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48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docx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资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旅游

我相信,通过我的介绍,你一定也会喜欢上我的家乡——这个湖南西南部的小县城。

一、关于靖州的民族

我的家乡——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地、云贵高原东部斜坡边缘,雪峰山脉西南端,总人口26万,居住着苗族、侗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瑶族、蒙古族、满族、白族、水族、黎族、藏族、布衣族、畲族、汉族等十六个民族。

其中以苗、侗居多,占全县总人口的52.8%。

勤劳智慧的苗侗人民不仅有自己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且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

靖州苗族歌鼟

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美妙动人,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主要流传在靖州“锹里”(上锹、中锹、下锹)一带,面积约240平方公里。

现已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苗族以“口传”方式记录并传承,苗族歌鼟由产生到发展,主要以民间传说、故事、歌谣等“口碑”方式流传至今。

在古老的苗寨,优美清新的自然环境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朴生活,促使苗族先民对鸟鸣、蝉唱、流水、林涛和劳动中的号子等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声”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联想,于是他们模拟这些大自然“和声”编成了各种韵律动听的歌,后来经过长期的选择、加工和传承,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苗族歌鼟。

藕团新街芦笙场

藕团乡新街村(原滥泥冲)与塘保寨之间的九卢冲山坳上,场坪方圆900平方米,四周森林茂密,场中间有一株古树,树脚有一块民国乙卯年(1915年)竖的石碑。

每一年度的芦笙节,各寨的苗、侗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不畏炎夏酷暑,翻山越岭,来此吹笙跳舞,同歌未来,畅叙情谊。

毗邻的贵州省各村寨苗侗青年前来助兴,青壮年几十人围成一圈,男吹笙,女舞蹈,热闹非凡。

踩芦笙是由向龙神求雨仪式演变而来,附近的苗乡侗寨同胞,每年到这里踩芦笙三次,即正月十五日祈求风调雨顺,七月十五报答龙神,十月十五共庆丰收。

后来,只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被定为“芦笙节”。

2006年靖州苗侗芦笙节已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正着手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岩湾歌场

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湘黔边四县(靖州、天柱、锦屏、黎平)48寨,上至平茶江边,下至贵州远口鸬鹚江边苗族侗族的大型歌场之一。

相传光绪32年丙午年间(1906),有四对青年男女,农历七月

十四日在岩湾巧遇,以歌传情,许下终身、结成佳偶。

这个令人向往的故事传遍苗乡侗寨,引起人们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追求。

从此,人们把农历七月十四日定为歌节。

岩湾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歌场。

每当节日到来,湘黔边界苗、侗男女老少成群结队而来,簇拥成上百个“歌堂”。

一唱一合,此起彼伏,生动活泼,热闹异常,如今已形成“以歌聚会,以文促贸,文体结合。

”既是歌会,又是商贾云集的物资交流会,促进了农村经济活跃和边境贸易的发展。

地笋苗寨

座落在湘黔边境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东部,距县城40公里,是我国苗族五大支系之一的“花衣苗”聚居区,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靖州苗族歌鼟的主要传承地。

全寨现有居民120户,人口670人,这里居住的苗族同胞与五千年前的“九黎”、尧舜禹时期的“三苗”及后来的“荆楚”、“武陵蛮”、“五溪蛮”、“飞山蛮”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这里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民居建筑富有民族特色,具有典型的苗寨风情。

除享有“中国原生态多声部民歌活化石”和“深山瑰宝”、“天籁之音”之誉的苗族歌鼟外,还有极具特色的玩山会友、茶棚相亲、抢新娘等婚恋习俗及祭祀、节庆、体育等生活习俗。

以崇尚简朴、自然为特色的服饰文化和以苗家油茶及山珍野味为特色的饮食文化也独具魅力。

苗寨先后接待了省、市

各级领导专家考察和媒体采风,举办了第二届湘黔边境四县苗族歌鼟大赛。

这些都为靖州的一些民族特色,不论是抑扬顿挫的歌声,还是独具特色的语音语调,都能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少数名族气息。

另外,得说明一点的是,靖州虽然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汉族人数也不在少数,所以,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侗族、苗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民族特色明显,其它地区的少数民族其语言、生活习惯、婚丧喜庆、宗教信仰等与当地汉族无异。

特别的说一下靖州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我本人是侗族的)。

青青的山坡,潺潺的流溪,依山傍水的吊脚楼,清雅如长亭式的花桥,宏伟似宝塔的鼓楼,这别具风采的地方便是侗乡了。

侗族是靖州古老的土著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在寨牙、文溪、江东、横江桥、铺口、平茶、新厂、藕团、三锹、坳上、甘棠、渠阳等乡镇。

至1997年,侗族总人口为679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7.8%。

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侗语有9个声调,侗家说话声音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

侗族过去没有文字,解放后,党和政府帮助侗族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写的侗文,在靖州尚未推广。

靖州绝大多数侗胞能讲客语。

侗家人的文明礼貌,热情好客,早已传为佳话。

你假如去侗家作客,一进屋,主人家都起身让座,递烟端茶。

不是普通的茶,而是用糯米、茶叶、芝麻、爆花与油料煮成的香喷喷的油茶,味道很好。

侗寨,流传着一句口头语:

饭养命,歌宽心。

侗歌是侗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侗家离不开歌,歌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歌词大多是见子打子,即兴而成,句式长短不一,但都有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富有音乐的节奏美。

喝酒有歌,递烟有歌,结婚有歌,三朝有歌,祝寿有歌,吊丧有歌,起屋有歌,谈情说爱有歌……最闻名的是侗族大歌,多系一些长篇的抒情诗和叙事诗。

大歌应用齐声唱和多声部表现方法,其文学和音乐都有很高的价值。

青年男女若不是出色的歌手,还真难找到如意的心上人哩。

坐夜对歌和上山对歌是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主要方式。

冬闲季节,每当夜幕降临,本寨或外寨不同姓氏的男青年,便三五成群地来到未婚女青年家里,每当这时,女方家人很知趣,一个个都回避了,由姑娘和后生们围坐火塘边,尽情的谈爱对歌,通过坐夜对歌物色意中人。

应该说,侗家婚姻是很自由的。

民间舞蹈和侗歌一样如繁星闪烁,似百花争艳。

目前仍然流传的有哆也、哆毽、芦笙舞、手帕舞、扇子舞、龙灯舞、狮子舞、春牛舞。

哆也是一种集体歌舞,表演者人数不限,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围成一个大圆圈,前后左右手搭肩,在歌声中二进一退,自然潇洒,热闹非凡。

多毽在青年男女中进行,一般是二女一男,用公鸡羽和牛皮做成的毽子如春燕凌空飞舞,又似鸽哨发出阵阵鸣响。

哆毽既是民间舞蹈,又是一项传统的体育活动,寨牙乡岩脚村侗族妇女吴晓兰所表演的哆毽,在全省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为靖州捧回过奖杯,争得了荣誉。

象苗族一样,侗族的传统节日很多,有名的大戌歌会自不待言,还有农历三月三吃甜藤粑,四月八吃乌米饭,六月六尝新节,六月十九纪念杨再思节,七月十二鱼娘会,七月十五芦笙歌会,八月十五斗牛节,十月十二过侗年,十二月二十二敬灶神等,这就不一一细述了。

 

2、关于靖州的资源特色

靖州享有“茯苓之乡”、“黄金产地”、“竹木之乡”、“药材之乡”、“杨梅之乡”的美称。

森林覆盖率78%,活立木蓄积量760万m3;年产各类水果500万担;年产杨梅5万吨,其中年产号称“江南第一梅”的优质木洞杨梅10000吨;粮食15万吨,为湖南外贸牲猪出口生产基地之一;各种药植物220种1224科,茯苓产销量居全国第一;已发现各类矿藏26种,黄金、陶瓷土、优质矿泉水、铝土矿、钒矿等矿床闻名于省内外。

所以,深入靖州的山区,你可以看到大片的杉树、松树林,及大片的竹林,不仅环境优美,而且空气清新。

另外,特别介绍靖州的两大特色。

靖州杨梅

“这里不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还能亲手采摘最新鲜的杨梅,‘中国杨梅之乡’果然名不虚传呀!

”专门从长沙自驾车来靖州的杨先生边摘杨梅边高兴地告诉笔者:

“下次我要邀上更多的亲朋好友一起来靖州!

”这是该县大力发展杨梅生态旅游的一个缩影。

一提起靖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木洞杨梅。

靖州人一说起杨梅,便是靖州的杨梅村(也称木洞村)。

靖州杨梅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史。

它以色泽呈乌、酸甜适度、果大核小、品质优良、营养丰富而著称。

《靖州乡土志》诗云:

木洞杨梅尤擅名,申园梨栗亦争鸣,百钱且得论摊买,恨不移根植上京。

清代,靖州杨梅是朝圣的贡品。

木洞杨梅,是由四个基本变种及十二个主栽品种组成的杨梅良种群体。

果大色鲜、风味优良、营养丰富、天然性好、丰产力大、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构成了其出类拔萃的优良性状因子,成为全省唯一、国内闻名的特产资源。

一九九八、一九九九年连续荣获湖南省优质水果评选金质奖。

每当夏至前,杨梅雨来得神奇,也来得急骤。

一阵杨梅雨,一阵热烘烘的太阳,便把满山满坡的杨梅催红了。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只有万木葱茏的靖州,才真正领略这千古名句的无穷韵味。

旅游文化应运而生--每逢芒时节的炎炎夏日,风景这里独好:

成熟的杨梅硕果含笑枝头,以其特有的姿色和风格迎接人们的挑选。

慕名而来的远客骆驿不绝,人们提着篮筐在满是杨梅的树下欢笑着,他们不是迷恋于万绿丛中点点红的梅林景色,便是沉醉于杨梅鲜果的独有韵味,尽享这片沃土赐予的口福、眼福,不仅深深体验到望梅止渴的意境,而且大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之感。

靖州蜜饯

靖州的苗族侗族自治县,随着她的民族文化“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名扬天下的同时,我们当地盛产一种纯手工制作的“果饯茶”渐渐为外人所知。

这种用各种瓜果为原料,加以不同的造型制作而成的食品,靖州人称之为“蜜饯”。

其中以青柚雕成的蜜饯更是此中一绝,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盛夏时节,树上的柚子眼看膨胀起来,却还没有形成瓤肉的时候,靖州人会赶时机采摘下来。

趁着新鲜,用锋利的刀切成约两毫米厚薄均匀的片,巧手的媳妇和能干的姑娘们便会聚拢来,用手里的雕刻刀把这些切片雕刻成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鸟虫鱼,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个过程是充满着艺术创作意味的过程,那些媳妇们、姑娘们俨然就是一个个令人钦慕的天才艺术家。

一件件作品雕刻出来到时候,她们照例也会互相夸赞着对方的技艺,于是整个团落、整个寨子就会传扬着那些巧手的媳妇和姑娘的美名。

雕好的花片须用甘冽的山泉或是清凉的井水洗净,然后被放入加了一定比例的明矾水里煮过,煮蜜饯的锅最好是铜锅,没有铜锅的话里往往会放上一大块纯铜。

煮过的花片捞起来时,皮儿绿得晶莹,瓤儿白得透亮,宛如一片片诱人的美玉。

然后“美玉”会被淹在浓稠的白糖水了,白糖水的比例也是有讲究的,太浓或是太淡都会影响到其口味。

“喝足”了糖水的“美玉”得趁着烈火火的日头一鼓作气晒干,否则,如果碰上阴雨天气,蜜饯久晾不干颜色就会发暗不说,还会有令人生厌的苍蝇闻香而来、驱之不散。

天气晴朗的时候,蜜饯的清香只会引来勤快的蜜蜂,人们断不会去驱赶蜜蜂的,因为蜜蜂采过蜜儿的蜜饯会更香甜。

因此,靖州人做蜜饯是要看日子的。

晒好了的蜜饯可以直接食用,咬在嘴里“咯嘣儿”作响,但靖州人却不是这样吃法,除了那些被蜜饯的幽香引得口水直流的“小馋猫”们(我们小时候经常会乘大人不在偷吃)。

媳妇们会用青花的瓷罐封好,待到逢年过节,或是贵客到来的时候,拿出几朵,泡出一杯杯香甜的蜜饯茶,端到客人们的手上。

头次喝这茶的客人往往会望着杯中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犹疑着,迟迟不忍下口。

喝着这样的好茶,客人们免不了夸赞起媳妇的好手艺,那媳妇便红了脸躲到后堂去了。

3、关于靖州的风景旅游

靖州山青水秀,风景宜人。

而靖州十景是靖州风景之最,即“五老晴暾”、“九峰耸翠”、“飞山夕照”、“异溪春水”、“白鹤旧栖”、“青萝叠嶂”、“侍郎云捧”、“玉鼎香生”、“芙蓉别绪”、“渠江夜月”。

在这里我主要介绍几个。

飞山

位于县城西郊,海拔744米,有“忽一峰飞至”因名飞山的传说。

集“名、奇、险、古”为一体。

形如钟鼎,又似皇冠,山顶平旷,双峰突兀,直刺云天,登临其上,可收田园山川于眼底,赏清风明月云端。

历史悠久,寺庙林立,古迹众多,有寻根祭祖的飞山庙、雕梁画栋的飞山大殿、头宝鼎、二宝鼎、三宝鼎、灵官殿、玉皇阁、皮卢寺、大小天门寺、磨针庵、迎仙桥。

有明代邓子龙《登飞山》诗碑、国民党行政院长谭延闿联碑等石刻。

有“莲花洞”、“白云洞”、“白牛洞”、“宝珠岩”。

飞山凌空而立,山势陡峻,地貌奇特,气候空间垂直变化,酷暑季节,山上凉风习习,气侯宜人。

数百年来,香火兴旺。

飞山西南脚下的飞山水库,与飞山相映成辉,湖光山色,山奇水秀。

今对方广寺等庙宇也进行了全面维修,盘山公路直通山顶,招商引资广东四会市六祖寺修建飞山寺,现大雄宝殿主体工程完工。

排牙山

位于靖州县城西南,距县城18公里,面积6800公顷,数十座大小山峰排列整齐犹如牙齿,故名排牙山,山奇、林幽、水秀、花艳、云幻、石怪,景色秀美,风景宜人。

97座山峰,最高峰海拔987米,森林覆盖率87.2%,活立木蓄积量44.6万立方米,3000亩原始次森林,7万亩人工林。

2001年,被评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

用材林、经济林、楠竹林、水果林、科研林和保存完好的天然阔叶林,构成一片绿色海洋,漫步其中,好象进入神仙福地,令人心旷神怡。

文峰塔

位于县城东白岩坡,俗称锥子塔,始建于清乾隆后期,嘉庆初知州张博继修,高20米,规格方石塔基,青砖塔身,文革被毁。

1998年,采取民间筹资、单位捐资、政府投资等形式,增修了棂星门、观音殿、孔圣雕像、百年状元坊、文化广场、步云亭、尚武亭、怡心斋、黄埔亭、甘露亭、明珠廊、同声亭、格言警句碑林等30多处景观景点。

为启迪后人,将1988年高考后靖州文、理科前三名“状元”,刻碑永志,载入“百年状元坊。

”现为国家“2A”景点。

五老峰

位于县城渠江东岸,五峰突起,逶迤相连,每当丽日腾空,霞光万道,山峦染朱,熠熠生辉,远望去,犹如五位慈祥的老人仰视苍穹。

为靖州十景之一,名“五老晴暾。

”上有延寿寺,始建于唐,经历代继修,保持至今。

传延寿寺明僧养了一只鸡,听经行道,转世为常德荣王子,增添了名山的神秘,古人作诗诵之。

1996年,延寿寺被批准为合法佛寺活动场所。

几年来,通过对五老峰、延寿寺、登山游路进行复修和扩建,并沿路配景,封山育林,现已建成鸿运亭、望江亭等亭阁4座,常年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九龙山

位于靖州县西北部,横亘于坳上、三锹、大堡子三个乡镇,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36米。

为靖州旧十景之一——“九峰耸翠”。

九峰突起,高入云端,酷似巨龙腾飞。

清雍正四年,建雷神殿。

后又建德凤寺、隆兴寺、华严寺、铜佛寺、花园寺等。

民间有“九龙山,九个龙头十座庵”。

“求子无不得、祈雨无不应”之说。

人们还于1944年建了一座九龙大殿,系六排五间纯木搭建,四周有几百年的古树名木,右后山有一黄龙洞,一年四季清水长流。

沟壑纵横,古木参天,林海茫茫,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沟谷中溶洞奇异,有的洞中还有瀑布,洞内石头千奇百怪。

特别是北面沟谷,两边珍稀森林密布。

洞群连片,主要有神

仙洞、挂蛙洞、燕子洞、飞水洞。

最壮观的是四十多米的瀑布高挂,水落潭中,响声雷动。

据说一溶洞,洞连百里,上走马头塘,下通洪江。

龙凤岩溶洞

位于县城西南16公里的铺口乡,距公路1.5公里的排牙山中段穿岩山上。

是一座天然石灰石溶洞。

洞口上方有清康熙年间靖州州牧高峰题刻的"龙德先天"四个大字。

洞口宽20余米、高约7米。

洞内有两条主支洞。

由洞口向左有1米宽人工凿砌石阶70余级可达洞底。

沿洞东北石壁有阴河一条,宽3米,异溪之水常年流经此洞。

另一支洞由洞口向右,攀岩而下,逶迤向前,洞内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如罗汉、舞女、寿翁、菩萨,似瀑布、梯田、宝塔、龟兽。

"擎天柱"顶天立地,"水帘洞"神奇壮观,"莫愁女"亭亭玉立,"罗汉岩"笑颜常开,令人目不暇接。

据清道光《靖州直隶志》载:

"在城西南30里,岩深黑,人不敢入,惟岁旱请雨于此。

里人各秉烛鱼贯而进,可容百许人。

中间或高或下,或广或狭,凡十三层,犹未竞其境。

"现尚存祭祀石坛一座,游人香客前往者不断。

1985年9月,龙凤岩溶洞被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单位。

望江楼

望江楼乃靖州标志性建筑,屹立天渠水与异溪交汇处,纳黄鹤、岳阳诸楼之雅趣,汇五溪、西楚文明之精髓,取中国古建之要旨,占鸣凤展翅之祥地,得玉龙抬头之灵机,聚靖州人文风韵于一楼。

扼异溪,枕渠水,巍峨挺拔,大气磅礴,实属得山得水得时得人之壮观。

1999年7月20日,靖州县委、县政府为配合旧城改造成二期工程卫门口小区建设,提出兴建龙凤岩景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和认真分析,在原龙凤岩处建一座靖州标志性建筑,成为景区的主景点。

龙凤岩位于渠水和异溪交汇处,历史悠久,地貌独特,传说故事神奇,群众广知其名,如在此建定座高大建筑,一可为景区增辉,二可尽收全城风光。

因此,经研究决定在此建一座阁式仿古建筑,同时,为衬托该楼,规划在楼前建一个音乐喷泉广场,广场旁配一栋两层仿古式门面楼,右侧建回廊,临河修栈道,以供游人休闲游览。

经商议,决定参照宜昌市镇江阁形式,在龙凤岩上建一座龙凤阁。

该楼设计为5层,为重檐歇山顶楼阁式仿古建筑队,总高32.6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基台尺寸为22米22米,主楼基础主楼基础轴线13米13米,座向为东偏南4度方向;基础座落在龙凤岩临江灰岩上,基台面高出主干道二级踏步,四面为草白玉石栏杆围护,台基平面铺石板;正门前安放2.5米高石狮一对。

主楼各层设1.5米宽回廊,每层设公厕一个,楼内门窗为木制刷漆,屋顶及各垂檐盖琉璃瓦面。

渠江浮桥

靖州渠江浮桥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为明成公二十年(1484年)知州伍玑为方便渠江两岸居民生产、生活行走所建,该桥长110米,宽2米,由12艘木船连接,上铺桥板,两边镶以栏杆栓牢浮桥;嘉靖元年(1522年),由知州汤价进行修固;万历五年(1577年),知州秘心传在桥西加修"鸡公亭";乾隆十九年(1754年),知州鲍启泌在桥偏东处兴修九拱石桥一座,使浮桥终止使用使用,日渐毁损;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石桥被洪水冲垮,来往行人只好划船就渡;嘉庆四年(1799年),知州张博采纳众议再修浮桥;道光五年(1825年),知州徐凤喈独资再度修葺。

时至解放后的1969年,政府投资建渠江大桥后,延用的浮桥被拆除。

  改革开放以来,靖州县百业俱兴、工商繁荣、车流骤增,两岸居民群众绕到大桥,常遇人车拥挤,行走不便,纷纷要求重建浮桥。

2000年底县委、县政府顺乎民意,决定以旧城改造为契机,重修浮桥,造成福于民。

  重修浮桥的建设者任务,交由旧城改造指挥部负责实施。

2001年初,开始走访原浮桥两岸的老住户、原浮桥管理人员及老船工,了解老浮的历史变迁、修造及管理情况。

经调查走访与查看有关浮桥的历史资料后,结合龙凤岩景区建设的现状,力求新浮桥能取老浮桥之所长、补原浮桥之所短,拿出修复浮桥及两岸配套景区的设计。

新浮桥长100米,宽2.5米,由14艘船连接而成,西端架设龙头,以利船只通行,两岸码头增建牌坊,使浮桥整体效果更为壮观。

浮桥东岸设计了休闲平台和现代凉亭、新建江边园,并配套安装彩色射灯、高杆礼花等电器设施。

新浮桥于2001年7月开工,10月底竣工通行。

由于设计科学,施工精细,使目前耗资59万元修复的新渠江浮桥,既再现了民族历史风采,又展现了渠江浮桥的现代生活气息,还为县城建设新增了一处靓丽的休闲景点。

  由于浮桥配套景区建设资金到位缺口大,目前仍余下东岸的休闲凉亭,西岸的鸡公亭、江边花园、河边栈道等休闲景点尚待建设。

 

4、关于靖州的小吃

靖州和湖南其他地方一样,口味以辣为主,而靖州的小吃很多独具靖州的特色。

比如:

米粉(道路旁随处可见,而且靖州米粉比其他地方好吃很多)、酸萝卜和卤菜(这属河街旁的味道一绝)、羊肉串(南方口味的,很香)、马打滚(很香很甜)、米豆腐(有番茄汤为最妙)。

泡菜

石锅拌饭

油焖春笋

米豆腐

靖州县离全国闻名的凤凰城不远,虽然靖州远比不上凤凰的美丽,但是靖州独有的风格是世界上其它地方不可能拥有的。

靖州兼具民族风情与自然景观于一体,不论是你想迷醉于风景,还是陶醉于美味,只要你来到靖州,靖州不会让你失望而归。

欢迎到靖州做客。

这是离开家乡的一位老乡说的:

离开家乡靖州二十多年了,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亲切!

五老峰、江东大桥、河街、飞山寨……;过年qi杯糖豆茶,上街qi碗“马打滚”,排队买票看电影……,山山水水,风景习俗,家乡在我印象中始终那么美丽可爱!

靖州原叫靖县,上世纪八十年代划为少数民族县后,改称为靖州。

实际上应该是恢复,据有关资料介绍,解放前靖县就叫靖州,是个州府所在地,管辖方圆好几个县呢!

儿时听老人讲,靖州话(县城及附近人说的话)源自北方语系,对外地人来说,除个别词句发音特别、比较难懂之外,整体说起来类似于普通话,非常好懂且好听。

这在湖南境内,乃至在“十里不同音”的南方地区,再很难找到像靖州话这样好懂的语系!

靖州人少面积比较大,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是个适合过日子的地方。

也许如此,比较而言,靖州人移居外地,特别是到北方生活的不多。

关于靖州人恋家,还有个有趣的说法:

说耸立城郊的飞山,形似女人的乳房,它像母亲一样抚育儿女,家乡的人们热爱母亲、依恋母亲,所以不愿离开家乡。

这是个很美丽的传说,但在如今大流动、大发展的社会,不愿离家也不一定是好事了,也可能是人口少的缘故吧。

靖州是个内陆山区小县,记忆中是通火车比较早的县,但远途回趟老家,也少不了转几次车,还得坐汽车翻山越岭。

听说2012年后要通高速了,想来是件高兴的事,为家乡的快速发展而高兴!

家乡的饮食很有特点,一日三餐没区别,都是吃炒菜和大米饭。

这在北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事,他们总问:

早晨也吃大米饭,能吞咽得下去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成自然,你让南方人每餐喝粥吃面食,还不如给他来碗大米饭。

印象中家乡靖州的人文地理,说几天也说不完,写下点文字,代表我对家乡的怀念和祝福吧!

我知道我可能不会再像18岁以前那样天天居住在靖州了,一年也就回去一两次,甚至一次都不回,整理下这篇,也以此表达我对她永远的怀恋和祝福。

(每一张图都充满了无限的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