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952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猪的育种.docx

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四章猪的育种

第一节概述

一.猪育种的意义:

使猪群的重要经济性状得到遗传改良

使生产者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使群体基因频率得到改变

有计划有目的有依据有控制地繁殖后代

育种的核心是选择

二.我国猪育种取得的成就

查清了我国猪种资源

培育了一批新品种(系)

筛选了一大批“最佳”杂交组合

制定了猪育种操作标准(技术营养)

进行了猪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种质参数)

成立了全国猪育种学术组织(组研会)

三.今后猪育种及生产科研重点

猪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

高效杂交组合的持续研究

猪的环境及猪对环境反应阈值的研究

提高种猪质量和养猪效益系列技术研究

猪肉安全高效生产系列技术研究

工厂化养猪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猪育种软件开发的研究

第二节猪的性状与选择

一.质量性状的遗传与选择

质量性状的特点是:

表型上很容易区分,表现出不连续的变异,一般是由一对或少数几对基因所控制,其表型受环境的影响不大。

属于这一类的性状有毛色、耳型、遗传缺陷等

质量性状

质量性状是表现为非连续变异的性状

(一)毛色毛色

猪的毛色是品种的重要标志,尽管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不大(有时特殊如香港市场),但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品种相对纯杂)。

尤其是在进行杂交育种(保持相对一致)或利用杂种优势时,弄清各种毛色的遗传规律,有利于获得所需要的毛色类型

毛色类型

毛色类型很多主要是由于黑色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同所造成的。

黑色素有两种:

1.真黑色素,黑色、褐色

2.褐黑色素,黄色、红色

黑色素是一种结合蛋白质,各种猪都含有它,只是所含的数量和分布不同,如白色的大约克夏猪被毛中的含量为0.07%,黑猪则含6.18%

毛色遗传

1.全白毛色对有色为完全显性遗传

2.白环带毛色显性遗传Hampshire与Duorc、Bekshire交配,白环带趋向显性遗传,但白带对我国的某些黑猪为不完全显性

3.黑毛色对棕红色基本上是属于显性遗传。

因显性强度不同又可分为:

(1)完全显性遗传

(2)不完全显性遗传

(二)耳形

研究发现猪的耳朵形状大小和位置是分别独立遗传的,有人估计主要受三对基因控制另外还有大量的修饰基因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猪的垂耳对立耳呈显性或不完全显性(立耳纯垂耳杂)

(三)遗传缺陷

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基因、染色体)变异而引起猪的某种形态缺陷、生理机能失常或生化紊乱的一种猪遗传病或先天性缺陷

有害性状包括致死、半致死和畸形性状,它们都是由有害基因所引起。

猪遗传缺陷的发生频率在家畜中是较高的,据估计为2~3%

1.一般表现

短腭腭裂隐睾上皮缺陷过肥症胎儿死亡血友病肌肉挛缩后肢麻痹应激综合征锁肛阴囊赫尔尼亚脐赫尔尼亚旋毛单睾雌雄同体无毛先天失明等

2.如何识别

有无己报道过类似表现

有无家族集中性

有无近交

有无环境和季节差异

3.相应对策

全窝淘汰

对公猪进行测交

严格系谱档案管理

严把引种关

避免不必要的近交

利用现代技术对猪群进行遗传监测

二.猪的数量性状遗传与选择

数量性状是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一)繁殖性状

1.产仔数

2.初生个体重

3.初生窝重

4.泌乳力

5.断奶重

(二)生长性状

1.育肥性能

生长速度:

一般用仔猪断乳至上市期间体重的平均日增重表示。

结束重—起始重

平均日增重(g)=

育肥天数

也可用体重达到100kg的日龄作为生长速度的指标

或用达到一定日龄时的体重作为指标。

饲料转化率:

也称耗料增重比(料重比)

常用性能测定期间每单位增重所需的饲料量来表示。

饲料转化率=育肥期饲料消耗量/结束重—起始重

日采食量

用平均日采食量表示,可反映猪的食欲好坏及采食能力。

日采食量=育肥期饲料消耗量÷育肥天数

(三)胴体性状

1.胴体重

2.屠宰率

3.胴体长

4.背膘厚

5.眼肌面积

6.腿臀比例

7.瘦肉率

宰前重:

被测猪只体重达100kg后,停食18-24h的空腹体重称为宰前重,停食不停水。

胴体重:

屠宰后去头、蹄、尾及内脏,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为胴体重。

屠宰率:

指胴体重占屠宰前活重的百分率

屠宰率(%)=(胴体重÷宰前活重)×100%

胴体长:

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肋骨与胸骨交界处的长度,称为胴体长或胴体斜长

胴体长:

在胴体倒挂时从耻骨联合前缘至第一颈椎的长度,称为胴体长胴体直长

胴体背膘厚:

1.肩部最厚处

2.胸腰椎结合处

3.腰荐椎结合处

三点膘厚的平均值为平均背膘厚

眼肌面积:

胴体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横截面的面积

眼肌面积(cm2)=眼肌宽度(cm)×眼肌厚度(cm)×0.7

在采用胴体探测仪测定背膘厚的同时测定眼肌厚度

以估测胴体瘦肉率

腿臀比例:

沿腰椎与荐椎结合处的垂直线切下的腿臀重占胴

体重的比例

腿臀比例=(腿臀重÷胴体重)×100%

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

左半胴体进行组织剥离,分为骨胳、皮肤、肌肉和脂肪四种组织

瘦肉量和脂肪量占四种组织总量的百分率

公式如下:

瘦肉重

胴体瘦肉率(%)=

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100%

脂肪重

胴体脂肪率(%)=×100%

瘦肉重+脂肪重+皮重+骨重

四.肉质性状

肉色

肌肉pH值

肌肉大理石纹

系水率

熟肉率

贮存损失

肌肉嫩度

肌内脂肪含量

肉质性状

肌肉pH:

pH测定的时间是屠宰后45min以及宰后24h,测定部位是背最长肌中心部位可采用玻璃电极(或固体电极)直接插入测定部位肌肉内测定

评定标准:

宰后45min和24h眼肌的pH分别低于5.6和5.5是PSE肉(palesoftexudative)

宰后24h半膜肌的pH高于6.2是DFD肉(darkfirmdry)

肉色:

肌肉的颜色取决于肌肉色素含量,色素越少

肉色越浅。

色素含量的多少受肌肉pH的影响

评定部位是胸腰椎结合处背最长肌的横断面

评定时间为宰后1~2h以及冷却24h(4℃)

光照条件要求室内白天正常光度,不允许阳光直射肉样评定面,也不允许在室内阴暗处

按5分制标准图评定肉色

1分为灰白肉色(异常肉色)

2分为轻度灰白肉色(倾向异常肉色)

3分和4分均为正常肉色5分较深(异常肉色)

在出现两级之间肉色时,可在两级之间增设0.5分。

肌肉大理石纹:

指一块肌肉内可见的肌内脂肪

评定方法是:

取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结合处的背最长肌横断面

置于4℃的冰箱中存放24h后

对照大理石纹评分标准图,按5级分制评定

1分为肌内脂肪呈极微量分布

2分为肌内脂肪呈微量分布

3分为肌内脂肪呈适量分布

4分为肌内脂肪呈较多量分布

5分为肌内脂肪呈过量分布

两级之间只允许评0.5分

以3分为理想分布,2分和4分为较理想分布,1分和5分为非理想分布

系水力:

指肌肉蛋白质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水分的能力

采用贮存损失、熟肉率及失水率测定肌肉的系水力

系水力是肉质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肉品加工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也影响肌肉的嫩度

肌肉系水力的高低,取决于宰后肌肉的pH值

中国通常采用加压重量法来度量肌肉失水率,以估计肌肉的系水力,即失水率越高,系水力越低

失水率(%)=(压前肉样重—压后肉样重)÷压前肉样重×100%

贮存损失:

在不施加任何外力而只受重力的作用下,

肌肉蛋白质在测定期间的液体损失

此结果可用来推断肌肉系水力

测定方法:

宰后2h内取第四到第五腰椎处背最长肌,将试样修整为长5cm、宽3cm、厚2cm的肉样,并称重贮存后再称重

贮存损失(%)=(贮存前重—贮存后重)÷贮存前重×100%

熟肉率:

宰后2h内取腰大肌中段约100g肉样,称蒸前重然后置于铝锅蒸屉上用沸水蒸30min蒸后取出吊挂于室内阴凉处冷却15—20min后称蒸后重

按下式计算

熟肉率(%)=(蒸后重÷蒸前重)×100%

肌肉嫩度:

是影响肌肉风味的重要性状,肌肉嫩度与肌纤维直径大小、肌肉中结缔组织多少以及肌内脂肪含量等有密切关系。

测定可采用评定人员咀嚼煮熟肉样主观评分

采用剪切力肌肉越嫩剪切力值越小

测定肌肉总胶原含量的方法评估肌肉的嫩度

第一种是用乙醚浸提肌内脂肪的索氏抽提法,是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的常用方法

第二种是用瑞士生产的红外线测定仪估测肌内脂肪的含量,其测定值精度较高

第三种是主观的眼肌大理石纹评分法,此法简单易行

肌肉内其他化学成分:

宰后2~3h内,取胴体背最长肌中心部位约100g,按常规肉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定肌肉的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和灰分的含量

第三节猪的选种方法

一.单项性状的选择

(一)表型选择

(二)系谱选择

(三)同胞选择

(四)后裔测定

(五)合并选择

二.多项性状选择

顺序选择法

独立淘汰法

综合指数法

顺序选择法:

是指所选择的n个性状中,每个性状选择一代或数代,而每代只对一个性状进行选择,因此在大群选择情况下对所选性状容易取得较大进展。

独立淘汰法

该法是指对所选的几个性状各自确定一个淘汰标准,凡n个表型性状只要有一个性状低于淘汰标准不管其它性状优劣都将不得中选

综合指数法

将所需选择的几个性状依据各自的遗传力、表现型、经济加权值等制定一个综合指数用其评定较为全面客观

对多性状选择用指数选择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较高的选择效率

三.各阶段选择

断奶阶段

六月龄阶段

初配前阶段

初产后阶段

经产(三胎)阶段

第四节提高育种效果的措施

长期坚持明确而合理的选育目标

确立目标少而精

尽可能扩大选择差

缩短世代间隔加快世代更新

用现代生物技术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早期选种

我国猪育种与国外差距的原因分析

回顾总结我国猪育种尤其对外来猪选育工作发现.尽管我国对引进的优良品种也进行了选育.但经选育后还是赶不上同时代国外的猪种.造成国家每年花大量外汇向国外引入大量同品种的猪.究其我国猪育种与国外差距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猪育种结构不合理

规范的育种结构应有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商品群)构成.但目前.我国在育种体系建设上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核心群数量大都偏少.遗传基础较窄.导致近交增量过大.同时由于采用封闭式育种而丧失了引进优良基因的机会.从而使得其遗传改良的速度相当缓慢.繁殖场与核心场界限不清.数量也不足.即使选育出了很优秀的猪群.也因不能及时扩散和大量繁殖.而丧失了商机

第二育种观念落后

育种场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战略目标.多数种猪场处于封闭自守.各自为战的状态.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即使各品种成立了相应的育种协作组.但由于各种猪场间无遗传联系.而不能进行场间遗传评价

第三育种手段落后

许多种猪场仍采用原始的测定设备和仪器.有的育种场至今还没有电脑.有电脑的场子也不知如何和育种相结合.仅起一般的办公机具作用.资料不能及时分析和应用于选种.这大大影响了选种的准确性和延长了育种周期

第四缺乏统一的组织记录系统不完善

目前还没有形成可在全国采用的记录系统.如各地区、各猪场、各品种的猪只标识系统不一致;各种猪场间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影响了数据的共享和统一遗传评价。

第五测定方法单一落后

全国的种猪测定站一共才几家.由于测定费用的昂贵等因素其利用率更是低得可怜.场内测定由于设施的不全、落后及方法不规范.也没有发挥其应有潜力

第六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和普及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经推行了20多年.但仍有相当部分的种猪场还在使用自然交配.这阻碍了优良基因的扩散速度和各种猪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

第七遗传评估系统不完善

较先进的参数估计和育种值估计方法还没有得到普及.各种猪场和育种公司的评估方法也不一致.限制了场间的可比性.有效的实用的猪场管理软件和育种软件亟待推广

第八育种场种猪群的疫病控制做得不好.许多优良种猪由于疫病因素不能得到充分的推广.影响了场间的遗传交换

 

我国猪育种结构的未来发展和建议

采用更科学的猪育种结构.除了少数大的种猪场和猪育种公司采用基本的金字塔结构外.更应将数量众多的种猪场联合起来.成立各品种或者多品种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猪联合育种组.各场之间通过人工授精建立遣传联系.采用分散核心群育种的育种结构.即该育种结构由各猪场的核心群繁殖群商品群测定站种公猪站屠宰场组成.为缩短改良时距.可采用开放式核心群育种和调整育种结构的层次和各层次的规模

实行全国统一遗传评定方案

由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尽快落实记录系统测定系统和评价系统.为开展全国性和地区性的选种奠定基础.由于测定站测定费用昂贵和测定前不同环境的影响.使其利用率逐渐减少.而场内测定的便利性.经济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应大力推广

应用新的育种技术和设备

使用先进的测定设备(如活体测膘.测瘦肉量)计算机及猪场育种管理软件.及时分析数据结果.并与其它数据库对接.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同时也要加强场间.地区间的组织协调.使育种方案能落实到实处

根据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开展联合协作育种

猪育种公司的选育繁殖生产开展区域或全国性的.以协作形式存在的多元化育种结构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为缩短育种周期和改良时距.育种组织结构的高层级与更低层级的交流机会增加.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网上遗传评定将成为现实

第五节猪的选配方法

一.选配方式

1.?

表型选配(同.异)

2.?

亲缘选配

3.?

随机选配

4.?

年龄选配

猪的选种与选配的遗传效应

选种主要是提高种用个体的加性遗传效应

选配主要是提高种用个体的非加性遗传效应

两者是相互补充的

选种和选配是实现育种目标的并行两大支柱

二.选配效果分析

1.?

对公猪的选配效果分析

2.对母猪的选配效果分析

第六节种猪性能测定

一.性能测定制度

性能测定是整个育种工作的基础

(一)测定站测定

1.公猪性能测定

2.公猪性能加同胞测定

3.电子测定站测试系统

4.测定指标

(二)现场测定(场内)

(三)同步测定

测定站测定

测定站测定:

就是将育种群选择的种猪集中到中心测定站,在同一标准化环境条件下进行,经测定的优良种猪引入人工授精站,也可拍卖引入其他育种群,测定结果信息应用于全国

目的:

创造相对标准的、统一的、长期稳定的环境条件

使供测猪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

对其性能做出公正的评价

为养猪生产者选购种猪

为育种工作者选择优良种猪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公猪单栏测定站

电子自动记料设备

电子测定站

现场测定

现场测定是依靠种猪场自身的力量和条件在测定站指导下按统一操作规程进行测定

公猪单栏母猪小群

有条件的也可进行同胞测定

被测个体必需有完整的信息档案

二.测定方案

1.?

中国武汉(窝选1公1母1去势)

2.?

中国广东(窝选2公1母)

3.北京猪育种中心

4.丹麦(86年前同武汉、86年后窝选1-3头公猪)

三.测定指标

1.?

日增重(30kg-100kg)

2.瘦肉率

3.?

采食量

4.?

?

达100kg体重日龄

5.?

?

达100kg体重背膘厚

第七节猪的新品系培育

一.新品系培育的建系方法

1.系祖建系法

2.近交建系法

3.群体继代建系法

群体继代选育法的优点

世代周转快猪群年年更新遗传改进快

世代分明不重叠便于世代间对比

育种群要求不大适合中国国情

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群体继代选育技术方案

组建基础群

确立系群规模

开展闭锁繁育

采用适宜的交配制度

做好品系的配合力测定

做好推广工作

专门化品系及配套系培育

分化选育

1.专门的父系

2.专门的母系

3.进行品系合成生产杂优猪

第八节猪的杂交

一.杂交的概念

二.杂种优势的概念

三.杂种优势的种类

1.本身杂种优势

2.母本杂种优势

3.父本杂种优势

商品猪生产的杂交模式

一.简单杂交

1.二元杂交

2.三元杂交

3.四元杂交

二.轮回杂交

1.二品种轮回杂交

2.三品种轮回杂交

影响杂种优势的因素

1.性状:

各性状表现的杂种优势不同,遗传力低受非加性效应控制的性状杂优大.反之较小。

一般研究证明:

繁殖性状杂种优势率在10-25%,生长性状在5-10%,胴体和肉质性状为0-5%。

2.亲本纯度

3.杂交方式

4个体品质

5.饲养管理

杂交试验设计

时间

地点

参加品种

母猪头数

杂交组合数

营养水平

管理方法

整个试验要考虑

试验动物的代表性

试验条件的一致性

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过去,现在和将来遗传改进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