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499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docx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书稿

第六章影像学评估

ER0101课件:

第六章

学习目标:

1.掌握:

医学影像学检查检查前准备和检查注意事项,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2.熟悉:

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基本原理。

3.了解:

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术、磁共振成像、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医学影像学是借助介质(X射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结构、密度以影像方式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治疗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术(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成像(DSA)、核医学、超声学(US)、放射治疗及介入治疗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诊疗学科。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已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代谢为一体的综合诊断治疗体系。

第一节X线检查与护理

导入情景:

患者,男,22岁,建筑工。

因赶工期,经常加班劳累,近半年来出现咳嗽、咳痰、时有胸闷,晚间盗汗,疲倦乏力,体重减轻。

上周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来院就诊。

查体:

T38.3℃,P87次/分,R28次/分,BP105/70mmHg,消瘦。

医生初步诊断:

原发型肺结核。

建议患者作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工作任务:

1.护士向患者讲解X线检查知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护士向患者讲解X线摄片前注意事项

X线检查是利用X线特性,使人体内部结构在荧光屏或胶片上显影,从而观察和判断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病理变化,达到协助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

目前,X线检查仍是医学影像检查中主要内容,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知识链接:

伦琴射线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进行阴极管实验时偶尔发现了具有很高能量、能穿透不同物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射线。

因为当时对这种射线的性质还不了解,因此称之为X射线。

为纪念发现者后来也称为伦琴射线,现简称X线。

自X线发现后,很快用于人体疾病诊断,形成了X线诊断学这一新科,为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

一、X线的特性和成像原理

(一)X线的特征

1、穿透性X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强穿透力,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

2、荧光效应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使波长短的X线转换成波长长的肉眼可见的荧光。

3、感光效应X线照射在涂有溴化银的胶片上产生潜影,经显影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沉积于胶片的胶膜内,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被冲洗掉,显出胶片片基的白色,从而形成了从黑至白不同灰度的影像。

4、电离效应X线对机体有电离作用,能使细胞及体液产生生物化学变化,使机体组织、细胞遭受损害,故需要对长期接触者进行防护,这是放射治疗的基础,也是X线检查时必须注意防护的原因。

(二)X线成像原理

ER0601X线成像原理(图片)

X线透过人体,由于人体组织器官X线的透过率不同而呈现可以提供诊断依据的图像。

诊断方法有两种:

1、自然对比

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和厚度不同,X线穿过时被吸收(阻挡)的量也不一样,因此在荧光屏上有明、暗之分,在胶片上有黑白之别,这种人体自然密度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按密度不同,将人体器官、组织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人体组织密度差异和X线影像关系

组织显影

气体、含气组织荧光屏屏发亮胶片上黑色

骨骼、钙化灶荧光屏发黑胶片上白色

软组织、液体透视呈灰黑色胶片上呈灰白色

脂肪组织透视灰白色胶片上呈灰黑色

ER0602心胸比率示意图(图片)

2、人工对比

某些器官、组织的密度大致相同,不能形成很好的自然对比,为了提高对比度,使器官和组织显像更清楚,则使用对人体无害的高密度或低密度造影剂,如常见的胆囊造影、心血管造影、冠脉造影、胃肠钡餐、肾盂造影等。

自然对比、人工对比是X线检查的基础。

ER0603子宫输卵管造影

二、X线检查方法及检查前患者准备

(一)普通检查

1、透视X线透过人体检查部位并在显示器上形成影像称为透视。

优点:

经济、简便;可观察心脏、横膈及胃肠内脏等活动情况,同时还可转动患者体位,作多方面观察。

缺点:

清晰度较差,不能显示细微病变;无法留下影像资料作复查对照,长

时间照射对人体有一定的损害。

透视检查前准备:

①说明目的及需要配合的姿势;②消除进入暗室紧张心理;③除去厚层衣服,除去透视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物品。

如发夹、饰物、膏药、敷料、钥匙链等,必要时更换检查服。

2、摄片X线透过人体检查部位并在胶片上形成影像的检查方法(是X线检查的主要方法)

优点:

对比度、清晰度均较好,可作为客观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对照,也可作为科研教学资料保存。

缺点:

每个方位或瞬间记录,为建立主体概念需作相互垂直两个方位摄影如正、侧位片;不易观察动态变化。

摄影检查前准备:

①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②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说明胸腹摄片需屏气并指导练习屏气;③腹部平片摄影时应清洁肠道,消除气、大便对摄片质量的影响;④病重者应有医护人员监护。

(二)特殊摄影检查

1.体层摄影常用于肺空洞、肿块、支气管、颅底和椎骨检查。

2.软X线摄影用钼作靶面的X线管所产生的X线波长较长,穿透力较弱,称之为软X线。

这种能发射软X线的钼靶管用以检查软组织,如乳腺。

ER0604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片)

3.记波摄影将人体内脏边缘运动以波的形式记录在X线胶片上,称记波摄影。

主要适用于观察心脏,大血管,隔肌和胃的活动。

(三)造影检查

将高于或低于人体组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称为造影检查。

被引入的物质称为造影剂。

1、造影剂分为高密度造影剂和低密度造影剂 ①高密度造影剂:

常用的为钡剂和碘剂。

钡剂为医用硫酸钡混悬液,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

碘剂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

非离子型造影剂性能稳定,毒性低,适用于血管造影、CT增强;离子型如泛影葡胺用于肾盂及尿路造影。

②低密度造影剂:

如空气、氧等,常用于关节囊,腹腔,应用较少。

2、造影检查方法①直接引入法:

即将造影剂直接引入器官内或器官周围。

口服法(食管、胃钡餐检查),灌注法(钡灌肠、支气管造影、逆行胆管造影)、穿刺注入法(心血管造影)。

②间接引入法:

造影剂先被引入某一特定组织和器官内,后经吸收并聚集于欲造影的某一器官内,从而使之显影。

包括吸收性与排泄性两类。

吸收性如淋巴管造影;排泄性如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

3、造影检查准备

(1)向患者阐明本项检查的目的、方法和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求得患者的理解与合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了解有无禁忌证,如严重心、肺疾病或过敏体质。

(3)备齐各类急救用物和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氧气等。

(4)碘造影者,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其方法可用35%的碘造影剂滴入眼球结合膜,于15分钟后观察有无充血反应;也可用同剂型的碘造影剂1ml作缓慢的静脉注射,于15分钟内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头晕、头痛、荨麻疹等不良反应。

应备齐各种急救药物与用品,掌握严重反应的急救方法。

(四)各种造影检查前准备

1.胃肠钡餐和钡灌肠造影前准备

(1)胃肠钡餐造影前3天禁服含铋、镁、钙等重金属药物,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并禁食10小时以上;有幽门梗阻者检查前要先抽出胃内积液。

(2)钡灌肠造影前1天摄少渣半流质饮食,下午至晚间饮水1000ml左右。

如做钡气双重造影,检查前1晚则需服用番泻叶导泻,检查当天禁早餐,检查前2小时做彻底清洁灌肠。

2.静脉肾盂造影

ER0605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图片)

(1)造影前3天禁服钙、铁等重金属药物。

(2)造影前1天做碘过敏试验,摄少量无渣、少胀气食物。

(3)造影前1晚用番泻叶导泻,造影前限制饮水6小时左右。

3.支气管造影

(1)造影前3天每天做体位引流,并服祛痰药,尽量将痰排出。

(2)造影前1天做碘和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3)造影前3小时禁食,造影前1小时口服地西泮5mg,造影前半小时皮下注

射阿托品0.5mg。

四、X线检查防护

1、X线对机体损害程度与机体吸收X线量的有关。

若曝射量在容许范围内,则少有影响。

因此,不应过度疑惑或恐惧,当然要重视安全合理的使用X线检查,尤其是孕妇、小儿和长期从事放射以及放射治疗的工作人员的保护。

2、可以采取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的原则使用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如铅衣铅屏风、铅墙等。

利用X线曝射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这一原理,增加X线源与人体间距离减少曝射量。

3、患者的防护选择恰当的X线检查方法,设计正确的检查程序,控制X线检查的曝射次数。

在投照时,应当注意投照位置、范围及曝射条件的准确性。

对照射野相邻的性腺,应用铅橡皮遮盖。

4、放射工作者防护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

在介入放射学操作中,应避免不必要的X线透视与摄影。

应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和CT等进行监视。

ER第六章:

扫一扫,测一测

第二节超声检查与护理

导入情景:

患者,女性43岁,G2P1,因月经量增多2年,发现下腹包块1个月入院。

两年前自觉月经量增多,较既往增加一半以上,有血块,伴痛经,有时需服止痛片。

近半年来经期延长至10天左右,有时有经间出血。

1个月前洗澡时自觉下腹有一肿块如拳头大小。

医生建议B超检查以明确诊断。

工作任务:

1.告知患者B超检查特点,消除患者B超检查的紧张和担忧。

2.正确指导患者做好B超检查前准备。

一、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及类型

(一)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1、超声检查是指运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和记录,从而对人体软组织的物理特性、形态结构与功能状态作出判断进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一种非创伤性物理检查方法。

2、超声波的特点:

方向性超声波波长短、频率高,分表率高,以纵波的形式在弹性介质内直线传播,具有很好的方向性,是超声对人体脏器进行定向探测及病灶定位的基础。

3、人体脏器声学特性超声波在人体传播,由于各组织脏器声学特征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回声图像。

根据声阻抗及声阻抗差的大小可将人体组织器官分为四种类型。

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征

反射类型组织器官二维超声图像

无反射血液等液体物质液性暗区

少反射心肝脾等实质性脏器低暗度、低回声区

多反射心瓣膜、大血管壁、器官包膜等高亮度、高回声区

全反射肺、胃肠含气体的组织器官、骨高亮度、高回声区

骼、结石等致密组织

(二)超声检查类型

1、A型超声检查幅度调制型,回声形式是波。

现已基本被淘汰,偶用于测颅中线和眼轴。

2、B型超声检查即辉度调制型,回声形式是光点。

B型超声显示的是人体组织二维解剖断面图,又叫二维或切面法。

人体组织密度不同形成回声强弱不同,显示器上形成明暗不同的若干灰阶,当成像速度大于每秒24帧时,能显示器官的活动状态,称实时显像。

B型又可分为凸弧扫、扇扫和圆周扫。

凸弧扫多用于腹部内脏探查;线扫用于浅表器官探查,如眼、甲状腺、乳腺、阴囊等及颈部和四肢血管探查;扇扫用于心脏探查;圆周扫用于腔内探头,如阴道探头、直肠探头、食管探头。

B型超声检查可清晰实时显示软组织的微细结构,目前是其他影像诊断方法不能比拟的,是临床使用最广泛、最重要、最基本的的超声诊断法,是M型、D型超声诊断法的图像基础。

ER0606宫内早孕声像图(图片)

3、M型超声检查又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以运动曲线形式显示的一种超声方法。

主要用于探测心脏各径线,能将心脏、大血管腔定格于收缩期或舒张期,有利于准确测量动态器官。

4、D型超声检查利用多普勒效应,即超声射束在运动体上反射回改变频率的超声,其所产生的频移可以由音响、曲线图表现出来,D型超声主要是检查运动的器官和流动的体液,如心脏、血管及其中流动的血液(包括胎儿心动),用以了解运动状态,测量血流速度及方向。

应用电脑技术把血流的方向与流速以数字编码进行假彩色处理,如血流方向朝向探头用红色表示、背离探头用蓝色表示、湍流用绿色或多彩表示。

二、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为避免多种因素对超声检查的影响如声波不能穿透气体、金属等物质而获得好的检查结果,超声检查前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检查部位做好相应的准备。

1、常规肝、胆囊、胆道、胰腺的检查 在检查前一天的晚餐少吃油腻,以清淡饮食为主,晚10点后禁食,第二天早晨空腹检查;检查前一天以及当天最好禁烟。

2、早孕、妇科、膀胱及前列腺检查 检查前2小时饮水600ml,使膀胱充盈后方可检查,男性前列腺、精囊腺检查时通常膀胱充盈量在200ml左右。

3、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浅表器官及组织和颅脑检查一般不需要特殊准备。

4、检查甲状腺、涎腺、颈部淋巴结时不要戴着项链等物品,以免影响检查,穿敞领的衣服方便检查。

5、婴幼儿或不合作者可予镇静剂,待安静后再行检查。

6、超声引导定位检查协助摆放体位,尽可能使患者舒适,准备好穿刺物品。

三、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知识链接: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指通过获取和存储体积参数并进行重组进而获得立体三维图像的技术。

与二维超声相比,三维超声技术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声学信息,对于有关脏器或病变冠状面的显示较二维超声更有优越性。

应用于产科、妇科、腹部、小器官、血管成像、眼球及眶内疾病、甲状腺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颈动脉的三维重建能详细显示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如斑块的部位、质地、附着关系,预动脉狭窄的情况,对临床上粥样硬化评估诊断有帮助。

1、超声检查是无创性检查,对人体无损害,简便易行,对治疗后的病灶可重复检查,动态随访。

超声图像层次清楚,接近人体解剖真实结构,能清晰显示脏器大小、边缘形态、毗邻关系和内部回声。

2、超声分辨力强,对小病灶有良好的显示能力,1~2mm的占位病变能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和测量大小。

3、可清晰显示各种管腔结构,如心脏、大血管及外周血管,有无占位、赘生物、钙化斑和血栓;胆管有无占位、结石和蛔虫。

ER0607胆囊结石声像图(图片)

4、对活动界面能动态实时显示,观察心内各结构的形态和活动,有无先天畸形,心血管病变的部位及程度;动态观察胎儿发育,有无先天畸形,胎盘位置、功能,羊水量,脐带位置和脐带血流。

5、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不仅能够实时显示常规断层图像,还能同时提供不同组织器官及其病变内部的血流信息,并可进行血液速度频谱分析。

6、超声断层通过不同的扫查途径,可做任意断面观察,有利于超声引导在精确定位条件下开展多种穿刺技术,即介入性超声。

它能够为临床提供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微生物学和生化检验等重要诊断依据,也可对脓肿、囊肿等进行抽吸引流和局部注射药物等治疗。

7、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中,超声诊断的性能价格比最优,收费比较低廉,便于重复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对比观察,连续监测,疾病普查。

第三节影像学检查新技术

一、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

知识链接:

CT简史

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1969年由Houmsfield设计,经神经放射学专家应用于临床以来,解决了普通X线成像重叠,分辨率不高等问题。

检查方便、安全、迅速、随访方便等优点,临床广泛应用。

为此1979年发明者Houmsfield还获得了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

1.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CT)原理利用高度准直X线束环绕人体某一部位,并以一定层厚的层面进行断层扫描,部分X线光子被组织器官吸收,未被吸收的X线光子穿透人体后,由探测器接收将其转变为可见光后经放大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运算处理,构成了由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的CT图像。

2.CT成像特点CT可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其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较普通X线检查有明显提高,已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不可缺少的成像技术。

3.CT检查的临床应用CT检查有三种方法,普通扫描、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再进行扫描,可以使某些病变显示更清楚)、造影扫描(先行器官或结构的造影,再行扫描,如向脑池内注入造影剂或空气进行脑池造影,再扫描,可清楚显示脑池及其中的小肿瘤)

ER0608冠状动脉CT造影

(1)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对颅内肿瘤、脓肿与肉芽肿、寄生虫病、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死与脑出血以及椎管内肿瘤与椎间盘脱出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可靠。

ER0609头颅CT检查(图片)

(2)CT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也很有价值。

例如,对眶内占位病变、鼻窦早期癌、中耳小胆脂瘤、听骨破坏与脱位、内耳骨迷路的轻微破坏、耳先天发育异常以及鼻咽癌的早期发现等。

(3)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T检查随着高分辨率CT的应用,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通常采用造影增强扫描以明确纵隔和肺门有无肿块或淋巴结增大、支气管有无狭窄或阻塞,对原发和转移性纵隔肿瘤、淋巴结结核、中心型肺癌等的诊断,均很有帮助。

肺内间质、实质性病变也可以得到较好的显示。

ER0610胸部CT平扫(肺部感染)

(4)心及大血管的CT检查,尤其是后者,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方面主要是心包病变的诊断。

心腔及心壁的显示。

由于扫描时间一般长于心动周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诊断价值有限。

但冠状动脉和心瓣膜的钙化、大血管壁的钙化及动脉瘤改变等,CT检查可以很好显示。

(5)腹部及盆部疾病的CT检查,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肝、胆、胰、脾,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以及泌尿和生殖系统的疾病诊断。

尤其是占位性病变、炎症性和外伤性病变等。

胃肠病变向腔外侵犯以及邻近和远处转移等,CT检查也有很大价值。

ER06011腹部CT平扫(脂肪肝)(图片)

4.CT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1)检查前做好核对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检查前询问受检者有无过敏史并做好碘过敏试验,危重病人需全程陪同,做好抢救准备。

除去发夹、戒指、耳环等全身所有金属物品。

(2)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应用不同的造影剂。

(3)检查前一周不做钡餐造影,不吃含金属药物。

造影增强扫描者,检查前需禁饮、禁食4小时;腹部CT检查前4小时禁食;胆囊CT检查提前12小时禁食(不包括水)早上空腹检查,检查前30分钟一次喝完造影剂稀释液500ml;盆腔CT检查需做清洁灌肠;颅脑、鼻咽、颈部、胸部、食道、椎体CT检查无需禁食。

(4)检查时不能随意翻动,胸部扫描时要屏气,眼球扫描时要直视,喉部扫描时不能做吞咽动作。

(5)做CT检查的当天,携带相关X线片、B超检查报告单等,便于扫描时定位或诊断参考。

二、磁共振检查

1.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利用人体中的遍布全身的氢原子在外加的强磁场内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发,产生磁共振现象经过空间编码技术,用探测器检测并接受以电磁形式放出的磁共振信号输入计算机,经过数据处理转换,最后将人体各组织的形态形成图像。

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颈部、胸腹部、关节等的诊断,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因而被誉为医学影像领域中继X线和CT后的又一重大发展。

最近又实现了磁共振成像和局部频谱学的结合(即MRI与MRS的结合),以及除氢质子以外的其他原子核如氟、钠、磷等的磁共振成像,提高磁共振成像诊断的特异性,也开阔了它的临床用途。

2.MRI临床应用

(1)MRI检查对病变定位诊断更为准确,并可观察病变与血管的关系。

对脑干、幕下区、枕大孔区、脊髓与椎间盘的显示明显优于CT。

对脑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脑梗死、脑与脊髓肿瘤、血肿、脊髓先天异常与脊髓空洞症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ER06012头颅MRI检查(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

(2)纵隔在MRI上,脂肪与血管形成良好对比,易于观察纵隔肿瘤及其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

对肺门淋巴结与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帮助较大。

(3)心脏大血管在MRI上因可显示其内腔,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可在检查中完成。

(4)对腹部与盆部器官,如肝、肾、膀胱,前列腺和子宫,颈部和乳腺,MRI检查也有相当价值。

在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对血管的侵犯以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ER06013乳腺MRI检查

(1)、

(2)

(5)骨髓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区,侵及骨髓的病变,如肿瘤、感染及代谢疾病,MRI上可清楚显示。

在显示关节内病变及软组织方面也有其优势。

3.MRI扫描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磁共振设备周围(5米内),具有强大磁场,严禁病人和陪伴家属将有金属,有磁性的物品及电子产品靠近、带入检查室。

包括:

电子产品、金属、轮椅等。

2.体内安装、携带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心脏支架、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术后金属夹、等任何电子装置、金属等禁忌做此项检查。

3.检查时患者应穿棉质料的衣裤进行检查为宜;腹部检查患者检查前三天内禁服含金属离子类药物,检查前12小时空腹,禁食水摄入。

4.磁共振检查属无损性检查,对人体无辐射伤害。

但检查时机器噪音较大,此为正常现象,请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保持绝对静止不动。

知识链接:

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影像医学(X线、超声、CT、MRI)的引导下,通过经皮穿刺途径或通过人体原有孔道,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插至病变部位进行组织采集、细胞学细菌学及生化检查、诊断性造影和治疗的学科。

由于比外科手术创伤小,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受到较广泛的应用。

主要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各类肿瘤的治疗、管瘤栓塞术、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经皮细针穿刺活检等。

二、核医学检查

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理和放射性测量技术,对体内组织器官进行形态和功能检在以及动态定量诊断的方法称核医学检查。

(一)检查方法

1.放射性核素显像

当对患者静脉注射某种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胶体或标记化合物后,这些物质能被内脏器官浓集或暂停留在器官内,此时用扫描机、Y照相机或发射型计算机断层照相机就可以在体外探测并显示出器官的影像及放射性核素分布的规律,从而获得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器官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等实验资料。

较多应用于各种肿瘤和转移灶的探测和性质鉴别,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和病变显示,心功能测定,肾功能和尿路通畅情况的观察等。

2.脏器功能测定将放射性药物引人人体,用放射性探测仪器在体表测得放射性药物在脏器中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计算机对此时间-放射性曲线进行分析,获得定量参数用于评估脏器功能和诊断疾病。

较多应用于甲状腺、心脏、肾脏和肺脏的功能测定。

3.竞争放射分析利用竞争结合的原理,将特异的免疫反应或受体配基反应与灵敏的放射性测量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超微量分析方法。

较多应用于内分泌疾病诊断和研究、药物血浓度监测、某些肿瘤的研究。

(二)临床应用

1.循环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包括心功能测定、心肌显像、急性心肌梗死显像、血清强心苷浓度监测等。

2.呼吸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包括肺栓塞的诊断,也可用于局部肺功能测定。

3.消化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包括肝静态显像,用于发现肝内的占位性病变;肝血流和血池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消化道通过时间和排空率测定;异位胃黏膜显像;活动性消化道出血显像等。

4.肿瘤放射性核素检查胎性抗原、肿瘤相关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测定。

5.泌尿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有肾脏动态显像,诊断到两侧肾血流、实质功能和形态以及尿路通畅情况。

6.神经系统放射性核素检查代谢显像及神经受体显像。

主要用于缺血性脑疾病、癫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