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用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53078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诗经的用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的用韵.docx

《诗经的用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的用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经的用韵.docx

诗经的用韵

古汉语通论-诗经的用韵

一、《诗经》的韵例

诗歌一般都要讲究格律,而格律由这样几个元素构成:

平仄、押韵、对仗等。

当然不同的诗体对格律会有不同的要求:

(一)几种诗体

1古体诗

就是“古风”。

它产生最早,形式多变,没有规则的限制,比较自由。

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3诗余

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二)格律要素:

1平仄

“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以两句诗来做例子: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句)

这两句诗中“无边”、“萧萧”、“长江”、“来”是平声,“落木”、“下”、“不尽”、“滚滚”则属仄声,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其中一个标准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押韵在古代,诗韵跟词韵是不同的,无论在韵字的选择、韵脚的安排,以及对待押韵的宽容度方面都有很大差别。

古韵跟今韵也有较大变化,比如在古代,“东”跟“冬”是不同韵部的字,“花”跟“斜”反而可以通压。

但我们今天学写近体诗就没必要深究那么多了,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3对仗

对仗是近体诗的重要因素,对于增强诗歌的整齐美和声律美极为重要。

对仗的要求,相对的两句必须句式相同,词性一致,平仄根据体裁不同也要符合各自的规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

第一句,“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句式一致;

第二句,“花”对“蓬”属名词植物对,“径”对“门”名词属器物对,“不曾”对“今始”,缘”对“为”,“客”对“君”,“扫”对“开”;

(三)《诗经》的格律

《诗经》属于古风,不讲究平仄对仗,句式句数自由,但有押韵。

以下我们就来分析诗经的韵例。

1什么是韵例:

即关于用韵的格律:

也就是关于什么地方用韵,什么地方不用,怎样用韵的一些规则。

2《诗经》的韵例

看P1-12,总结其韵例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

(幽部)

幽部)

职部)

之部)

芼宵部,乐药部,合韵。

之部)

月部)

质部)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宨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宨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宨淑女,钟鼓乐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侯部)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元部)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炜微部,美脂部,合韵)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荑美,脂部);(异职部,贻之部,合韵)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歌部)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真部)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

(职部)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真部)

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

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元部)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职部)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文部)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鱼部)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鼠女女,鱼部)(麦德国国直,职部)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苗劳郊郊号,宵部)

总结:

A从韵的位置看:

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另有句中韵,主要是因为句尾是代词或语气词。

B从一章所用韵数来看,可分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C从韵脚的距离看,可分三种:

a句句押韵b隔句押韵:

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

c交韵:

一般是奇句与奇句押,偶句与偶句押。

二、诗经的韵部

(一)定义:

韵部就是押韵字的归类。

一般来说,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属于一个韵部。

(二)古今韵的比较主要有三种情况:

古今都押韵;古押今不押;古不押今押。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异主要原因就是语音的变化。

(三)古韵的归纳

1主要采用系联法:

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声训等。

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

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

2研究者:

宋代吴棫着《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

明代陈第着《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

清代顾炎武着《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

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

其中江永着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

段玉裁着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6类17部,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

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

清戴震着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每一类都阴声、阳声、入声三分,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

孔广森着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

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

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

黄侃分古韵为28部。

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

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3古韵三十部

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

(收辅音韵尾)收鼻音韵尾)

1之?

2职?

k

3蒸?

N

4幽u

5觉uk

6冬uN

7宵au

8药auk

9侯o

10屋ok

11东oN

12鱼A

13铎Ak

14阳AN

15支e

16锡ek

17耕eN

18脂ei

19质et

20真en

21微?

i

22物?

n

23文?

t

24歌ai

25月at

26元an

27缉?

p

28侵?

m

29叶ap

30谈am

(四)叶韵:

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它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后来又发展为“叶音”:

叶音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宋代之前,学者并没有“古韵”的概念,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秦韵文时,发现并不协韵。

有一些学者以为古书传钞有误,便擅自改变用字。

而其它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字不协韵的原因,是因为先秦的发音跟现在不同,所以必须改变读音。

看下面这首诗: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吐当反)

踊跃用兵。

(叶晡芒反)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叶户郎反)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敕中反,叶敕众反)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叶满补反)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叶后五反)

死生契阔,(叶苦劣反)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叶鲁吼反)

于嗟阔兮,(叶苦劣反)不我活兮。

(叶户劣反)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叶师人反)

古汉语通论-双声迭韵和古音通假

、双声迭韵

(一)双声

1即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2古代的声母是怎么来的。

先看中古音的声《广韵》是韵书,按韵编排,考查韵部比较容易。

如果考查声母系统,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韵书并没有明确标出全书的声母系统。

为此,清代学者陈澧创造了反切系联法。

利用系联法研究《广韵》声母系统,他得出40声类。

现当代学者用同样方法研究,结果与陈澧很不一样,如:

黄侃得到41声类,白涤洲、黄粹伯得出47声类,曾运干、陆志伟、周祖谟得51声类。

当今多数学者认为《广韵》有36个声母。

至于上古的声母的研究,相对较困难,主要依靠谐声偏旁:

即凡同声符者必同声类,但不一定属同一个声母。

另外还有诸如异文,如伏羲庖羲;古读,如古读猪如都;声训,如邦,封也等。

传统的三十六字母与上古三十二声母:

(有阴影部分为中古声母)

喉音:

影晓匣

喉音:

影晓匣喻

牙音:

见溪群疑牙音:

见溪群疑

舌音:

端透定泥余

舌头:

端透定泥

舌上:

知彻澄娘

半舌:

半舌:

齿音:

精清从心邪

齿头:

精清从心邪

半齿:

半齿:

齿音:

庄初崇山

舌音:

章昌船书禅正齿:

照穿床审禅

唇音:

帮滂并明重唇:

帮滂并明轻唇:

非敷奉微

这里有两个概念:

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

(二)迭韵

1定义:

指两个字的韵相同。

现代的韵母包括韵头、韵腹、腹尾、声调。

而这里的“韵”与之有别:

韵要求韵腹、韵尾、声调相同,而不区别韵头。

2中古的韵:

《广韵》206韵,韵腹、韵尾相同,区别声调,而不区别韵头。

3相关韵书简介

(1)《广韵》

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一说成书于景德四年(1007年)。

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广韵》是宋代的官韵,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

《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

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有所了解。

(2)《切韵》

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

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

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

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

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

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

共收11000字左右。

(3)《唐韵》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

(4)《广韵》的相关知识

《广韵》分206韵,比《切韵》增加13韵。

虽然增加了韵数,语音体系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增加的韵只是把某些包含两个韵母的韵析成两韵。

《广韵》收单字26194字,比《切韵》增加1.5倍。

注文191692字,比原本《切韵》增加若干倍。

《广韵》注文引证丰富,使韵书具有一般字典或辞典的作用。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个简要介绍。

A分卷。

按声调分卷。

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

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

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B分韵。

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用韵做单位。

同属一韵的字汇集在一起,称为一韵。

同一韵里原则上不掺入其它韵的字。

C韵目。

每个韵有一个名称,称作韵目,如一东、二冬、三钟⋯⋯,这些韵目都是每个韵开头的第一个字,它与本韵其它字同韵。

一部韵书有多少个韵,就有多少个韵目。

D韵次。

韵的排列次序,一个韵之后接哪一个韵,一组韵后接哪一组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现在我们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组相邻次的韵,韵母相近,至于两组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就不完全清楚了。

每个声调的韵都按先后次序标上一、二、三⋯⋯数字,表明它的韵次。

E小韵。

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字的数目。

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表字。

《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F注文。

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括多少字。

小韵中的其它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

《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A四声相承。

《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

所谓四声相承,是指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

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声相承的一组韵。

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叫做“举平以赅上去入”。

一个韵部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声,没有与之相承的其它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夬、废。

B四声韵数不等。

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

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

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

既然是四声相承,平声57韵,上去声也应该是57韵,实际却不是这样。

其原因是:

平声冬、臻两韵的上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这两个韵的上声字分别归到相近的韵――钟韵的上声肿韵、欣韵的上声隐韵里去了,这样上声就是55韵。

去声祭、泰、夬、废四韵,没有与其相承的平声韵和上声韵,等于比平声多出4韵,这样去声应该是61韵,但由于臻韵的去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把臻韵的去声字归到欣韵的去声惞韵里去了,这样去声就是60韵。

综上所述,如果按四声相承的原理说,《广韵》共有61个韵部。

C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

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阳声收m尾,入声则为p尾;阳声收n尾,入声则为t;阳声收ng尾,入声则为k尾,对应得非常整齐。

在《广韵》61个韵部中,阴声韵26个,阳声韵35个,这样入声韵也应该是35个。

但由于阳声欣韵的入声字太少,因此,没有单独立韵。

广韵206韵一览表

上平一东韵

上声一董韵

去声一送韵

入声一屋韵

上平二冬韵

入声二沃韵

上平三钟韵

上声二肿韵

去声三用韵

入声三烛韵

上平四江韵

上声三讲韵

去声四绛韵

入声四觉韵

上平五支韵

上声四纸韵

去声五寘韵

上平六脂韵

上声五旨韵

去声六至韵

上平七之韵

上声六止韵

去声七志韵

上平八微韵

上声七尾韵

去声八未韵

上平九鱼韵

上声八语韵

去声九御韵

上平十虞韵

上声九麌韵

去声十遇韵

上平十一模韵

上声十姥韵

去声十一暮韵

上平十二齐韵

上声十一荠韵

去声十二霁韵

去声十三祭韵

去声十四泰韵

上平十三佳韵

上声十二蟹韵

去声十五卦韵

上平十四皆韵

上声十三骇韵

去声十六怪韵

去声十七夬韵

上平十五灰韵

上声十四贿韵

去声十八队韵

上平十六咍韵

上声十五海韵

去声十九代韵

去声二十废韵

上平十七真韵

上声十六轸韵

去声二十一震韵

入声五质韵

上平十八谆韵

上声十七准韵

去声二十二稕韵

入声六术韵

上平十九臻韵

入声七栉韵

上平二十文韵

上声十八吻韵

去声二十三问韵

入声八物韵

上平二十一欣韵

上声十九隐韵

去声二十四焮韵

入声九迄韵

上平二十二元韵

上声二十阮韵

去声二十五愿韵

入声十月韵

上平二十三魂韵

上声二十一混韵

去声二十六慁韵

入声十一没韵

上平二十四痕韵

上声二十二很韵

去声二十七恨韵

上平二十五寒韵

上声二十三旱韵

去声二十八翰韵

入声十二曷韵

上平二十六桓韵

上声二十四缓韵

去声二十九换韵

入声十三末韵

上平二十七删韵

上声二十五潸韵

去声三十谏韵

入声十四黠韵

上平二十八山韵

上声二十六产韵

去声三十一裥韵

入声十五辖韵

下平一先韵

上声二十七铣韵

去声三十二霰韵

入声十六屑韵

下平二仙韵

上声二十八狝韵

去声三十三线韵

入声十七薛韵

下平三萧韵

上声二十九筱韵

去声三十四啸韵

下平四宵韵

上声三十小韵

去声三十五笑韵

下平五肴韵

上声三十一巧韵

去声三十六效韵

下平六豪韵

上声三十二晧韵

去声三十七号韵

下平七歌韵

上声三十三哿韵

去声三十八个韵

下平八戈韵

上声三十四果韵

去声三十九过韵

下平九麻韵

上声三十五马韵

去声四十祃韵

下平十阳韵

上声三十六养韵

去声四十一漾韵

入声十八药韵

下平十一唐韵

上声三十七荡韵

去声四十二宕韵

入声十九铎韵

下平十二庚韵

上声三十八梗韵

去声四十三映韵

入声二十陌韵

下平十三耕韵

上声三十九耿韵

去声四十四诤韵

入声二十

一麦韵

下平十四清韵

上声四十静韵

去声四十五劲韵

入声二十二昔韵

下平十五青韵

上声四十一迥韵

去声四十六径韵

入声二十三锡韵

下平十六蒸韵

上声四十二拯韵

去声四十七证韵

入声二十四职韵

下平十七登韵

上声四十三等韵

去声四十八嶝韵

入声二十五德韵

下平十八尤韵

上声四十四有韵

去声四十九宥韵

下平十九侯韵

上声四十五厚韵

去声五十候韵

下平二十幽韵

上声四十六黝韵

去声五十一幼韵

下平二十一侵韵

上声四十七寝韵

去声五十二沁韵

入声二十六缉韵

下平二十二谈韵

上声四十八感韵

去声五十三勘韵

入声二十七合韵

下平二十三覃韵

上声四十九敢韵

去声五十四鬫韵

入声二十八盍韵

下平二十四盐韵

上声五十琰韵

去声五十五艳韵

入声二十九叶韵

下平二十五添韵

上声五十一忝韵

去声五十六?

入声三十帖韵

下平二十六咸韵

上声五十三豏韵

去声五十八陷韵

入声三十

一洽韵

下平二十七衔韵

上声五十四槛韵

去声五十九鉴韵

入声三十二狎韵

下平二十八严韵

上声五十二俨韵

去声五十七酽韵

入声三十三业韵

下平二十九凡韵

上声五十五梵韵

去声六十范韵

入声三十四乏韵

附:

近古汉语音韵: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

元代周德清(1277~1365)着。

《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

韵谱分为19韵。

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元代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

罗常培用“归纳法”,考订出《中原音韵》音20声类,后来的研究者又补充一个“仰”类,共21类。

《中原音韵》音与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①浊音清化;②唇音发生了分化与合并;③中古音知章庄三组字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合并成一组。

《中原音韵》音的韵母共46类,与中古韵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①二等韵出现了〔i〕介音;②桓欢韵与寒山韵主元音不同;③支思韵与齐微韵主元音不同;④歌戈韵除喉牙音外,开合口对立消失;⑤收〔-m〕尾字转化为收〔-n〕尾。

《中原音韵》的调类变化归结为“平分二义”,“入派三声”。

前者指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后者指入声派入平声、上声、去声。

明朝兰茂的《早梅诗》中的20个字就代表了20个声母。

《早梅诗》为“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到了现当代,有人作了《太平歌》,“子夜就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其欢唱。

”用诗中22个字代表了现当代也就是今天的汉语22个声母(含零声母)。

声母表

附:

1浊音清化规律:

如果是一个破裂音或破裂摩擦音,则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别:

浊平声字变为送气的清音:

如婆台茶狂等。

浊仄声变为不送气的清音字:

如罢、败、大、共(全浊上变去)入声字比较复杂:

全浊入声变阳平:

拔达局如果为单纯摩擦音,则无送气与不送气之别,一般变为相应的清音:

如肥、凡、吠、和、孩、鞋、时等。

一部分禅母平声字是例外,它们变为吐气的破裂摩擦清音。

2现代t?

、?

?

?

、?

的来源两个来源:

来自齐撮呼的?

、?

?

、?

;来自齐撮呼的?

?

、?

?

?

、?

;主要是同化作用的原因。

尖音、团音:

见系字与齐撮拼,被称为团音;精系字被称为尖音。

3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发展

1调值:

声调的实际读法,现代用五度标调法标出,如51为去声。

2调类:

声调的分类。

一般来说调类变化较慢,而调值的变化则较快。

3声调变化的一些规律:

A全浊上变去

即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变为去声,如:

倍[《广韵》薄亥切,上海,并。

]父[《广韵》扶雨切,上麌,奉。

]坐[《广韵》徂果切,上果,从。

]柱[《广韵》直主切,上麌,澄。

]士[《广韵》鉏里切,上止,崇。

]社[《广韵》常者切,上马,禅。

]巨[《广韵》其吕切,上语,羣。

]等。

这种音变早在第八世纪以前,就已经完成。

非全浊上不变:

如尾[《广韵》无匪切,上尾,微。

B平分阴阳:

清音平声字发展为阴平,为不送气。

浊音平声字发展为阳平,变为送气阳平。

如:

脯2[púㄆㄨˊ][《集韵》蓬逋切,平模,并。

]菩2[púㄆㄨˊ][《广韵》薄胡切,平模,并。

C入派四声:

全浊归阳平,如:

拔[《广韵》蒲八切,入黠,并。

]达[《广韵》唐割切,入曷,定。

]杂[《广韵》徂合切,入合,从。

]俗[《广韵》似足切,入烛,邪。

]值[《集韵》丞职切,入职,禅。

]合[《广韵》侯合切,入合,匣。

]十[《广韵》是执切,入缉,禅。

]次浊归去声,如:

莫[《广韵》慕各切,入铎,明。

]呐[nèㄋㄜˋ][《集韵》奴骨切,入没,泥。

]力[《广韵》林直切,入职,来。

]日[《广韵》人质切,入质,日。

]月[《广韵》鱼厥切,入月,疑。

]悦1[yuèㄩㄝˋ][《广韵》弋雪切,入薛,以。

]清音入声派入四声,无特别规律可寻。

(三)双声迭韵构词法

1上古汉语的双音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