱高速公路,路宽26.4m,双向6车道,与线路夹角14.9°;线路在DK31+874.6处跨越昌平路,路基宽9.4m,双向4车道,与线路夹角40.3°;梁的结构为24-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32m+1-24m+39-32m混凝土简支梁构成。

本桥基础为明挖基础和钻孔桩,桩径1.0m、1.25m,采用矩形实体桥台,桥墩均为圆端形实体墩。

2.工程地质情况

桥址区除局部道路分布人工填土外,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粉质黏土夹粗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粉质黏土、细砂、粗砂,下伏第三系始~渐新统(E2+3)的泥质砂岩、砾岩及下元古界变粒岩,其中泥质砂岩与变粒岩为不整合接触。

3.气象、水文特征

3.1 气象条件

桥址处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9.6℃,极端最高气温为38.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7.9℃左右。

年平均降雨量在600~1400mm左右,60%降雨主要集中在6~8月份。

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5m。

3.2水文特征

勘探期间地下水埋深0.9~2.4米不等,桥址区附近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根据区域资料和取水样分析结果,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氯盐环境,环境作业等级为L1;化学侵蚀环境,环境作用等级为H1。

4.地震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

5.主要技术标准

正线数目:

单线;

速度目标值:

160km/h;

设计荷载:

ZK荷载;

轨道结构形式:

有砟轨道。

三、施工总体方案

1.施工目标、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布置

1.1 建设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作风,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思想,以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为宗旨,以标准化管理为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工程建设。

按照“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和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站前工程以铺架工程、站后工程以联调联试及试验运行为主线,积极推广先进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

1.1.1安全目标

⑴杜绝责任一般B类(客车一般C类)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

⑵杜绝责任从业人员死亡事故;

⑶杜绝责任特种设备、道路交通、火灾爆炸大事故;

⑷杜绝责任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事故;

⑸确保施工安全,确保运输安全。

1.1.2质量目标

⑴按照验收标准要求,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⑵工程施工确保“零缺陷、零误差、零事故”管理目标,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⑶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路基、桥梁等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使用寿命内正常运营要求;

⑷杜绝工程质量较大及以上事故,控制工程质量一般事故,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⑸交工验收资料真实可靠、规范整齐,争取一次验收交接。

⑹争创省、部优。

1.1.3工期目标

计划2010年11月1日开工建设,2012年9月30日竣工,总工期304天。

1.1.4投资目标

将总投资控制在设计概算范围之内。

1.1.5环保目标

按照环境保护法要求,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自觉接受环保部门监督,施工过程废水废气排放量达到规定要求,噪音、扬尘得到有效控制,施工现场达到标准化要求。

1.1.6技术创新目标

参与科技成果攻关转化工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标准、新材料。

1.2 管理组织机构和施工任务划分

本桥梁由中铁电气化局海青铁路项目一分部四工区负责实施,工区实行架子队管理,缩短管理指令路径,确保管理效益。

工区下设技术室、安质室、物资室、综合办公室共四个室。

详见附图二《工区组织机构图》。

各室的主要职责:

技术室:

工程技术、施工测量、施工调度等工作;

安质部:

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工作;

物设室:

物资计划、筹备、采购、机械设备管理;

综合办公室:

企业宣传、接待、协调等后勤工作。

架子队作业人员为我集团公司常年从事专业劳务作业的施工队伍,有类似铁路工程施工经验。

架子队队长、技术负责人、试验、技术、材料、质量、安全、领工员、工班长均为参加过铁路客运专线及工程施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施工管理能力,各作业人员均参加过铁路施工,有施工作业经验,满足该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的要求,为顺利的实现各项目标提供可靠的基础保障。

1.3 主要进场人员

按照满足施工需要均衡生产、动态管理、组织专业化施工队伍的原则,进行劳动力管理,确保人力资源满足本工程的施工需要。

并根据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计划、工程量大小,结合各分项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制定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见附表三《跨潍莱高速公路特大桥劳动力配置计划表》

附图四《桥梁架子队组织结构图》

2 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2.1 施工便道

本桥所在区域公路发达,城市道路及乡村公路可作为运输通道,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沿线路方向右侧或左侧(根据实际地形调整)征地红线外设主便道贯通全桥。

施工便道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结构,路基面宽4.5m,厚20cm,横向单侧排水,横坡4%,便道外侧设排水沟,施工便道每隔50~100m设置会车道。

由于沿线灌溉涵渠发达,为保证农田灌溉和防止侵泡桥梁基础,沿线便道跨越沟渠布设临时排水管涵。

2.2 混凝土拌和站

该桥段砼采用集中搅拌,多台大方量罐车集中供应,根据各工点砼用量、运送距离、搅拌站生产能力,本着尽量少占用农田,不破坏耕地的原则,在平度市门村镇马家疃309国道以北,804省道东部,新建海青铁路线以南临时租用的沥青拌合厂的场区内设置混凝土搅拌站1座,理论产混凝土量100m3/h。

2.3小临工程总体设计

2.3.1 驻地、生产、生活房屋

驻地办公生活区设在DK34+950处,距离铁路主线450米,距309国道50米,临时租用了原青岛润洁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驻地办公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设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浴室、厕所等办公生活设施。

生产区设在DK34+560处,紧邻铁路主线,主要生产区设配电房、发电房、钢筋加工车间、木工车间等生产房屋,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

2.3.2 该段线路长2.3Km,运输困难、钢筋加工量大,为了便于钢筋运输,保证现场施工,在平度市门村镇马家疃309国道以北,新建海青铁路线DK34+560以南原沥青拌合厂的场区内设置钢筋场地1处,占地面积为2750m2,主要完成现浇梁及桥梁下部的钢筋加工任务。

3、施工用电

经过调查,沿线电力资源丰富,电力网络密集,容量丰富。

沿线施工用电采用以地方电源供电为主、自发电为辅的施工方案,局部地段由地方既有变电站“T”接引入,再沿铁路线设置变压器及电力线路。

根据本工程及其他大临工程的分布情况,在DK31+315线路左侧08西支线24#杆处设置500KVA变压器一台,接当地电网引入,再沿铁路线局部贯通,并自备发电机以备应急供电。

4、施工用水

沿线大部分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较丰富,供给充沛,生活用水可以利用城区自来水,其他用水可打井取水或利用地表水,打井位置距离线路约200m。

施工用水取自经检验水质符合高性能混凝土各项指标的拌合用地下水。

5、施工测试

5.1施工测量

5.1.1平面控制网建立

施工控制网采用设计院交桩CP1、CPⅡ点,控制网通视条件良好、桩位稳固、放样方便。

5.1.2高程控制网建立

按设计单位提供的四等水准点,用检测的精密水准仪进行引测和必要的施工测量,布置在施工区域附近,按四等水准加密布置。

5.1.3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测量控制网(点)定期进行闭合校验,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5.1.4配备先进、充足的测量设备及业务能力强的测量人员,以满足施工需求。

5.2施工试验

一分部试验室委派一名具有资质的试验员常驻四工区。

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对工地日常普通试验项目进行操作,特殊试验项目(原材、各种化验、地基承载、回弹等)委托试验室。

5.2.1试验室的人员配置

工地试验室配置试验检测人员5人,配置如下:

工地试验室负责人1人,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并持有铁道部质检中心颁发的铁路工程试验工程师证岗位证书;

土工组1人,集料组1人,混凝土组1人,现场检测组2人,资料管理组1人。

所有专业组试验检测人员持有铁道部质检中心颁发的铁路工程试验员(或试验工程师)岗位证书。

工地试验室的试验检测人员实行弹性编制,可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进行调整和组合。

5.2.2材料检验

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及时向监理单位递交原材取样申请单,申请通过后同监理工程师一起进行现场取样。

取样后对材料进行检测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场,对检测合格的材料方准使用,对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6、内业资料

6.1内业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专门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

文件记录的整理工作由工区负责组织填写整理,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并将全部质量保证文件和记录汇编成册,保存好原始资料,以备监理工程师检查时出具和竣工时随竣工文件移交。

6.1.1施工内业资料收集

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数据,设计会审数据,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变更设计,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各种技术数据、记录、竣工数据、施工总结,以及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手册,科技情报数据、技术活动数据(含文字、图纸及声像),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文件,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其它数据等。

文件资料应遵循材料形成规律,保持其悠久联系,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6.2.3施工内业资料的整理

文件数据按单位工程进行整理、装订、分类、编号、装盒管理。

变更设计要在原图上标识,签署标识人姓名、时间,合并存放。

数据签署齐全,法律手续完备,内容准确、清楚,符合规定,并履行檔收发登记手续。

6.1.2施工内业资料的归档

文件数据应为原件,非纸质文件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载体和字迹应符合耐久性的要求。

各类文件数据必须及时收集、归档和保管。

6.1.3施工内业资料的移交:

工程项目竣工后,填写归档移交清册和文件目录,项目经理部负责向业主办理移交。

6.2内业资料管理办法

6.2.1技术资料及文件管理由技术部门具体负责,定人定岗,实行分级管理。

工区工程技术室设专职资料员一名,负责工区所有技术资料和文件的分类、归档、完善收发登记和呈传阅制度,凡需落实的事项在文件下发后,要跟踪落实结果。

6.2.2技术资料及文件管理的范围:

主要包括在建项目各级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有关协议纪要,现场调查,设计会审,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作业指导书,变更设计,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各种技术资料、记录、竣工资料、施工总结,以及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手册,科技情报资料、技术活动资料(含文字、图纸及声像),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文件以及局集团、公司来文,与“六位一体”有关的其它资料等。

6.2.3测量资料及文件由测量班(组)管理,竣工后交工程技术室。

6.2.4试验资料由中心试验室统一管理。

试验资料中原始材料检验和试验资料应与机械物资室进场材料台帐相对应,并及时通知现场技术人员。

6.2.5工程技术室、各技术人员按各自职责负责相关资料及文件管理工作。

各级均按《建设管理制度汇编》有关规定,建立受控文件和资料、有效文件和资料、作废文件和资料档案,所有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及各类资料,均应分专业、分项立卷存档,编制总目录及卷内目录。

补充资料要与原资料配套,变更设计要在原图上标识,签署标识人姓名、时间,并合并存放。

6.2.6工程技术室负责由设计院提供的各类设计文件的点收、编号、分发和保管,并负责与设计单位联系,办理有关设计文件收发登记。

6.2.7工程技术室应根据施工项目,配齐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等,并集中管理。

对文件资料借阅,均应办理登记手续,按期归还。

7、施工程序

本桥按照以下施工程序进行施工:

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检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四、主要施工工艺

1、基础工程

1.1桩基础

认真审核钻孔桩地质断面及平面布置图,现场详细核对跨公路桥两侧施工范围内有无与已埋管线抵触情况。

清除钻孔场地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用挖掘机挖出满足钻机工作的平台,并夯实整平,或用枕木、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

钻孔灌注桩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为保证钻孔桩工程施工质量,根据本桥钻孔桩的地质情况和桩基试验成果报告选择冲击钻进行桩基础施工。

1.1.1桩位测量

在全桥布设的控制网,使用全站仪准确测设墩位及钻孔桩位,用标准钢尺检查各墩位之间、各桩位之间关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设护桩;全线水准点每200m设置一个,采用四等水准测设,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及时准确的定出各点位施工标高。

1.1.2护筒制作及埋置

钻孔前在孔口设置钢护筒。

钢护筒内径大于钻头直径约40cm,护筒顶面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满足孔内泥浆面的高度要求,埋设护筒时,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

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倾斜度不得大于1%。

1.1.3泥浆的制备

在两墩之间设置泥浆池、沉淀池,供临近两墩孔桩施工循环使用;弃碴外运于指定弃碴点,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在砂类土、或粉质黏土夹层中钻孔,采用膨润土泥浆护壁;在黏性土中钻孔,当塑性指数大于15,浮碴能力满足施工要求时,将利用孔内原土造浆护壁,冲击钻机钻孔,可将黏土加工后投入孔中,利用钻头冲击造浆。

泥浆性能指标,按钻孔方法和地质情况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泥浆比重:

冲击钻机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为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头钻孔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

砂黏土为1.3,大漂石、卵石层为1.4

黏度:

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

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

不小于95%。

PH值:

大于6.5。

为提高泥浆粘度和胶体率,在泥浆中掺入适量的碳酸钠、烧碱等,其掺量须经试验确定。

造浆后要试验全部性能指标,钻孔过程中将随时检验泥浆比重和含砂率,并填写泥浆试验记录表。

1.1.4钻孔施工注意事项

1.1.4.1钻孔顺序

钻孔顺序采用相临墩台循环钻进的方法:

即一墩台钻完一孔后,移至相邻一墩台钻孔,待前一钻孔桩灌注完成,砼强度达到75%后,再返回前一个墩间隔钻孔。

这样可保证一个墩钻孔桩先行完成,进行桩基检查,施工承台。

1.1.4.2钻机安装及钻孔基本要求

安装钻机前,底架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

冲机式钻机顶端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cm。

1.1.4.3开钻的孔位准确,使成孔壁竖直、圆顺、坚实。

1.1.4.4钻孔时,孔内水位须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1.5~2.0m。

在冲击钻进中取渣和停钻后,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粘度。

1.1.4.5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要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1.1.4.6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有钻杆的钻机必须将钻头提离孔底5m以上,其他钻机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孔口必须加护盖。

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验,并填写钻孔记录表。

孔位偏差不得大于5cm。

1.1.5冲击钻机钻孔

1.1.5.1开钻时先在孔内浇筑泥浆,泥浆相对密度等指标根据土层情况而定。

如孔中有水,可直接投入粘土,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

护筒底脚以下2m~4m范围内土层松散,可采用浓泥浆、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使孔壁坚实不坍不漏。

待钻进深度超过钻头全高加冲程后,方可进行正常冲击。

在开孔阶段4~5m,为使钻渣挤入孔壁,减少掏渣次数,正常钻进后及时掏渣,确保有效冲击孔底。

1.1.5.2在钻进过程中,注意地层变化,对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

冲程应根据土层情况分别确定:

一般在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或基岩漂石之类的土层中采用大冲程;在通过松散砂、砾类土或卵石夹土层中时采用中冲程,冲程过大,对孔底振动大,易引起坍孔;在通过高液限粘土,含砂低液限粘土时,采用中冲程;在易坍塌或流砂地段用小冲程,并提高泥浆的粘度和相对密度。

在通过漂石或岩层,如表面不平整,先投入粘土、小片石等,将表面垫平,再用钻头进行冲击钻进,防止发生斜孔、坍孔事故;如岩层强度不均,易发生偏孔,采用上述方法回填重钻;必要时投入水泥护壁或加长护筒埋深。

在砂及卵石类土等松散层钻进时,可按1:

1投入粘土和小片石(粒径不大于15cm),用冲击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使泥膏、片石挤入孔壁。

必要时须重复回填反复冲击2~3次。

若遇有流砂现象时,宜加大粘土减少片石比例,力求孔壁坚实。

当通过含砂低液限粘土等粘质土层时,因土层本身可造浆,应降低输入的泥浆稠度,并采用0.5m的小冲程,防止卡钻、埋钻。

松放钢丝绳均匀适度。

在松软土层每次松绳5cm~8cm,在密实坚硬土层每次松绳3~5cm,防止松绳过少,形成“打空锤”,使钻机、钻架及钢丝绳受到过大的意外荷载,遭受损坏,松绳过多,则会减少冲程,降低钻进速度。

为正确控制钻头的冲程,在钢丝绳上油漆长度标志。

1.1.5.3钻孔施工中,在密实坚硬地层每小时纯钻进尺小于5cm~10cm,松软地层每小时纯钻进尺小于15cm~30cm时,进行取渣。

取渣后及时向孔内添加泥浆或清水以维护水头高度,投放粘土自行造浆的,一次不可投入过多,以免粘锥、卡锥。

每钻进1m掏渣时,均要检查并保存地层渣样,记录土层变化情况,遇地质情况与设计发生差异及时报请设计及监理单位,研究处理措施后方能继续施工。

1.1.6清孔

1.1.6.1孔桩成孔后经自检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对孔形、孔径、孔深、孔位中心、孔底沉碴及竖直度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

孔径、孔形、孔位中心及竖直度可采用自制笼式探孔器入孔检查,笼式探孔器用φ12和φ20钢筋制作,外径等于设计桩径,长度等于4~6倍桩径,检查时,将探孔器吊起,使笼子中心与孔位中心,吊绳保持一致,缓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钻孔合格,如中间遇阻则钻孔有缩径或孔斜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消除。

孔深采用标准测绳检测。

清孔应达到以下标准:

孔内排出、抽出或捞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粘度17~20s。

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渣厚度柱桩不大于10cm,摩擦桩不大于30cm。

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

孔底沉碴用两次测锤检测,一次测锤采用圆柱形平底测锤,底部直径13~15cm,长度3~5cm,质量3~5kg。

二次测锤在一次测锤相同位置进行测量,采用锥形锤,锤底直径3~5cm,上部直径13~15cm,长20~22cm,质量4~6kg。

两次检测后进行测长对照,长度差柱桩控制在10cm之内,摩擦桩控制在30cm之内,沉碴厚度满足要求。

1.1.7钢筋笼制做及安装

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混凝土与砌体相关施工标准的有关规定,钢筋笼主筋与加强箍筋必须全部焊牢并清除焊渣,主筋与箍筋联接宜采用点焊,若主筋较多时可交错点焊和绑扎,在桩身配筋范围内每隔2米设置一道加强箍筋增加钢筋笼整体刚度,在加强筋四周对称设置4个定位钢筋,确保钢筋笼与孔壁的保护层厚度。

钢筋笼制作采用分节制作吊装入孔。

分节制作的节数及长度视钢筋笼总长而定。

节段钢筋笼主筋应预先计算及配筋以确保同一截面的主筋接头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节段钢筋笼成型并经检查合格后,由吊车吊起第一节钢筋笼,下至最后一根加强筋断面时,用两根钢管平等对穿其中,压在孔口两侧枕木上,再将第二节钢筋笼稳定吊起使其中心与第一节钢筋笼中心及桩孔中心重合,使计算好的两主筋接头对正,接头采用单面搭接焊连接。

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向监理工程师填写报检单,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能下孔。

钢筋笼下孔过程需要对接时,监理工程师在场方能进行对接。

钢筋笼吊装入孔后不影响清孔时,应在清孔前进行吊放。

吊装时,严防孔壁坍塌。

钢筋笼入孔后须准确、牢固定位,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偏差不大于10cm,钢筋骨架直径不大于±2cm,钢筋骨架垂直度不大于1%。

1.1.8混凝土灌注

1.1.8.1水下混凝土导管

1.1.8.1.1钢导管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

导管直径与桩径及混凝土浇筑速度相适应,采用管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