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45286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西藏林芝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西藏林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李贽称赞汉司马相如、卓文君“善择佳偶”,还赞扬寡女改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

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礼的观念

B.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中心思想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

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4.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人的行为像天使,人的智慧像天神。

这充分反应了

A.封建专制主义

B.天主教教权主义

C.封建神学世界观

D.人文主义

5.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6.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7.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②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④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

他在其中写道: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9.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解放思想

D.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0.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1.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绘画领域兴起,这一流派的画家们主要由一些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这一美术流派是

A.古典主义美术

B.浪漫主义美术

C.现代主义美术

D.印象画派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

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任意三个人即可)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14.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

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两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着人们迈进了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两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它们能够兴起的共同的原因是什么?

 

(2)两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5.材料一魏源曾经指出: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

“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

”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他提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他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

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

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你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有什么重大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反对封建礼教,材料体现李贽赞同自由恋爱和寡女改嫁,体现了对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的反对,所以选D

2.【答案】B

【解析】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此观点抨击君主专制,重在激发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

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在明清时期没有被动摇,故A项错误。

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是张居正改革和摊丁入亩改革,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推动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故D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A项正确;B项是苏格拉底的言论;C项是启蒙思想家的言论;D项的意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信息赞扬了人的理性、力量、行为和智慧,这种对人的歌颂和赞扬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排除。

5.【答案】A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对论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出现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即“牛顿观念的破产”和“宇宙新理论”的出现,故本题应选D项。

7.【答案】D

【解析】据题干“互联网技术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技术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故①正确;互联网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故②③正确;互联网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故④正确。

故①②③④组合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题可以看出时间1925年,由材料“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且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所以本题选D,A是孙中山早年的变化;B是1911年,不符题干时间;C是191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

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时间20世纪60年代,①是1964年,②是1973年,③是1965年,④是1970年,因此①③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百花齐放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允许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故②④项符合题意,答案为D项。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他们借助当时光学研究的新成就,探讨如何用光和色彩来描绘外部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印象主义将光与色作为研究的中心,故D项正确;AB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核心:

仁(或礼)。

(2)变化:

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

意义:

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代表人:

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任意三个人即可)

影响:

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

(4)价值:

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仁和礼的角度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本题根据材料二“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再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社会秩序、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等方面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

(3)本题根据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再从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等方面回答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

(4)本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和谐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

14.【答案】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两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要求“14—18世纪的西欧”,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时期促进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来筛选即可;第二小问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可知文艺复兴源于资本主义的萌芽,启蒙运动源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而进行概括作答即可。

(2)影响注意进行所角度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归纳,由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政治方面可归纳为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经济方面可归纳为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方面可归纳为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5.【答案】

(1)材料一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二认为中国的大祸在国内“民权之说”。

(2)洋务派的观点。

中学为体指保持封建制度为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科学技术为手段。

根本上讲,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3)材料三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提倡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联系:

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区别:

前者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后者学习马克思主义。

影响: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指导思想。

【解析】

(1)本题据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据材料二“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国内“民权之说”是大祸两个方面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本题据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洋务派的角度回答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

再从学习西方技术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说明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3)本题据材料三“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等方面回答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本题据材料四“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回答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再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回答有什么重大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