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9449326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4.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1).ppt

第3章,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植物病虫害,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

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

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

五点式、单对角线式,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

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Z”字形取样。

2.1五点取样法从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田块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等5点取样。

或者,在离田块四边410步远的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是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2.2对角线取样法调查取样点全部落在田块的对角线上,可分为单对角线取样法和双对角线取样法两种。

单对角线取样方法是在田块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取样法是在田块四角的两条对角线上均匀分配调查样点取样。

两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棋盘式取样法,但误差较大些。

2.3棋盘式取样法将所调查的田块均匀地划成许多小区,形如棋盘方格,然后将调查取样点均匀分配在田块的一定区块上。

这种取样方法,多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能获得较为可靠的调查。

2.4平行线取样法在桑园中每隔数行取一行进行调查。

本法适用于分布不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2.5“Z”字形取样法(蛇形取样)取样的样点分布于田边多,中间少,对于田边发生多、迁移性害虫,在田边呈点片不均匀分布时用此法为宜,如螨等害虫的调查。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1.“两查两定”:

调查病虫为害植物的发生期,以确定防治时间;调查病虫田间的发生数量,以确定防治对象田。

例如:

防治玉米螟要进行:

查卵块,定防治田块。

卵块多的要防治。

查卵色和孵化程度,定防治适期。

当卵粒出现黑点和孵化卵块占一半左右时,定为防治适期。

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两查两定”调查的记载表如下:

2.病虫调查记载记载要求准确、简明、有统一标准。

常用的调查表如下:

(具体项目可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1、被害率:

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2、虫口密度:

表示在1个单位内的虫口数量。

例题:

某地调查小麦田中蛴螬为害情况,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面积为1平方米,各样点活虫数分别是7、3、5、4、6头,求该小麦田蛴螬的虫口密度(头/平方米)。

3.病情指数:

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病情指数=100%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例二:

科研小组系统调查玉米小斑病,根据样点共查叶片220片,按其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结果为:

0级150片;1级30片;2级20片;3级12片;4级8片。

求其病情指数。

4、损失率损失是指产量或经济效益的减少,所以病虫所造成的损失应该以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与未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对比来计算,也可用防治区和不防治的对照区产量或经济总产值对比来计算。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损失率=100%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

将预测的结果通过电话、广播、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及时开展防治,这一工作叫预报。

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一)病虫害预测预报种类1按预测时间长短分:

长期预测:

在病虫发生半年以前就发出预报的中期预测:

在病虫发生一两个月以前就发出预报的短期预测:

在病虫发生几天或十几天以前就发出预报的2按预测的内容分:

发生期预测:

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的,称为发生期预测。

发生量预测:

预测病虫害发生数量的,称为发生量预测。

产量损失预测:

预测产量损失的,称产量损失预测。

(二)病虫害预测的基本方法,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主要有发育进度预测法、物候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

发生量预测方法主要有有效积温预测法、经验指标预测法。

病害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孢子捕捉预测法、病圃预测法、气象指标预测法和噬菌体预测法。

发育进度预测法又称历期预测法,所谓历期是指昆虫各虫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完成其发育所要求的天数。

这种预测法是通过对前一虫态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孵化率等的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16%)、高峰期(50%)、盛末期(84%)的标准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期的发生时期。

例:

湖南省长沙农业学校2000年系统调查了稻田二化螟越冬代化蛹率,4月16日为50%左右,即越冬代化蛹高峰日为4月16日,可继续求得越冬代成虫的发蛾高峰期:

发蛾高峰期=化蛹高峰期+蛹期如当时气温下的蛹期为16天,则越冬代发蛾高峰期为5月2日。

计算出发蛾高峰期,再测知产卵前期和卵期,则又可求得第一代卵孵高峰期。

卵孵高峰期=发蛾高峰期+产卵前期+卵期如当时气温下产卵前期为5天,卵期为15天,则第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为5月22日。

依此类推,可继续测知二、三龄幼虫高峰期。

课堂练习:

科研小组系统调查玉米二代三化螟的发育进度,至7月16日化蛹率达16%(始盛期),7月20日化蛹率达50%(高峰期),7月26日化蛹率达84%(盛末期),当地常年二代三化螟蛹的历期为6天,产卵前期为5天,请推算出二代三化螟产卵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第二节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概念“三R”问题:

病虫害的抗性、农药的残留、害虫的再猖獗为害。

IPM:

“综合防治”或害虫的综合管理。

1975年我国就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1986年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对“综合防治”的阐述是: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其基本点是:

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几个观点,1.经济的观点,讲究实际收入;2.协调的观点,讲究相辅相成;3.安全的观点,讲究长远生态效益;4.全局的观点,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三、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根据国家颁发的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国外输入和国内输出,以及国内地区之间调运的种子、苗木及农产品等进行检疫,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传入和输出,或者在传入以后限制其传播,消灭其为害,这一整套工作称植物检疫,它是综合防治的前提。

植物检疫分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又称国内检疫,对外检疫又称国际检疫。

植物检疫的任务,禁止危害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国外输入或国内输出。

将国内局部地区已经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防止传入未发生地区,采取措施消灭。

当危险性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传入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消灭。

检疫对象的确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检疫对象的确定原则是:

(1)国内尚未发生的或局部发生的病、虫及杂草;

(2)危害严重,传入后可能给农林生产造成重大损失,而防治又比较困难的病、虫及杂草;(3)靠人为活动传播的,即随种子、苗木、及包装材料等传播的病、虫及杂草。

(四)植物检疫的程序和方法,1植物检疫的程序植物检疫包括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

对内检疫程序:

报检检验疫处理签发证书对外检疫我国进出口检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进口检疫、出口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疫、过境检疫等。

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园林植物检疫的产品,

(1)园林植物的种子、果实、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2)木材、竹材、根桩、枝条、树皮、藤条及其制品;(3)花卉植物的种子、苗木、球茎、鳞茎、鲜切花、插花;(4)中药材;(5)可能被植物检疫对象污染的其他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

植物检疫的方法,

(二)农业防治法,1概念根据栽培管理的需要,结合农事操作,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农田生态环境,以达到抑制和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称农业防治法。

2特点是不伤害天敌,能控制多种病虫,作用时间长,经济、安全、有效。

它是综合防治的基础。

3措施,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改进耕作制度;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

(三)物理防治法,1概念利用各种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防治病虫害,称物理防治法。

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

2措施捕杀法;诱杀法;汰选法;温度处理;新技术应用。

一、捕杀法二、阻隔法三、诱杀法四、种苗的热处理五、土壤热处理,灯光诱杀毒饵诱杀植物诱杀潜所诱杀颜色诱杀,

(一)人工捕杀

(二)阻隔法覆盖薄膜纱网阻隔设障碍物挖障碍沟,(四)诱杀法灯光诱杀毒饵诱杀饵木诱杀植物诱杀潜所诱杀色板诱杀(五)放射处理直接杀灭射线处理病菌辐射不育,附:

常用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三)热处理法,种苗热处理土壤热处理,黄板诱蚜,黑光灯诱蛾,(四)生物防治法,1概念利用有益生物或有益生物的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称为生物防治法。

2特点对人畜安全,不污染环境,控制病虫作用比较持久,一般情况下,病虫不会产生抗性,因此,生物防治是病虫防治的发展方向。

3措施:

1)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防治害虫。

天敌昆虫有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

利用天敌昆虫的途径,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昆虫繁殖和施放天敌昆虫引进天敌昆虫,以虫治虫,

(二)以菌治虫,以菌治虫:

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消灭害虫。

我国生产的细菌杀虫剂主查是苏云金杆菌类的杀螟杆菌、青虫菌、红铃虫杆菌等。

真菌杀虫剂主要是白僵菌。

病毒杀虫剂主要是核多角体病毒。

(三)以菌治病:

利用微生物分泌的某种特殊物质,抑制、溶化或杀伤某些生物,这种特殊物质称抗生素,能产生抗生素的菌类称为抗生菌。

抗生菌主要是放线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

生物防治(寄生蜂),生物防治(鸟类),(五)化学防治法,1概念利用化学药剂防治病虫害,防治效果显著,收效快;使用方便,受地区和季节性限制小;可大面积使用,便于机械化;防治对象广,几乎所有作物病虫均可用化学农药防治;可工业化生产、远距离运输和长期保存。

2优点,3缺点:

病、虫、草产生抗药性;化学防治成本上升;破坏生态平衡;污染环境。

高压油动喷雾器,利用高压喷雾器防治害虫,浸种,浸种法,粘虫胶环,附:

植保主要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